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95后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曾有一个小小梦想
汽车行业发展进入智能网联时代,自动驾驶从未来走进现实,催生了一系列新生职业。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19个新职业,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位列其中。他们是如何通过测试让车辆更智能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新职业。
把自己当作乘客去测试
自动驾驶模式开启,选择合适路线,双击“靠边停车”功能,车辆自动靠边......下午4点多,来自小马智行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贾斌民和安全员李师傅从公司出发,开始“靠边停车”这一新功能的测试任务。
目前,面向乘客开放的自动驾驶服务只能做到软件中已经设置好的站点到站点的启停,如果能实现随机“靠边停车”,乘车的便利性会大大增加。
“比如说有的站点可能是定位到这儿,但未必实际我想停在这儿。也许这个功能测试通过后,可以让乘客自己去决定什么时候停车,方便乘客。”贾斌民说。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贾斌民和安全员开始“靠边停车测试任务/记者拍摄
车辆行驶中,贾斌民时刻关注着路况,挑选合适的点位随机测试,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看到一处居住区外的道路一侧停满了车辆,他触发“靠边停车”功能,车辆自动开始减速,驶过路侧车辆,找到一个空位贴边停了下来。
贾斌民表示,这一次测试基本符合预期。“刚才那条路社会车有大量的违停,占用了正常车道,原本可以停靠的目标位置被占领了,那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往前延长,只不过延的距离要怎么评估?回头我们要看数据来做分析。”
系统中的“靠边停车”功能/记者拍摄
测试中,路线和停靠位置的选择都有讲究。贾斌民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乘客,设想乘客更有可能选择怎样的点位停车,并和更熟悉经开区道路情况的安全员随时沟通,把随机路线和有目的的挑选结合起来,争取测试能覆盖到更多的可能性。
贾斌民说,乘客突然有急事要下车,这种情况情况可能发生在整趟里程中的任何时刻,所以他在测试中会代入一些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尽可能先覆盖80%的情况,想停车时就去测试。“但这还是一个比较主观的表现,等后台数据产生了,我们会去分析这个停车合不合理。”
常规道路、居住区外、主辅路交汇处......这些点位的测试顺利完成后,贾斌民想让车辆试一下较有挑战性的左转过路口后停车。
在路口绿灯亮起、车辆启动的同时,他触发了“靠边停车”选项,车辆驶过路口后,找到一处路侧停车位顺利停靠,贾斌民很兴奋。“非常非常好!因为刚过了路口转弯的过程本身不能停,这个位置可能就是我心目中95分或者是100分的位置。”
工作中的贾斌民/记者拍摄
一个小时过去,这辆自动驾驶车辆通过了五次“考验”。贾斌民给了它一个“好评”,并预备让车辆面对更极端场景的考验。
停得好不好,如何判断呢?贾斌民表示,除了安全停靠外,第一要看位置,车辆选择的点位是否允许停车?能停多长时间?有没有堵住关键的路口或者出入口?都是需要考量的。第二就是停车过程体感是否舒适、高效。“其实这次的测试基本达到我的心理预期,后面比如说堵车的时候,包括下午5点后,在晚高峰里寻找一些特有的场景,再试一试。”
靠边停车功能测试中/记者拍摄
在经开区的大街小巷跑了一圈,贾斌民作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对功能的完善还是“重头戏”。综合现场测试和数据分析后,车辆“靠边停车”的表现能否达到标准,有哪些未达到和超出预期的,他都要和研发工程师沟通。
贾斌民说,其实每次测试的周期比较长,尤其是给用户的功能在上线前的筹备中会更加保守,需要经过一轮轮的测试和数据分析,不停改正,不断迭代。
“没那么简单”
人社部给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的定义是“使用工具、量具、检测仪器及设备,对智能网联汽车及其相关零部件进行功能验证和测试的人员”。听起来有些专业和拗口,其实在贾斌民看来,他们就是在车辆新功能上线、新场景开放前的第一批“乘客”,也是车辆运营过程中的“质检师”。
“其实工程师开发的功能交付给我们的时候,可能是他认为的100分,后续就需要测试人员能在中间做好决策。”贾斌民说,测试人员既要站在工程师的角度帮他分析功能哪里需要改进,同时也要在乘客的角度去思考他们更想要什么样的功能,推动需求的实现。
