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日用品竟会导致孩子性早熟!快看看你家有没有
教你如何自查性早熟
性早熟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儿科内分泌疾病,国外报告性早熟的发生率约为1/5000,女孩为男孩的5-10倍[1],很多家长带孩子到儿保科生长发育门诊咨询时,常常非常焦虑和疑惑“我们平时都非常注重孩子的饮食了,为什么还是会发生性早熟呢?”今天的话题还要从一则新闻开始聊起。
前不久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对童鞋质量进行调查,结果有48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率为24.5%),其中31批显示邻苯二甲酸酯超标,有部分厂家生产的童鞋甚至超过数百倍,邻苯二甲酸酯不仅是儿童鞋质检的重要指标,也是国家监督抽查儿童玩具、儿童家具、学生书包、一次性塑料餐饮具等产品质量的必测项目,儿童长期接触可导致性早熟。那么邻苯二甲酸酯到底是什么呢?
图1 来源于CCTV-13新闻频道《每周质量报告》20220626童鞋质量调查
邻苯二甲酸酯是什么?
它属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EEDs),这类物质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排放到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通过某些途径,如污染水源、食物或经皮肤吸收进入机体后,可以干扰内分泌激素的合成、释放、转运、与受体结合、代谢等途径,从而影响内分泌系统功能。EEDs在期刊杂志上使用的名称尚不统一,如环境雌激素、外源性雌激素、环境荷尔蒙、环境内分泌干扰化学物质等,其主要分为四大类[2],如表1所示。
表1 EEDs的分类及污染来源
有哪些因素会增加性早熟的风险?
是不是觉得这些物质在生活中防不胜防?面对文章开头家长的疑问,医生也只能无奈地表示“目前关于性早熟的原因尚不明确”。但已有大量关于性早熟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提供一定参考。《青春发动时相提前影响因素的系统评价》[3]中共纳入了146个研究,涉及到当前十大研究热点,包括肥胖、饮食偏好和营养摄入、EEDs、基因、社会心理应激、社会经济状态、生活方式、宫内生长发育、母亲初潮年龄和母亲体重、孕期不良因素暴露,多数研究结果一致表明以下五点可能增加性早熟发生风险。
图2 来源于小品《防忽悠热线》
1、肥胖:97.4%的研究表明不同年龄、不同国家儿童的研究结果均表明肥胖是儿童性早熟的危险因素。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因为肥胖导致脂肪组织分泌瘦素增加,其通过加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有直接影响[4]。
2、EEDs:国内外研究大都表明EEDs与性早熟有关,主要研究物质包括邻苯二甲酸酯类(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酯研究最多)、双酚A、4-壬基酚和辛基酚、植物雌激素(主要包括异黄酮和玉米赤霉烯酮)、DDE和多溴联苯。
3、基因:研究表明ERα基因、KISSI、CYP3A4、TAC3、GPR54、GnRHⅡ及IRS-1R972基因可能导致性早熟。
4、宫内生长发育迟缓:目前研究大都表明低出生体重和小于胎龄儿可增加性早熟的发生风险。
5、母亲初潮年龄较早是儿童发生性早熟的危险因素。
此外,表2为相关研究中一半以上提示为性早熟的危险因素。
表2 性早熟可能的危险因素
性早熟该如何治疗?
因性早熟发病率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目前关于女性性早熟研究较多,《女性性早熟的诊治共识》[1]中将女性性早熟分为三类:中枢性性早熟、外周性性早熟和不完全性性早熟(包括单纯性乳房早发育、肾上腺功能早现、单纯性阴毛早现和单纯性早初潮)。不是所有性早熟都需要治疗,一方面我们需要寻找病因、对因治疗,另一方面是延缓骨骼过快成熟和改善最终成人身高,以及避免心理行为问题。
上述知识点可能让你觉得云里雾里,没关系,你只需要明白性早熟的诊疗过程是非常规范和专业的,目前已经更新了多部指南和共识[1,5-8],并非8岁前发现女孩乳房发育,就可以立即简单诊断“性早熟”,并且开始使用药物抑制发育。
儿童性早熟有什么表现?
家长可以参考表3进行简单判断,在正常发育年龄之前,一旦出现性发育进程中的一项或多项,应及时到儿保科或内分泌专科进行系统评估,而不是一味焦虑和自责,甚至病急乱投医。之前的一则微博话题#9岁女孩打性抑制针半年花十万#冲上热搜,如果真的是因为性早熟规律使用药物治疗,目前国内一线用药平均一针约1300元,每4周一针,那么半年总共花费约8500元,和十万相差甚远。
表3 性早熟自查要点
如何预防儿童性早熟?
那么如何预防性早熟呢?主要注意以下几点[1]:
1、减少EEDs的影响:EEDs对于性早熟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影响,因此应减少和避免儿童长期接触塑料制品、一次性餐盒及进食各种存在严重农药残留的食物,挑选合格的儿童生活及学习用品。
2、保持健康体重:体重受膳食和运动影响较大,一方面应该合理膳食,做到:按时吃早餐,减少晚餐的食物摄入量,减慢进餐的速度,减少高热量、油炸、膨化食品的摄入,增加食物种类等;另一方面保证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同时应该减少久坐时间及电子产品的使用。
3、改善家庭养育环境,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4、定期儿童保健,监测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学龄儿童至少需要每年一次儿保。
1.扫码下方二维码
2.点击「立即下载」
3.打开医生站App点击专栏
4.在指南解读里找到「儿科指南解读」
关注专栏
订阅专栏,每天读篇新指南!
5.首页点击指南,搜索想要的指南
6.点击邮件群发/分享微信好友,即可获取原文
[1]吴洁, 朱丽萍, 吴久玲, 等. 女性性早熟的诊治共识[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8(02):135-138.
[2]刘先利, 刘彬, 邓南圣.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研究进展[J]. 上海环境科学, 2003(01):57-63.
[3]杨博, 刘琴, 刘舒丹, 等. 青春发动时相提前影响因素的系统评价[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8(12):1337-1351.
[4]朱铭强, 傅君芬, 梁黎, 等. 中国儿童青少年性发育现状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04):396-402.
[5]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 中枢性(真性)性早熟诊治指南[J]. 中华儿科杂志, 2007,45(006):426-427.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性早熟诊疗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195)号][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1,19(4):3.
[7]罗小平. 中枢性性早熟诊断与治疗共识(2015)[J]. 中华儿科杂志, 2015(6):7.
[8]林甦, 杨文庆, 俞建.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性早熟(修订)[J]. 中医儿科杂志, 2016(03):1-5.
推荐阅读
欢迎来稿分享!我们将为您提供有竞争力的稿费和展现您才华的平台。投稿邮箱:yxj_ek@yxj.org.cn(来稿必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