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儿外科界的重大损失!浙大儿院专家胡劲因病去世

木玉 医学界儿科频道 2023-09-24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我国小儿外科的开拓者胡劲主任病逝


 

2022年3月31日,我国著名小儿心胸外科专家,我国小儿外科的开拓者之一、浙江省第一批小儿外科医生、心胸外科首任主任胡劲在家病逝。


胡劲,主任医师、教授,1935年3月出生,1953年9月考入浙江大学医学院,195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毕业后进入浙一医院,很快调入浙大儿院(当时为浙江省立儿童保健院)外科工作,直至2000年退休。


1981-1997年期间担任心胸外科主任。曾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第一、二、三和四届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学组(小儿外科分会前身)主任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第二届、第三届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授予“中国小儿心胸外科终身成就奖”,同时曾荣获浙江大学医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浙江省卫生系统科技进步奖等多个奖项。


在临床工作的同时,胡劲主任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曾是《中华小儿外科杂志》《浙江医学》编委。在2021年浙大儿院建院七十周年之际,胡劲获评“最美儿院人·突出贡献专家”。


图1 胡劲生前旧照

 



儿院外科“拓荒人”


 “有梦想、有闯劲、有激情”,是学生和同事对胡劲的一致评价。在他们看来,胡劲起码两次为医院外科发展做出从无到有的重要尝试。


第一次就是1960年的外科建制


小儿外科在1960年10月正式成立,在此之前经过了系列准备,其中一项就是委派年轻骨干到北京、上海知名医院学习,积累技术实力。1958年从浙江大学医学院毕业的胡劲,科班出身、底蕴深厚,是其中之一,入职不久即到北京儿童医院专修小儿外科。


胡劲学成归来后不久,外科正式成立。那时,外科只有他与陈美章、洪景辉3位医生在岗,后来他们和次年学成归来的薛品荣、从浙医二院调来的彭崇惠被合称为外科五大元老,也被称为“外科五虎将”。当年11月,胡劲和陈美章执刀进行了第一例手术(肠黏连松解术),成为外科开科以来的标志性事件。


随后几年,随着团队的扩容和实力的增强,手术台由1张增加到2张,病床由原来的8张增加到15张。在“四清”与文革动乱的十余年,外科发展遇阻,但5位外科医师依然开展了大量惠民和创新发展工作。


第二次是1981年创建心胸外科。


“四人帮”粉碎后,外科发展迎来新的机遇期,胡劲也再次开启进修之旅。


1977-1978年,到浙一医院心胸外科进修一年,回院后在原治疗先天性食管闭锁、食管裂孔疝、缩窄性心包炎的基础上,开展了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肺叶切除术。


1980年,在薛品荣副院长带队下,又与多名医护同行赴上海新华医院进修小儿心脏外科一年。


次年学成回院,心胸外科正式成立,胡劲医师作为学科带头人,担任首任心胸外科主任,全面负责心胸外科的临床和研究工作。同年4月,胡劲、薛品荣医师开展了第一例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具有标志性意义。正值盛年,他再次为医院外科发展做出从无到有的尝试。


图2 胡劲(前排左一)与医院早期领导和职工在一起

 

后来,心胸外科发展迅速,在低体重婴儿心脏手术、青紫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微创治疗、心肌保护、血液保护、体外循环、食管功能检查的技术开展、术后监护等方面开展系列尝试,可以矫治复杂难治的心血管畸形,如法乐氏四联症、大血管转位等,成为医院的重点学科。


到2000年,胡劲退休那年,心胸外科体外循环手术总量已达到3000余例,年手术量达500余台,每年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占50%,1岁以下婴儿达21%。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胡劲是医院外科事业最早期也是最重要的拓荒人之一,为医院心胸外科临床、教学、科研发展奠定坚实根基,为医院外科事业起步和发展付诸终身努力和重要贡献,为我国小儿心胸外科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探索,是国内备受尊敬的小儿外科专家之一,在我国较早期儿童心胸外科疾病诊治方面享有声誉。”


“涓涓细流汇聚成河,目前医院已经是两个国家中心依托单位,外科综合实力居于全国前列,心胸外科无论是在组织规模、技术条件,还是科研成就上,都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身为后来者,一定要继承好、发扬好胡劲主任的拓荒精神、创业精神,把外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浙大儿院党委书记、心脏中心主任舒强是胡劲的学生之一,高度评价胡劲对于外科事业进步所做出的贡献。

 



手术台前“老匠人”

 

在手术台前,胡劲最让人佩服的是他的艺高胆大和精益专注。


“从医42年,直到65岁退休,他一直坚持自己上台手术。”在学生眼里,他是一个名副其实手持手术刀的“老匠人”,不仅有着一颗匠心,还有着一双匠手。


“我们上世纪80年代入职儿童医院,当时大家就说,要学开刀一定要向胡主任学。后来真的有幸跟着他学。在我眼里,他实至名归是技术NO.1。他天赋很高,又非常努力,不管做什么手术,解剖都特别清晰,一层一层干净利落,层次分明,让人一目了然,很见功力。哪怕是切开个动脉或者静脉,也都是干净得不得了。他在技术上会不断挑战自我,从简单的房间隔缺损到后来的法氏四联症,不断追求技术上的更高境界。”心胸外科第二任主任张泽伟是胡劲的学生之一,在他看来胡劲的每一台手术解剖都堪称教科书级别,几十年如一日。

 

“胡主任是一个有个性的人,为人非常干脆,手术也做得干净利落。他个性上有十分执着的一面,对技术尤其如此,对自己设了很高的标准,是一个有追求的人。”体外循环/体外生命支持科主任林茹也是胡劲的学生之一。她透露,每次手术后,胡劲都要对案例做详细记述,有时还会附上解剖图。那个年代,一笔一划都是用笔写的。


