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些区域被点名!2020政府工作报告,背后有何深意?

银小燕 杠杆地产 2022-01-11

文|道一&编辑|雯雯
杆友齐齐推荐鹤楠的《Take Me Hand》:天使亲吻了她的喉咙,恶魔亲吻了她的脸颊。(ps:欢迎杆友们点第二天的歌,或将自己的歌发给我们,可以写句简短的话,我们会将音乐下面原文附上)
 
5月22日,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磅出炉。

报告提出:

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继续推动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促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发展海洋经济。

关于区域发展这一部分乍看上去,什么都讲了。于是难免有人会嘀咕这会不会等于什么都没讲?

在这里杠杆地产可以负责地告诉大家:显然不是!

那么,这段看似“雨露均沾”的利好,背后有什么玄机呢?
 
01

先后顺序有讲究

光从字面上看罗列:西部、东北、中部、东部,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成渝地区等等。

貌似够遍撒胡椒面的。

首先杠杆地产指出一点,其中的顺序还是有些意思。

比如西部、东北、中部、东部从先到后,完全是按照其发展程度来排的,越往后其经济与社会发展程度就越高。

这个顺序也是多年未变,是我国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

东北近几十年发展不如意,但整体水平还是高于西部的。西部你不能只看重庆、成都和西安这3个门面,还有很多西部地区是比东北落后的。

城市群的排序也是一个道理: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越往后发育水平越成熟。

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虽然经济上不相上下,人均粤港澳还更占优。但城市群是要拼整体一体化的,毕竟粤港澳行政方面需要更多协调成本,这方面显然是比不上长三角层级和分工那么分明。

图|中国主要城市存款量(2020年2月末)  图表来源|城市财经(特此感谢)

当然,杠杆地产要说,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整体发达,不分伯仲。杆友请不要撕。

比如看上图,除了北京,哪里钱最多,一目了然。

还值得一说,“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句话暗示今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纲要不确定能出来吗?

02

城市群和都市圈打头阵

顺序,可能不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回到开头的那个灵魂拷问:大家更大的关注点是——全国都在撒利好,到底如何实现?

这个问题放在10年前,甚至5年前,确实无解。但现在,杠杆地产认为,上面早已蓝图在握。

残酷的真相是:绝对的区域均衡是不可能的。“失衡”是城市化的基本特征,也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普遍表征(不过他们整体比我们领先不少,差距还是要承认)。

如今中国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城市化,但全国大中小城市均衡发展依旧不可能实现。

对此,国家早已给出对策:既然均衡城市化不能实现,那么就在各个大区培育中心城市,将其“大城市化”以及“都市圈化”。然后以点带面,在“绝对失衡”中寻找“相对均衡”。

城市群和都市圈是城市的集聚体,它超越了单一城市内部,能够有效减少市场分割,产生“1+1>2”的效应。

城市群内部大中小城市之间产业和功能的合理分工,会促使各城市有效发挥比较优势,通过优势互补提高整个城市群的要素利用效率。

与此同时,还可以降低城市间各类恶性竞争带来的空间负外部性,使城市群整体的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

发达国家经验已经充分表明:地域上邻近的不同规模等级和功能相异的多个城市集合而形成的城市群,日益成为推进一个国家或区域城市化发展的空间主体,也必将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去年12月,《求是》杂志发布重磅雄文《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明确指出: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之大在世界上是少有的,统筹区域发展从来都是一个重大问题。

也阐明了:

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谋划区域协调发展新思路。

更是直接点名了:

杭州、南京、武汉、郑州、成都、西安等大城市发展势头较好,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

近年,国家陆续钦点和支持建设的9大国家中心城市,也是这个逻辑。
 
03

中西部如何成为沿海?

城市群、都市圈,以及大城市化、都市圈化,既是趋势、也是结论、同时还是对策。

但有人可能会问杠杆地产,为什么沿海省份往往可以双子星闪耀,甚至多城齐辉。怎么一到广大内陆地区就要培育强省会和大区的中心城市呢?

