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徐翠银:不想用、不敢用、不会用,教师的信息素养如何提升?

徐翠银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19-11-23
点击[中小学数字化教学],关注我们!


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教师教研深度融合,提升办学效益,安徽省合肥市青年路小学以“创建数字化校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为突破口,聚焦电子书包项目学习研究,促进师生发展。


一、触“电”之旅,源于变化中学校的新思考


新世纪,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但是,在学校信息技术应用层面,存在几个问题:一是有的教师想用,但不会用,这些大多是中老年教师,他们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薄弱;二是有的想用,但不敢用,这些大多是年轻缺乏教育经历的教师,他们担心用不好影响学生成绩,家长不配合;三是有的教师想用,但不能或者不好用,这些大多是在教学上有思想、敢于挑战的中青年教师,他们在实际教育教学中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但常常遇到自己的教学理想无法用装备、技术实现。


这些问题制约着学校教育信息化推进的整体水平,曾经一个阶段,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都是凭借教师的碎片化实践。这样的现状对于学校来说,很难达到整体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高办学效益的目的。运用什么样的策略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改善现状是学校办学的一个新思考。一次学习之旅,引发了新实践。


2013年,在考察先进地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案例时,语文阅读课与电子书包的融合,音乐学科的平板电脑乐队现场演奏,让我们意识到教育现代化正在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走来。


将电子书包课堂与传统课堂对比之后,我们发现教师的教育理念在现代信息技术冲击下,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课堂在师生的合作下变得民主、乐学、高效和灵动,这正是学校对课堂的目标追求。


但是,对于这种全员电子书包进课堂的模式,我们的师生能够驾驭吗?带着这个疑问,学校做了一个分析:青年路小学在20世纪就是全国电化教育先进单位,也是新时期安徽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尤其在提出“尚美”教育之后,怎样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崇尚美、发现美、实践美”成为学校的新追求。


面对学校办学历史优势和当下的核心价值追求,学校鼓励一批对现代教育技术有思考、有追求、有实践的骨干教师组成研究小组,申报了安徽省“十二五”“创建数字化校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发展,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对于课题研究,我们进行细化,在总课题下设了三个子课题:一是基于电子书包模式的智慧课堂的研究;二是以数字化平台建设优化校园网络环境;三是开展网络教研助力教师专业发展。三个子课题项目覆盖全体教师。


可以说,在总课题制定的目标中,信息环境建设是基础,教师专业发展是目标,以教师的发展奠基学生未来成长才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的,这样的课题架构也是解决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运用过程中三个问题的最佳策略。三个子课题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其中电子书包项目又是学校总课题的核心,它的实践研究可以推动另外两个子课题实施。


二、接“电”之缘,基于课堂教学的新追求


课题研究伊始,以点带面、逐步覆盖是学校推进信息化的路线图。


首先,我们选择在2013年暑期新招的一年级新生中,招募了首批家长志愿者自愿购买学生平板组建一个班级,这样就避免了研究初期经费紧张的困难。同时选派几位对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较强的教师担任该班级主学科教师,开展电子书包进课堂的实践研究。


其次,为解决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过程中教师不想用、不善用的问题,学校与安徽出版集团旗下的安徽教育网络出版有限公司达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找到良策。可以说,我们在一路实践、一路反思中改进,经历了不同时期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电子书包1.0阶段


在电子书包项目研究初期,核心组教师只是在语文、数学和音乐三个学科课堂中实践。2014年6月,学校以“创建数字化校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推进会为契机,邀请家长、战略合作方、省市教研员走进电子书包课堂观摩、指导。


课堂上,学生不仅能通过电子书包及时反馈教师提出的问题,还能把自己的作业、作品及时上传给教师,教师让不同意见的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课堂的反馈、拾遗补缺及时到位,课堂的民主、高效得以实现。比起单一的传统授课模式,学习内容更直观,课堂反馈更快捷。


这一阶段,课堂上依托教师机运行指定的电子书包软件,教师将练习题发送到每个学生的电子书包上,学生在自己的终端完成题目。电子书包可以自主批阅客观题,可以统计分析全班答题的正确率,但下课后学生无法继续使用,这导致电子书包的信息化教育功能没有被完全释放,学生的信息化环境似乎只有在教师设置的权限中进行,而不完全是学生真实的原生态的生活、学习环境。


第二阶段:电子书包2.0阶段


电子书包项目实践研究初期,实验教师运用了优于传统课堂的信息化融合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但是,课堂相对学生的生活来说还是一个封闭运行的网络环境,学生课外、校外有许多可以跟互联网产生交流的机会,却并没有进行有效的学习。在刻意的信息环境设置中,教学是脱离生活实际的,这样的教学不是教育本真所追求的,“生活即教育”理念同样适应于 21 世纪当下的“互联网 +”时代。


解决问题需要将学生手中的平板电脑开放、互联、互通。2014年12月,我们解除了学生平板电脑的封闭,学生的平板电脑处于开放的网络环境,且不是课上用、课下不用,学生机可以带回家使用,课题研究走向2.0时代。同时家校合力对学生加强绿色上网教育指导,避免上网成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安装学习所需APP,让学生的学习资源更开放,提高平板电脑的利用率。


