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每个月都生病,是体质弱吗?
从常见症状里发现不常见的疾病,避免思维惯性!
编者按
「小儿科,大病例」是医学界儿科频道推出的全新病例学习模式,以严密的医学逻辑思维,对病例进行层层剖析、刨根究底,带你逐渐接近疾病背后的「真凶」。每一层分析到了转折点,通过提出一个问题让读者解答,然后再进入下一层次的推理和思辨。通过这种「问题导向模式」的病例学习,让读者零距离接近临床实例,让读者养成「学院派」临床思维,相信将对临床大有裨益。
温馨提示:全文5200字,阅读需要8-10分钟。
翻阅病例,每次生病时主要是发热,其他症状不多,而诊断基本都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化脓性扁桃体炎”和“急性咽炎”等。
虽然都是上呼吸道感染,但是病例里主要提到发热,很少有咳嗽、流涕、鼻塞,倒是查体里经常有提到扁桃体肿大、白色分泌物、脓性分泌物等,偶尔有提到颈部淋巴结肿大。
辅助检查方面,经常有白细胞增高,CRP升高;当诊断化脓性扁桃体炎时,曾有一次查出链球菌培养阳性。
家长说,每次生病去看病,吃药了也是要三五天才会好。
A.发烧、扁桃体肿大,有时候有脓性分泌物,血WBC及CRP升高,这是典型的扁桃体炎表现;
B.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有WBC和CRP升高,提示细菌感染,应该使用抗生素治疗;
C.链球菌培养阳性,是鉴定是否细菌感染的金标准,若阳性则需给予抗生素治疗;
D.链球菌感染,传染性强,还可能导致猩红热和肾炎,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
2.CRP升高就表示细菌感染吗?( )
A.CRP是急性时相反应最主要、最灵敏的标志物之一;
B.当细菌感染时,CRP明显升高,但不能说CRP升高就是细菌感染;
C.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等病毒感染,也可能出现WBC和CRP升高;
D.川崎病、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等免疫性疾病,也可能出现CRP升高。
3.急性扁桃体炎时,如何判别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
A.要结合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可能的诊断,4个方面综合判断;
B.如果单纯发热伴有扁桃体肿大及脓性分泌物,则可能细菌感染;
C.如果流涕、鼻塞等呼吸道卡他症状明显,则更倾向于病毒感染;
D.观察扁桃体形态,如果是红肿而无渗出,病毒感染可能性大;
E.如果有渗出,白色分泌物、脓液,则更倾向于细菌感染,但需要排除特定病毒感染,如EB病毒。
关于发热查因,临床诊治有时候非常困难,但也绝非没有规律可寻。
对于病程短的患者,如果有明显的感染灶定位,且数天后能恢复,很多时候我们不会去深究到底是哪一种感染,或者什么疾病,反正患者康复了就算了。病程一周内,属于急性病程,多见于感染性疾病,很多时候我们也没必要去区分感染类型。
而对于长期发热或不明原因发热,我们至少会从两个方面考虑:
(1)疾病性质:发热最常见的病因是感染性,其次是肿瘤性和免疫性。
(2)如果是感染性,我们还需要考虑感染类别和感染灶。
对于小峰来说,病程短,我们理所当然会先考虑感染性疾病。从感染部位来讲,每次均有扁桃体炎或咽炎,则病灶定位上呼吸道;从感染类别讲,上呼吸道感染,绝大多数是病毒感染,只有少部分是细菌感染。
但是,小峰每次发热都有WBC和CRP升高,而且有时候伴有扁桃体脓性分泌物及咽拭子提示链球菌感染,似乎又更倾向于细菌感染。然而,家长说每次生病都要三五天才会好,不管有没有吃药、有没有使用抗生素,从这一点来说似乎又不支持细菌感染。
而且,如果患儿每次生病,只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每次又恰好是细菌感染,这也太背了吧。毕竟,从医学角度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数是病毒感染,可以占到八九成。
A.急性扁桃体炎;
B.猩红热;
C.急性肾小球肾炎;
D.舞蹈病;
E.风湿性心脏病。
小峰每次生病,都会有白细胞和CRP升高,医生都会处方抗生素,但都是要发烧三五天才会好,有时候甚至会发烧一周。
既往史方面也有一定特殊性:小峰每次都是口腔溃疡一两天,随后就会出现发热,而且发热时常伴有腹痛(与饮食无关、不剧烈)。
