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霍费尔圣诞讲章:马槽之上的十字架
导言
这是一篇朋霍费尔的讲章,写于1940年新年的第一个主日,题为《马槽之上的十字架》(The Cross over the Manger)。
1937年-1940年对德国认信教会而言是灾难性的(可参考阅读上期推送《流泪谷与自由之路 — 记念朋霍费尔》)。纳粹开始对认信教会的逼迫,许多领袖(例如马丁•内莫勒)被捕。在此期间朋霍费尔奔波于Köslin和Schlawe两地之间,带领和教导神学生。在这篇讲道中,朋霍费尔结合马太福音2:13-23传达的最核心的信息和安慰是:这是要应验主的话(So was fulfilled what the Lord has said)。
马太福音2:13-23
他们去后,有主的使者向约瑟梦中显现,说:“起来!带着小孩子同他母亲逃往埃及,住在那里,等我吩咐你;因为希律必寻找小孩子,要除灭他。”约瑟就起来,夜间带着小孩子和他母亲往埃及去,住在那里,直到希律死了。这是要应验主藉先知所说的话,说:“我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希律见自己被博士愚弄,就大大发怒,差人将伯利恒城里并四境所有的男孩,照着他向博士仔细查问的时候,凡两岁以里的,都杀尽了。这就应了先知耶利米的话,说:“在拉玛听见号啕大哭的声音,是拉结哭她儿女,不肯受安慰,因为他们都不在了。”希律死了以后,有主的使者在埃及向约瑟梦中显现,说:“起来!带着小孩子和他母亲往以色列地去,因为要害小孩子性命的人已经死了。”约瑟就起来,把小孩子和他母亲带到以色列地去;只因听见亚基老接着他父亲希律作了犹太王,就怕往那里去,又在梦中被主指示,便往加利利境内去了,到了一座城,名叫拿撒勒,就住在那里。这是要应验先知所说,他将称为拿撒勒人的话了。
//////////
亲爱的会众!我相信你们都已熟知故事的结尾 —— 逃亡埃及,伯利恒无辜婴孩被屠杀,神圣的家庭回到拿撒勒 —— 每处都引述了旧约的话,每次引述前面都说:这是要应验主借先知所说的话。 我们经常忽略这句话,将它当成简单的重复。这导致我们忽略了经文中的一些重要而美妙之处。
“这是要应验…”意味着:发生在耶稣身上的事,没有哪一件不是上帝预先所定意的。这也意味着,如果我们与耶稣同在,那么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没有哪一件不是上帝预先决定或应允的。这甚至包括人类一切的思考,计划、错误,甚至希律王残杀婴儿的恐怖之手。最后,一切都按照上帝所预见,所希望、所说过的方式进行。上帝永远不会让控制权从祂手中丧失。这带来巨大的安慰:上帝只实现了祂自己所应许的。任何人,只要有圣经在手边和心中,会一次又一次地获得这种巨大安慰的证据。
从东方来的智者带着珍贵的礼物敬拜耶稣;犹大王希律却寻找婴孩耶稣企图杀死他,这难道不是一种令人震惊的对比吗?希律王坐着大卫的宝座,他是君王,是统治上帝子民的暴君。希律了解犹大民族的历史、应许、盼望,但当他听到上帝履行了他的诺言,将公义、真理与和平的君王赐给祂的百姓时,他却意图杀死这位君王。强权且蛮横的君王们手上时常沾满鲜血,意图杀害脆弱又无辜的孩童,因为他们害怕他。所有属世的力量都在希律王的一边,但上帝站在婴孩的这一边。