同时,各科教师也在积极准备着刷机后的课堂模式的改进:学习从课中向课前、课后延伸,实现校内外、课内外的翻转。课后通过布置个性化实践作业,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得到延伸,使“电子书包”成为学生有效的学习工具,智美课堂的民主、乐学、高效、灵动元素得以实现。正如课题实验教师所言:“传统课堂因为时间有限,语文课上关于阅读的指导、背诵的检查,很难面面俱到,有了电子书包,不仅让学生的学习留有痕迹,也让教师的指导更精细。机械化的作业使学生对作业失去了兴趣,有趣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充满活力。在学完《水乡歌》这课,我让学生找一找其他描写水乡的诗,或是模仿着写一写。学生就给了我这样的惊喜。”


在 2.0 阶段,特别是刷机后课堂会出现一些超越预设的环节,教师需要摆脱软件带来的思维定势,要在教学上有更多的创新策略和技术支持。但由于参与实践研究的同学科教师少,教研形不成伙伴关系,实验教师往往处于“孤军作战”的困境,因为大部分教师还是以一个旁观学习者的身份参与,他们只有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没有输出,而没有输出就没有提高,没有提高就谈不上课题研究的推广。


第三阶段:电子书包3.0阶段


解决电子书包2.0时代出现的问题,学校在研究架构上、推进策略上进行了顶层加固。首先是由校长领衔课题研究,分管教育信息化和科技创新的副校长负责管理,各行政部门负责人、教研组负责人加入研究团队,充实新团队成员,在语文、数学教师的基础上,吸纳全学科教师加入其中。


整个团队也采用梯队化建设:一是成熟的电子书包班级,二是刚刚起步的班级,三是正在筹备的班级。成熟的电子书包班级加大研究课、展示课的数量和种类,榜样领路;刚刚起步的班级加强师生信息化专业知识的训练和运用;正在筹备的班级要做好包括硬件设施、软件搜集在内的准备工作和跟进学习、交流。


协作共进、多元发展的伙伴发展共同体建立,标志着课题研究迈向3.0时代。2015年3月,全校引入“时代优课”在所有班级使用;2015年6月,全学科启动“基于智慧校园的结构化备课包资源”制作。在“时代优课”的引进和备课包资源的制作中,研究教师与安徽教育网络出版有限公司专业人员深度合作,制作了一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资源,既为同伴节约了备课时间,又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将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能力,解决了信息化想用不敢用、不会用的问题。



三、助力教师成长,体现教育的新成效


01

通“电”之路,利于教师成长的新实践


重视学习、重视教研是青年路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我们除了每周固定的大组教研学习分享之外,每月课题组召开一次校内交流会,让集体的智慧绽放在电子书包的课堂……


学校创办了“研磨咖啡坊”网站,做到定与不定相结合。定时开展教研活动,固定网络教研时间。平时可以随时把工作中的问题上传到“研磨咖啡坊”网站,大家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讨论。这样的研究突破空间和时间限制,备课、讨论、上课、反思、小结等方面的研究及时、深入,成效显著。学校教师把每个环节内容进行整理,在研究中形成“网络教研”的七个环节(如图 1),作为一套资源在全校推广和共享。



这样的学习、研究没有局限在校内,课题组教师还到上海、长沙、深圳、珠海等地学习,当然他们在学习归来时会在我们的青芽儿校本论坛上分享学习心得,放大自己的教学新思考,同样他们也会把课送到沈阳、重庆、哈尔滨、六安等地区学校,这样就使得教师的研究既有输入又有输出,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教研的能力在这样的一进一出中不断提升。


02

蓄“电”之力,助于教育的新成效


为进一步扩大研究成果,深化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运用,我们把电子书包项目与学校的科技创新、好习惯评价、家校合作进行结合。学生在科技节里班班有创意,在机器人项目竞赛、信息学大赛中多次获奖,更令家长满意的是,学生的学业水平在市、区检测中,优秀率处于领先地位。


“创建数字化校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为我们遇上并乘着电子书包这个项目快车带来新机遇、新实践和新成效。经过几年研究,教师之间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差异迅速减少,校内教育师资实现相对均衡,在第八届以来的全国互动课堂大赛中,学校有 19 位教师报送课例参赛,有4人获全国一等奖,2人获现场课一等奖,一师一优课中,学校有50多个微课参加大赛……学校于2014年底荣获安徽省“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项目研究”实验称号;于2017年成为安徽省智慧校园实验校,合肥市首批STEAM课程实验校。


面向新时代,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这是国家层面的又一个教育战略行动。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已然感到“互联网 +”、大数据、新一代人工智能等对教育的助推之力,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有打通教育与技术的策略,更要有蓄力教育的智慧,唯有这样才能实现“为每个生命美丽绽放”的办学目标!


(作者系安徽省合肥市青年路小学校长)


— THE END —



文章来源:《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年第5期,原标题为《依托电子书包项目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责任编辑:付惠云

微信编辑:李中华

主       编:朱哲



往期荐读

朱雪梅:据调查,这是老师们最理想的教学方式··· 

王辰阳:您知道小学生喜欢什么样的电子教材吗?| 调查报告

姚琳:您需要怎样的教师培训?

黄伟祥:如何重构教学新范式?这是我的思考和实践

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国内外教育的差距是从哪里拉开的



2018,我们将聚焦以下话题,欢迎来稿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