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统编教材专题 | 20多个班级同听一堂历史课,实景教学助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地

王英姿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19-11-23
点击[中小学数字化教学],关注我们!


将实景教学运用到历史统编教材教学中,不仅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更为发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体现学科育人价值找到行之有效的途径与方法。


实景教学为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地提速


文  |  王英姿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渐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三年来,笔者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观念和教学设计,全面体现五大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从实践情况来看,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在深刻理解课程标准、教材“点—线”结合的整体思路上,依据学情、校情和个人特长,创造性地挖掘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才能较好地达成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一、什么是实景教学


大概从2016年年底开始,这种被称为实景教学的手段出现在个别中小学课堂上。


所谓实景教学,是指依托互联网技术,将自然和社会环境实时引入课堂,通过实景交互体验式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认知方式,实现多元智力发展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它是在在线直播课堂基础上的发展与创新。


在“互联网+教育”深度融合的时代,实景教学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和育人价值的体现有哪些明显优势?与单纯的课堂教学相比,实景教学具有下列显著特性,即开放性、丰富性、交互性、生成性和共享性。


开放性是指学习空间和教学空间的开放。从尝试开展实景教学的场地看,主要为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历史人物的生活或工作地、文物馆藏地,或者相关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纪念馆等,如南昌起义纪念馆、井冈山会师桥等。


丰富性是指围绕相关历史人物或事件的信息、材料的丰富。随着空间的开放,呈现在学生视野里的不仅仅是教材中简约的几行文字和图片,围绕某个点的相关情节、故事和场景都进入了课堂,供学生学习、了解和研究。


交互性和生成性。实景教学与视频资源教学的本质区别在于交互性,师生通过互联网跨越时间、空间实时交流与互动,对于长期处于封闭环境下学习的青少年来讲是何等的新鲜。即兴发挥,现场追问,根据需要实时调整实景内容,为课堂学习提供了大力支持。伴随交互性的是生成性,随着场景的刺激或大量信息的涌入,师生生成自己的思考、想法和想要继续探究的问题。


共享性是指,一次实景教学可供多地多校多学生共享,采用主课堂与分课堂的形式,由主课堂教师组织教学,解疑答惑,一定程度上弥补师资的匮乏。


二、实景教学课堂案例


本文选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的部分内容,阐述如何在该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与体现学科育人价值。


本节课的主课堂设在湖北省宜昌市外国语初级中学的学术报告厅,有5个班级260名学生听课,同时还有云南下关区、重庆市以及宜昌市点军区、西陵区、高新区等的15所学校20多个班级的学生通过互联网同时听课。


(一)课前预热


各位老师、同学下午好!我是宜昌市外国语初级中学的老师,非常高兴与大家同时在线学习,一起进行实景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今天,我们的课从一幅油画《井冈山会师》开始。请看大屏幕——有多少位同学能准确说出这幅油画中的两个中心人物是谁?



教师在主课堂目测能回答问题的人数,同时连线分课堂学生作答,为实景教学连线做好预热。主课堂里的260名学生表现得很兴奋,教学秩序非常好。对于这个通识性问题,能回答的学生人数超过80%,分课堂学生答案精准:朱德、毛泽东。


师:将毛泽东和朱德在井冈山的会师用油画表现出来,说明其意义重大。井冈山在哪里?这次会师因何而来?其意义是什么?我们进入实景课堂,学习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在“北伐战争”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北伐战争势如破竹,半年时间就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但在革命进入高潮时,发生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中国共产党是怎么办的呢?下面,我们进行第一次实景连线——江西省南昌市,有请外景陈老师。


学生自发地鼓掌欢迎,对这种新的授课方式充满期待。在实景教学中,学生需要了解南昌的空间位置和南昌起义爆发的细节,要对它发生的时间、经过、原因和结果有比较深刻的了解。


(二)南昌起义——实景教学


实景老师:同学们,你们好!我是实景陈老师,现在在南昌市的一个纪念馆里,身后的屏风上刻着江泽民同志的亲笔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


互动一:你们知道这个纪念馆的名称吗?


