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建筑设计--围绕运营做设计、以长者为中心已成行业共识!
养老项目的设计,一直是行业内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建筑师们对养老项目设计的理解,也为大家所关注。本文收录行业一些建筑师对养老建筑设计的理解,从建筑师的分享来看养老建筑围绕运营做设计、以长者为中心等理念,已逐步成为业内共识。
Part one:
对话周燕珉教授
1.您对现阶段中国养老建筑设计的感受、理解?
我国幅员辽阔,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各地都在积极探索适合当地的养老建筑的形式。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当下养老项目的开发建设非常兴旺,表现形式也很多样。最近几年,我们工作室针对养老建筑开展了很多研究,也参与过多个项目的实践,总体的感受是,养老市场十分多元,适合于不同老年人的养老建筑形式也大相庭径。建筑设计师必须积极地去拥抱市场,探索与之匹配的建筑组织形式。
但是调研发现当下养老建筑的设计品质还有待提高。究其原因,一方面,很多建筑师之前没有接触过这种建筑类型,积累较少,而建筑师大多还比较年轻,对“老”的理解不够深入;另一方面,养老建筑是一种强运营的建筑类型,对于运营管理有较高的要求。对老年人使用以及运营管理的关注,是养老建筑成败的关键。因此,希望建筑设计师能够更加关注这些方面的内容,到实践中去慢慢体会。
2.从今天来看,中国养老设计未来的趋势有哪些方向?
我在2019清华老龄产业高端论坛上聊过这个问题,个人觉得主要有两方面的趋势:
一方面,居家养老的服务对象范围会逐步扩大,并且细分化。“原居安老”的理念,也会在我们国家逐渐推广,老年人更希望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通过空间和服务的支持,实现在地老化。对应着这种趋势,居家养老建筑设计领域会有大量的既有住宅适老化改造和服务型住宅的建设,社区也会增加很多的配套服务设施。
另一方面,机构养老的服务对象范围会逐步收窄,聚焦高龄、重度失能和认知症老人。从美国和日本的经验来看,机构中入住的老年人具有高龄、失能、患有认知症等普遍特征,应对这种情况,小规模的组团护理设施会更加有利于照护服务的开展。
此外,未来一个不容忽视的趋势是,智能化设备会更多地应用于养老建筑中。建筑设计师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这些设备可能会对空间的组织产生颠覆性地影响。
3.您觉得养老项目设计做到哪些要点才算是满意、成功的?
我个人认为,养老建筑的设计最重要的是为使用者服务。那么谁是使用者?这里既有老年人,也有照护人员、管理者,还有家属、访客等,所以养老项目的设计应该兼顾多元的需求,尽量做到让所有使用者都满意。
以老年人为例,设计除了做到物理层面的舒适,比如空间无障碍等,还应该考虑老年人精神层面的需求,应该营造“家”一样的感觉。这里的“家”不是简单地布置暖色光源,它强调的是老年人可以轻松自由地生活,能够和护理人员亲切交流,能够自主选择自己的作息时间、安排自己的日程等等。
4.您觉得优秀的养老建筑设计师应该具备哪些特质、素养?
我觉得优秀的养老建筑设计师应该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素养:
第1, 要有同理心,有爱心。如果连老人院都没有去过,设计师是做不出来好的养老建筑的。而且养老院不是去一次两次就可以,而是应该经常去,去蹲点观察,如果家里有亲属住在养老院,更应该常常去看望,才能更加的了解。
第2, 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在观察老年人以及护理人员的过程中,要能够看出问题,分析问题背后的成因,然后通过设计来解决问题。
第3, 建筑设计师要有大局观。养老建筑的设计涉及到投资开发、规划设计、部品选型、运营管理等多个领域多个维度,建筑师在其中承担着协调人的角色,这就要求建筑师必须有大局观,对全产业链有充分的认识。
5.养老项目的其他参与方,比如投资、运营、部品...他们需要对养老设计有哪些基本了解?
