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鸡娃时代,你能赶得上步伐吗?

柚子 医学界儿科频道 2021-04-27

*本文所涉及专业部分,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鸡娃还“伤脑”哦

 
最近界妹的主页都被《小舍得》刷屏了,不知道大家看这部电视剧了没,光是刷到片段就要感到窒息了。


这部电视剧已经开播大半个月了,关于剧情的话题也一直不断。

剧中蒋欣饰演的田雨岚是典型的“鸡娃”(从小被打鸡血的娃)妈妈,儿子子悠的教育是她全部生活的重心。子悠的每天的日程就是上各种补习班,一切以学习成绩为主。


把“鸡娃”发挥到底



看看田雨岚的一系列鸡娃操作,简直看得让人喘不过气。

带儿子去外公家,表演背圆周率。


答应孩子考得好可以去踢球,之后觉得耽误学习,又反悔了。


有一次她回家,看到儿子在玩,马上就发火了,上来就是一句“你作业做完了吗?没做完还在那玩?”,接着就是一顿教育。


子悠很委屈,说作业不多,择数班今天分班考试没留作业。田雨岚马上又要看子悠的试卷,一问了子悠的排名,听说孩子考试名次靠前,脸色马上就不一样了。


在一次家长会上,子悠终于袒露心声,哭着说:“我觉得,妈妈爱的不是我,而是考满分的我。”


“鸡娃”、“内卷”是现在的热门词汇,现在教育竞争越来越激烈,战线越拉越长,起跑年龄越来越小。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教育永远是家长之间不可或缺的话题,剧中田雨岚只是这种背景下使用极端教育方式家长的一个缩影。

田雨岚这种天天给孩子打鸡血的方式真的能达到目的吗?

从短暂的效果来看,子悠的成绩确实没给她丢脸,但最近播出的剧集中,子悠已经出现了抑郁心理,这种教育方式最后会引起什么后果还很难说。


鸡娃“伤脑”



哈佛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报告指出:过度的压力会破坏发育中的大脑结构。


现在对压力生物学的广泛研究表明,过度或长时间激活体内压力反应系统会破坏健康发展和大脑,对整个生命周期的学习、行为和健康造成破坏性影响。


当然这个报告不是让你完全“放养”,不给孩子一点压力。

研究把压力分为正向压力、容许压力和毒性压力

正向压力是指中等、短暂的压力反应,例如心率的短暂增加、体内压力激素水平的升高或缓慢变化。这种压力是正常现象生活,学习适应生活是必不可少的健康发展的特征。

正向压力往往会使孩子可以学会控制和管理,结识新朋友,应对的挑战,适应进入新的环境。这种正向压力还需要有成年人的支持,发生在通常安全、亲切和积极的关系的背景下。

容许压力是指压力反应有可能负面影响发育中的大脑的结构,但通常发生在有限的时间段内,大脑能得以恢复并因此而反转潜在的有害影响。

但是,如果压力反应是极端的、持久的,结果可能是有毒的压力,导致身体系统虚弱和大脑结构受损,并且影响终生。

毒性压力会促进和抑制某些荷尔蒙的分泌,如皮质激素分泌增加,生长激素分泌减少。

而早在1998年的研究中就发现,皮质激素的增加会导致人脑海马体萎缩,造成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弱,甚至造成心理疾病。


生长激素具有调节生长、发育、代谢、生殖等多种作用,分泌不足会影响孩子大脑发育、身体发育,智力和身高都受到影响。

研究还发现幼年时期的毒性压力还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有关。

看来“鸡娃”还可能弄巧成拙。

不仅如此,“鸡娃”除了伤孩子的脑,还伤家长的脑。来看看一位家长给自己孩子找辅导的要求:


以上仅截取了一小部分内容,这满满当当的安排,长远的目标,家长真的“用心良苦”。不过这样的要求放在成年人身上也怕是要喘不过气,更何况是孩子。

有家长给孩子制定了鸡娃课程表,执行了几天,家长表示自己先放弃了。



鸡娃不一定能成功



最近几年,关于“狼爸”“虎妈”的评价也是两级分化,有人觉得,是父母的强压之下成就了孩子,让孩子有出息,出人头地。有人觉得孩子需要“快乐教育”,父母将自己的执念强加给孩子是自私的表现。

界妹认为,“狼爸虎妈”的“成功”或许是一种幸存者效应。我们能看到的,能够把自己成果大肆宣扬的,是孩子达到了他们所谓的要求的例子。那就没有失败的例子吗?

有的孩子依然很平凡,有的甚至被强压逼得与父母反目。

但是已经平凡的人生,和已经千疮百孔的童年,又该找谁去弥补。


鸡娃先自鸡



杨绛在《我们仨》中提到她与先生钱钟书对女儿的教育方式。他们从来不对孩子有过多的训斥,但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她的学习品质。父母常在家看书,小钱瑗也就学着拿来古诗词来读。


“她学外文,有个很难的单词,翻了三部词典也未查着,查到第五部辞典果然找着。当小钱瑗想让父亲给她讲古诗时,钱钟书说,‘古诗有什么好讲?自己去看!’就这样,小小年纪的圆圆,为了求知,开启了自主阅读之旅。得不到解答的疑惑成为了她求学最好的动力”。

钱瑗受父母影响,饱读诗书成为了一名才女,生前在北京师范大学任英语系的教授。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会把父母当成模仿的对象,所以说,鸡娃不如自鸡,要是给孩子那么高的期望,父母也要以身作则。

我们不得不否认,教育确实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但是给孩子不属于他年龄段的压力,让孩子顶着父母制定的所谓人生规划成长,是否偏离了教育的初衷呢?

(以上观点仅代表笔者)

本文首发:医学界儿科频道本文作者:柚子责任编辑:CiCi
推荐阅读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欢迎转发朋友圈
- End -

投稿/转载/商务合作,请联系:yxj_ek@yxj.org.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