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孩子不会吐痰,咳出来痰吞下去了有问题吗?
吞下去也是一种“祛痰”的方法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感冒高峰期,一波接着一波的咳嗽、咳痰,让家长头疼不已。
痰在宝贝喉咙呼噜呼噜,家长听着犹如鲠在自己嗓子眼。真想立马搞点什么把痰化掉。好不容易听娃咳出来了,咕噜一声又咽下去了……
额,这样不要紧吧?莫慌,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对痰液的灵魂拷问:你是谁?干什么的?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No.1
“痰”是什么?
从鼻子流下去的,是倒流入咽喉的鼻涕,而下呼吸道排出的分泌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痰”。绝大多数的婴幼儿发生咳嗽、鼻涕是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后期听到的所谓“痰声”也大多数是从后鼻腔倒流下去的鼻涕。
这种情况与小婴儿鼻咽部解剖腔相对狭窄有关,感冒后期鼻咽部少量分泌物、平素吃奶后残留的奶液、残留的唾液等一时没有吞下去,会导致喉中呼噜呼噜的痰声。
(图:成人与儿童的鼻咽部解剖腔差异)
当发生感染、过敏、异物刺激等因素时,因为炎症反应,导致气道的杯状细胞分泌更多粘液,这些粘液包裹着脱落的上皮细胞、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微生物残骸等,就形成了痰。
不管是鼻涕还是痰,本质上都是呼吸道分泌的粘液。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身体每天都要产生大约1升的粘液,维持了身体各部分的健康和良好运作。
粘液能帮助身体消灭细菌和病毒,还能捕获颗粒,防止水分流失,润滑进入身体的物质,并保护它覆盖的所有表面不受损害。
No.2
“痰”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肺部会分泌具有保护作用的免疫球蛋白,是粘液的重要成分,平时保护我们的气管、支气管和肺部不被病菌侵袭。
这也是为什么孩子出现呼吸道感染,医生反复强调“湿化气道”的原因。因为干燥的空气、气道黏液层的破坏,都导致病菌更容易侵犯我们的呼吸道。
空气中的大颗粒一般会在鼻腔就被阻止,但还是会有小颗粒进入到气管、支气管,这时候,就要依靠粘液的清除能力了。
这些小颗粒会被粘液包裹住,然后在气道上皮纤毛的搬运之下,被逐渐上移到上气道,最后咳出来,达到清除的目的。
这也是为什么空气特别不好的时候,我们会感到喉中老有痰的原因。
No.3
不同颜色的痰能反映是什么感染吗?
但有时家长会观察到黄色、绿色的痰,这能反映是细菌还是病毒吗?能指导抗生素的使用吗?其实不然。
“黄色的痰液就是细菌感染”这句话并非全无道理,因为当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会被大量募集到感染部位,浴血奋战,导致痰液中有更多的细胞、其产物以及细菌残骸,痰液易呈现黄色或绿色。
但这并不绝对,比如病毒感染后期,痰液更为粘稠,也会更易呈现出黄色;而像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可以没有黄色的痰液,但需要规范抗生素来治疗。
而如果发现红色痰液、血性痰液、乳白色等情况,这已经超出了家长自己在家观察、判断的范围了,需要及时呼吸科就诊评估病因。
1. 恶心性祛痰药和刺激性祛痰药:通过刺激胃粘膜引起恶心,反射性地促进呼吸道粘液分泌增加,稀释痰液。比如复方感冒药中会有的愈创甘油醚;
2. 粘液溶解剂:可以将粘稠的痰液分解、液化,粘滞性降低而易于咳出,比如乙酰半胱氨酸、易坦静中的氨溴索;
3. 粘液稀释剂:作用于产生粘液的细胞,促使它们分泌粘滞性更低的分泌物,痰液进而变得稀薄,易于咳出。
从中不难看出,这些药物并不能让痰消失不见,只是让痰更容易咳出。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家长会观察到服用“化痰药”之后,咳嗽、咳痰反而会增加的原因,如果是刺激性祛痰药可能还会引起恶心。
最终这些痰液,还是要孩子通过咳嗽这个自我保护功能给排出来的。
No.5
吞下去的痰会经历些什么?
痰的构成物质归根到底就是蛋白质、核酸,进入胃部也都会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
此外,消化道的黏液中也含有分泌型的免疫球蛋白,消化系统有其强大的免疫防御系统,不然如何跟肠道内如此庞杂的菌群和平共处呢。
因此,即便是带有细菌残骸和病毒的痰液进入消化道,也会被消化道的固有免疫系统消灭。
除了一个例外的情况——肺结核产生的痰液不能咽下,因为结核菌比较能扛,可能在消化道占地为王,导致肠结核。
原来,把痰吞下去也是一个“祛痰”方法。
总之,孩子咳“痰”的原因比较多。如果经过医生评估,存在细菌性肺炎、细菌性鼻窦炎或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的话,需要遵医嘱使用合适的抗感染药物。
但如果是疾病恢复过程中咳痰,孩子日常生活、饮食、睡眠、生长基本不受影响,就不需要因为自己听着不舒服而给孩子喂“化痰药”。即便不会吐痰的孩子,也会通过吞下去的方式来排痰。
最后,请大家不要随地吐痰噢~
本文来源:卓正科普Health Express
本文作者:卓正儿科 陆娇
本文审稿专家:卓正医疗沙小丹医生责任编辑:CiCi推荐阅读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