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注】2022年底前将实现重点公共场所AED设施全覆盖——市人大常委会听取院前医疗急救工作

北京人大 2021-11-26


关 注

导 读

 

11月26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提高急救服务能力和水平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及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的意见建议。市卫健委副主任张华介绍,截至目前,全市今年日常急救服务累计出车41万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0.9%,呼叫满足率维持在95%以上。2022年底前,将实现重点公共场所AED(自动体外除颤仪)设施全覆盖。


现状

纳入120统一调度的999

急救车组已出车万余次


 

据市卫健委介绍,7月28日,本市启动“两统一”工作,全市院前医疗急救电话统一为“120”,市红十字会紧急救援中心(以下简称999急救中心)首批20辆救护车、培训合格的126名急救人员纳入120系统统一指挥调度,2021年底前完成过渡。
  截至目前,999急救中心纳入120统一指挥调度的车组共出车1.6万余次,日均每车组10次,人员稳定,运行良好。
  此外,“北京通”APP开发“医疗急救”功能,120指挥调度系统实现呼叫定位,所有急救车组实现了微信、支付宝付费,目前85%的患者使用微信、支付宝付费。


年底前7条地铁共

105站全部配置AED


  院前院内急救医疗信息衔接方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7家医院实现院前指挥调度、急救车组及院内急诊信息实时共享。
  2022年底前,本市将实现重点公共场所AED设施全覆盖,一线工作人员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率达到80%。目前地铁系统已启动AED配置工作,今年年底前7条地铁共105站将全部配置AED。  


999启动非院前医疗急救服务


  人才培养方面,建立院前医疗急救机构绩效工资增长机制。将符合条件的院前医疗急救人员纳入保障性住房范围,提供租赁型保障房。支持和引导医疗卫生人员以轮转方式从事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已完成管理系统开发,2021年起实施。此外,已制定相关政策,明确急救与非急救服务的业务范畴。999急救中心启动非院前医疗急救服务。
  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市负压救护车从年初的34辆增加至116辆,发热、疑似和确诊病人全部用负压救护车闭环转运,共完成相关人员转运任务近2.4万人次。


问题

院前急救医护人员短缺问题突出

  

报告指出,目前本市急救服务平均反应时间为18分钟左右,距离国内领先水平和本市规划目标(12分钟)仍有差距。部分区域、部分时段患者搬抬服务供给不足。
  今年本市新建急救工作站32个,一部分新建站点由于缺乏医护人员尚无法实现24小时运行。按照规划要求,全市还将新建200余个急救站点,医护人员缺口的问题将更加突出。
  此外,目前,本市重要公共场所AED等急救设施设备配置比例为5台/10万人,低于深圳、海口、上海等地。市民社会急救知识和技能普及率仅2%,与发达国家城市差距较大。

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会场。


建议

尽快剥离“非急救”业务



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建议,进一步优化人事管理制度,将现有编制持续向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一线岗位倾斜。加快推动薪酬制度改革,把岗位收入与服务数量和质量、患者满意度等挂钩。尽快实施符合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特点的专业技术等级评价机制,将岗位业绩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指标。

  此外,为了把有限的急救资源用在刀刃上,应尽快将非急救服务从120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中剥离出去,严格依法落实院前急救车不得用于其他活动的规定。加紧制定非急救服务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明确社会力量参与非急救服务的准入标准和退出机制。

来源:北京日报
责编:薛睿杰

【要闻】习近平在中央军委军事训练会议上强调  全面加强实战化军事训练  全面提高训练水平和打赢能力
【要闻】疫情防控不容有失!蔡奇主持召开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暨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会
【要闻】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决定 市委十二届十五次全会11月28日至29日召开
【关注】以首善标准加强新时代首都街道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北京市街道办事处条例》执法检查
【关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再调研再聚焦 推动急救通道更畅通
【关注】人大监督推动构建低收入农户长效帮扶机制
【关注】北京市三级人大代表全力抓好“关键小事”  推动治理能力稳步提升
【关注】在减量发展中做好“点状”文章 ——门头沟区乡村振兴“点状供地”改革试点调研

宣传人大制度,讲好人大故事架起常委会与代表、代表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