图3 胡劲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做的其中一页笔记

 

“从创建心胸外科开展第一台手术,一直到他退休前最后一台手术,都有记录。整整两大本,是珍贵的笔记,也是临床实践的重要宝典。他就像是一个技艺高超的‘手艺人’,对自己动过的每一台手术,都有着极高的追求。细节都记录在案,力求经得起检验,也希望后来者能够对比学习,传承技艺。”现任心脏外科主任李建华也是胡劲的学生,对先师在技术上的执着印象很深。

 



儿童健康守护人

 

在学生看来,胡劲不仅博学精通、技艺精湛,同时是也一位品德高尚、以患儿为先的好医生。


“他不是一个完人,有时候会不按常理出牌,也不听别人的劝,一头扎进自己的想法和世界。但是,他真的是一个好医生,为了救人他通宵加班、随叫随到,经常睡地板打地铺。”


林茹回忆说,重症病人开刀后,病人躺在床上,他就躺在地上,可以三天三夜不回家。也许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精神和情怀,那时在监护设备极其简陋的情况下,依然创造了前100例体外循环手术无死亡的记录。


图4 胡劲(前排右二)与团队和患儿在一起

 

“那时候心脏手术刚起步,每一台手术都是极大考验,复杂一点的先心矫治,一站就是一整天,手术结束都下午四五点了,恨不得立马休息。但胡主任要求手术医生在监护室看顾。当时静脉输液无微量泵,需要人紧紧盯着,同时病人手术后尿量、血压都要密切关注,值班医生在地板上值班,要时不时起来看输液完了没、病人排尿好不好。此外,呼吸机简陋,重症病人需要手捏助力,一捏就是一夜,第二天连调羹都拿不住。”张泽伟说,即便如此,他对自己的要求依然是“什么休息不休息,手术照开,地板照睡”。


 “如果有孩子没救回来,他肯定很难过的,因为他是一个不肯放弃病人的人。”李建华回忆,曾经碰到一个病人,术后一直不醒,在监护室住了一个星期,家人心里也急起来,担心难以支付昂贵的治疗费用,打算放弃。胡主任得知后,跟家长急了:“主治医生都还没说放弃,你们怎么能够放弃。如果是因为费用,用我的工资来付。”


“坚持两天后,病人真的醒了。”张泽伟补充道,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个例。那时候的治疗成本,相比工资,其实是很贵的。那时胡主任一个月工资还不到60,一个孩子的治疗费用有的要上千,他愿意用自己的工资来垫付,是很难能可贵的。


舒强说,胡主任不仅有仁术,更有一颗仁心。那时候,医院的家属楼离医院也就几百米。有一次,一位患儿情况突然危重,病房值班人员往家属楼喊了一声,他六七分钟后就气喘吁吁跑到病房了。“只要病人有需要,医生随叫随到,这已经成了心脏外科的一个传统,这种文化就是从胡主任那时候形成的。”舒强表示。

  



追梦学子“摆渡人”

 

图5 胡劲(左二)和学生在一起

 

作为第一任科主任,胡劲不仅给科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科室培养出了优秀的后备人才。


“他很肯给年轻人机会,1989年,加拿大新斯可省Dalhoosie大学I.W.K.医院Murphy教授一行来到医院进行学术交流和指导,不仅带来自体新鲜心包补片修补室间隔缺损技术,也提供了一个可以到该校长期学习的机会,他考虑的不是自己,是年轻人。其实这个机会,是他去上海抢来的。”


李建华作为这个抢来的机会的受益者,当时还不到30岁,对当时的情况记忆犹新。他回忆,1988年,Murphy教授一行来到中国,访问的是上海一家医院。胡劲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带上李建华立马买了火车票,赶到那里,并请他们也到浙大儿院考察2天。他还真的把他们请来了。第二年,Murphy教授带了一支手术团队在浙大儿院工作两周,开创了科室国际交流的先河。


他不仅在1990-1991年送李建华到加拿大学习,1992年送张泽伟到德国基尔大学学习,还在1996年送舒强送到德国波恩大学,让学生在世界的大摇篮里学习心脏外科技术。


图6 胡劲(后排右一)与科室成员一起参加户外活动,合影留念

 

1993年起,心胸外科开始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工作,以胡劲为导师,朱雄凯、舒强、张泽伟、李建华等相继完成硕士研究生的研究工作。1997年后,朱雄凯、张泽伟、李建华又先后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林茹、俞建根、姜力骏、叶璟等相继完成硕士生的研究工作。1999年舒强留学德国回国,成为科室里第一个博士生,并担任硕士生导师,后来又成为博士生导师。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学生们眼中,他是授业恩师,更是人生的“摆渡人”。


图7 2021年初,建科40周年之际,李建华(图右)前往胡劲(图左)家里探望,两人一起合影留念

 

写在文末


在学生们眼里,胡劲主任除了敢闯敢干、精益求精、乐为人师,同时也是一个有趣的人,内心世界很丰富的人。


他在退休后,会时常写个小诗,唱个京剧。在科室工作的时候,也时常会跟年轻人开个玩笑,说些冷笑话。同时,他也很固执,在得知自己病情严重的情况下,依然坚持不肯住院。


“斯人已乘黄鹤去”,学生们表示,想以文字为载体,让大家了解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此作为纪念。


本文首发:医学界儿科频道
本文作者:木玉
责任编辑:Wen

推荐阅读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 欢迎转发朋友圈
- End -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