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教师的数字化教学实践:在数字化教学中破茧成蝶
科技赋能教育 课堂走向高效
——在数字化教学中破茧成蝶
文 | 靳建芳
我是河北邢台一所中学的数学教师,执教十余载,除了带课还负责政教处管理工作,始终坚守一线,踏踏实实教书育人,只愿每位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都有发展。
自2014年起,我大胆改变教学模式,潜心探究信息化教学。几年的摸爬滚打,我经历了思想的转变、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学习与反思和突破与破茧四个阶段,也经历了一个人的孤独、陪伴者的观望、同行者的奋进和团队的拼搏。下面,讲讲我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故事。
直到2014年中期,我都是按照“四步六环节”开展课堂教学。“四步”就是展示目标、解读目标、落实目标和回归目标;“六环节”就是提出问题、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生生补充和总结提升。
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课堂教学也在悄然改变。我也曾迷茫——是否应该改变自己的教育观?每天面对相同的学生,相同的课堂: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强制你学习。我意识到,不能这样下去,我要变!
可是,改变,谈何容易。变什么?怎么变?结果会怎样?带着这些疑问,我开始反思教学观念和模式,反复研读课程标准,思考教学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发展,不能用一个模板、一种定式,不能为了教而教。
2015年,在青岛开幕的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致贺信,提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让所有学生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这让我坚定了改变现状的决心。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强调: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创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我再次陷入深思:信息技术已经走进社会,能否将它作为学习工具用于教学,与课程融合,变教为学,以全新的方式教学——“你不会学习,我来帮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
心动不如行动,我开始吸收大量的信息,翻转课堂、微课、慕课、大数据分析等新概念和新知识扑面而来。可是搬来的东西如果不加选择、不经咀嚼是无法消化的,我不得不从理论的学习中抽身出来,审视学生,审视课堂,找寻适合学生们的学习方式。
有一天,请病假的学生李某复课了,我利用课间为他补习功课,结果一堂课的知识他几分钟就学会了。能否用这种方式常态化传授课堂知识呢?能否做到一对一讲解呢?
我带着疑问去请教副校长,他很快给出一个建议:“想法很好,可以尝试用微课啊。”微课教学——很棒的想法!于是,我开始用手机录制了第一节微课,但是不知如何传播。于是,我带着问题上网学习,将目标锁定翻转课堂。2015年5月28日,我召开了第一次家长会,建立了班级微信群和QQ群,开启了微课助学的探索。
看微课
看课堂视频
微课的制作和传播很简单,而效果却出人意料: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有的原来学习成绩倒数,月考排到了前几名。这是微课的力量吗?我沉浸在惊喜中,但隐约有些担忧——会不会昙花一现。
果然,大部分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下降,让人错愕。我陷入自责和沉思——我失败了吗?如何是好?那时,我的微课教学还处于摸索之中,一点都不轻松,经常熬夜做微课,精选习题,设计任务单,弄得身心疲惫。这让我非常郁闷,非常纠结,一度心情很差,偷偷哭了好多次。但是想到学生、家长和学校的期待,再苦再难,也要坚持下去。
我踌躇不决,于是反复研读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意识到一切应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于是,我再次召开家长会,也邀请了学生代表,分析探讨后发现,成绩下降的原因是课前自学与课堂互动脱节,也就是说技术与课堂教学没有融合。这次会议是我数字化教学的一个转折点,此后我开始钻研如何寻找融合点。
上天眷顾坚毅执着的人。正在我惆怅无助时,学校派我去山东肥城参加全国翻转课堂实战观摩暨教育均衡发展大会。在肥城实验小学桃花源校区听课时,我找到了一个抓手——自主学习任务单。回来后,我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了自主学习任务单模板,查找、精选并整合资源后完成了第一份自主学习任务单。此外,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微课学习笔记本,要求小组长填写学习反馈单。
