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挖掘长城“里口”的前世今生

苏婉 1039调查团
2024-10-04

一提到长城资源,您最先想到的有哪些?长城墙体、烽火台、堡垒等等是我们最为熟知的,那长城“里口”您听说过吗?“里口”是明代为加强京师防御体系所修筑的长城内侧防线,如果把长城主线比做是一条大动脉,那么“里口”就是这条动脉的毛细血管。今年,昌平区启动了长城“里口”村落调查,让我一同来认识不被熟知的长城“里口”,听听它的前世今生。



不被熟知的长城“里口”


位于昌平区十三陵镇上口村北侧的上黑路,是一条夹在山谷中间的小路,在半山腰处,记者第一次见到了“里口”的遗存,虽然保留下来的部分不多了,但能想象它在完整时就是山谷间的一道墙,让人只能从沟底通行。昌平区长城里口村落历史调查项目负责人之一、北京北建大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袁琳溪告诉记者,这道墙是设在两山最窄的位置,当有人要从此经过,守兵就会有一些预警。


隐约可见“里口”遗存“/记者拍摄


在上口村里,还有一处“里口”保存的更为完整,名为“灰岭口”,能够更清晰的看出墙的样子。昌平区博物馆原馆长、昌平文物专家邢军介绍,这段“里口”长有150米左右,越往山上墙便越来越矮,最终跟山持平。“听以前的老人说,原来中间还有一道门,里边低外边高,但是后来被拆掉了。”邢军说。


灰领口/记者拍摄


明朝永乐帝朱棣迁都北京,北京的军事、政治地位逐渐提升。根据相关文献记载,“里口”的设置主要集中在昌平一代,并多建于明嘉靖年间。袁琳溪说,这与昌平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庚戌之变这一历史事件有关。


昌平位于山地和平原交错的地带,从北京的地理环境看,燕山和太行山山脉像椅背一样守护着整个北京的小平原,而昌平是刚好处于两山交汇处。受地貌影响,这个区域除了南北向的关沟是非常宽阔、容易快速通过的孔道外,其他区域都是比较小的沟峪,交通联系不便,因此长城的防御体系也主要分布在关沟沟内,从南到北形成了南口、居庸关、上关、八达岭和岔道城这五重防御体系。


位于关沟的居庸关/居庸关长城公众号


袁琳溪表示,嘉靖时期发生了重要的历史事件——庚戌之变,当时的游牧民族打到了京师之下。在此事件之后,当时的朝廷认为要加强整个北京北部山区的军事防御体系,所以又在山前纵向沟峪增加了很多的长城“里口”,在东西向的长城沿线北侧新加了很多的“外口”。


在《大明会典》中对“里口”便有记载:“居庸里口,如横岭、镇边、大石岭、唐儿庵等处,或原无边墙,或有墙不固者,皆令修筑防守”。《西关志》也有记载:“横岭口,东北至居庸关一百二十里,隆庆卫地方,怀来界。外口紧要。”袁琳溪表示,由此也可以看出“里口”与“外口”是相对应的概念,“外口”通常设置在面向敌人进攻一侧,起到军事前哨的作用。而“里口”或有守兵,或有防御墙体,构成了一条长城内侧的防线,起到后卫掩护的作用。袁琳溪还说到,“里口”除了作为防御的功能,更多起到的是军事威慑的作用,比如当敌人打进来后,想撤退时,就会忌惮“里口”和“外口”同时收紧进行防御。


“里口”大致分布/受访者供图


由于“里口”现存的遗迹较少,并且长期以来没有被充分重视,即使是生活在“里口”村落的村民也不知道村子和长城的关系,说起“里口”都是摇摇头。今年,昌平启动长城“里口”村落历史调查研究项目,将对昌平境内现存“里口”资源和与“里口”相关联的10多座村落进行系统调研,弥补长城“里口”的研究空白。


袁琳溪认为,“里口”虽然不能像长城墙体、重要的关口产生巨大的作用,但它也是长城防御体系的一个部分。而它在昌平密集的分布状态,也说明了当时昌平的军事防御体系非常完整。因此通过长城“里口”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整个长城防御体系,也能丰富昌平区长城文化资源的构成。


重新梳理长城“里口”


