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师大青椒┃周敏:在好奇与客观之间找平衡

2017-09-15 党委宣传部 BNU思享者

师小萱语


那一年,她是安徽省唯一一位获得保送清华大学资格的文科生;

那些年,她是在徐州矿井深处采访矿工、太行山腹地国家级贫困县采访农民;为了报道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同吃同住,凡遇采访之事一马当先的女记者;

如今,她成为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学生眼中独一无二的“女神”。

人物卡片

周敏,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方向为新媒体、风险传播、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独立主持北京市社科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新华社北京分社等机构委托课题多项。任教以来,在《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当代传播》等CSSCI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近日,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Reduction发表SCI论文一篇。出版著作《艾滋病媒体报道手册》、《阐释·流动·想象:风险社会下的信息流动与传播管理》、《中外商务传播案例经典》等,参与编写多部教材如《媒介文化十二讲》、《大学生媒介素养》等。开设本科生和研究生等专业课题和全校公选课。


人物事迹

荣获“2016年度北京高校青年教师优秀社会调研成果奖”,北京师范大学“十佳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获得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教学优秀奖”、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集体),多媒体教学大赛优秀奖和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开设的《现代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课程,被评为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教改示范课程”,曾带队参加由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大赛“,获得全国第一名的好成绩。



1.创意,成就精彩课堂



Q

A

师小萱

“BNU思享者”

公众号编辑

周敏

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师小萱

周老师,您开设的《公共关系》课程受到全校学生的欢迎,您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这门课吸引学生的“诀窍”吗? 

周敏

我想可能是因为我的课堂比较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吧。

实际上对于同一个主题,不同学科背景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操作方式。所以我会把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进行排列组合以便发挥他们各自的学科优势和特长。而一些留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也让这门课具有了国际化视角,学生喜欢这种学习方式。我想这样的形式让他们感到新奇,所以愿意来上课的吧~

师小萱

在这门课程中,您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会有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吗? 

周敏

举个例子,就《公共关系》这门课来说吧。

大一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还有一部分是留学生,对自己家乡有着不一样的深厚情感。所以我让大一的同学们做公关策划的第一案例就是推广自己的家乡。


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呢,我觉得着重培养他们的科研精神是比较重要的,也是我在他们身上的授课重心。对于他们,是不能采用“满堂灌”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的,而是讲解一个理论,抛砖引玉,让学生自己去挖掘,逐渐形成一个理论框架。这就好像一个网,你给他一个钩子,就能一下子捞上来很多鱼。通过这种方式,将他们在大一大二所学的碎片化的知识贯穿起来,形成一个知识体系。

师小萱

那您的这种授课方式具体效果怎么样呢?

周敏

对于低年级新生而言,在他们讲解的过程中,我会强烈感觉到每个学生的表达方式都很有意思,他们的小脑袋里装满了各种新奇的想法,让我目不暇接。

我也能看到不同的公关创意、策划方案等,学生自己讲起来也特别有激情,讲完之后同学们给打分。现在的时代是个传媒的时代,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媒体,每个人都有了智能化手机,甚至都是个“自媒体”了。


我的课堂上有个专题,叫做“如何和媒体打交道”。例如,课堂上的模拟新闻发布会环节,我们会根据当下的社会新闻,模拟一个突发事件,学生自愿组合形成新闻发布策划团队,上台模拟新闻发布会。剩下的同学们就是各路记者,国内的、国际的,他们的任务就是提刁钻的问题,设计各种陷阱,难倒新闻发言人。课堂上两大阵营绞尽脑汁,各显神通,接招拆招,刀光剑影。我在一边会作记录。模拟完毕之后,大家先一起讨论刚才的得失,我会做最后的分析和点评。孩子们做模拟很上瘾,都不愿意下课,哈哈!我相信通过角色扮演,他们获得的知识远比远观一个新闻发布会丰富得多。而这样的体验是在他们各自学科的课堂中比较难以获得的。

师小萱:授课效果的评价最主要的还是来自于上课的学生们。他们的直观感受是最为鲜活真实的。很高兴师小萱采访到了周老师班上的三名同学,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眼中的“女神老师”的课是什么样子滴~

师小萱李兆晴同学,你喜欢周老师的课吗?对你而言,周老师的课有什么吸引你的地方呢?

