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垃圾分类在行动】推进垃圾分类 东城、海淀、顺义在行动

北京人大 2021-11-26
垃圾分类在行动



东城:东华门街道试点“无废”社区

韶九社区锡拉胡同21号院启动生活垃圾精细化管理项目,居民在试用智能垃圾箱。

5月17日,东城区东华门街道韶九社区锡拉胡同21号院启动生活垃圾精细化管理项目,这也是东华门街道首个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试点项目。以此为切入点,韶九社区将通过与社会组织合作,引导居民践行绿色生活理念,打造“无废”社区。

      走进锡拉胡同21号院,一套四分类智能垃圾箱映入眼帘,这些智能垃圾箱全部具备扫码开箱、楼门信息统计、计重等智能功能。以这套垃圾箱为依托,利用居民端、管理端、云数据平台端的多端小程序矩阵及二维码溯源垃圾袋、智能分类回收箱等智能硬件产品,项目实施方搭建了整体的垃圾分类物联网体系,将实现垃圾分类全流程的数据采集和精细化管理。

      这个项目由韶九社区联手社会组织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发展联盟共同打造,是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尝试。到2020年年底,将实现试点小区垃圾分类居民知晓率100%,参与率80%,正确投放率100%。到2021年上半年,将实现试点小区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化,进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的人均垃圾量减少20%。届时,垃圾分类对于韶九社区居民而言,将从“新时尚”变为家喻户晓、人人践行的“老习惯”,从而形成垃圾分类“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社区治理新面貌。

链接 

   助推垃圾分类 代表在行动

人大东花市街工委组织代表当好分类先锋

按照东城区人大常委会关于组织人大代表开展“垃圾分类我先行,引领生活新时尚”代表主题活动方案,近日,人大东花市街工委向联组代表发出倡议,号召代表积极参与“桶站打卡一小时,垃圾分类当先锋”活动。

连日来,联组10余名代表纷纷报名参加,刘岚、贾斌、何志才、郭长华、杨立新、刘丹、于家明等代表一边手持工具协助志愿者将塑料袋跳出,一边向投放垃圾的居民宣传分类方法。“您好,您手里的纸盒子属于可回收垃圾,要投到灰桶里。”5月18日早上7点30分,刘岚、贾斌两位代表作为今天的垃圾分类志愿者,在花市北里西区7号楼前垃圾桶旁开始了“桶边打卡一小时”志愿服务工作,引导小区居民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自5月1日新修订的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以來,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人大东花市街工委组织人大代表与社区干部、志愿者,深入居民小区,开展“桶边打卡一小时”垃圾分类实践行动。在每天垃圾投放的高峰期,即每天上午7:30-8:30、下午19:00-20:00,在小区垃圾桶旁进行值守,每次值守時間不低于一小时,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引导居民正确投放垃圾,自觉养成垃圾分类习惯,争当垃圾分类的先锋楷模。

■ 一线行走  甘当宣传员、监督员

区人大代表郭长华是北京天成天龙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他在参加社区疫情防控值守工作的同时,通过宣传、带动示范等方式积极助推社区垃圾分类工作。
深入群众宣传垃圾分类。值守期间,郭长华代表带领公司值守同事一起,参与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与居民签订垃圾分类承诺书,并发放《垃圾分类,我们一起来——致首都广大市民朋友的一封信》及其他宣传材料。积极督导推进垃圾分类。在社区值守期间,郭长华代表全天候参与垃圾分类督导工作。公司旗下的“天天洁”作为垃圾分类专业宣传服务企业,在社区垃圾分类服务保障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郭长华代表都积极协调解决,推进社区垃圾分类的开展。
以身作则参与垃圾分类。郭长华代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参与白桥大街12、24号楼垃圾桶周边废弃物的清理,主动参加周末卫生大扫除活动,清理小区垃圾、废弃物及残损共享单车。作为人大代表,他还不断收集群众对垃圾分类工作的意见建议,并及时反馈街道,助力街道加强垃圾分类工作。
郭长华代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履职,甘当垃圾分类的宣传员、监督员、践行者,为提升居民环保意识、规范居民行为、共同建设和谐宜居绿色美丽的东城而努力!


■  积极作为 争当传播者、践行者

区人大代表刘丹是枣苑社区居委会主任。在持续推进社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刘丹代表积极作为,发动在职党员、楼门长、志愿者、辖区单位等各方力量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示范、经验交流等工作,实现小区垃圾分类宣传全覆盖,居民深度知晓率100%。

“五一”前,刘丹代表发起了“认领一小时新时尚,做一生时尚人”的招募令,在线招募垃圾分类志愿者。截至目前,已招募到74人,他们优先服务本楼居民,分楼包岗、定时准点,提供每天早晚1小时垃圾分类宣传引导服务。

刘丹代表还积极动员辖区商户在做好自身垃圾分类工作的同时,与社区“共驻共建”。辖区商户链家地产积极响应,自制志愿者马甲,主动认领垃圾分类引导志愿岗,每天安排4人次4小时蹲点服务,为社区垃圾分类工作贡献力量。

