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McaM 非常身体 |《该我上场之后》导演专访

McaM McaM上海明当代美术馆 2021-02-01


McaM "非常身体"系列

该我上场之后

When My Cue Comes...


🗓日期:2020年10月24 / 25日

⏰时间:15:00 - 16:00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永和东路436号


⚠10月24日 / 25日展览"神秘参与"不开放


👇🏻👇🏻扫二维码购票👇🏻👇🏻

💛早鸟票价:80元💛

现场原价:100元




“McaM非常身体”表演计划第一个项目《该我上场之后》即将在下周末上演,上场之前,我们对导演王梦凡做了专访,请她深入谈一谈这个项目、近些年的创作脉络以及她眼中“看不见的身体”。





2019年,导演王梦凡与两位中央芭蕾舞团退役舞者共同创作了舞蹈剧场作品《该我上场的时候,叫我,我会回答》,2020年《该我上场之后》在原作基础上,对创作过程进行了再记录,王梦凡将与两位舞者共同登台。他们将重新阅读包括录像、声音、文本在内的所有创作素材,并对创作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反思和回应,试图展开作品的另一种可能性。



Q:从《50/60—阿姨们的舞蹈剧场》到孩子们的《神圣缝纫机》再到这个作品,你这些年似乎持续关注着“某些身体”,为何这些身体如此吸引你?它们在剧场中呈现的迫切性在哪里?


我总是先被这些身体所散发的一种“美”吸引,然后我会想,我看到的“美”到底是什么?之后我和这些身体具体地工作,去寻找一个支点,试图把我感受到的这个东西说明白。



与其说呈现“某些身体”是很迫切的,不如说呈现身体本身是很迫切的。因为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环境里,它总是被人忽视。剧场是我找到的可以表达我对身体的理解的地方。人们在这里可以直面另一些身体,可以感知它。最终我希望,观众能通过我呈现的这些身体转而看向自己的身体。


Q:当初的演员招募是如何考虑的?曹志光老师今年82岁,刘桂林老师59岁,为何选择这样的组合?又为何选定芭蕾舞背景的退役舞者?


2018年的时候,我通过中央芭蕾舞团的一位朋友认识了曹老师。当时我是没有目标(年龄,性别)地在寻找退役舞者,所以跟曹老师的相遇,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作品之后要探索的方向。隔年我发布舞者招募,刘老师是当时唯一和我联系的人,所以自然而然的,他们就成了这个作品的两个演员。在演员选择上我一直比较相信一种“缘”,不太喜欢刻意去寻找。之前两个作品也是如此。




选择有芭蕾舞背景的退役舞者,和我之前在德国一个芭蕾舞团的工作经历有关。当时我对其中一个群舞演员很有感情。在那个演出季结束之后,舞团没有和她续约,她不得不离开了舞台,以她当时的年纪(35岁左右)已经不太容易进入其他舞团工作了。我最后一次见到她,是在一个成人芭蕾培训班,她看起来很不快乐。那时候我开始想,不管是主动或被动退役的芭蕾舞者,他们之后的生活会变成怎样?是否能创造一个情境,让他们重新回到舞台上来——这是一个很带个人感觉的创作开端。之后的三年,从做准备,到和我的两位舞者相遇,慢慢有了对“衰老的身体”等一系列问题的深入思考。



Q:《该我上场之后》是在去年创作与演出的《该我上场之后,叫我,我会回答》基础上发展而来,是什么原因让你觉得有必要再度创作?两个版本中你的角色有何变化?今年与去年的工作和创作方式有何不同?


和我之前的两个作品相比,这个作品的创作过程更细致和漫长,因为衰老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看去年的呈现,它更像是展示了一个“结果”。我花了不少功夫写排练日记,里面体现着我们是如何工作的,两位舞者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但是,我好像有意回避在作品中直接呈现这些经过。



去年和两位舞者一起工作的时候,我非常执着于“改变”他们的身体。我记得艺术研究院的卿青老师给我提了一个问题:你改变了他们的身体,之后呢?这问题让我意识到两件事情,首先,我想做的不是建立一种舞蹈语言,我说的“另一种舞蹈”其实是他们如何面对自己,如何去行动的一种状态;二是,改变的并不只有他们,我自己的身体也在不断被他们改变着,这个过程以及我们之间的关系是很重要的。所以今年再创作的时候,是在反思那个过程,以及当时为什么会执着于去改变他们的身体。

去年,我好像要把“芭蕾”完全从排练厅赶出去一样,按住两位舞者的手脚,不让他们跳芭蕾。今年我开始跟他们学芭蕾,每天排练前做把杆练习。反过来,我很少再给他们做身体训练,而是重新返回到去年的一些具体情境里,去理解我们到底做了什么。


Q:经过去年8个月的排练与之后的演出以及今年的4个月的重新排练,在今天比较少见,是这个项目的需要还是你一贯的创作方式?同时,如此密集与长时间的相处,是否会影响你与两位演员之间必要的创作距离?


