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琳:这个暑假,您需要怎样的教师培训?
教师,是个压力很大的职业,不在其位的人不懂个中辛苦。一些人因为老师有寒暑假而艳羡不已。但那可能是一学期的繁重工作后少有的安慰了。而尽管如此,这些假期也经常是繁忙的~~~
数老师和几位老师聊天后,真真体会了一线教师的辛苦。很多老师的假期都安排了培训,有的甚至长达20多天,需要带着孩子外出参加。
但,生有涯,而学无涯,参加教师培训对于教师提升学科素养和提高教学能力至关重要。那么,怎样的教师培训才是老师喜欢的,才是老师真正需要的呢?互联网时代,我们怎样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师培训插上翅膀,从而有效提升培训效果,让这些假期的劳动事半功倍呢?
看看文中姚琳老师的观点,这样的教师培训是您需要的吗?欢迎留言,说出您的真实需求。
——数老师说
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产生着日益深刻的影响。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这些科技术语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普通人的工作和生活中。尽管教育对信息技术的接受敏感度远不及其他领域,但幻灯片、PPT、多媒体、云课堂、智能教育等概念的快速更迭,时刻在提醒着我们——信息技术驱动教育创新与发展的新时代已经来临。当前流行的翻转课堂、STEM教育等,正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催化下,在人们对教与学方式的反思探索中应运而生的。
前不久,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引领推动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同时提出启动“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行动”。作为一名有过从教经历的教师培训者,笔者认为,教育信息化的转段升级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关键在于教师角色的转变和理念、素质、能力的提升,这对教师培训的内容与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结合教师培训过程中的具体实践,谈谈在培训设计、培训内容与培训形式等方面的思考。
一、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并重
任何培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需求。除了考虑教育发展方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发展的需要之外,培训组织者更应该关注的是参训教师的需求,比如他们关心什么、他们需要什么……在制订培训计划时,培训组织者对参训教师的需求一定要考虑周全。即使再高端、再前沿的培训,如果脱离了参训教师的实际,培训效果也一定会大打折扣。所以培训计划的制订必须坚持上下并重,不能一厢情愿。
同时,培训的课程资源也应该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并重。也就是说,既要根据需求分析设定内容,也应随时补充参训教师的真实案例。因为对培训衍生资源的加工再利用,不仅能够增强培训的针对性,还能够引发参训教师的共鸣,增强参训教师的获得感。
尤其对一些国家级项目来说,由于参训教师来自多个省市地区,各地需求差异较大,作为培训者,除了通过需求分析,预设更为丰富的内容,扩展参训教师自主选择的空间外,还应该通过各种活动调动参训教师参与到培训内容的生成中来。目前,很多培训平台推出了诸如“我最喜爱的课程”评选活动、自由组建工作坊活动,或者根据点击量推送课程等手段,都是站在参训教师角度动态调整培训资源的有效做法。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需求调研的开展更加便利,需求分析的结果更加精准,学习共同体的组建更加自由,衍生资源的收集整理也更加及时。坚持上下并重的原则设计和调整培训方案,开展动态培训,才能真正让教师有课想学、有活动可参与、有舞台可展示,最终有空间可提升、有途径可发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示范引领与个体研修结合
多项针对学习留存率的研究显示:对于阅读的内容,人们只能记住10%;对于听讲的部分,只能记住20%;对于观摩教师演示的部分,人们能记住30%;如果边听讲、边观摩演示的话,知识的留存率能达到50%;而当人们使用主动学习方式时,他们能记住所说或所写内容的70%,能记住所动手实践过内容的90%。
成人的学习心理更加倾向于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培训需要优秀者的示范引领,但要使示范引领的内容有效留存并转化,还需要关注个体研修的开展。
示范引领者最好具备有品、有用、有料、有趣等特点,既能够思想深刻、内容丰富,引发崇拜感;又能够设身处地、切忌空谈,引发认同感;也能够角度新颖、视野开阔,引发新奇感;还能够形式灵活、风趣幽默,引发亲切感。有了有效的示范引领,参训教师才会主动地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试验,从而真正实现培训成果的内化。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每位参训教师拥有自己的“个人空间”成为现实,虚拟的网络空间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展示舞台。在这里,不会有人在意你的年龄、相貌、职称,甚至工作单位,更为关注的是你的见解、你的设计和你的课堂。参训教师可以在个人空间中充分地展示交流。
一位湖南参训教师在《真诚的点评,前进的动力》一文中这样写道:“一天晚上,我习惯性地打开我的微课《<多彩的双休日>习作评点》,惊奇地发现,一位叫达瓦拉姆的老师给我的课做了2 338字的点评。我没有想到,一堂简单的课,竟引发如此细腻的评价。我一遍又一遍地品读着达瓦拉姆给我的评语,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达瓦拉姆是专家?是学者?还是一线教师?我一概不知。但我知道,他一定不止一次地听过我的课,他一定对我的课进行了研究。感谢达瓦拉姆老师,还有很多听我课、评我课的老师,你们每一次点评都指明了我教学道路上前行的方向……”
不难看出,一次评课互动就让这位教师激动不已,她因此感受到了来自同行的鼓励,也感觉受到了关注和尊重。上面这篇小文来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举办的“微课大赛”活动。这项活动通过互点互评、网络投票、坊主推荐、专家评选、直播点评几个环节,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给很多原本默默无闻的参训教师以参与和展示的机会。
作为培训者,应该善于挖掘、挑选、培养示范引领者,并善于利用互联网扩大示范引领范围,同时为参训教师提供更多的展示其个体研修成果的平台。示范引领有针对性,个体研修才有方向性;个体研修有主动性,示范引领才有实效性。二者紧密结合,能够大大增强培训效果。
三、研修过程与培训结果兼顾
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在追求培训结果的同时,培训组织者更应该关注研修的过程,关注教师研修习惯的养成。只有关注研修过程,才能让培训平台有黏度、培训结果有厚度、培训效果有延展度。