刘丹代表表示,垃圾分类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需要更多的传播者,最好是‘超级传播者’”。




海淀:垃圾分类半月,怡海花园

社区厨余垃圾增,其他垃圾减——垃圾

结构变化表明分类见效

撤桶并站、倡导定时定点投放,引入专业废品回收机构、可回收物清运不过夜……记者近日了解到,经过近半个月的宣传和现场指导,丰台区新村街道怡海花园社区每日厨余垃圾量从240公斤增加到1800公斤,其他垃圾减少近1000公斤。      前天下午,在怡海花园社区,一位居民抱着几只压扁了的快递箱子和一袋易拉罐送到了社区西南角的垃圾中转站,工人师傅接过后动作麻利地称重、付款,只用了几分钟,一单废品回收交易就完成了。记者看到,这处垃圾中转站周边设有绿色围挡,其中有一块区域是专门留给可回收物的。塑料类、废纸类、金属类……围挡上挂着蓝底白字的标识牌,不同种类的可回收物被工人师傅分门别类地码放成堆。      怡海花园社区是个大型社区,常住人口近4万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近20吨。从2005年起,社区引进专业机构负责废品回收,物业则提供场地和规范化管理,并进行监督,这项举措不仅方便了居民,也减少了社区堆物堆料的情况。“不管是居民自己送来的废品还是我们上门收的,当天收的废品当天就送到废品回收站,不在社区里过夜,让社区里的场地保持干净整洁。”负责称重计量的工人师傅说,现在,怡海花园社区平均每天能回收约1000公斤废品。      5月1日,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怡海花园社区居委会指导小区物业积极落实新规,推出“撤桶并站定时定点投放”计划,将原有分散的110个垃圾桶站合并成50个,撤销地下室、地下车库98个垃圾桶,倡导厨余垃圾和可回收物在每天早7点至9点,晚6点至8点定时投放。还在每个站点安排两名垃圾分类指导员,在定时投放的时间,现场指导业主、居民进行分类,让居民学会垃圾如何分类。      为了让业主、居民充分了解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怡海花园社区居委会和物业公司从5月5日起在社区46栋楼的110部电梯内、60个电梯厅、154个单元信息栏全部张贴“撤桶并站”的规划通知及垃圾分类知识海报,社区内5个巨幅广告、60组灯杆道旗同步更换为垃圾分类主题,宣传到每一个角落,让业主、居民随处可见。

      通过近半个月的准备、宣传和一周时间的现场指导,现在,怡海花园社区每日厨余垃圾量从240公斤增加到1800公斤,其他垃圾则减少近1000公斤,“垃圾结构的变化,说明分类在逐步见效。现在居民们已经对垃圾分类有了逐步的认识跟配合,这让我们很受鼓励。”怡海花园社区居委会主任姜琳娜说。


顺义:区三代人四部曲,马坡镇石家营村垃圾分类减量,为文明生活加分!

近日,随着《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落地实施,垃圾分类逐渐走进全市百姓的日常生活,成为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而在马坡镇石家营村,垃圾分类早已家喻户晓,且村民们每天都在践行。

走进石家营村,整齐划一的别墅,干净整洁的街道,鸟语花香的气息,总让人忍不住艳羡这大美的乡村生活。村民胡玉芬骄傲地说:“能够有这样舒适宜居的环境,垃圾分类可以说功不可没。”年过六旬的她,对垃圾分类给村里带来的变化感触颇深。“起初没认为有什么好处,还觉得挺麻烦的,但后来经过四次改革,大家眼看着村里环境一天比一天好,如今再回头看全村人20年来的努力,觉得真是值了。”


四部曲,走出垃圾分类好路子

      看着石家营村如今的这番美丽景象,你很难将它和20年前那个小村庄联系起来。2000年,村民都是将垃圾堆放在砖砌的垃圾池内,由第一代保洁员负责清理,但每当从垃圾池前经过,大家都是唯恐避之不及。村党支部书记胡国卿说:“保洁员从一个增加到两个,但依然很难维持环境整洁,那时就意识到,要想提高环境质量,就必须发动全村人的力量。”

      2002年,村里拆掉了垃圾池,更换为方形垃圾桶,并将垃圾简单分为了炉灰渣土和其他垃圾两大类,村民分类投放,炉灰渣土由村里进行消纳,而其他垃圾由镇里统一清运。“垃圾桶比露天垃圾池显得干净些,异味儿也没那么大了,但那时垃圾分类还是比较粗糙。”胡玉芬说,直到2008年,村民们才真正有了垃圾分类的概念。