根据上面的资料,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注意:
(1)每次生病,无论吃药与否,病程差不多都在3-7天;
(2)虽然像细菌感染,但是对抗生素治疗似乎无反应;
(3)每次起病,都是先出现口腔溃疡,以发热为主要表现,其他呼吸道卡他症状不明显;
(4)每个月都生病一次;
(5)两次生病之间无异常。
其实,这个病例到这里,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
但是,当我们在看门诊的时候,时间很短,家长往往只会说这次生病的情况,顶多说一句“我小孩子抵抗力不好,每个月都要生病”。这句话我们似乎听到过很多次,以至于已经产生免疫。门诊短暂的时间里,很难快速总结出疾病规律、过多了解既往情况及发现蹊跷的地方。
临床上有些少见的疾病,经常会被漏诊、误诊,为什么呢?不只是因为知识储备不够,更多时候是因为我们思维惯性、没有多留个心眼。
怎么从常见症状里发现一些不常见的疾病,避免思维惯性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经常思考一个问题:这个病例和既往见到的有什么不同,有没有什么地方是有蹊跷的。暗流涌动必有水,事有反常必为妖。蹊跷的地方,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聪明的你,可能已经发现,上面的资料中,最重要的信息在于:虽然急性病程更多时候考虑感染性疾病,但是每个月规律出现发热,且发热之前都有口腔溃疡,这不就是典型的“周期性发热”吗?
周期性发热,属于自身炎症性疾病,其特点是出现看起来无诱因的炎症发作(如,没有呼吸道前驱症状),不伴有自身抗体或自身反应性T细胞水平升高。周期性发热包括不常见感染(准确称回归热)、恶性肿瘤、癌前状态(Schnitzler综合征)、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ystemic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 sJIA)、成人期发作的Still病(adult-onset Still's disease, AOSD)、家族性地中海热、TNF受体-1相关的周期性综合征、高免疫球蛋白D综合征和隐热蛋白相关周期综合征等。
如果患儿生长发育正常,生病也没有影响发育,且无已知遗传缺陷疾病,最常见的是儿童周期性发热-阿弗他溃疡-咽炎及淋巴结炎(Periodic Fever, Aphthous stomatitis, Pharyngitis, and Adenopathy, PFAPA综合征)。尽管上述其他疾病也属于周期性发热综合征,但是除了PFAPA之外,大多数情况下发热都为发作性和复发性,而非真正的周期性。
5.回归热与周期性发热在名称上相似,关于回归热说法正确的是?( )
A.回归热主要由于回归热螺旋体经虫媒传播所致;
B.回归热常表现为周期性高热,伴全身疼痛、肝脾肿大及出血倾向;C.回归热分为流行性回归热与地方性回归热;D.回归热属于传染性疾病,需要隔离治疗;E.免疫性回归热,最常见的疾病是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该病与PFAPA综合征高度相似,鉴别点在于发热时粒细胞是否降低。那么,小峰是PFAPA综合征吗?我们不妨来看一下PFAPA综合征有哪些临床表现。
PFAPA综合征表现为周期性发热伴阿弗他溃疡、咽炎伴扁桃体炎渗出及淋巴结肿大。
■ 发热:可能在发热前一天,出现不适、易激惹、咽痛及阿弗他口腔溃疡等前驱症状。发热多表现为高热,持续时间多在一周以内。
■ 阿弗他溃疡:40%-70%会在发作间期发生阿弗他溃疡,有时候可能溃疡较小,容易被忽略。
■ 咽炎和淋巴结肿大:发热时伴有扁桃体渗出的咽炎以及颈部淋巴结肿大。
■ 其他:美国注册登记系统及报道中,45%-60%患儿报告存在腹痛,此外有73%有头痛和63%表现出肌痛。腹痛并非PFAPA的特征性症状,且从未严重到需要外科干预的程度。
小峰近2年,每个月规律发热一次,每次发热前一两天都会出现口腔溃疡,发热时有咽炎或扁桃体炎,淋巴结肿大病例资料中有时提到,而且伴有腹痛。也就是说,小峰的临床表现似乎符合PFAPA综合征。
实验室检查方面,PFAPA综合征也有一定特点。即,发作期表现为WBC、CRP和ESR明显升高,但是发作间期检查完全正常(注:发作间期也升高要考虑其他疾病)。此外,前降钙素浓度在发作期正常,该表现可能是PFAPA患者所特有的。小峰的辅助检查方面,也符合PFAPA综合征。
在发现该病之前,该病经常被诊治为扁桃体炎。在美国相关的队列研究中,284例咽拭子培养中有28例检出A群链球菌,但是这可能提示良性的携带状态,因为抗生素治疗无效。
PFAPA综合征怎么诊断呢?