人社部发布的19个新职业/来自网络
但测试员要做的不仅仅是简单的体验和反馈,他们既要懂代码编程,还要懂汽车硬件,更得做好项目的“中间人”。
贾斌民说,专业知识学无止境,测试人员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激情、学习能力和执行能力。只有“软硬兼施”,才能做好这份工作,帮助提升车辆性能的“天花板”。“我觉得我的存在价值可能是让公司有信心把产品交付出去,同时也让公司清楚地认识到原来还有这些缺点,要不断进步。”
自动驾驶车辆在北京测试中/记者拍摄
他还提到了一个词,叫“公平公正”。
“对安全的把控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我测了就是测了,有问题就是有问题,目的不是只为了完成测试。”贾斌民说,作为一名测试人员,每一环都要真做、真验,不把这些风险传递到下个环节,才能拍着胸脯说,“我自己首先作为一个乘客,我敢用。”
飞速成长的四年
成为一名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已经四年多了,1996年出生的贾斌民显得成熟稳重,处理事情有条不紊,谈起工作和自动驾驶滔滔不绝。
四年前的2020年5月20日,他从医疗健康行业的运维开发岗位离开,选择加入小马智行,当时的岗位还叫做“质量控制工程师”。“当时也是抱着换一个行业的心态,我想我的运维能在这行业有什么体验呢?自动驾驶需要什么运维呢?进来之后,我发现这个行业博大精深,是一片新的海洋,充满了让我兴奋的地方。”
小马智行开启北京南站往返经开区接驳服务测试/小马智行提供
那时,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的建设还在起步阶段,小马智行刚刚获得示范区首批自动驾驶载人测试牌照。四年过去,智能网联汽车加速发展,“全无人”车开始在经开区提供付费服务,大兴机场到经开区的自动驾驶接驳服务开放,自动驾驶车辆驶入北京三环内......见证并参与这一切的贾斌民感觉心潮澎湃,新时代的新职业也让他飞速成长。
“测试的环境变大,我们能够开放的城市变多,有多家企业参与到这个行业当中,百花齐放,都让我觉得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像一场革命一样。”贾斌民说,于自己而言,从过往集中在某一块业务到进入自动驾驶这个复杂的系统中,不论是技术本身还是项目管理等能力,都有了质的飞跃。
他的小小梦想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的支持。这次人社部“官宣”19个新职业,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上榜”,贾斌民感受了国家对以人工智能技术基础新生岗位的支持,荣誉感、责任感、自豪感油然而生。“只要我有这门技术,就永远可以有归属感、有用武之地。投入到这个行业,我是无悔的。”
小马智行首批获准开启大兴机场自动驾驶出行商业化试点/小马智行提供
2017年,小马智行在北京成立国内首个研发中心,秉承着“安全第一”的理念,设置了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运维员、安全员等岗位。小马智行相关负责人戴敦峰表示,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切实推动了企业和自动驾驶行业发展,而自动驾驶行业的全面开花也为国家在智能化上实现弯道超车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新兴行业的发展及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正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也催生了这些新职业的诞生和繁荣。
为了实现智能网联汽车的进一步规模化运营,从而为公众提供安全、舒适、高效、便捷的自动驾驶出行和物流运输服务,小马智行还新增了传感器标定工程师、智能网联网络运维实施工程师、智能网联汽车远程安全员、数据标注员等多个岗位。“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我们也相信这个职业将创造更多的岗位,吸纳更多的人才,缓解就业压力。”戴敦峰说。
工作中的贾斌民/记者拍摄
四年前,刚刚踏入自动驾驶行业的贾斌民有一个小小的梦想,就是能打到一辆无人车接自己上下班。没过很久,这个小梦想就实现了。“有一种电子养成宠物的感觉,我就像它的粉丝一样,看见它的成长,在那一刻,特兴奋。”
现在,他也有了新的期待。他希望自动驾驶覆盖的城市越来越多,为更多人提供智能、便利的乘车体验。他也要继续提高各方面的工作能力和知识储备,迎接下一个未来。
记 者 | 赵明聪
编 辑 | 朱艳婷
主 编 | 程 艳
推荐阅读
08-03 推送
07-28 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