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秋冬高发的EB病毒,医生和家长都该知道!

医学界NCCPS 2020 医学界儿科频道 2021-05-01


EB病毒——伴随我们一生的敌人


孩子感冒发烧,去医院看病,家长们时常能发现检查单里有“EBV”这一项,当看到结果为阳性时往往都很紧张。那么,什么是EBV呢?EBV感染对儿童有什么影响?


在刚刚举行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上,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徐翼教授向我们全面介绍了EBV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一、EB病毒,学龄期儿童要当心!


EB病毒(EBV)和巨细胞病毒(CMV)是医生和家长都非常熟悉的临床检验项目,两者都属于疱疹病毒,在很多方面也很相似。不过相对来说,EB病毒的危害更高于CMV。

 

图片来自于徐翼教授PPT

 

EB病毒在体内、体外均能感染。目前发现,EB病毒只感染人及某些灵长类生物的B淋巴细胞,导致B淋巴细胞生长转化,并无限期传代达到“永生”。其感染特点为先潜伏,再激活。

 

电镜下的EB病毒


1997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EB病毒定为一级致癌病毒,它和鼻咽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近些年,EB病毒在我国的感染有增加趋势。EB病毒的感染常见于学龄期儿童,6个月~1岁前的孩子是最容易感染的人群。

 

基于我国单中心的回顾性研究/图片来自于徐翼教授的PPT

 


二、EB病毒感染与哪些疾病有关?


EB病毒感染后可引起一系列疾病,主要分为非肿瘤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 


表.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谱

整理自徐翼教授PPT


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传单)


传单患儿/图片来自徐翼教授的PPT

 

传单是由EB病毒感染所致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传染病。一般通过口-口传播,偶尔输血传播。


在临床上有着较为特异的临床表现,如发热、双眼浮肿、咽部的纤维素样渗出、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再结合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异性淋巴细胞增高、EBV:VCA-IgM阳性),诊断并不困难。


实验室检查对传单的诊断非常重要,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 EBV抗体血清学检测:

  
  • 原发性EBV感染首先产生针对衣壳抗原(CA)的IgG和IgM(抗CA-IgG/IgM)

  • 在急性感染的晚期,抗早期抗原(EA)抗体出现;

  • 在恢复期晚期,抗核抗原(NA)抗体产生;

  • 抗CA-IgG和抗NA-IgG可持续终身。

 

不同抗体产生时期不同,持续时间也不同

 

抗体血清学检测复杂性/图片来自徐翼的PPT教授

 

徐翼教授介绍到,由于抗体血清学检测的复杂性,引入特异性IgG亲和力这一概念。特异性IgG亲和力随着免疫反应进行逐渐升高,可以帮助鉴别原发感染和既往感染。

 

CA-IgG亲和力检测临床应用


② EB病毒核酸载量检测:

 

EB病毒主要感染B细胞,若在外周血中发现有EBV核酸,说明EB病毒在复制。因此可用于检测是否存在活动性EBV感染、病情检测和疗效判定。

 

③ 原位杂交试验(EBERs)

 

是EVB感染组织细胞定位的金标准,其标本类型为病理组织或细胞涂片。

 

④ 异性淋巴细胞检测:

 

异性淋巴细胞比例≥10%在诊断IM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92%。

 

外周血异性淋巴细胞比例≥10%的病例在学龄前儿童EBV-IM中只有41.8%。而对于较大年龄儿童,异性淋巴细胞的诊断意义更大。

 

⑤ EBV感染细胞免疫:CD8+T细胞在EB病毒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疾病早期,治疗上可考虑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伐昔洛韦,此类药物通过抑制多聚酶,终止病毒DNA链的延伸。但也有研究认为,抗病毒治疗对改善症状和缩短病程无明显作用。


如咽拭培养出A组β链球菌,可使用青霉素G或红霉素。值得注意的是,应用氨基苄青霉素(ampicillin)时皮疹发生率可达95%,通常在用药1周后出现,故应忌用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


IM特有的皮疹形态是这样的:

 

IM的特殊皮疹形态/图来自徐翼教授的PPT


而服用了阿莫西林的IM患儿的皮疹是这样的:

 

左:服用阿莫西林后的皮疹;右:2周后皮疹基本消失

图片来自徐翼教授的PPT


2淋巴异常增殖性疾病(LPD)


