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 | 社区“战”疫,他们扛起责任与担当

苏婉 1039调查团 2024-02-08

4月22日至今,北京已经累计报告1000多例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涉及朝阳、房山、海淀等15个区。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社区是最前沿的阵地,社区书记们带领着所有的社区工作者直面疫情,组成最坚固的防线。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疫情之下的社区,致敬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社区书记们。



要扛起这份责任


在海淀区甘家口街道四道口社区居委会的办公室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韦广军的电话一个接着一个,此时的他正迎来一件棘手的事儿。


韦广军:“增光佳苑小区是5月4日封控的,原计划是5月13日的24点解封。但是10日时在居家的人员里又检测出了一位阳性患者,所以区疾控中心又下发了新的通知,所有的居民居家时间要重新计算。”


正在和居民沟通的韦广军/记者拍摄


期待着解封的居民听到封控延长的消息,情绪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波动。韦广军淡定地说,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乱,先做好解释工作。


韦广军:“我们社区党委把业委会、物业还有社区民警一起组建了一个增光佳苑临时防控小组,刚才我也赶快根据疾控中心的要求整理通知,先让业委会主任把通知发到居民群里,让大家先知道确实有这样一个情况。后续咱们居民有疑问可以在群里提出疑问,我们也会陆续解答,多在群里做一些解释工作。”


韦广军说,封控区的居民足不出户,他们的买药、送医、日常生活保障等问题需要格外关注。


韦广军:“关于买药,我们专门由一位居干负责居民的购药服务,一对一地沟通。关于就诊,我们的社区副书记专门负责协调就医。居民的生活保障问题,我更多的是协调小区物业来负责,并向街道紧急调配了6名保安,配合物业增派人手,更好地给居民提供生活物资的保障。街道办事处和我们社区居委会各派了一名干部入驻到小区里头,共同来做居民的工作,他们也是直到解封那天才能出小区。”


韦广军和志愿者沟通/记者拍摄


从4月27日甘家口街道出现首例阳性病例以来,韦广军带领着社区工作者们已经经历了多场考验。4月30日,四道口社区下辖的8个小区都被管控了起来,当时韦广军的手机被打爆了,嗓子哑得说不出话,直到现在还没好利索。


韦广军:“每天最少接几百个电话,电话一直插着充电宝,通话的时候经常有‘嘟嘟嘟’的声音提示又有电话打进来。有居民着急打来的,也有街道办事处专班的,还有我们社区居干的一些咨询问题。刚开始大家都没有经验,大事小事都得找我,后来慢慢捋顺了,电话就少多了。”


韦广军办公桌上的润喉片和胃药/记者拍摄


这下辖的8个小区一共分成了13个院,共有居民8000多人,由社工们包院管理,并组建了志愿者团队。核酸检测、居民日常生活保障等工作从慌乱变得有条不紊起来,但韦广军仍然不敢掉以轻心。他家距离社区只隔了一条街,但从4月28日开始,他就再没回过家。


韦广军:“住单位的好处是离得近,因为指挥中心可能随时打电话。我的数据、居民统计表、各种通知都在单位的电脑里,在单位也查起来方便。那几天凌晨2点之前电话是不会断的,我要是回家了,家里人谁也别想睡觉了。”


韦广军一直在处理居民问题/记者拍摄


“爸爸我想你了,待会给我回一个视频好吗?”这是韦广军7岁的女儿在中午时给他发来的微信语音,但是一直到下午他还没来得及回。


韦广军:“应该是5月7日或8日的时候,我妻子带着女儿到路边,我跟她待了5分钟,我就赶紧回去了,这段时间就见了那一次就再也没见着了。”


现在四道口社区还剩1个小区没有解封,韦广军的眼神里有疲惫也有坚定。他说,什么时候辖区的小区都解封了,这一关才算过了。


韦广军:“我要对我所有的居民负责,现在他们的健康安全、生活起居的便利等都是我的责任。我得带着我们的居干、志愿者一起把这一关给挺过去,让大家能尽快地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


急居民所急


驻守一线已经成为社区书记们的常态。朝阳区劲松街道磨房北里社区由于距离高风险地区较近,从4月25日开始管控管理,也是从这一天开始,社区书记赵春喜便投入自己的所有精力。居民们的问题、电话铃声、信息提示……各种声音在赵春喜的耳边萦绕着。


赵春喜:“现在的状态是接不完的电话,回不完的微信,干不完的排查,打不完的派单……”


赵春喜(左)正在处理居民问题/记者拍摄


磨房北里社区下辖3个小区,有居民4000多户。赵春喜坦言,随着社区管控的天数越来越多,居民们的诉求也就越来越多。再加上朝阳区提级了管控措施,社区的工作压力也日益增大。磨房北里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占30%,每天至少有四五十人的买药需求、近十人的就医需求,为此社区也成立了专门的志愿小组。