任何年龄的患者,只有当存在所有以下表现时,才能诊断PFAPA综合征:
■ 记录到3次以上发热,每次持续时间不超过7天,且发作间隔固定。个体而言,两次发作间隔时间相同;不同个体而言,间隔时间长短不一,约3-6周,且每次发作的症状也相同。
■ 患者存在咽炎和压痛性颈部淋巴结肿大或阿弗他溃疡。
■ 生长参数和发育情况正常,健康状况良好,发作间期无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异常;
■ 单剂口服泼尼松2mg/kg(最大剂量60mg)或倍他米松0.3mg/kg(最大剂量9mg)可快速缓解症状。
由于扁桃体渗出并不总是出现在发病的第1日,有时甚至到第5-7日才出现,因此PFAPA经常被漏诊或延迟诊断。在这种情况下,推荐每日进行咽部检查,直到发热的最后一日。
PFAPA综合征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十分敏感,大部分病例都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数小时至一天内热退、咽炎缓解,这种对治疗的反应有助于鉴别PFAPA与其他遗传性自身炎症周期性发热综合征,可作为PFAPA的诊断标准。
除了满足以上标准之外,应评估患者有无下列表现,因为它们中任何一种情况都可以排除PFAPA综合征的诊断:
■ 中性粒细胞减少——如果发作前短期内或发作期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提示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又称“周期性造血”),该病与PFAPA最相似。
■ 其他典型症状——PFAPA发作的症状较为固定,极易被看护者识别。如果大多数发作存在下列症状,应考虑其他诊断:咳嗽、鼻卡他、严重腹痛、严重腹泻、皮疹、关节炎或神经肌肉症状。
■ 发作间期急性期反应物升高——如果实验室检查发现急性期蛋白反应持续升高(如,ESR或CRP升高),提示为间歇性发作的慢性疾病,而不是真正的周期性疾病。
■ 反复发热的家族史——如果患者有周期性发热的家族史,应评估其是否为某种遗传性自身炎症综合征。
对于本文案例而言,小峰的符合PFAPA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符合诊断标准的前三条,第四条诊断标准尚未得到验证(考虑到本病时,患儿已热退,未用激素),且没有排除标准的情况。但是,仍有三点疑问:
(1)小峰虽然起病在4岁多,但是本次发病已经7岁;
(2)由于初次考虑本病,尚未启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峰已经热退,无法验证疾病对激素的反应;
(3)口腔溃疡较多、面积较大和持续时间长,且本次发热时间已经超过一周。
首先,就发病年龄而言,PFAPA综合征通常始于2-5岁,大多数患者在10岁前会停止发作。小峰4岁多开始发病,目前7岁,符合发病起止年龄特点。其次,在考虑PFAPA综合征而决定使用激素时,小峰已热退,这点只能在后续随访中验证。最后,既往报道,PFAPA口腔溃疡通常较小,有时候甚至不容易被发现,且发热时间多在1周内,这一点来说小峰并不符合PFAPA综合征。
循证医学强调,对于PFAPA综合征而言,必须严格遵守诊断标准。
为了强调遵守诊断标准的重要性,Up To Date特别举了个例子:
一例患儿在8岁时,因间期不固定的反复发热发作伴阿弗他溃疡、咽炎及颈部淋巴结肿大,被诊断为PFAPA综合征,该患儿在进行扁桃体切除术后,明显缓解。然而成年后,除咽炎和口腔溃疡外,他还有包括结膜炎、肌痛、侧腰痛和腹痛在内的病情发作。这些发作持续了1-2周。他在22岁时通过遗传学分析被诊断为TNF受体-1相关性周期性综合征(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1 associated periodic syndrome, TRAPS)。
正如该启示性病例报告的编者评论所言,该患者儿童时期的发作既无周期性,也非短病程,而周期性和短病程都是PFAPA发作的特征性表现。
