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牛奶蛋白过敏,看这篇就够了!
如果宝宝总是莫名地哭闹、腹泻、打喷嚏、咳嗽、湿疹……当心是牛奶蛋白过敏!
据统计,过敏性疾病影响着全球范围内约25%的人口,其中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CMPA)是儿科常见的食物过敏性疾病,平均每100个儿童中约有2~3个患病。
虽然90%的患儿在3岁内可以获得自发性耐受,但也有一部分患儿会持续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
基于此,我们今天和大家谈谈CMPA的诊断及相关治疗。
一、不只对牛奶过敏,
CMPA临床表现多样!
CMPA是指患儿对牛奶蛋白质(CMP)发生的一种异常的免疫反应。常见的引起过敏的蛋白质为乳清蛋白和酪蛋白。
母乳喂养婴儿发病通常与母亲进食牛奶、鸡蛋、大豆、海产品等有关。 配方奶喂养的婴儿发病通常由牛奶蛋白过敏所致。
通常CMPA发生在6月龄以内的婴儿。有一部分患儿在新生儿期即可发病,另外有少数在第一次喂牛奶时发生反应,其中2周~4个月的婴儿是该病的高发人群,高达发病率的60%以上。追溯原因可能与小婴儿肠道屏障发育不完善及一些大分子致敏物质容易通过肠屏障继而造成损伤等有关。
CMPA的临床症状多样,可累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等多个部位,表现为湿疹、腹泻、腹痛、水肿、间歇性呕吐、便血等症状。
二、当心重度CMPA
依据免疫机制的不同,CMPA可以分为IgE介导、非IgE介导,也可以是二者混合介导。(其中就发病时间而言,IgE介导的CMPA通常在数分钟内出现症状,但也可长达2h,而非IgE介导的CMPA通常≥2h或数天后才出现症状)。
CMPA也可以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而分型,可以分为轻、中度和重度。
其中只要具有以下情形中的一种或多种即可判定为重度CMPA。包括:
由于拒食、腹泻、呕吐或反流造成生长障碍,中到大量的血红蛋白下降,蛋白丢失性肠病、经内镜或组织学证实的肠病或溃疡性结肠炎;
皮肤出现严重的渗出性湿疹样表现并伴有生长障碍、低蛋白性贫血或缺铁性贫血;
伴有呼吸困难的急性喉头水肿或支气管阻塞;
严重的过敏反应:如症状迅速发展累及两个以上系统,尤其是心血管系统。
三、怎么诊断CMPA?
在追问患儿病史时,尤其应注意对其家族过敏史的询问,包括患儿的父母及兄弟姐妹是否有特应性疾病史(如特应性皮炎、哮喘、过敏性鼻炎或食物过敏等);
其次是喂养方式、摄取的量及过敏症状、回避牛奶蛋白后症状是否改善等。
OFC是确诊的金标准,但该操作较为复杂,且必须在具有相关培训技能的医疗机构中进行。
SPT同样可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因此亦需要严密的监测。
四、食物激发试验,怎么做?
倘若患儿在试验期间出现明显的客观临床表现,应停止试验,并作相应处理。
若激发食物已经达到最大剂量,观察足够长的时间未出现任何症状,试验则为阴性。
当试验中出现可疑临床症状,则延长观察20 min或重复相同剂量。
若激发试验结束,患儿无反应,仍需要随访1周观察临床症状。若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反复呕吐、皮疹等,仍判定激发试验阳性。
五、食物回避
——唯一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已经确诊的患儿各指南均不推荐食用其他哺乳类动物的乳汁(如羊奶)以及豆基配方奶。
部分水解配方(PHF),也不适合治疗CMPA,因为PHF中可能仍含有免疫反应性表位。但是考虑到经济因素,对于无大豆蛋白过敏的且月龄>6的患儿可选择大豆配方奶(肠绞痛的患儿除外)。
六、什么时候可以吃普通奶粉?
对于符合要求的患儿,在配方奶转奶过程中需要注意:
普通配方奶粉转为eHF或AAF应直接停止普通奶粉喂养,而eHF或AAF转为普通奶粉过程中应该遵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原则。
如果在转换过程中患儿的过敏症状复现,应该立即停止转奶,重新完全食用eHF或AAF。经临床实践,认为采取AAF3月-eHF3月-普通奶粉是较稳妥的转奶治疗方案。
七、怎么添加辅食?
八、其他治疗
总结
婴幼儿CMPA的临床症状常表现复杂,非常容易误诊和漏诊。尽管多数CMPA预后良好,但仍有部分在3岁后不能产生免疫耐受。超过5岁仍未获得免疫耐受的预后较差。因此医生和家长必须对CMPA引起足够的认识和重视,若遇到人工喂养或者混合喂养的婴儿反复出现呕吐、腹泻、便血、哭闹、厌奶等症状时,应考虑到牛奶蛋白过敏的可能,及早给予饮食干预。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食物过敏相关消化道疾病诊断与管理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17,55(7):487-492.
[2]陈同辛.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国内外指南解读——更好地识别、诊断和治疗[J].临床儿科杂志,2018,36(10):805-808.
[3]钟雪梅,金萌,朱丹.儿童食物过敏相关消化道疾病的认识与管理[J].中国医刊,2020,55(10):1057-1061.
[4]徐正国,温晓红.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诊治进展[J].安徽医药,2019,23(3):608-610.
[5]唐鲁静,赵泓,陈洁.牛奶蛋白激发试验在消化道牛奶蛋白过敏症中的临床意义[J].中华儿科杂志,2015,53(4):285-289.
[6]张巧,李中跃.食物激发试验在儿童消化道食物过敏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6,31(7):557-560.
[7]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诊治循证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2013,51(3):183-186.
[8]吴杰,林建军,樊慧苏.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临床表现的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20例误诊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20,27(17):44-46.
本文首发:医学界儿科频道
本文作者:Dong 先生
责任编辑:李小荣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