      适逢石家营村实施新民居改造,住的环境好了,爱护环境便成了大家的共识。为此,村里于2008年推行了垃圾定点回收奖励机制。垃圾分类协管员胡朝生说:“每天早上6点到7点,大家都会一起去村里的7个固定回收点扔垃圾,按要求进行分类的,村委会给予每户每天一元钱的奖励。”垃圾分类协管员主要负责在固定回收点指导村民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在奖励机制的作用下,村民逐渐养成了垃圾分类投放的良好习惯,当有个别人做得不到位时,街坊邻居还会帮忙指出来。

      如今,村里每一户的家门口都装了一个不锈钢的垃圾桶架,一灰一绿2个垃圾桶,在红墙的衬托下格外显眼。这是2017年村里为了进一步细化提升垃圾分类工作,推行的垃圾定点入户回收机制。“不用再去集中点扔垃圾了,每家门口配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两个大桶,客厅厨房各一个小桶,还发了可降解垃圾袋,只要按时把垃圾分类投放到大桶里,每天会有保洁员上门回收,特别方便。”除此之外,村民们会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统一存放起来,每周一由镇里统一上门回收。胡朝生说:“保洁员入户收集后,会将垃圾投放到村里的集中回收点,再由镇里统一进行清运处理。”由此一来,石家营村便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镇清运”的闭环机制,真正做到了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



三代人,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

      从“随便扔、随地扔、随时扔”到“分类放、定点放、定时放”,石家营村垃圾分类的“四部曲”,深刻影响着三代人的生活。

      “村民其实都很支持垃圾分类,只不过最开始推行的时候,多年形成的生活习惯很难一时间改变,有时顺手一扔,错了自己都没意识到。”国卿说,为了让村民自觉做到垃圾分类,村里从习惯最难改变的老年人入手,将垃圾分类纳入到老年人精神文明奖的评定标准中,并增加了奖励额度,以奖代补,对垃圾分类分得对、做得好的村民进行奖励。“除了物质奖励,这个奖还起到了精神激励的作用,在双重鼓励下,老年人都很积极地参与进来了。”

      在精神文明奖的引导下,老年人垃圾分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提高,成为了家庭垃圾分类的主要行动者,而年轻人和租户的垃圾分类意识较老年人而言相对薄弱,于是村里又增设了“操心费”,让老年人引导子女及租户做好垃圾分类。有一次,村民胡国忠的母亲让他告诉新来的租户,要严格做好垃圾分类,但他却因为工作忙,未宣传到位。保洁员上门回收时发现租户没有按要求进行分类投放,母亲因此未得到当月“操心费”,老人知道后立刻回去教育胡国忠,让他再次向租户将垃圾分类的制度讲清楚、讲明白。“老年人是家庭里的长辈,子女都会听他们的话,在他们的监督下,年轻人和租户很快就形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国卿欣慰地说。

      “该同学爱护村庄环境,不仅在家庭里自觉做到垃圾分类,还是村里的小小宣传员……”国卿认真地写道。每年寒暑假,村民韩学军的孙女都会按照学校要求,参加村里的社会实践活动,并由村委会进行评价,而国卿也都会根据孩子及其家人的实际表现,如实填写评语。韩学军说:“孙女受到表扬后特别开心,不仅主动帮我倒垃圾,还会在学校和同学们分享垃圾分类的知识和经验,成为了学校的环保小达人。”



两获益,享受垃圾分类好生活

      在乡村,推行垃圾分类有着先天的优势。国卿说:“很多村民家里会养小狗啊小兔子啊,所以每天产生的剩菜剩饭、菜叶果皮等厨余垃圾,都可以用来喂家养动物,不出门就消纳了。”此外,村里还大力提倡村民自制有机肥,用到自家小菜园里,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使全村的厨余垃圾投放几乎为零。

      同时,石家营村在专家指导下开展了“厕纸减量”行动,将厕纸直接投入便池冲走。“这么多年都是扔在垃圾桶里,不卫生还有异味。”胡玉芬说,之前总是怕随水冲走会堵住管道,后来听到专家讲解说厕纸是水溶性的,便没有了顾虑,结果发现这样一来不仅垃圾少了,还节省了垃圾袋。

      目前,石家营村每天的垃圾减量已达到50%以上,垃圾分类不仅大大提升了村庄环境,同时也提高了村民的文明素养,形成了爱护环境的良好氛围。胡朝生说:“环境好了以后,大家脸上的笑容都多了,走到哪里都觉得赏心悦目,神清气爽。”


今年,石家营村着力打造区级“美丽街巷”,将垃圾分类工作进一步精细化、全民化,力争使全村的人居环境和村民的生活品质再上新台阶,使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更加充盈!同时,石家营村也将历经三代人四部曲所总结出的垃圾分类工作经验,与全镇各村居积极分享,共同提升,为全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贡献力量,为构筑马坡人民的美好家园添砖加瓦!

来源:《北京日报》、顺义区人大常委会
责编:薛睿杰

【要闻】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召开
【要闻】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召开扩大会议  传达学习贯彻市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精神
【关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大会安排有这些调整
人大话你知 09

宣传人大制度,讲好人大故事
架起常委会与代表、代表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