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田园慢综艺为什么离观众越来越远了?

传媒一线 传媒一线Report 2019-09-07

「一线传媒人都在关注的公众号」

作者:拂尘


在《向往的生活》和《野生厨房》之后,芒果TV再次推出了田园牧歌式慢综艺《哈哈农夫》,然而与同类的前辈相比,它似乎相差不大,甚至被观众称为“低配版的《向往的生活》”。


田园慢综艺的进化难道已经止步了吗?《哈哈农夫》之后,田园慢综艺又该如何深度创新?



关系拓展求情意


慢综艺归根到底都是诉诸于情,而人物是情感的载体,人物关系是情感流动的框架。所以,要让节目动人,首先要在人物关系上寻求突破。


在人员构成上,众多慢综艺都热衷于采用“老友记”式的组合形式。


比如《向往的生活》中黄磊和何炅已是多年老友,作为“常量”形成了自然的舒服的任务关系结果,而邀请的飞行嘉宾也往往与他们两者有各异的人际联系,从而不断变化关系结构从而营造新的戏剧效果。


再如《中餐厅》赵薇和黄晓明、苏有朋的搭档,都是是节目话题性和吸引力的保障。


《哈哈农夫》则舍弃这种标配,让王源、金瀚、杨超越和贾乃亮四位尚不熟识的嘉宾组成了临时家族,并按照年龄设定了身份和任务。


这种突破并非完全不可取,但提前设定好的角色标签让人物关系显得有些刻意,明星间亲密关系的缺席也导致了话题性的匮乏,即使节目组合成了一张四人童年的合影,也无法让人感受到他们的内在情感。


可见,重新构建或磨合新的关系结构,需要把握好尺度。



此外,以往的节目着重展现的都是明星内部的人物关系,而明星与素人的关系呈现往往被忽视。


《哈哈农夫》虽然通过强化嘉宾与素人乡邻的互动,体现“首档沉浸式乡村人文体验真人秀”的定位,比如首期金瀚与村民之间的搞笑误解、贾乃亮与村民的闲聊,以及村口的民俗表演,都在试图用细节勾勒乡村风情,但这种方式稍显生硬,大部分的内容还是明星“圈地自萌”,素人始终是明星的背景板。


同样强调“浸入式体验”,韩综《三剑客》就实现得更为深入,让姜虎东、李秀根、李妍熙三位嘉宾借住在岛民家中,像当地人一样生活劳作,并把岛民当作亲人朋友,倾听他们故事,感受他们的生活,从日常中探寻每个岛屿特有的民风和文化。


如此,素人成为了主角,而明星成为了素人故事的引入者,通过明星与素人主次身份的反转,展现出更为深刻的人文关怀,和更为内化的人文风情。


荷兰的《带你回乡下》也十分值得借鉴,每期节目主持人将跟随4位在城市奋斗的名人,回到他们在童年生活的乡村。在家乡拜访老邻居、参加当地的活动的同时,嘉宾们也追忆起过往的时光,分享自己在家乡和城市生活的不同心境。


这种形式虽然简单,但以嘉宾的人生体验进行串联,对城市和乡村的不同地点、过去和现在的时间节点进行了更为深刻的对比呈现,而嘉宾与家乡以及家乡素人的天然纽带,也让田园生活的更加生动而富于真情。


模式形变求新意


在一档慢综艺里,模式设计是创作者在逻辑架构上的思路编排,也是区别于同类型节目的重要指标。而场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或限制着模式内容,因此模式的创新可以先从场景入手。


比如在远离城市的乡野郊外,干农活自然而然成了的主要行为,于是《向往的生活》打造了一个好友聚会、放松心情的乌托邦氛围,做一顿好饭是最简单的行动诉求,为此各路明星一起务农、养殖,最后在美食和交流中消除疲劳。


《野生厨房》则在场景上强调公路元素,让嘉宾在各地寻找最应季的新鲜食材,在旅行途中就地制作美味,通过这种对食材原生态与烹调感的强调,以及“自驾游+野炊”形式,在时间、空间、人物的更新上不断生成故事看点。韩综《传说的大鱼》则将场景转移到了水域,让艺人专注于钓鱼的挑战,以全新的场景与题材,扩展了田园综艺的边界。



另一方面,还可以寻找更为精准集中的小切口。


如韩综《割草的声音》聚焦于16岁的高中生农夫韩泰雄,让艺人们与他一起收割1000坪稻田,具体的单个素人,具体的单一行动,通过更小更集中的切入口,能以更为深入细致的视角展现田园生活。


与此同时,要注意赋予人物合理的行为动机。


在《哈哈农夫》中,明星们一言不合就干农活,宛如“农夫养成游戏”,收甘蔗、赶牛、砍香蕉,这些行动似乎是单纯为了干活而干活,比《向往的生活》中做顿好饭的合理性更弱。这样的乡村体验将宛如一场空洞的“农家乐”,田园综艺将仅有形式的空壳而缺少内里的独特性。


理念升级求深意


无论是人物关系还是模式内容,都要基于节目最根本的理念进行考量,而节目理念的缘起,其实就是对人本身、对文化本身的思考和探讨。


对于田园牧歌类慢综艺而言,“短暂逃离”是最普遍最惯常的核心价值,城市生活的压力大、节奏快,于是田园生活就成为治愈人心的寄托。


但这种固定理念必定会带来观众的审美疲劳,虽然许多节目力图在细节上、定位上形成差异,但对于大多数观众而言,只是换了一批明星和地点罢了。雷同的理念表达让“逃离”变成了喊口号式的反复说教,再加上惯用的鸡汤式的表达,往往套路满满毫不走心。所以,只有在文化内涵上承载更为丰富的层次,在根本的文化探讨上提升思考浓度,才能实现节目的高度。



韩国的著名节目制作人罗石英就曾制作了一档“禅综艺”——《林中小屋》,节目让两位嘉宾在林中尝试与世隔绝,通过斯巴达式极简主义和梭罗式生活的实验呈现对于人类幸福的思考。人的幸福是否可以摆脱对物质的依赖?工业文明真的让人类更幸福了吗?


这些基于整个种群层面的,贯穿整个人类发展历程的宏大议题,是这档节目理念设计的现实关照。虽然大部分观众对种生活方式不太买账,节目呈现的“反文明”倾向也仍然值得商榷,但这种深层的哲学式的理念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简而言之,理念思考决定高度,模式设计决定形态,人物结构影响细节,而三者与节目呈现的效果存在着“耦合效应”,只有敢于从更广阔更深入的层面“伤筋动骨”,才能打破类型和场景的限制,生成焕然一新的综艺图景。


-End-


长按二维码

加入传媒人专属交流群


 往期精彩推荐:

广电“假融合”的十大表现

李良荣:短视频将如何改变新闻?

短视频最严审核标准出台:100种内容被禁止

融媒体建设:有“阵”无“地”,谈何阵地?

2019网络视听行业十大趋势

融媒体不该是麒麟,而是海豚!

习近平再提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

2019省级广电如何创新突围?

AI、算法、大数据:新技术将如何颠覆传媒业?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相关标准正式发布实施

我国媒体融合的四大新突破

装睡的广电人

直击传媒热点 解读行业趋势

一线传媒人都在关注的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