请云南下关区的学生作答。主课堂和分课堂学生对这个问题感到困惑,绝大多数学生不了解。


实景教师:我所在的位置是南昌起义纪念馆的旧址,起义前这里是江西大旅社。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8月1日组织和领导的一次武装起义,起义前的多次重要会议就在这里召开,起义号令是在这里下达的。


请同学们跟随我的镜头,了解南昌起义指挥部的大致情况。这栋灰色四层大楼建于1923年,建筑风格“中西合璧”,欧式的外形,中式的装饰。在我的左手边,可以清晰看到“账房”的标牌,相当于今天酒店的总服务台。大门口的台阶处,就是当年周恩来等领导人发布起义号令的地方。


学生的视线自觉地跟随外景镜头移动,专注度非常高。


互动二:大家跟随镜头,看到建筑的右手边是一组人物雕像。请同学们仔细辨认,这是哪几位历史人物?他们与南昌起义有着怎样的关系?


室内课堂出示照片作为辅助,并协助外景教师转场。学生的参与欲望强烈,表现出思考与辨识状态。主课堂学生作答,他们大多能辨识周恩来、朱德,其余人物在教师的提示下也能辨识出来,通过场景联想到他们是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


主讲教师播放南昌起义的背景视频《无数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敌人杀害》。


师:面对国民党的疯狂镇压,共产党人怎么办呢?是妥协退让还是掩埋好同伴的遗体,奋起抗争?最后,他们选择武装反抗国民党的血腥屠杀,筹备了南昌起义。下面有请陈老师,接着介绍南昌起义的具体情况。


实景教师:同学们,我现在来到了南昌起义的陈列大楼,正中间这座圆雕的底座是一些崩裂的石块,其中一块上刻着1927年8月1日的字样,冲破地面石块的是一只紧扣汉阳造步枪扳机的有力的手,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冲破重重阻挠,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教师对圆雕的介绍很详细,学生听得专注,对南昌起义的时间印象深刻。


互动三:在大楼醒目的位置挂着这张照片,你们能推测出他是谁吗?1926年年底,中央军事部改称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只有28岁,可谓年轻有为。


此处对周恩来的介绍很有必要,不仅强调周恩来领导、组织了南昌起义,更重要的是,28岁的年轻人正参与一件改变国家、民族命运的大事,对学生的影响和震撼是无形的。


互动四:为什么选择在南昌发动起义呢?同学们推测一下原因。


生1:南昌的交通便利,有利于部队调动。


生2:南昌的共产党力量强大,军队数量多。


主课堂和分课堂的学生讨论积极,气氛活跃。他们能从交通、敌我力量对比的角度思考,表明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较高。这个环节的针对性很强,找准了问题,围绕问题解决来设计教学活动。


(三)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师:按照“八七”会议确定的总方针——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部署,毛泽东回到湖南领导秋收起义,1927年9月在湘赣边界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举行秋收起义。秋收起义原定是攻打长沙,但在攻打铜鼓后,部队遇到重挫。经过思考,毛泽东毅然做出一个重要决定:把队伍带到井冈山,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是一个改变中国共产党命运的重要决定。



第二次实景教学走进井冈山,有请刘老师。


实景教师:同学们,大家好!我现在在井冈山会师纪念馆给大家上课。


互动一:同学们,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地形图。请大家结合地图思考:秋收起义进攻大城市受挫后,毛泽东为什么决定来到井冈山建立根据地?请同学们讨论后交流。(连线分课堂学生作答。)


生1:从地形图上可以看出,这里是山区,易于躲藏。


生2:这里的交通不便。


生3:敌人的力量应该不强大。


同学们刚才的回答很不错。其实,除了大家想到的这些因素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第一,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第二,有良好的革命基础;第三,敌人势力比较薄弱;第四,这里物产丰富,能解决部队的吃穿住问题。


两个结合地理位置进行思考的问题,明显反映出学生对此类问题的分析能力有限,可以说找到学生思维的薄弱点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点。通过实景课堂的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路得到有效拓宽,思想境界得到较大提升。