刚刚我讲了,建筑设计师更像是一个协调人的角色,通过协调各方完成硬件的建设,从而支撑运营和管理。在这种背景下,养老项目的其他参与方,最好也能够了解一些养老建筑的基础知识。
一方面,是要能够认识到建筑作为空间实体,会受到各种现实条件的限制,比如消防规范的要求,建筑规范的控制,存在一定的边界,并非想怎样就怎样。
另一方面,其他参与方应该认识到,建筑设计与投资开发和运营管理是一体的,建筑设计对于项目的投资回报和运营成本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应该重视建筑师的专业意见,当然建筑师也应该积极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以便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价值。
养老建筑相较于普通公共建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养老建筑的空间设计对于投资开发和运营管理,均有重大的影响。而在过去的实践中,各方需求不明、沟通不畅,导致行业走了很多弯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正因如此,养老项目的各参与方需要积极地交流。
对于运营方,比如养老机构的院长,当他们对养老建筑设计有所理解,清楚其中的制约和潜力,才能和设计方进行良好的合作,寻求“建筑+运营”的最优解。而对于管理、投资方而言,了解了养老机构的空间物质需求,才能清楚地判断机构硬件条件的质量和价值,从而指导决策和投资,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Part
Part two:
对话国内其他一些建筑师
近几年中国养老发展迅速,各种模式百家争鸣,建筑师们也在参与各式项目中求索探寻,可否分享一条您最近的感悟或观点?
倡导并践行围绕运营做设计、以长者为中心等理念,逐步得到业内的广泛认可。
我们提出并推进整体设计方法及医康养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提取国际国内医康养项目成功基因开发出FPS运营管理体系,提出医养机构设计不仅是适老化,而更应以尊老化设计运营为本。近几年结合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提倡养老机构应该去医院化、去宾馆化、去军队化、去机构化的去除四化观点,提出在医康养项目设计中将运营风险前置进行预先有效管理等。
养老社区的设计目的在于创造一种生活方式的空间容器,它双向承载了老人的居住经验与生活理想,经验与理想之间就是我们巨大的创作空间。正如鲁迅先生在《好的故事》中所写:“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
在当下中国养老设计行业中,懂得通过空间和动线去营造入住老人生活的设计公司不多,大都在追求“静态的养老空间美”,而关注老人生活,护理人员生活的设计团队太少。真心希望不要以效果为重要判断标准,我们设计的不是售楼处啊。
Part three:
对话
Gilberto Pellegrino(贝吉乐)
——Gilberto Pellegrino(贝吉乐):法国著名建筑师,法国国立南特高等建筑学院教授,法国注册建筑师,PADW 创始人、董事长,法国卫生部养老建筑设计规范特邀专家顾问。
建筑艺术不仅是建筑师的信念,更是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涵了建筑所对应的社会、经济、规模、设计氛围等,其核心价值是设计要与当地的人文环境相辅相依。
我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就是能够为身体残缺或行动不便的人提供服务;但我学习的建筑专业,并不足以能切实地帮助到他们;所以,在此之后我特意写了一篇博士论文,就是为老年人和行动能力失常的人设计建筑。
尽管我的外表并不像护士,但我在 7 个不同的欧洲国家做过护工,为自闭症的小患者、残疾人、年长者、失能的老年人所工作。因此,我希望能够利用自己的专长,深入了解空间,去治愈疾病,为残疾人和老年人带来更多的帮助。而我今天要抛出一个有些神奇的主题,就是建筑 空间能给人体带来什么好处?