前面提到的在德国芭蕾舞团工作的项目,是陪伴一群芭蕾舞者排练、表演皮娜·鲍什的舞蹈剧场作品,整个排练的过程持续了半年多的时间。在那里我就意识到,让这些舞者进入另一个表演语境,用另一种语言表达,是需要大量时间的。


《该我上场》这个项目也的确和之前两个有些区别,是第一次我和演员都很有意识地在建立我们共同工作的方法。这里涉及到的除了有表演语境的问题,还有代际之际的矛盾,以及社会身份的问题,都需要花时间来处理。而且“年纪”的问题也一直在提醒我要放慢脚步,要有充分的耐心。今天舞者感受到的东西,明天可能就会忘记,他们就是需要更多时间,需要更细致地被对待。



对我来说可能不存在一种必要的创作距离,重要的是我和舞者之间是否可以持续地相互激发、学习。芭蕾于我也是非常陌生的语言,所以要学习的不只是他们。但在最初排练的两三个月里,这个“学习”都是单向的,他们会觉得我要教给他们什么;而我一直回避用自己的身体去理解芭蕾,其实也是在间接拒绝他们身体要告诉我的东西。今年想做的就是更多地用身体去对话。



Q:疫情期间,你主持了“舞者解忧相谈室”的项目,与多位舞者在线交流彼此的困惑,可以分享一下其中所获得的启发?


我也不知道这算不算什么项目,它可能是我暂时找到的和其他人联结的方式之一吧。当时的直觉是,想要重新回到一对一的深入交流。相谈室从四月开始进行,到现在也半年多了,每周我会接待2-4名访客。这期间有只来过一次的人,也有定期会来找我聊天的人。很多人是好奇我在干什么才参加的,而我自己也不是很清楚……所以这个过程中我们之间发生的所有交流,就是构成现在“相谈室”样貌的东西。



在舞者解忧相谈室里,更多人是“不跳舞”的人,包括在学哲学、文学的朋友,平时工作和舞蹈完全没有关系的人,还有高中生。“舞蹈”成了联结我们的那个点。我开始意识到,舞蹈是真的很难被看到,同时也更难被谈论的东西。但是很多人有这样的需求,他们渴望通过一种不同于身体的方式去靠近舞蹈。这个过程里最有意思的就是,要去寻找一种语言,它能够更真切地传递我的一些经验和思考,同时和对方的经验产生联系。在谈论舞蹈的时候,一个人可能不具备某些特定知识,但他总会有一种感觉,这些来自不同人的“感觉”的分享,让我重新去思考那些非常基本的问题,比如,人为什么要舞蹈。




McaM "非常身体"系列

Being FRAGILE 



年龄,对于一个舞者意味着什么?如何面对特殊年代里的身体记忆?当你把目光投向舞台上残缺、残疾的身体,你看到了什么……


身体即身份,是每个人无时不刻都在面对的政治,我们活在他者凝视与自我审视的层层拷问中。对于当代社会严密精准的计量要求,“肉”首先是信息,比如年龄、身高、体重、性别、种族等各类申请表格的输入项,“肉”的自由取决于能否在视线下成为“信息之余”。


自觉的身体是“信息之余”,严格地说,并非作为媒介(即信息)而存在。这样的身体,溢出主流文化的标准,脆弱而真实。剧场是视线交集的地方,肉的身份政治在此聚焦,刺痛被唤醒,遮蔽得以敞开,同时获得对话的权利。而这些,远非目前的科技所能打包解决。


去年此时,“McaM非常身体”计划正逐步落实一系列国内外表演项目,尝试从不同视角提出时下关于身体的“非常”问题。今天,向观众推出此系列的第一个项目《该我上场之后》。疫情尽管改变了计划,国外项目不得不延迟或取消,却让我们学习在不确定中前行,拥抱脆弱,回归现场。




联合制作方

上海明当代美术馆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

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


创作团队

导演/编舞:王梦凡

演员:曹志光、刘桂林、王梦凡

制作人:张萃

文本:陈丹路

作曲/声音设计:谭硕欣

声音工程:徐斯韡

舞蹈戏剧构作:中岛那奈子(日本)

灯光设计:徐愔

灯光执行:王震

服装设计:李星妮、李金津

编舞助理:胡程程


2019年易卜生国际支持项目


文中图片摄影:吴士




-END-








 正在展出 




2020.06.27 - 2020.11.15

每周二至周日10:00-18:00

总策划:邱志杰

策展人:钱诗怡


出品人:李松坚、凌菲菲

主办方:明园集团、McaM明当代美术馆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永和东路436号


票价:60元

(学生、60周岁以上老人现场购票,持有效证件40元)


为了控制参观人流,需预约成功方可入馆预约请扫下方二维码


参展艺术家: 唐纳天 Nadim Abbas / 卡德尔·阿提亚 Kader Attia / 鸟头 Birdhead / 薇薇安·卡库里 Vivian Caccuri / 弗朗西斯科·卡马乔·埃雷拉 Francisco Camacho Herrera / 陈哲 Chen Zhe/ 梁志和 + 黄志恒 Leung Chi Wo + Sara Wong / 密封博物馆 Museum Clausum / 米约翰·鲁贝托 Miljohn Ruperto / 玛丽安娜·西姆内特 Marianna Simnett / 田村友一郎 Yuichiro Tamura / 王翰林 Wang Hanlin / 余政达  Yu Cheng-Ta / 张哲熙  Gary Zhexi Zhang





推荐阅读



McaM 秋天第一个表演 | 该我上场之后



McaM 回顾|如何与山河跳!共同完成一场笑笑谈?



McaM 公教丨“神秘参与”线上飞行会议:阈下知觉 Subliminal Perception



McaM 2020首展丨 “神秘参与 Participation Mystique”



McaM 展评 | “神秘参与”—被忽略的情感、身体、潜意识……


McaM 展评 | 王凯梅—巫师与艺术家:让超验成为可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