近年来,有关EBV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文章越来越多,EBV+LPD被使用越来越广。目前大多认为,EBV+LPD是指EBV感染的一组具有谱系的淋巴组织疾病,其中包括增生性、交界性、肿瘤性疾病。


病例分享


患儿,郑XX,女,4岁,13.9kg,主因“发现左侧颈部肿物2月,间断发热1月”,无皮疹,无眼睑水肿,查血浆EBV-DNA:3.56*10^3/L,EBV六项:EBVCA-IgG、EBVEA-IgG、EBVNA-IgG、EB-IgG-H(亲和力)均阳性;血常规一直未见异性淋巴细胞;PPD、自身抗体、血管炎抗体、体液免疫均未见异常。


最终颈部肿大淋巴结活检,确诊为霍奇金淋巴瘤。


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肿瘤细胞中EBERs是诊断肿瘤是否EBV相关的金标准/图来自徐翼教授的PPT



3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


EBV相关嗜血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EBV-HLH)是以发热、肝脾肿大、血细胞减低、高甘油三酯及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为特点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严重危险患儿生命的过度炎症反应性疾病。


病例分享


患儿,女,1岁1月,主因“持续发热半月余,皮疹1天”。患儿半月前无明显诱因持续发热,热峰40℃,间隔4~5天消失反复发热,1天前大腿出现淡红色皮疹,逐渐扩散至小腿。查体:双下肢有大小不一淡红色皮疹,双侧颈部扪及数个肿大淋巴结,肝肋下3~4cm,脾肋下2cm。辅助检查:血EBV-CA-IgM(-),全血EBV-DNA(+),甘油三脂持续升高。


HLH本质上是一种高炎症反应疾病。目前最新HLH-2004是在原方案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包括初始治疗(1~8周)和巩固治疗(第9周开始)。初始治疗时机的选择与预后直接相关。


此外还发现,TBNK检测在EBV-HLH治疗中一定的临床意义。

 

图片来自徐翼教授的PPT



4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AEBV)


原发感染后,EBV进入潜伏感染状态,机体保持健康或亚临床状态。少数无明显免疫缺陷的个体,原发EBV感染后病毒持续活动性复制,不进入潜伏感染状态,或处于潜伏感染状态下的EBV可再次激活并且大量复制,机体再次进入病理状态,表现为症状持续存在或退而复现,伴发多脏器损害或间质性肺炎、视网膜眼炎等严重并发症,称为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AEBV)。CAEBV预后较差,部分最后并发淋巴瘤。

 


病例分享


患儿,女,8岁,主因“间断发热3月余”。患儿3月前被蚊虫叮咬出现皮疹及红肿伴有发热,热峰39℃,反复发作,咽痛,查体:颈部、腿部可见散在陈旧性皮疹,下颌、颈部、腹股沟可触及数枚肿大淋巴结,肝脏肋下3cm,脾脏肋下2cm。血浆EBVDNA 3.42*10^3cps/ml,予以更昔洛韦、丙种球蛋白,EB病毒定量未明显好转。

 

颈部皮肤红肿变化/图片来自徐翼教授的PPT


辅助检查:查血浆EBV-DNA:3.45*10^7/L;EBV:EB-VCA-IgM(-)、EB-VCA-IgG(+)、EB-NA-IgG(+);PECT:全身多处多个轻度增大淋巴结,代谢不同程度增高。淋巴结活检提示符合EBV阳性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最终确诊为CAEBV。


徐翼教授指出,CAEBV抗病毒治疗是无效的,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治疗、细胞毒药物化疗等暂时有效,但大多数患儿会再次复发,疾病继续进展。目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CAEBV最终的治愈性方法,但存在较高移植相关并发症风险。



小  结


1.儿童非肿瘤性EBV感染疾病主要包括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AEBV)、EBV相关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EBV-HLD)

 

2.CAEBV患者血浆或血清中EBVDNA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有关。EBV-HLH患者PBMC和血浆或血清均含有高EBVDNA载量,而且检测EBV-HLH患者血清中EBVDNA载量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

 

3.TBNK细胞绝对计数对于EBV感染病情演变有临床指导价值。


本文首发:医学界儿科频道

报道专家: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徐翼教授

本文整理:医学界NCCPS 2020报道组-丽娜

责任编辑:李小荣


推荐阅读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 End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