李兆晴:我特别喜欢她的课!周老师的课仿佛有一种魔力,一进她的课堂就倦意全无。她总是给我们带来学科最前沿的理论和资讯,教会我们用理性批判的眼光审视身边的媒介热点现象,用专业知识来解决公关的实际问题。每次上周老师的课都让我受益匪浅。

师小萱:常晋同学,你对周老师的课堂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常晋:周老师在我心里可是一个集可爱与智慧于一身的女神老师哦!每节课她都从现实出发,将新闻制造出的拟态环境与现实生活交融,更好地引发我们对当今媒介环境和网络使用的思考。我感觉周老师的互动性很强,让我们更有参与度地学习知识,而不是一味地坐听等灌。

师小萱:刘晓东同学,你认可前面两位同学的观点吗?可以和师小萱说说你的感受吗?

刘晓东:我是非常认可的。另外我再补充一点,周老师的公关课更像是一次次经验分享会,她总能以一个过来人的专业角度和我们分享关于公关、广告,甚至是生活中的小趣事。她本人真的是又亲切又有魅力,优雅端庄而不失睿智,是大家心中 “女神”最好的代名词,这个称号在我心里可是当之无愧实至名归的~

师小萱:听完三位同学的评价,不免对周老师更为好奇,这样一位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美女老师还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闪光点呢?让我们跟随采访的深入继续来了解~

师小萱

周老师,您带的课这么多,您在讲授过程中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周敏

说实话很累,但是却很有意思。大概可以说是乐此不疲吧~

我之前也说过,对于同一个主题,不同学科背景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操作方式。所以每堂课每一次主题的变换,我都能在这群可爱的小朋友身上得到新发现、新收获,这一点对我的教学是很重要的。

师小萱

那您的课堂上发生过什么让您印象深刻的事吗?有没有什么有趣的事跟我们分享一下哒?

周敏

有很多趣事,大部分是由于不同的文化理念和思想观念引发的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比如在关于文化与公关的关系的讨论课上,有一个内容板块讲的是公共文化理论,意思说所有的公共活动都应在理解对方的文化基础上进行。


我问留学生你们最不能理解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什么?一位韩国留学生回答道:“为什么中国人在结婚酒席上都要送别人烟?”在韩国人看来,烟对人体是有害的,但是,在中国,烟和酒都是比较高档的礼品。这就是文化冲突,这个案例对中国学生的冲击很大,因为大家从来没有想过我们身边这么习以为常的习俗,别人却不能理解。用别人的故事或者经验的分享来带动课堂教学,也是我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孩子们会更有“共情”或者“共鸣”

师小萱

真是“十里不同风”,这都是因为不同风俗习惯引发的趣味误会。文化一事真是让人想要深探究竟啊~那您认为兴趣对学生来说重要吗?

周敏

当然重要,我很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课堂上我比较能在短时间内捕捉到学生的兴趣点,从这一点出发给学生们设定一个固定的场景,我会采用模拟、案例分析、小组PK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通过各种问题的对答,使整个课堂富有活力和生趣。课堂只有有了灵气,学生才会愿意以饱满的情绪投身其中。

师小萱

您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有什么自己的“独门秘籍”吗? 

周敏

这是个好问题,哈哈!

例如在《网络传播》这门课中,我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把自己包装成“网红”。通过开设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网络直播等形式来“吸粉”,让学生自己真正去经营,然后期末汇报自己的成果。孩子们开始嘻嘻哈哈,觉得很好玩,认为直播这么简单的事情谁不会啊,但是一学期下来,就发现各种问题难以解决。我想自己参与总比远观来的效果好。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理论转化为实际的运用。大家发现一个“网红”的背后是对媒体的理解,对媒体的应用,乃至对话题的设计,这些都是传播学的内容。孩子们很喜欢带着问题到课堂上问我,我也很乐意帮助他们解决各式各样有意思的问题呢。




师小萱

这真的是很新潮啊,说的小编都动心了呢~那这样的形式,最后的成果如何来评判呢?

周敏

最后的学业成绩并不以这场“吸粉”大赛的成果来评定啦。

主要是通过这种形式来和学生形成互动,我会给学生提建议,大家一起讨论自己的产品定位、差异化竞争、市场预期、媒介购买等策略。这样的课程,不仅能让学生看到现象,更培养了学生的兴趣,还让学生懂得从理论的视角来分析、总结问题。



2.好奇,成就美好未来





师小萱

您认为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呢?

