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渊洁童话《驯兔记》改编的电影,藏着教育的真相
“童话大王”郑渊洁曾说:一个好的教育者应该用50种教育方式去教育一个孩子,而不是用一种教育方式去教育50个孩子。
一直强调尊重孩子天赋的他,写出过的《舒克和贝塔》《皮皮鲁和鲁西西》,都是一代人的记忆。
还有很多人不知道,他写过一个童话故事:《驯兔记》。它被拍成短片,虽然只有24分钟,却成为第五届豆瓣电影年度榜单上评分最高的短片。
说是童话,其实是拍给成年人看的。(下面是电影短片)
兔子那么可爱,变成兔子不好吗?
郑渊洁在《驯兔记》原文中写:“他们特别关心别人对自己的议论,竖着耳朵听;如果别人超过自己,他们就犯红眼病;他们害怕别人揪尾巴,所以尾巴长得很短。”
千篇一律,毫无特点;争先恐后,只为从别人的眼中换一个肯定。想象力与创造力不能被尊重的后果,也许多年以后才会显现。
习惯了寻找标准答案,才发现人生没有既定对错;面对未来茫然无措,才明白没有一本教科书能教人如何生活。
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在专访中提到,创造力是中国学生的"短板" 。“很多家长总是给孩子施加压力,对他们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而一旦面临选择,却又习惯包办!”
这不只是中国学生的“心病”。在全世界粉丝选出的“最受欢迎的25个TED演讲”中,Ken Robinson 的演讲排在第一位。
他认为:“对于未知的事物,孩子愿意去尝试才是值得鼓励的事情,哪怕使尝试的结果是错误的。如果不让孩子们做错误的尝试,等他们长大了,他们中的大多数就会丧失创新能力,并惧怕错误的尝试。”
孩子都是伟大的天才,教育不该抹去孩子的天性
要培养真正意义的好学生,Robinso 认为有三个原则:
第一,多样化。大家认知世界的角度不同,每个人才是丰富多彩的。
第二,好学生应该充满活力。大脑发育具有关联性。不应该被分成几部分,应该把大脑看作一整套生产有价值的原创想法的工序。这些原创想法来自互动的思考方式,而不是呆板的常规模式。
第三,个性化,积极发现自己的个性化才能。
在成长过程中,太多孩子的天赋和创造力被钝化。所以他们有了学问的技巧,却没有对学问的感情。老师和家长们付出足够多的辛苦,却不能让孩子收获长久的回报。
短片最后,皮皮鲁走进一片树林,他见到一个中年男人——《驯兔记》的作者郑渊洁。郑渊洁安慰惶恐的皮皮鲁,“这只是一个童话”。
这部成年人才能看懂的童话,一旦变成现实,就像十足的“恐怖片”。被“听话教育”与“分数教育”滋养大的孩子,很难不害怕那漫长一生中的“自我教育”。
文章来源:综合自微信公号“槽值”“米粒妈频道”
微信编辑:李中华
监 制:朱哲
往期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