众所周知,每个人都会受到心理影响;我曾与一位法国著名的心理分析师一 起工作多年,他告诉我,空间对人的心理影响是巨大的。
1.感官对设计的影响
随着身体逐渐成熟,人体的五感,即触觉、视觉、嗅觉、听觉、味觉,也在完善;但当失去其中某一感官时,另外的感觉就会增强。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盲人的听力比普通人更加灵敏。对于老年人而言,随着某些感官的退化,其行为能力会减弱,同时社会属性也在降低。他们无法像年轻时那样接触更多的人。
因此,在设计医疗建筑时,我会与建筑师、城市规划师进行深度交流,以确定老年人的行动范围,包括长期活动区域与随着行动能力减弱的临时活动区域。另外一点是需要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深入了解老年人的行为特点,比如,他们什么时候希望晒到太阳;用多久和用什么方式到达他们想要去的地方等。
随着年龄增大,有一种感知能力会越来越强,它就是触觉。老年人对触觉更加敏感,这个发现为建筑师本身提供了更多的灵感;首先是对材质的选择,比如将楼梯的扶手做成金属制品,老年人会拒绝碰触,这种质感让他们感受到阴冷和死亡的威胁;但对于木质的扶手,他们则更加喜欢,因为木材本身是一种热材料。
尽管老年人的视力在不断减弱,但是他们对光的敏感度却在增强。如果一束强光直射,对老年人的刺激就像是一个强烈的黑洞要将他们吞噬;其实普通人在血糖偏低时,接触到强光也会发生晕眩,何况是五感已经慢慢退化的老人,所以在设计养老院时,要照顾到老人视觉感受,避免产生光线的直射,通过对墙体和地面平整程度的处理,将光线变得柔和,以缓解对老年人视觉的刺激。
在听觉方面,如果一个养老机构处理不好噪声,这对老年人是非常不利的。当周围有人在不停说话时,个体的表达能力会降低。对于老年人来说,在嘈杂的环境中,最先听不到的是高频声音,接下来是中低频率的声音;老年人会觉得坐立不安,无法谈话。长此以往,他们的听觉机能就会越来越弱。所以,在公共空间给予老人一片安静的场所,让他们能够主动交流,是至关重要的。
2.让老人找到回家的路
在做建筑师的时候,我会特别关注“指引老人找到回家的路”。一般的养老机构都有较大的空间,老人活动于住所、室内公共区域、户外空间等几个特定地点,如何让部分失能的老人找到自己的家,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这是一个重要的话题。要注重墙体材质以及它的形态,通过个性化的图案和形状标识,指引老人找到自己的房间;通过利用各式各样的色彩,将冷暖色调协调搭配,给老人标注一条专属的回家之路。
其实老年人并不需要一个庞大的空间,像机场那么宽阔;一个相对较小的空间,相对熟悉的环境,对他们而言才是最合适的居所。社会在进步,价值观、环境、社会准则也在发生变化;大自然有生物的多样性,而社会也是多元化的,应该允许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未来,可能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天生残疾的儿童会越来越少,或者借助科技,这些残疾儿童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但是对于老年人,甚至是接近失能的年长者,又能给予多少关注和照料呢?我们都做过孩子,也终将老去,社会如何对待老年人,是否考虑到他们基本的需求,能否让他们享有基本的权利和独立的空间,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建筑师、设计者,有责任更早了解老年人的需求,知晓他们的感受,真正设计出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养老建筑。
文章来源: 阿沐养老 宝山围一桌 推荐关注, 编 辑 采 写 : 世 纪 宝 君
免责声明:
养老门户平台所发布部分内容系网络转载,转载内容均会注明出处,部分文章因转载众多,无法确认原作者的,仅标明转载来源,还望谅解,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免责声明:
养老门户平台所发布部分内容系网络转载,转载内容均会注明出处,部分文章因转载众多,无法确认原作者的,仅标明转载来源,还望谅解,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年轻貌美”的老年人社区——新加坡Kampung Admiralty
★ 7个80后女生凑四百万,提前20年造养老房:老了也要做闺蜜
★ 家2.0——在养老机构感受居家生活,花样年集团养老旗舰项目样板区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