周敏

他们应该成为全能型选手,动手能力一定要强。

我对学生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一定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练就一身好文笔和采访能力。这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本钱,是他们从业的基础。现在大部分人都在追求“远大新”,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大家都在聊大数据、新媒体、虚拟现实等这些比较前沿的技术,我支持我的学生们懂得这些,但是基本功是永远都不能被忽视的,这才是根本。

师小萱

听说您是在大三的时候选择新闻专业的?当时是怎么考虑的呢?

周敏

我觉得是好奇心使然吧。

一开始我就读于中文系。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旁听了两节导师的课,当时他还是新华社的记者。两节课听下来我觉得新闻好有意思啊,整个人都跟着了迷一般!在我看来,能够在短期内和别人沟通,倾听别人的故事是一件特别有趣的事情。这样的想法使我对这个行业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于是就在大三大四转专业跟着导师开始学习新闻传播啦。

师小萱

好奇心对您影响很大啊,那后来真的进入这一专业之后您做了哪些事,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周敏

后面几年做了不少的事情。

我的导师对我影响很大,他是一个实践派的新闻人。你能想象我学习新闻的课堂几乎很少是在教室,而是在田间地头、北京的四合院、国子监等地吗?导师给我们几个小时,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我们需要找到新闻素材还需要写成文章,否则集合的时候就别去见他。


记得有一次,我和同学在大街上转悠了好久,最终采访到了一位以前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工程师,现在在雍和宫门口开店算命的老先生。这个选题冲击力特强,我们欢呼雀跃了好久!可见,压力很大,但是动力十足。经过这样的训练,久而久之,敏锐的发现力与素材的提炼能力也获得培养。


读博士期间,我基本确定自己将来是要当大学老师的,但同时我也坚信研究固然很重要,但实践能力不能丢,否则怎么教学呢?所以读书期间在一家美国杂志做了3年记者,最后做到了编辑。

师小萱

听说您近期发表了一篇SCI论文,能介绍一下最新的研究吗?

周敏

新闻传播专业的基础就是跨学科,需要不断创新。

对于一个纯文科生来说,发表一篇SCI文章确实很难,但是我很幸运地找到了特别棒的合作研究者,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和帮助!在此特别感谢!


最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媒体领域,2016年年底,我带着研究生们一起做了一个关于虚拟现实(VR)的实验,主要目的是研究人们在接触新媒体、新技术时,针对风险这个议题有何不同反应。北师大研究灾害风险、心理学院的老师们给予我无私的支持,大家一起讨论实验方案等。我也特别感谢新闻传播学院同事们,帮我联系国内最好的商家借用VR眼镜,领导们全方位支持青年学者的创新研究。我认为做研究就应该大胆假设,小心去求证,不同学科的合作将是以后研究的基石。


3.小师门,大智慧



师小萱

周老师,您怎样看待自己的导师身份呢?

周敏

对我来说,新生导师和研究生导师这两种角色的定位是不一样的。

作为新生导师,我每年都带两三个新生,为他们做心理疏导,让他们更快、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作为研究生导师,我觉得师门更像是一个大家庭。每年的毕业季就是师门的聚会季节,毕业好几年的、当届毕业的、还没毕业的,大家欢聚一堂,分享生活和工作经验,今年的聚会我们一直坐到餐厅赶人为止,因为大家有聊不完的话题!哈哈! 


寄语北师大

人生就像一场没有里程的马拉松比赛,只有能够忍受磨难、忍受寂寞、忍受诱惑的人,才可能获得令人敬仰的业绩。加油吧!师大人!


采访:王    娟、彭玉婷

文案:彭玉婷、李安诺

美工:林    晗、马孟瑶

责编:马赛男、陈    霄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你可能

喜欢

理论知乎┃刷屏?围观?记得带上必备小红书

【大咖开讲啦】“班主任书记”程建平为新入职教师讲第一课:当好一届班主任,讲好一门本科生课,做好一个课题

聆听师道┃周良书:争取不给学生丢人

院长访谈┃夏钶:没有一流的物理学科就没有一流的大学

聆听师道|董卫华:“最强大脑”幕后BOSS,地理空间认知领跑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