我调整了课前学习的方式:学生预习课本知识,学习微课,做好笔记,完成任务单(请家长签字),用QQ反馈问题,由小组长填写反馈单。接收学生拍送的照片,就可以收集学生的课前问题,开展二次备课,确定讲授的重点,设计互动方式。
慢慢地,学生成绩上来了,稳定了。意想不到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提升。
课前学习与课堂教学衔接越来越好,学生成绩不断提高。但是我知道,闭门造车行不通——我要走出去,再学习!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外出交流,我对数字化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学到了很多技能。
比如在“国培计划”骨干教师培训中,我学习了录制微课软件的应用,给河北省的骨干教师做了一场“走近翻转课堂,感受微课魅力”的主题报告。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参加第六届中国学习与发展大会学习时,我学会了制作码课,我的微课制作水平由业余转向专业。此时,我们的翻转课堂教学已经见到一定的效果了。校内很多教师跃跃欲试,在我成长的道路上,陪伴者越来越多。
一次次学习和观摩打开了我的眼界和想象空间。2016年6月,我开始设想:课前有微课辅助,课上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精讲和练习,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学生的学习空间更大,能否有所创新呢。
我认为信息技术支撑下的高效课堂教学的意义在于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信息化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促进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的实施,促进师生关系的变革。
我大胆地把想法上报学校,校领导很支持。经过考察,我校决定与北京创而新公司合作。我校利用该公司的平台、资源和终端构建智慧课堂教学环境。从此,教学软件企业的研发团队和专家融入我们的数字化教学,陪伴我不断创新和成长。
在专家的指导下,教师们熟悉了平板电脑的功能,学会精选、整合资源,选择课堂互动形式,精准分析学情,信息素养不断提高。“课前自主学习,课中互动学习,课后查漏补缺”——智慧课堂三时段教学模式也得到验证和推广。
我校在邢台市信息化教学方面起到了带头作用,受到市区教育两级教育部门关注。2017年10月,邢台市桥西区教育局在我校举办了教学研讨会暨智慧课堂交流展示活动,同年12月, 我校数字化教学骨干教师深入北京创而新公司学习,并结对拜师。2018年3月,我校率先在邢台市成立了数字化教学名师工作室。
在一次次磨课、评课中,软件研发企业的导师和我们一起探讨出了邢台市第十二中学智慧课堂环境下的三时段教学模式,归纳提炼出“赋能教学法”。
我们工作室以实际课堂教学为样本,制订了以问题为导向、以行动为导向和以应用为导向的主题教学教研活动计划,应用赋能教学法,通过优质展示课的教学实践,开展了以课堂和学生为中心的数字化教学研究,演绎着自己的赋能教学法,在实践和研究中不断探索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深度融合。
2018年12月,在山东省淄博市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大会上,我校有幸获准承担一项国家级重点课题的子课题:基于“云+端”赋能教学模式的学生学习方式创新及应用。
赋能教学法的研究和应用是校企合作的成果,也是我校在促进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一大突破,标志着我校智慧教育由起步走向成熟,并朝着引领教育信息化应用实践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四年的探索,四年的实践,我们冲破艰难险阻,克服重重困难,收获了很多。课例“分式方程”获评教育部2018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部级优课,还获得了第22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展示活动基础教育组一等奖。
面对荣誉,我不敢懈怠,不敢骄傲,那只是一纸张。我知道自己的数字化教学探索还在路上,但我坚信在业界专家的指导和引领下,一定会破茧成蝶,我们的数字化教学一定会花开遍地,硕果累累。
(作者系河北省邢台市第十二中学教师)
文章来源:《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9年第5期
责任编辑:祝元志
微信编辑:李中华
监 制:朱哲
往期荐读
杨晓哲:我担心的不是人工智能抢走工作,而是学习力赶不上技术更替
“第四届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研讨会”论文及课例征集通知
“第四届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研讨会”如约而至,快来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