目前与“里口”的相关文献、资料很少,如何找到并确定这些“里口”的位置是面临的一大挑战,这也是此次调查需要梳理的重要内容。袁琳溪坦言,因为这些“里口”分布的位置都很特殊,绝大多数遗迹都位于半山腰,所以在识别和找寻上都有一定的困难。“下一步我们会多方的查找,希望能通过村里老人或是常在当地跑的长城爱好者发现一些线索,我们再去当地走访和查找。”


根据古籍记载,在昌平区域内“里口”有50多处,目前在十三陵镇已经发现了5、6处“里口”遗存。对于发现的“里口”遗迹,调查人员通过拍照等手段,为它们留下身份记录。通过获得的地理位置信息,可以进一步根据地形、地貌、高程进行分析,发现它们的分布规律和空间关系,也为日后进行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航拍拍摄的锥石口/受访者供图


在对十三陵镇的长城“里口”开展调研时就发现,“里口”和十三陵“陵口”高度重合,边墙的形制也更为高大。上口村的“灰岭口”就是这样一处,也从侧面证明了它的重要性。


此外,有人守卫“里口”,自然就有人留下生活。在“里口”的附近,普遍发现有自然村落形成,并且不少“里口”的名字被村子沿用,传承至今。昌平区博物馆原馆长、昌平文物专家邢军介绍,比如锥石口、德胜口、虎峪口、晏磨峪口等等名字仍然存在,只不过有的字与明代史书上的记录发生了区别,但字音大致相同。邢军猜测,很有可能是驻守的人就在这里从此定居,之后逐渐演变成了村落。“我们现在的人跟明代的人可能没有什么血缘关系了,但是我们有这个名字一直传承下来,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邢军说。


“里口”名称相关联的村庄对照表/北京长城文化研究院


推动“里口”资源活化利用


启动长城“里口”村落调查,不仅是对“里口”的调查,也是对“里口”相关村落历史的调查和梳理。昌平区长城“里口”村落历史调查项目负责人之一、北京北建大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袁琳溪表示,涉及到长城“里口”的村庄,会去深入调查除了长城以外的其他的文化遗存,比如同时期的庙宇、非遗、民俗等等,为他们建立起一个文化资源的档案,也为之后村庄的发展做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工作。


在对“里口”相关村落的调查中就发现如清真寺、九仙庙、五圣庙等庙宇的遗存,不仅反映了村落的历史悠久,也很好的印证了长城沿线的文化融合、民族融合。“以前这个区域很重要,经常有不同的政权反复争夺。和平时期大家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虽然信仰不一样,但是都能和平的相处。九仙庙就是他们把不同的信仰都供奉在一个庙里,也代表他们之间的融合性非常强。”袁琳溪说。


五圣庙/记者拍摄


长城的意义已经不仅仅只是一条军事防御线,它还融入了民族、文化等等内涵。长城“里口”村落调查为长城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不断织补对长城文化带新的认识。袁琳溪认为,长城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它由人、交通、商贸以及各种各样的内涵构成,因此她强调现在认为长城是一个“带”。通过对长城不断的研究,才会不断丰富对长城文化的认知,对当地百姓也是一种宣传和教育。袁琳溪还表示,通过帮助长城沿线的村庄去帮发掘价值以及和长城的关系,也是在帮助他们未来发展文旅融合做好基础性的工作。


此次昌平“里口”村落调查预计到今年12月底前完成,最终将会形成1本研究报告以及一套“里口”村落历史档案。


昌平区文化和旅游局文物管理科科长崔爱国,对挖掘和梳理出的“里口”村落历史文化将进行活化利用,未来可能将在“里口”资源丰富的地区,建立专门的小型的长城文化展厅,用于展示“里口”村落的历史、长城文化、民俗特色等等;加强“里口”与长城的游线串联,打造具有特色主题的游览线路;推动乡村旅游的开发,结合“里口”地区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协助“里口”村落开发民宿、休闲度假等产品,实现长城文化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目标,将历史文化转化为生产力。


记  者 | 苏    婉

编  辑 | 孙    媛

主  编 | 程    艳



推荐阅读

深度 | 夏日高发,这种隐蔽污染怎么治?

07-07 推送

深度 | 十年协同路,出行更畅通

07-06 推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1039调查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