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2年秋, 我在深圳经历的那场反日风波

Andy Xiong 航空透视 2022-07-03

周末了,今天这篇有点特别,不聊航空,而是分享下,自己近十年前反日抵制活动的亲身经历。


虽然算起来2012年已经过去了将近十年,但当时的场景,却仿佛就发生在昨日。


01

谨小慎微的日式管理


2012年初,当时我刚刚辞掉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来到了位于深圳的一家日资工厂。虽然在近3000人的公司里,加上管理层在内的日籍员工也不过几十人,但从管理方式到每个人的工作习惯,确实处处都能感受到浓厚的日式企业文化。甚至入职的第一天,面对办公室10个颜色各异的垃圾桶,一时竟然不知道,该如何扔垃圾了。


可能由于是制造工厂,需要对工作和品质有特别严谨的态度。我们的日式管理风格甚至比一般的日企还要严格。一开始感觉会有很多非常“不近人情”的地方。


比如完全开放式的工作空间,每天各种大小会议的早请示晚汇报,不能在办公室吃东西,连喝水都要“双规”(规定时间,规定地点),但好在有位好领导,团队氛围还是十分轻松,对于一个新人来说,很快便适应了下来。


在中国内地的日企,总有一个问题回避不了,就是敏感的民族矛盾。


在工作中,很多方面也能感到资方都在尽力淡化日本国家色彩对公司运作的影响。不同于其他外资企业,我发现基本所有的在华日企都不会悬挂日本国旗。当时我们日籍总经理的办公室内,在桌上甚至长期摆了一面五星红旗,墙面是一副巨大的中国地图。这种风格,我怀疑,可能大多数的国企领导办公室,如今都不会有如此刻意、传统的布置了。


类似这种谨慎,还体现在员工关系的处理上。


在我来公司之前,听说曾经有一位日籍员工因口角与公司司机发生了冲突,第二天不问缘由,就被立即要求返回日本,遭受了处分,以后再也没有派来中国工作过。而且在涉及环保、员工劳动保护,福利待遇方面,绝大多数情形,更是丝毫不敢触碰国内的用工红线。生怕被扣上日企剥削中国员工,违法经营的帽子。


可以说,在很多方面都体现了非常谨小慎微的经营风格。


但即便如此,在2012年的那个秋天,还是被迫正面直击了这样一场不大不小的反日风波。


02

动荡的一天


当时的冲突缘起于“钓鱼岛”事件,具体的细节已经记不清了,但事态发展之快确实有点超乎想象。没有几天的时间,民间这种紧张的情绪就被瞬间点燃。


开始时,只是有媒体有报道,在上海的居酒屋有日本人遭到不明人士袭击。而真正觉得事态开始变得严重,是9月的某个周末,深圳的最重要主干道,深南大道上突然出现了一场规模宏大的反日游行,街头也开始出现打砸日系车的行为。记得也正是那段时间,西安一位日系车主被一青年用U型锁狠狠地砸破了头。而今年,据说这位当时的“肇事者”也正好将刑满释放。



这场爆发在深圳的反日风波,在第二个工作日就毫无意外的蔓延到我们所在的周边区域。由于我们所在的工业区日资企业较为集中,当天上班其实就感觉气氛十分紧张。


上午9点左右,已经有消息说,周边某日企已经出现了罢工,主干道也不断有人开始举着国旗集结。没过多久,人群队伍就一路逐个日企串联,号召更多的员工加入。于是乎,红色的队伍,尾随着维持秩序的警察以及当地联防人员,浩浩荡荡就已经包围了我们所在工厂。


当时,虽然大门紧闭。但谁都心里明白,面对这种“绝对正确”的行为,而且还是上千人围堵公司,企业自身的管理手段早已失效。如果真有员工号召停工,加入游行,其实于情于理,公司也没有任何理由阻挠。尤其当时群情激昂的现场气势,已经让人感受非常强大的气场。


很多公司管理人员都只能站在三楼窗口,静静地看着窗外红旗招展,听着一阵阵高喊着“出来,出来”。


可能发现工厂内没什么回应,游行队伍中一位比较激动的小伙,举起石头砸破了门卫室的窗户。而当时,我们正站在门卫室的另一端,正好目睹了全过程。但还没等我们反应过来,这位年轻人反而立刻被在场的警方控制,扣押上了警车。爆发了一阵不小的冲突。此刻,人群的诉求从号召集结,变为了要求警方放人。场面一度有些混乱。


可能是这件突发事件的影响,人群似乎也不再纠结于此,开始逐渐向下一个目标挺进。这时,大家紧张的神经似乎才有所松懈。


随即,为了防止事态的再度紧张,我们也紧急部署了一系列的临时应急举措。


首先,全员中午休息时间留在公司,当天午餐免费由公司提供。其次,所有的公司车辆都临时换为国产品牌。日籍员工从即日起,回到住所不能再随意出门。当日,我们紧急采购了一批五星红旗,挂在工厂所有显著的位置。同时,管理和负责生产计划的部门也在准备,一旦停工停产的供应以及出货应对方案。大家又开始紧张的忙碌起来。


更有意思的是,就在当天晚上准备下班时,当地政府综治维稳办(现在估计已经没这个部门),突然来了两位领导,要求见我们负责人。


在这场出乎意料的短暂会谈中,领导主要表达了几点关切:形势可控,希望企业安心生产,全力支持我们正常经营。同时,第二天会加派人手在公司驻点。希望我们有任何困难,及时与政府沟通。最后,这位领导还不忘聊了两句曾经去丰田总部访问,被宴请吃和牛的经历。


很明显,这场会谈是想让我们吃一颗定心丸。可能当时对于整个区域来说,我们也算是一家较大规模的工业企业了。对于如何控制事态和引导民众情绪,政府方面显然还是非常胸有成竹,一切尽在掌握。


当天经历了这一切的我,顿时感觉有几分凌乱。


随后数日,果不其然,虽然周边还是有零星的游行示威活动,但明显,随着政府对事态的关注和重视,有时跟随的联防队员人数甚至都超过了游行队伍。就这样,这场持续数日的运动,慢慢告一段落。



一点思考


现在已经不记得当年的这场“钓鱼岛”冲突,最后是如何平息的了。但当天的围堵场景还是历历在目。


很多事情,当时可能觉得无比重大,但在十年后的角度回看时,也不过是一个段过往云烟。


这场亲身经历在其后很长一段时间,让自己对民族情绪和群众运动有了不同角度的认识。什么是朴素的爱国热情?什么是强大的国家机器?夹在政治冲突中的商业实体,又该如何在商言商,不踏入政治红线?


不知是不是一种巧合,基于不同的原因,当年参加这场活动的周边日企,都在随后的数年间纷纷关停或转移至了东南亚。而我曾就职的这家日企,也在深圳经历了风风雨雨30多年后,将于本月底正式关停。


时过境迁,我们的国家也正变得日益强大,当年的这场日企罢工抵制活动,或许再也没机会发生了。



推荐阅读

小城见证国际风云-中美会谈之地安克雷奇的航空往事


大疆出了款“穿越机”,而它的法律风险却让人捏把汗


大闹天宫,机长与乘务长斗殴事件的反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