当前世界有80%的人口生活在距离海岸线不足100公里的地方。这说明绝非偶然,更不是中国特色。

全球化带来了市场分工,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集中所有的工业生产原料。一旦涉及到分工合作,就需要“大进大出”的物流。

海运作为成本最低的运输方式,导致制造业向沿海地区的集中,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

在中国表现得更突出,制造业需要的原料和生产的商品需要集中沿海,这个不能强行转移。为此,迁徙的只能是劳动力。内地人来沿海打工这个大家都很熟悉,就不展开了。其背后的逻辑,就在这里。

经过多年的发展,沿海地区也到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时候。但为什么许多中低端制造业没有按照计划的“雁阵模式”(日本-四小龙-中国沿海地区)那样转移到内地,反而是转移到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因为中低端制造业在成本上极为敏感,且不说中国劳动力成本已经高于东南亚。中低端产品的原材料和成品运输成本从沿海到内陆的爆发式升高,也是不可接受的。

这里,不得不说在内地,武汉和重庆就属于老天爷赏饭吃。长江可不仅仅是只给你看江景的,人家是黄金水道。看看交通部数据,武汉和重庆每年的港口总吞吐量,非常吓人。


注意,单位是万吨。大江大河,对于中西部地区物流来说,哪怕在高速公路极为发达、货运铁路运力大增的今天,依旧意义重大。

某种意义上,因为长江带来的航运优势,武汉和重庆就是“内地的沿海”。

这还是在长江中下游航道和桥梁净空限制等各种不利条件约束之后,武汉和重庆还能对郑州、成都等内陆城市展现出巨大的优势。如果没有上面这些约束条件,武汉和重庆早已上天了。

图|2019年主要城市国际港澳台吞吐量  图表来源|民航数据控(特此感谢)

这也是为什么成都、郑州等地玩命扩建新建机场,还要超级补贴大战比拼中欧货运列车的原因。说白了,就是希望通过运输条件的改善,在内地的局部节点上,做成“沿海。”

04

其实内地省会都是“沿海”

在全球城市竞争中,国家队主力还是东部沿海的城市,中西部主要给东部提供资源和劳动力的支撑。

在那些中部、西北、西南的内部,逻辑同样适用。主要参赛者就是大区中心城市和强省会。这样的分化,是社会化大分工的结果,并不能简单归结为行政意志。

比如做大了成渝城市群、大西安都市圈(关中),一方面可以让大西南和大西北的人们有了就近就业且收入水平相对较高的去处。另一方面又让原来在沿海工作的西部人民,有了一个回流的退路。甚至还能跨区域抢人。

很多在川渝的朋友感受非常明显:最近十年在重庆和成都说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多,这种情况在长三角和大湾区或许平淡无奇,对内地而言却几乎是奇迹。毫无疑问,这是重庆和成都这两个中心城市做大做强的结果。

05

买房子,买省会

西部、东北、中部、东部要全盘考虑、协调发展。但对于西部、东北、中部,短期内的未来显然是“一省一城”的基本态势。当然,如果成为大区中心,自是喜上加囍。

这既是宏观区域发展的辩证法,也是投资的基本逻辑。

买房子,就是买省会。如下图,人去哪里一目了然。

图|2019年主要城市常住人口情况  数据来源|各地统计公报  统计制图|杠杆地产·道一

当然如果是东部,上面这个金句杠杆地产认为不全对。因为东部一省可能维持两个或多个中心,比如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

反过来想,那些远离省会和中心城市的普通三四五线城市,不动产价值可能逐步归零。

而三四五城市如果人口少、公共资源差、市场化程度低、地方政府干预过多,这些特征只要具备一个甚至更多,那个地方的不动产只会贬值得更快。

最后补充一句:时至今日,东北还没有一座城市被支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该来了吧?会是沈阳吗?

不过考虑到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的经济体量与人口都差不多,兴许上面有更大的考量与对策。
 
Ps:如果觉得文章不错,也请帮忙点个“在看”呗。杠杆地产长期欢迎杆友来稿,我们有稿费哦,可加iwyyyz1投稿

往期精选
北京,180亿拿地!隐秘霸主合生创展的最大敌人
世界500强总部落子!今天我要为武汉吹水
中央发文!城市群“王炸”利好
万字官宣!西部顶级利好,谁是最大赢家?
独家!3张表格揭示湖北17市州医疗能力(强烈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系杠杆地产创作,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获取授权。另,授权转载时还请在文初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杠杆地产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学习交流探讨用,非投资建议。用户据此进行的一切投资,请自负责任。文章如有疏漏、错误欢迎批评指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