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儿2岁,因为尿床确诊糖尿病,当天就进了PICU」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 Author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
我女儿妙妙(化名),2岁出头,因为多饮、尿床确诊糖尿病,当天就进了PICU。
事情是这样的,妙妙原本是个活泼好动的小姑娘。
去年11月,她开始“变了”:
食欲非常好,以往挑食的她非常容易饿,吃得很棒。
以往调皮的她,经常玩得要小水壶递到嘴边才会喝点水,那几天却总是主动要喝水,量特别大。
平时一觉睡到天亮,那段时间却总是夜里频繁要尿尿,还尿了好几次床。
这样持续了10来天。
一开始我想着,娃可能是玩累了喝水就多,也没当回事儿。
直到12月1日,娃开始昏昏沉沉的,精神状态十分不好,晚上突然感觉呼吸困难喘不上来气,我顿时慌了,赶紧带着她去了深圳市妇幼保健院。
刚到医院,医生观察:孩子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眼窝凹陷,已经重度脱水了!
经过一系列检查,女儿测到血糖为28mmol/L(正常人不超过6.1mmol/L),当天就确诊了糖尿病,因为已经出现酮症酸中毒症状,住进了PICU。
后来经过救治,妙妙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医生告诉我,她可能一辈子都需要注射胰岛素来维持生存。
事后我还是不敢相信:
对此,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内分泌专科的陆喜燕医生解释:
“其实,小朋友不仅会得糖尿病,而且儿童糖尿病患病率还在不断地增加。
近年来,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内分泌专科,就经常接诊到这样的‘小糖人’。”
“小糖人”越来越多
娃咋突然就得了糖尿病了?
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儿童糖尿病患病率呈增长趋势。
儿童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其中前两种最常见。
■ 1型糖尿病
血糖就像汽车的汽油一样,是一种供给人体能量的物质。人体有一个叫胰腺的内分泌器官,专门负责生产胰岛素调节血糖。
如果把胰腺比作工厂,胰岛β细胞就是工人,胰岛素就是工厂生产的产品,1型糖尿病是因为工人不足不能生产出足够产品,但这种产品是生活必需品,缺少了就引起大问题。
1型糖尿病发病与自身免疫系统相关,其高风险因素有:
家族史或基因变化;
环境及自身免疫因素;
病毒性感染,如流行性腮腺炎、风疹、巨细胞病毒。
1型糖尿病约占儿童期各型糖尿病总数的90%,我国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年平均增速为5%~34%。
1型糖尿病发病特别急,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可能会出现高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的可以导致死亡。
■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是工厂有足够的工人生产,但由于身体的需求量过大,超过工厂的生产能力,导致其超负荷运转,仍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所以胰岛素虽然产生了很多,仍然很难维持正常血糖,这就是胰岛素抵抗,最终结果就是血糖升高。
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肥胖。
据调查显示,糖尿病的患病风险会随着肥胖的严重程度而增加,在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孩子当中,每100个孩子就约有85个是肥胖宝宝。
警惕“小糖人”!
出现这些症状别忽视
1型糖尿病诱因复杂,基本无法预防,所以早诊断、早干预十分重要。
儿童1型糖尿病常有多食、多饮、多尿、消瘦的“三多一少”症状。娃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尽早去医院做相关化验检查:
口渴、饭量大增:孩子老是烦渴,非要大量喝水,饮水量增多,或者食量很夸张地增长;
突然消瘦: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突然出现体重下降情况要警惕;
尿多尿频:多尿是小儿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孩子尿频尿多,多年不尿床的孩子突然经常尿床等。
此外,如果宝宝已经出现呼吸困难、烦躁、呼吸有烂苹果味,或出现食欲减退、呕吐、腹痛、乏力、精神不好等,警惕酮症酸中毒。
酮症酸中毒不及时就医,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甚至死亡。
远离儿童糖尿病
家长谨记这几点!
虽说儿童1型糖尿病,令人防不胜防,但2型糖尿病,完全可以预防。
母亲在孕期合并有糖尿病或出生时为巨大儿的小孩,出现糖尿病的几率会高一些。
所以,麻麻孕期要注意控制自己,做到合理膳食,不要让体重飙涨,以免宝贝出生后肥胖。
父母要正确引导孩子的饮食习惯,鼓励孩子多吃健康的绿色蔬菜和新鲜水果。
限制娃大量食用含糖食品和饮料,如苏打水、果汁和冰茶,会导致体重过度增加。
家长们可以带娃周末爬爬山,饭后散散步,现在大多数孩子吃完饭就坐着玩手机,这样容易形成脂肪堆积。
很多父母一直有个观念:我的娃,身高和身体素质绝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一些“保健品”又打着增高的名义,正中家长们的“痛点”,于是有家长为了帮助孩子“拔高”给娃吃保健品和营养品。
其实日常均衡饮食已经满足孩子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反而很多保健品、营养品里都含有激素,吃多了会营养过剩。
如果家族中有糖尿病遗传倾向,或宝贝是“小胖墩”,要定期带宝贝检查血糖、尿糖。
一旦宝宝出现相关症状
要及时就医
如果确诊糖尿病,要按医嘱治疗
记得“在看”+“分享”
谨防宝宝成为“小糖人”
推荐阅读
版权申明本文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