上帝有越过希律的行事方式。在梦中,祂差遣天使到约瑟身边,指示他逃往埃及,这远远超越了希律王的权力范围。上帝正如祂所行的那样奇妙难测。从来没有谁晓得祂当如何行事。诚然,上帝已经赐给我们祂的话语,显明了祂的心意。但在特殊时期,祂使用特殊的手段确保我们走正确的道路。谁没有经历过神特别的帮助和带领呢?在夜间的梦里,神吩咐约瑟逃往埃及,约瑟顺服神的旨意,他没有片刻迟疑,带着孩子和母亲一起离开。在这次简短的交流中,母亲和孩子都被提及。如果神的圣言理应实现并显明,我们则必须遵行;在必要时,我们要准备好夜间起来并遵行;而约瑟正是这样做的。婴孩耶稣必须和他的父母一同逃离。那么,假使他仍留在伯利恒,难道神不能保护他免受希律王的伤害吗?祂当然可以,但我们不能问上帝能做什么,事实上应当问祂的旨意是什么。神希望耶稣逃到埃及。祂还说祂会保护耶稣,除非上帝允许,否则什么都不会临到他。耶稣现在住在埃及,一个他的子民曾经生活的地方。在他的肉身中,他经历了他子民的伤痛。以色列人在埃及经历过苦难,耶稣的苦难之旅从埃及开始。在埃及,神的子民和他们的王身处异乡,经历伤痛。神带祂的百姓出埃及、进入应许之地;神也呼召他的儿子出埃及、回到以色列。先知曾经对以色列人说过的话,现在在耶稣那里得以实现:“我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 ” 逃亡埃及的旅程不是偶然,而是神圣的应许和实现。在埃及,耶稣将与他的人民——上帝的子民、我们,一同受苦一同欢乐。在埃及,他与我们同在异乡,我们也与他一起从那片陌生的土地被带到应许之地:神自己的国度。
希律王极其愤怒,出于神的命令,东方的智者并没有回耶路撒冷,也没告诉希律王耶稣在哪里。在巨大的焦躁和嫉妒之中,希律王下令杀死伯利恒所有三岁以下的孩童。他认为通过这种方式他一定会抓住那位神圣的婴孩。但即便这次大屠杀如此诡诈又可怖,却未能达成目的。希律想要摆脱基督,但是基督却仍然活着。在他的地方,孩童为此被屠杀。伯利恒的无辜孩童为保护与他们年龄相同的救主而去世。他们是基督信仰的第一批殉道者,是为保全他们的救主耶稣基督而见证死亡的人。所有的迫害都是为了摆脱耶稣基督,杀死那位婴孩基督,但迫害永远不会伤害他。基督还活着,世世代代殉道者也与他一同活着。
当主耶稣基督被追杀和迫害时,神的子民会经历极大的痛苦、哭泣、呻吟、哀嚎,就像伯利恒无辜的孩子死去时一样。一次又一次,当上帝的子民陷入患难和困境时,会有眼泪流淌。因而当拉结(以色列人的先祖)的时代,她的坟墓靠近伯利恒,拉结为她所有的孩子哭泣。在耶路撒冷落入巴比伦人手中最后几天,先知耶利米垂头因所见的悲剧而哭泣。而现在,当伯利恒的母亲们为那些由于耶稣基督而去世的孩子们哭泣时,先知话语的涵义完全被揭示出来:
耶和华如此说,在拉玛听见号啕痛哭的声音,是拉结哭她儿女,不肯受安慰,因为他们都不在了。
耶利米书 31:15
目睹基督死亡的痛哭声开始响起,并且这哭泣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归于沉寂,它将会持续到世界的末了。为世界而哭;为这个与神隔绝且与基督为敌的世界而哭泣;为无辜者的鲜血哭泣;为世界的亏欠和罪哭泣;为人们哭泣,正是耶稣亲自为其背负痛苦的那些人们。但是在所有不受安慰的哀哭之中,却有一种极大的安慰:如果我们与耶稣基督一同受苦,我们也将和他一起活着。
尽管在伯利恒对无辜者的大屠杀中,充满了不敬神的恐怖,这些却最终成就了神的旨意。患难和泪水临到神的百姓。但他们在神眼中极为宝贵,因为基督乐意聚集他们在自己的里面,带他们进入永恒之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约瑟等待神的旨意回家。约瑟不自己擅作决定,而是等待神的智慧。后来,神在夜间梦里给他旨意,让他起来带着孩子和孩子母亲一起回家,“…要害小孩子性命的人已经死了… ” 强大的希律王死了,没有达成他的目的。但耶稣活着。他一直存在于教会的历史中。患难、逼迫、死亡的恐惧会临到神的儿女、耶稣基督的门徒。但终有一天将会是:“要害小孩子性命的人已经死了”。尼禄死了,戴克里先(Diocletian)死了,路德和宗教改革的敌人死了,但耶稣活着,和他一同活着的还有那些属他的人。迫害的时代结束,真理得以宣告——耶稣活着!