高等教育出版社承担的“示范性骨干教师高端研修项目(小学语文)工作坊”设计了贯穿参训教师一年的系列网络研修任务。参训教师需要根据自己选择的研修主题,完成文本素读、文献研读、文本解读报告、教材分析、学情调研、教学设计、微课研讨、案例式反思等一系列任务,如图1所示。
每个任务均对参训教师有提交作品、互点互评等要求。参训教师自由选择研修时间,又要在规定时间内一步步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参训教师和同伴上传的作品和讨论的话题就成为最新鲜、最有针对性的研修资源。尤为重要的是,这些研修资源是不断生成的,是经过碰撞的,是有生命力的。
经过一年的研修,每位参训教师不仅修满学时得到了结业证书,还在平台中留下了自己研修的足迹。将他们的研修过程梳理汇总起来,既可以作为参训教师的成果集,又可以作为培训的资源包。通过研修过程轨迹的分析,我们既可以验证培训方案的制订情况,为以后培训提供借鉴,又可以观测到参训教师成长的真实路径,为参训教师个体或者群体的进一步提升提供数据依据。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完整清晰记录研修过程、准确分析研修数据成为可能。有效利用这些记录和数据,可以具象地了解教师的专业发展程度,“打开对教师能力发展的认知‘黑箱’,设计有针对性的培训”,并及时推送所需培训资源。同时,有效利用这些记录和数据,还可以帮助教师形成正确的研修习惯,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四、线上研修与线下实践互补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转变培训方式,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的有机融合,实行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
线上研修能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例如时间上的灵活性、空间上的无碍性、参与上的广泛性等。但教育教学活动不能缺少面对面的交流,这种交流产生的精、气、神上的碰撞,是面对屏幕无法想象的。教师的主要阵地是课堂,教师培训的目的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所以,线上研修与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是“互联网+”时代教师培训的重要形式。
线上研修与线下实践如何有效互补,避免出现“两张皮”的现象是所有从事教师培训的工作者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笔者参与多年示范性教师工作坊项目,发现线上活动越是精彩,参训教师互动越是频繁,他们越是期待一场现实中的相遇。线下活动以网络班级为基本单位,开展阶段性学习辅导和交流,主要内容是选取参训教师在课堂教学、教育实践、培训学习中遇到的焦点问题作为研讨主题,以典型教育教学案例为载体,立足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采取现场观摩、课例展示、交流研讨、名师(专家)点评、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主题研修活动。
这些适时的线下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线上活动的深入开展,在适当的节点上为参训教师的线上研修做面对面的梳理,帮助教师们把梦想照进现实。线上学习铺垫、讨论发酵,线下实践验证、反思、归纳,线上深入探讨,线下再实践、再验证……通过在虚拟学习空间与物理学习空间中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总结,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螺旋式上升,并最终养成高效的研修习惯。
教育信息化是大势所趋,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不难发现,现代信息技术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师培训工作。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技术是中立的,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应用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应用技术的人。因此,在应用技术开展教师培训时,作为培训者要始终牢记利用技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初衷。
目前,有些培训机构着力开发人脸识别系统,记录考勤、防止挂机,监督管理参训教师。但笔者认为,若要使现代信息技术真正为教师培训插上翅膀,应该使其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仍以人脸识别技术为例,我们可以用其观测参训教师表情的变化,分析他们对培训内容的接受度,以促进培训资源、培训方式的优化等。如何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营造有吸引力的主动学习氛围,才是我们培训者应该努力追寻的方向。
2018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示交流活动”,通过展览演示、现场说课、主题交流、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集中展示了各地基础教育信息化成效显著、具有示范意义的优秀典型案例。惊喜于教育领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迅速提升的同时,笔者感触更深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在促进教师培养模式创新方面的成果还不够显著。
《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出,要创新教师教育模式,培养未来卓越教师。信息化、智能化给我们提供了更多可能,如何让这些可能尽快变为现实,实现教师教育振兴,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是每一位教师培训工作者在新时代的使命。
(作者系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首席培训师)
推荐一个干货满满的分享会,这个暑假值得来
点击下图,了解详情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年第3期
离线阅读安装包
1.加入QQ群714610659;
2.进入群文件;3.找到《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年第3期离线阅读apk文件;
4.发送到手机,点击安装;
5.即可实现顺畅地离线阅读。(目前适用于安卓手机)— THE END —
文章来源:《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年第4期,原标题《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中的教师培训》
责任编辑:牟艳娜
微信编辑:李中华
往期荐读
朱雪梅:据调查,这是老师们最理想的教学方式··· | 充电站
黄伟祥:如何重构教学新范式?这是我的思考和实践 | 教师舞台
余胜泉:人工智能可能承担12种教育功能,而教师核心价值在于“育人”
原汁原味的美国STEAM课堂什么样?(内附课堂教学视频)
2018,我们将聚焦以下话题,欢迎来稿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