历史想象力的培养要基于对史实的充分了解。单凭一小段文字和一张会师的图片,学生很难想象会师时的兴奋喜悦,更难以理解这次会师的伟大意义。实景教学的引入,让学生对会师地点和场景有了具体感知。通过介绍军队建制和毛泽东讲话,学生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用的认识更加深刻,对中国革命的影响也有了深刻感悟。


互动二:辨识红四军使用的武器和生活生产工具(梭镖、锄头、打草鞋的工具和扁担等)。


从现场反馈看,学生的参与度非常好。他们了解了这支队伍建立之初的武器装备状况。边打仗边生产,加深对人民军队越来越强大的理解与感悟。


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条件非常艰苦,红四军的军事装备原始、落后,红米饭、南瓜汤、小米加步枪,这些是不是决定军队强大的根本因素呢?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稳固的基础上,党中央又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全国各地的根据地发展迅猛。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具体的场景、真实的遗痕和详细的叙述,让史实在学生的记忆库里安了家。史料实证的素养熏陶在无声中进行,时空概念也在实景教学环节中完成。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相关史实,感受当年红军井冈山会师的场景,亦能深刻地感知中国革命的漫长征程,产生强烈的爱国之情。


三、实景教学有利于发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初中生处于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期,历史学科中,大量抽象的专业术语、专业词语成为部分学生学习历史的障碍。实景教学在历史课堂上的恰当应用,就是将学生引入真实的历史教学情境,将教材中的抽象文字材料转化为具体形象的场景、实物、故事或情节,在教师的引领下,逐步理解历史。



那么,将实景教学引入统编教材教学,能发展学生的哪些核心素养,体现哪些育人价值呢?


第一,优化时空观念的发展。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才能对史实有准确的理解。


在“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的教学案例中,将南昌和井冈山的真实自然环境呈现给学生,加深他们对这些地方的直观感受,强化空间感觉,引导他们时空观念的发展。


第二,无时无刻都在涵养论从史出的史料实证素养。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实景教学是在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历史人物真实的活动地或者纪念馆等场所进行的。绝大多数场景还原了历史,实物或文物也是真实的。在这样的地方讲历史、学习历史,就是熏陶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


五间厅墙上的弹痕,朱德使用过的手枪,红四军的作战武器、生活用品一一出现在课堂和学生眼中时,什么是史实,得出什么结论,已经是历史学习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坚持实施就是发展素养,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三,历史解释素养在全面、丰富的信息中悄然扎根。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红四军为何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坚强基石?跟随实景教学的镜头,学生了解到这支部队的缔造者是毛泽东和朱德;军队组建时,毛泽东就重申了“三大任务”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要求部队正确处理好军队工作与政权建设、军队与老百姓的关系······这仅仅靠教材有限的文字说明是无法获得的,更无法得出基于学生认识的解释,而实景教学将这种目标变为现实。


第四,家国情怀被慢慢地浸润、滋养。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备的人文追求,体现在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实景教学中,当镜头出现28岁的周恩来冒着生命危险指挥南昌起义时,很多学生的内心洋溢无限的崇敬之情;了解到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时,学生对毛泽东的魄力和智慧的高度认同潜藏在心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随着对一个个历史人物、一件件历史事件的了解,铭刻在学生心中。


此外,实施实景教学要注意紧扣实景教学的本质——实时的实景与互动性,围绕教学重点或难点设置实景教学内容,严肃审慎选择实景教学场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补充和拓展。历史课堂生动、有趣,又渗透思想教育和思维训练,则全靠教师。历史实景教学是在当前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激发学生好奇心和体现学科育人价值进行的一系列探索。


(作者系湖北宜昌市外国语初级中学校长,正高级教师,湖北省特级教师,湖北名师)

文章来源:《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9年第4期

责任编辑:孙建辉

微信编辑:李中华

监      制:朱哲


往期荐读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石鸥:统编教材将全面铺开,如何勇敢而理性地拥抱技术?

中关村一小是怎么上科学课的?快来看课堂视频

今年9月,统编教材将全面铺开。教育信息化如何为统编教材教学赋能?

梁锦明:4000多名教师观看的“3D创意设计”示范课是怎样的

于海洋:看图写话 | “口语交际与写话”课教学设计+微课 | 看课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