童年的耶稣在神的呼召下回到以色列。耶稣来要得着他的国并登上宝座。约瑟先是把耶稣带回犹太地,以色列王在那里等待。但是神圣的话语延缓了他的脚步,带领他在拿撒勒安顿下来。对以色列人而言,“拿撒勒”带有一种令人厌恶和不快的意味:“拿撒勒还能出什么好的吗?”(约翰福音1:46,拿但业说)。但正因为如此,耶稣在那里长大:“这是要应验先知所说,他将称为拿撒勒人的话了。” 这种引述可能难以理解,因为我们在先知书中找不到原话。我们有必要学习如何正确阅读圣经文本。这里没有说任何一个特定的先知讲这些话,但“先知”教导了这些样的内容。因此,这里经文的意思是,旧约多次暗示未来的君王看起来谦卑而不起眼。的确,并没有说“来自拿撒勒”。这节经文在以赛亚书中的一些段落有所回应。特别是以赛亚书11:1写到:“从耶西的树干必生出一根嫩芽,从他的根而出的枝条必结果子。” 一根不起眼的枝丫,从这个脆弱的枝条上结出以色列人的弥赛亚,如一根树枝一般。希伯来语中的“twig”一词是“nezer”,与“拿撒勒”这个地名有相同的基本形式。这一点深深隐藏,福音布道者们发现旧约圣经应许的基督将是贫穷、被蔑视和谦卑的。这对约瑟、甚至整个世界而言都是不可理解的——小小的拿撒勒竟成为世界救主的落脚之处。他的生活是贫穷的、默默无闻的、谦卑的,而这是上帝的旨意。因为他的生活默默无闻、被藐视、被拒绝,他便能与一切所有被藐视的人在一起,承受他们的痛苦,成为他们的救主。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上帝在婴孩耶稣身上实现了三个伟大的应许:耶稣在自己的生命里经历了神子民的历史;为那些属于他的人,耶稣带来的不仅是喜乐,也有他旨意中的痛苦和死亡;为了成为所有人的帮助,他默默无闻且谦卑的生活。所有这一切都是按照上帝的应许进行的。这是上帝救赎世界意志的实现。
我们即将进入新的一年。人们的筹谋与失败,诸多的敌意和患难将会伴随着我们。但只要我们与耶稣在一起,与他同行,我们就能确定:除非是上帝所预见、希望、应许的事,没有什么会临到我们。这句话是对与耶稣同在之人的安慰,也是给我们的安慰:这是要应验主的话(So was fulfilled what the Lord has said)。阿门。
祷告:主啊,我们赞美你,万事都在你手中,一切都在祢的掌控之中。祢按照自己的旨意带领那些在基督里的人平安经过一切艰难和仇恨。按着祢的心意,在新的一年里,也带领祢的教会和会众走在公义的道路上。阿门。
本文翻译整理自朋霍费尔的讲章。
Bonhoeffer, Dietrich, and Edwin Robertson. Dietrich Bonhoeffer's Christmas Sermons. Harper Collins, 2005.
往期精选:
欢迎关注、留言、分享 | 高塔与守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