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陪你读圣经] 再思,一个归家的故事

塔城小光 高塔与守城者 2020-10-11

一个归家的故事

今年2月初塔城推送了《陪你读圣经:回家的故事》,所选的圣经经文是浪子的比喻,当时邀请了四位朋友分享。

最近因为读卢云所写的《浪子回头》这本书,重新思考这段经文。当我跟着卢云的思绪再去默想这个故事,发现其实这个故事的主角并不是两个儿子,而是父亲,很有得着,想和大家分享。


伦勃朗·梵·莱茵的画作《浪子回头》



经文


路加福音 15:11-32


耶稣又说:“一个人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对父亲说:‘父亲,请你把我应得的家业分给我。’他父亲就把产业分给他们。过了不多几日,小儿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来,往远方去了。在那里任意放荡,浪费资财。既耗尽了一切所有的,又遇着那地方大遭饥荒,就穷苦起来。于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个人,那人打发他到田里去放猪。他恨不得拿猪所吃的豆荚充饥,也没有人给他。他醒悟过来,就说:‘我父亲有多少的雇工,口粮有余,我倒在这里饿死吗?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向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  把我当作一个雇工吧!’于是起来,往他父亲那里去。相离还远,他父亲看见,就动了慈心,跑去抱着他的项,连连与他亲嘴。儿子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 称为你的儿子。’父亲却吩咐仆人说:‘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来给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头上把鞋穿在他脚上,把那肥牛犊牵来宰了,我们可以吃喝快乐。因为我 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他们就快乐起来,那时,大儿子正在田里。他回来离家不远,听见作乐跳舞的声音。便叫过一个仆人来,问是什么事。仆人 说:‘你兄弟来了,你父亲因为得他无灾无病地回来,把牛犊宰了。’大儿子却生气,不肯进去,他父亲就出来劝他。他对父亲说:‘我服侍你这多年,从来没有违 背过你的命,你并没有给我一只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乐。但你这个儿子和娼妓吞尽了你的产业,他一来了,你倒为他宰了肥牛犊。’父亲对他说:‘儿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这个兄弟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



我们读到了什么


最近因为读卢云所写的《浪子回头》这本书,我常常会想起路加福音里这个比喻。这本书是卢云基于路加福音15:11-23和伦勃朗创作的《浪子回头》这幅画所写。书里,卢云细细默想这段经文和画作,思索自己的信仰旅程。卢云的语言一如既往的细腻,而且他毫不掩饰自己的软弱和挣扎,他的坦诚很打动我。

我和卢云一样,很自然的在两个儿子的身上都看到自己的影子。或许很多人都是。

有时候,我就是那个小儿子。如卢云在书中所言:“只要我在不该找的地方寻找无条件的爱,我就是浪子了。”比起在家中,世界更具吸引力,远方更具吸引力。我离开家,对“爱子”的称谓充耳不闻,想在外面的世界里去找寻。但当我衣衫褴褛,满身污垢的返回时,天父总张开双臂迎接。有时候,我不知不觉就成了那大儿子,忙来忙去,做各样的“服侍”。但这些并没有让我离神更近,反而使我自义又疲惫,不时从行为和外在去判断身边的“小儿子”。我心里的“大儿子”也接纳不了自己“小儿子”那软弱的本相。大儿子各样的行为似乎无可指摘,就如画中的他穿戴整齐、衣着光鲜。但大儿子不在父亲怀中,也不在父亲身边,而是远远的站着,表情凝重。

父亲怀中衣衫褴褛的小儿子是福音的缩影,上帝以恩典和慈爱接纳人的本相。大儿子则是宗教的缩影,他履行一切义务,却远离恩典,远离上帝自己。

但是这一次,当我跟着卢云的思绪再去默想这个故事,发现其实这个故事的主角并不是两个儿子,而是父亲。伦勃朗的这幅画作也是如此,整个画面最明亮的光集中在父亲的脸上。整幅画唯一正面描绘的也是父亲。

卢云这段文字,很打动我:

我竟然花了这么长的时间才把注意力集中于父亲,真是惊讶不已。要认同两个儿子很容易,他们外在或内心的误入歧途是那么容易体会,又充满人性,一旦看出我们与他们的关联,很自然的就引起共鸣。……


那么父亲呢?如果父亲居中心地位,如果我要与父亲认同,为什么花这么多心力在两个儿子呢?为什么只谈论如何成为儿子呢?


其实真正的问题是:你愿意成为父亲吗?说“两个儿子就像我”,有被了解的快意。那么说“那个父亲像我”有什么感觉呢?我愿意成为父亲吗?我愿意不只成为被赦免的人,更愿意成为赦免人的人吗?不只是受欢迎归家,也愿意欢迎他人归家吗?不只是接受慈悲,也愿意施予慈悲吗?



