查看原文
其他

这些法学老师拥有双博士学位

光石法学苑 光石法学苑
2024-12-08

法学研究需要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审视当下、开拓思维,这在高校教师的求学背景和学术风格上体现得至为明显。


光石法学苑最近推出系列推文“这些顶尖法学院大佬拥有‘双博士学位’”。本篇文章就跟着小编以“双博士学位”为镜头,一起来认识这几位厚实学术、倾情教学的顶尖法学院大佬吧。


刘颖

中国政法大学+日本中央大学双博士


刘颖教授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卓越百人”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曾于2013年6月在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经济法专业),于2016年7月在日本中央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民事法专业),还曾担任日本中央大学法学部助教。2017年5月,刘教授回国加盟北航法学院,并于次年晋升博士生导师。

刘颖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民事诉讼法、破产法、强制执行法、证据法、比较法。他还曾担任北航法学院日本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北航工业和信息化法治研究院(部属重点实验室)办公室主任。作为民诉法领域的高产学者,刘颖教授学术研究领域广阔、成果突出,曾在《中外法学》《环球法律评论》《现代法学》等中国法学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此外,结合自身复合的学术背景,他也十分注重向日本学界介绍中国的新动向,身体力行搭建两国学术交往的桥梁,并在《法学新報》《比較法雑誌》等日文刊物发表文章,多次为中国学者译介日本最新的立法动态和学说观点。他还曾主持或联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研究重大课题、最高人民法院执行研究课题等科研项目。
在日常的教学研究之余,刘教授也会通过开设暑期课程等方式分享为人为学的经验和方法,“坚持理性、坚持专业、坚持律己”,是刘颖老师对北航法学院学生的期许。我们相信,兼取众家之长而又充满人文情怀的刘教授的课堂,一定能为我国法治建设培养更多的后备力量。



施鹏鹏

西南政法大学+法国埃克斯·马赛第三大学双博士


施鹏鹏教授现任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曾于2007年在西南政法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专业是刑事诉讼法,随后,他又于2008年在法国埃克斯·马赛第三大学获得“私法·刑事科学”专业的博士学位。施鹏鹏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诉讼法、比较法。


施鹏鹏教授的语言能力突出,除了中文和法语外,他还能全面使用英语进行学术研究及交流,此外他的德语和意大利语造诣也达到了独立开展研究的程度。他曾以法语出版学术专著,并翻译法国、美国、德国等国学者的著述。施鹏鹏教授的学术成果极其丰硕,《十字架上的正义》《走向新的程序平衡》《陪审制研究》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刑事诉讼法学专著都是施鹏鹏教授的学术著作。


在施教授的研究中,他常常以比较法作为参照对象,从中汲取可供中国法参考的经验教训。比如,他曾以《法、意辩诉交易制度比较研究——兼论美国经验在欧陆的推行与阻碍》为题,在法学类核心期刊《中国刑事法杂志》上发表论文,也曾对英国陪审制在殖民地的传播及其不同发展趋势的原因进行解析。


而在教学、研究之余,施鹏鹏教授非常乐意与同学们交流。他在自己开设的微博平台上频频化身“段子手”,在风趣幽默间输出专业知识。此外,他也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通过承担中国法学会、最高人民检察院等与比较法相关的课题的研究,向立法机关介绍国外的最新动态,以供立法工作参考。



俞彦韬

清华大学+日本东北大学双博士


俞彦韬老师现任华东政法大学特聘副研究员。他于2019年在清华大学法学院以《论重大误解规则的具体化》为题的博士论文顺利通过答辩,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导师为韩世远教授。随后又于2020年在日本东北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


他的论文以《重大误解与法律行为无效》为主题,用英文写作了220多页、包含大量比较法研究和案例实证研究。根据韩世远教授微博的透露,该论文获得了答辩委员会“very good”的高度评价


在教学研究中,俞彦韬老师注重日本资料的选取与转化,比如,他曾于《北大法律评论》发表《日本民法修正中错误规则的再造——以动机错误的处置为中心》一文,为大家介绍了日本民法修正的最新动态与学说,拓展了我国学界的既有认知。此外,他也曾主持2019年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青年学者研究项目“非故意的不实陈述与合同的拘束”,在民法基础理论领域深耕。


作为青年学者,俞老师在参与授课之余,也通过不同方式向更年轻的后辈分享为人、为学的经验。比如在论文点评环节,他就建议对论文架构加强构思打磨、突出重点。在参与案例教学的研讨会上,他就民事实体法与民事程序法“一静一动”的关系展开了论述,提供了发人深思的新角度。我们相信,通过对中国法和日本法上丰富的教学与研究经验加以整合,俞老师能在学术产出和课程教学上焕发出更闪亮的光芒。



吴奕锋

北京大学+德国科隆大学双博士


吴奕锋老师现任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助理教授。他曾于北京大学法学院获得民商法学博士学位,随后又在德国科隆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专业为保险法。在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博士后出站后,他顺利留校,担任助理教授。吴老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民法(总论、合同、侵权)和商法(保险法)。


从学生时代的学术经历上看,吴老师曾于2014年-2016年间担任北大法律评论编辑,2013年-2014年间担任民法案例研习课程助教。这样的经历使他对待教学和研究都别有心得。比如,他曾于《法学》《中外法学》《华东政法大学学报》《法律科学》发表学术论文,在同龄人中成果相对突出


而在课程上,他在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开设了诸如《保险合同法》《合同法专题研究》《民法案例研习》等相对前沿的课程,向同学们传递最新的学术资讯,并希望通过严谨科学的训练提升同学们的能力。在教学上,他也注重引导同学们去更深入地思考和论证自己的观点,时常给人以“醍醐灌顶”的感受。


由于留学经历横跨中德两国,吴老师对比较法的造诣颇深。但他非常反对“德国这样做,所以我们也应该这样做”的理念,而是希望在深入观察比较资料和我国实际情况后作出反思,提出“为什么我们要和其他国家一样?”的反问。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是一所朝气蓬勃且开放包容的学校,我们期待吴老师在教学和科研上作出更突出的贡献。



雷震文

中国人民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双博士


雷震文老师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雷震文本科、硕士、博士均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他于2010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学士学位、2012年获法学硕士学位(民商法学专业)、2015年获法学博士学位(民商法学)。在人大读博的第三年,他决定前往意大利罗马大学访学,而后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在罗马大学继续深造,并于2019年获得第二个博士学位——即意大利罗马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从罗马大学毕业后,他来到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工作。意大利拥有浓郁的古罗马文化积淀,依托于在意大利长期的学术研习,丰硕的罗马法资源使得雷震文老师对罗马法产生了浓厚的学术兴趣,并以此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除罗马法以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独特的数据信息科学优势,让雷震文老师得以将科技与法律、网络与数据法也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除了担任助理教授以外,他还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业和信息化法治研究院的研究员,以及担任《北航法律评论》的副主编。


雷震文老师在教学中,经常以自身的经历为学生们指引方向,他认为法学刚入门的时候是会比较难的,但是当大家“进来”后,懂得思维逻辑与方法后,就像武术中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一般,招数反而变得简单了。在雷震文博士看来,“法学和其他学科不是割裂的状态,无论是做法律实务,还是说法学研究,都需要逻辑思维”,法学研究中的这一逻辑思维则需要自己慢慢去体会。



这些双博士学位的法学院老师们,以综合性的学术背景、开阔的学术视野,在各个法学院不同的学术领域里持续深耕。你还知道哪些法学老师拥有双博士学位呢?欢迎留言分享。


点击阅读本系列文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光石法学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