虽然既往近2年的时间里,小峰的其他发作期的特征均符合PFAPA综合征,但这一次发作并不相符,应引起重视,先不急着下诊断,在后期的随访中再次验证和讨论。目前来说,最符合本病例的周期性发热综合征是PFAPA,但正确与否,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周期性发热综合征为自身炎症性综合征,多为单基因遗传,但PFAPA综合征的遗传基础、模式尚不明确,甚至既往研究已下结论:周期性发热的已知单基因病因作为PFAPA综合征病因的可能已被排除。
一项针对14个家族68个个体的综合性遗传学研究未能发现任何遗传模式。外显子组测序未能发现所有患者共有的基因突变。 一项纳入了1200例PFAPA患者的病例系列研究中,仅5个家族报道了兄弟姐妹2人同患PFAPA的情况,全外显子测序同样未能发现相关变异。
总之,这些结果表明:PFAPA由多疾病基因变异的寡基因遗传或复杂遗传及/或非遗传性因素(如,共同环境暴露)导致。尚需进一步阐明此类患者及其亲属的遗传学及炎症情况。
2020年6月,发表在PNAS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了PFAPA综合征的遗传易感性变异,研究发现PFAPA与白塞氏病、复发性口腔溃疡有共同的风险位点,包括IL12A、STAT4、IL10和CCR1-CCR3,因此他们建议将这一类疾病称为白塞氏谱系障碍。
实际上,许多风湿免疫病并非总是表现出为现有分类的其中的一种,对于个体而言,很多时候还真是说不清楚究竟是哪一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创始人——杨岫岩教授,曾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发表一篇推文,标题为“克罗恩病or肠道白塞病:有些病例难以分得清楚!”。
文章写了个特殊的案例,十几年的“难治性克罗恩病”,反复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欠佳,从北到南无数次入住多家大型三甲医院,多次手术治疗又复发,数次“死里逃生”危重病被挽回生命,可是无法获得疾病的缓解。
杨教授指出:白塞氏病是以常发口腔溃疡为特征,也可以累及肠道;克罗恩病以肠道溃疡为特征,也可以出现口腔溃疡。虽然在肠镜、病理描述会有一些区别,但二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特征性的界限。因此,这一类患者经常会游走于消化科和风湿免疫科之间。
对于上述病例,杨教授并没有纠结于区分究竟是克罗恩病还是肠道白塞病,而是根据患者机体的免疫和疾病状态给予治疗,病情得到显著的缓解。
就我们这次讨论的病例而言,可以定性为自身炎症性疾病的周期性发热综合征,但是具体属于哪一种,目前尚无法下结论。他可能处于某一种免疫状态,而时间是最好的解药。在真相解开之前,我们不必急着下结论;在海上漂泊的小船,有了指南针,就不怕迷失方向。
曾看到一句话,“儿科最好的药方是观察和随访”,笔者深以为然。
2.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6-uncover-genes-linked-common-recurrent.html
3.Up to date,2020,有关“伴有阿弗他口炎、咽炎及淋巴结炎的周期性发热(PFAPA综合征)”和“周期性发热综合征与其他自身炎症性疾病的概述”的专题论述
本文首发:医学界儿科频道
本文作者: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儿科蜡笔小新
责任编辑:李小荣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 End -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医生站,查看更多医健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