赵春喜:“代开药的工作现在由社区志愿者负责,居民把医保卡交给志愿者,志愿者对居民需要开的药进行登记,由志愿者去医院把药开回来,再发给有需求的居民。就医工作由志愿者先给登记好,然后报社区的医疗组,社区医疗组研判之后认为符合就医条件就可以去就医了。现在就医需要闭环管理,需要我们社区人员全程跟随。”


赵春喜(右)和志愿者沟通情况/受访者供图


一天晚上,赵春喜收到了居民的紧急就医求助。


赵春喜:“居民在家里要自己做透析,想用紫外线消毒可能不太会用,我到了现场之后发现一家三个人的眼睛都被灼伤了。我自己的一辆车坐不下,我就求助医疗组,又派来了一辆车,两辆车就一块去了同仁医院。就医后确定没问题了,我们才回来。到住的地方已经凌晨2点多接近3点了。”


今年快59岁的赵春喜头发已经花白,在磨房北里社区工作了十年的他更像是这里的大管家、大家长。晚上12点睡,早上5点半起是他这段时间每天的常态。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少休息一会,让我的社工们多休息一会。


赵春喜:“社区需要24小时值班,有的时候核酸检测的通知比较晚,需要把5个检测点位都准备好。我的同志们都坚持好长时间了,能让他们早点回去就让他们早点回去,我能给其他同志分担一点就分担一点。”


把乐观积极传递给每一个人


封管控区内一片忙碌,其他社区也不敢掉以轻心。从4月26日开始,丰台区五里店街道已经进行了15轮核酸检测。


早上6点,北大地西区社区的3个核酸检测点位已经有条不紊地运转了起来。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舒翊说,他早上4点就出门了。


刘舒翊:“5点我要保证到现场,把3个点位的物资运送到现场,保证我们的医护、下沉干部到点位之后马上就能吃到早点,马上换上防护服,在6点之前就能投入岗位准备工作。我们社区的每个楼门都有微信群,宣传错开时段进行核酸检测。比如把早上6点到8点的时段留给上班族和学生,所以大家都是按照各自的时间段过来核酸检测,秩序一直保持得特别良好。”


北大地西区社区核酸检测点/记者拍摄


身处一线的刘舒翊身上总能展现出从容和乐观。随着核酸检测的轮次增加,丰台区抽调下沉干部支援社区一线,人手多了,现场却开始慌乱了。刘舒翊下放权力选派核酸检测点负责人,想办法把下沉干部团队、志愿者团队和医护团队粘合在一起。


刘舒翊:“开始的时候大家各自为战,尤其开始的一两天比较混乱。我把每个团队的负责人召集在一块,首先跟负责人交代沟通,然后每个核酸检测点位有一个社区干部当‘点长’,让每个点位形成一个小的团队,由‘点长’来协调这个点位的所有人员的调配,最后再由我来统筹调配。磨合了两三轮之后,现在配合得都特别顺畅。”


刘舒翊(左)和检测点工作人员沟通/记者拍摄


刘舒翊的乐观也影响着社区的工作人员们,花式宣传、用心的现场布置,让大家积极又放松地迎接疫情挑战。


刘舒翊:“不光是我们,还有我们的医护人员,我们共同来录一些比较年轻、好玩的广播,让大家听了以后觉得很温馨。刚开始录的时候会说‘各位大可爱、小可爱来做核酸’,然后我们社区的老年人也特别有意思,说你们只给小可爱做,我们这老可爱怎么办啊,就跟我们开玩笑。现在大家的心态特别平和,战胜病毒我们特别有信心。”


花式宣传核酸检测/丰台区委宣传部供图


但乐观中也有压力,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对于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刘舒翊和同事们做好了准备。


刘舒翊:“区里和街道对我们进行了多次培训以及实战演习,不管是核酸检测也好,还是突发病例的转运、封控、管控,我们都演练了好多次,我们还是准备得比较充分。当然不希望出现突发情况,但是如果真的发生了,有街道的指导,医护、下沉干部和我们社区干部、志愿者的配合,我们肯定没问题。”


睡不够是这段时间身体传递给刘舒翊的最真实的反应,挺住,是他给所有社区工作者的寄语。他相信,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一定能胜利。


刘舒翊:“我们的社区干部最近确实是真的太疲惫了,有的时候我看他们都心疼,眼窝也陷下去了,吃早点的时候瘫坐在那儿感觉就要起不来了。但是早上6点测核酸的冲锋号一吹响,大家就跟战士一样一下就满血复活了。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疫情早日散去,病毒没了,我们都能出去玩玩,这是共同的心愿吧。”



记 者 | 苏    婉

编 辑 | 王琛琛

主 编 | 程    艳



推荐阅读

深度 | 分秒必争!顺义战“疫”接力赛

5-14 推送

电话问诊、上门换药......封管控小区里的“邻里医疗队”

5-12 推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深度 | 社区“战”疫,他们扛起责任与担当

苏婉 1039调查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