不论是大儿子还是小儿子,他们都需要认识父亲的爱。但不仅如此,他们也蒙召,要成为父亲。就如主耶稣所说“你们要慈悲,像你们的父慈悲一样。”(路加福音 6:36)


身为儿子与后嗣,我就是继承人。我注定要步父亲的后尘,把祂赐给我的慈悲施予别人,归向父亲最终的目标是自己成为父亲。 


比起做父亲,做小儿子和大儿子容易多了,舒服多了。

比起和父亲一样怜悯、接纳,像儿子一样被怜悯、被接纳容易多了。比起承担责任,逃避责任和自我满足容易多了。比起做父亲,像孩童一般,沉溺于自己的世界里,只在乎自己想法、感受、情绪、心思,那容易多了。

比起爱,被爱容易多了。

“归向父亲最终的目标是自己成为父亲。 ”这句话击中我。我忽然发现自己长久以来的挣扎,不过是儿子的挣扎,或者说觉得自己不是个“好儿子”的挣扎。我在意自己的想法、感受、情绪,远远多于体恤天父的心意。

当我回想,我在许多弟兄姊妹身上看过天父的影子。他们像画中的父亲一样,接纳身边满身污垢的小儿子。记得在过去的一段低谷期,我很难读经和祷告,似乎一切都停滞不前,有时情绪失控就莫名大哭。我对自己很失望,觉得自己真是糟糕透顶,无法接纳自己那小儿子一般身体羸弱、衣衫褴褛的样子。那时数子陪我聊天,和我一起远程视频祷告。回想起来,那时我们的对话,很多时候都是我都陷在情绪当中。但是数子都稳稳地接住,耐心倾听和鼓励,一次次让我回到真理里面:神是爱,祂因着祂的爱子,已经全然接纳我们。一直记得数子有次说:“耶稣爱你,我也爱你。这句话的温暖和分量,就像是画中父亲那双手一样。

我相信在你我的身边,也有这样的小儿子,等待着拥抱,等待全然的接纳,等待有人欢迎他回家。

除非看到,这个归家的故事并没有完结,而是两个儿子要成长为父亲,和父亲一起张开双臂,迎接其他的孩子回家,那么小儿子或许会像大儿子一般自义,大儿子或许会像小儿子一般离家出走。

除非看到,故事的主角不是儿子,而是父亲,不是我们,而是上帝自己,否则很容易或挥霍恩典,或充满自义。

归家并不是呼召的完结,而是新呼召的开始。

其实,从各方面看,我仍在回家的路上。可是离家越近,我越清楚有一比归家的呼召更高的呼召,就是作个迎接子女回家,照开欢宴的父亲。我既已重得儿子名分,现在要得父亲的名分。 


当我初见伦勃郎的“浪子回头”,做梦也没想到,成为悔悟的儿子只是成为父亲的心路上的一个步骤罢了。如今我知道,那双赦免、安慰、医治、张罗庆宴的手,也要成为我的双手。 



“成为父亲”,是我再思这段经文,最大的得着。

读到经文的末尾,我忽然极为渴慕这样的快乐,忘我的快乐,和父亲一起的快乐。

想以卢云这段文字做结尾。

身为返家的天主的子女,住在天父的家中,我就能得到天主的喜乐。生命中无时无刻不受哀伤、忧愁、嘲弄、黯然之情、肃穆的思绪、惊恐的猜疑,以及低沉的浪涛诱引,我常常容让这些情绪遮掩了父家里的喜乐。可是,我若真心相信自己已经回到家里,天父已经给我穿上外袍、鞋子、戴上戒指,我就可以从心中挪去悲伤的面具。我可以驱散对真实自我的不实谎言,并且以天主子女所拥有的内心自由,认信这真理。


然而不仅于此,孩子不会永远只是孩子,孩子会变成大人,大人会成为父母。浪子回家,不是回去一直作个孩子,而是确认他的儿子名分,自己也成为父亲。


回家的浪子,重新恢复了在父家的地位。如今的挑战,也是他的呼召,就是:自己也成为父亲。想到这呼召,我就充满惊叹。



往期文章

[陪你读圣经] 为什么保罗欠所有人债?

[陪你读圣经]摩西的祷告

[陪你读圣经] 穷乏者和安慰者 The Poor And The Comforter

嘿,梵高,你为什么不爱惜耳朵?

寻找莎士比亚 — C.S.路易斯 | Part. 2



欢迎关注、留言、分享  |  高塔与守城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