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要尊师重教?看完这位老师的独白就懂了……

郑英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4-09-02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3月12日,《政府工作报告》发布。报告指出,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社会建设水平。注重解民忧、纾民困,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其中要求——


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


其实,每年全国两会,都有很多代表委员为教师权益发声,呼吁对教师群体多一些关注。


今天,与大家分享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郑英老师与孩子们的故事。看完这些,或许你就会明白——


为什么,要尊师重教!



每个孩子都是孤品
文 / 郑英

大地之上,每一株草木都是按自己的方式尽情生长,木本的纵向穿越,草本的横向绵延,藤本的顺势而上。每一种都个性鲜明,却又整体上错落有致,如此百花争艳百草劲长,构成一幅参差多态却又和谐生长的生动画面。

教育中,我们的教育对象也是一个个活泼泼机灵灵的人,每一个都独一无二与众不同,都是世间的孤品,都有自身独特的价值和各自的成长密码,都带着迷茫和不确定性在成长。倘若每一个都能得到尊重和发展,按各自的生长方式拔节劲长,实现高品质的差异发展,便是教育最动人的样貌。

教育是着眼于全体、又着力于每一个的系统工程,为着每一个,我们当尽我所能。







“回应”每一个孩子








人与人相处,有一个细节极为重要却容易被忽视,那就是积极回应对方。积极回应不只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美德,甚至是一种修养。

回应,会让对方感觉到自己被尊重被在乎,从而有一种安全感和满足感。一般的,人在表达某种信息后,便会有一种等待心理,有些是等待一个明确的答复,有些是在等待一个积极的信息。

在教育世界里,对孩子们的信息予以积极回应,不只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素养。面对孩子们的热情问候,我们回问一声或是点一下头,他们都会有小小的满足感;面对孩子们咿咿呀呀诉说自己的幸福和得意,我们耐心倾听配合以表情,他们就会有种小小的幸福感。

教育中,我都是积极回应孩子们,让他们感到自己被在乎,从而觉得自己很重要,而且力求及时回应,不让孩子们久等,等久了,热情便会渐渐冷却。

这里举一个具体的载体。家校联系本,对班主任而言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因为天天收看,所以习以为常,甚至熟视无睹。但对于我,却是我与孩子们的心灵秘密通道,每一天、每一本,我都是慎重地回复,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自己被在乎。

一孩子留言:“为什么每次我来找你,你都不在?”

我回复:“为什么每次我不在,你就来找我?”


一孩子留言:“为什么每次运动会都会下雨?”

我回复:“‘运’‘动’‘会’,字字都有‘云’,所以下雨的概率比较高。”


一孩子留言:“小郑英姐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怎么办?”

我回复:“骗回来”


一孩子留言:“每次洗头,头发大把大把地掉,快要秃了”

我回复:“头发这东西,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孩子们发现自己的心声都有“回响”,于是积极性越来越高涨,天天有各种花式留言,有搞怪耍宝、有感悟人生、有调侃逗乐、有诉说烦恼、有吐槽自嘲、有灵魂画手——

……

于是,每一天都有新鲜的灵感和创意喷薄而出,无疑成了一处快乐的源泉。更为重要的是,每一天,每一个孩子都在自由表达,而所表达的都会得到“回应”,于是一本普通的本子,成了师生间说“悄悄话”的通道。

而且这种“回应”和互动是每天进行的,细水长流,犹如“滴灌”对于心田的滋养,在每个孩子心里滋养出一片生机和葱绿。







“点亮”每一个孩子








在智慧的教育者眼里,每个孩子都具有无限可能性,教师要做的,就是去帮助实现这种可能性,让他们不断发现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一个人的内力一旦被唤醒,他便会自己去奔跑。

故此,我们的教育不能只看到孩子的“亮点”,要更懂得用智慧去“点亮”。“点亮”孩子的心灯,让孩子们内心充满阳光,燃起对未来的追慕和渴望。

每每新接一个班级,我都会给学生布置一项作业——向长辈了解自己名字的由来和背后的寓意,并在报到当天向大家介绍。于是,开学第一天便在精彩纷呈中开启——

一男生:“我叫‘李鑫鑫’,据说我五行缺金,所以家人给我取名‘鑫鑫’,六个金。”


……


值得一提的是,每一届新生开学报到,我都会精心编写一篇短文,嵌入全班每一个孩子的名字,并按照人数打印好,一一送给他们,带给他们连连惊喜,也让师生乍见之初,开启一段浪漫之旅。比如现在的2019级2班,我编写了如下短文:


于是,每个孩子在踏进中学大门的第一天,就勇敢地亮出了自己,一个独特而鲜明的自己。在一定程度上为每一个打开了精神发展的视界,让他们尽情展示自己,有信心为自己开辟更广大的天地,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







“看见”每一个孩子








教师关切的目光,于学生是最温暖的灯,有种柔和的迷人光芒。学生会在这样的光芒之下,显示出更多的活力和灵气,并有更多的勇气拥抱明天,有更大的信心期待未来。

日常教育中,我会悉心捕捉细节,让眼里住着每一个孩子。

每天早上,进教室后我会在讲台上站立一会儿,目光从每个孩子的脸上拂过,不疏漏一个,看他们的读书神情,也看他们的脸色来判断他们头一晚的睡眠,甚至还会留意到谁剪了头发谁又换了发夹。

久而久之,眼睛越来越敏锐,有时还在与他们的眼神交互的那一瞬达成心灵默契,彼此会心一笑,这种感觉很是美妙。

每到课间,听孩子们咿咿呀呀的各种碎碎念,各种家长里短,而我多是笑着倾听,目光柔和。有时也会与他们调侃打趣,师生一起笑得哈哈哈,这种真诚、平等、善意调侃的交流让彼此都自在且愉快。

我还会经常有意无意走到那些不太吭声的孩子身边,引出话题,把其他同学吸引过来,在那个时刻,让这个孩子成为空间上的圆心。


除了日常细节里对每一个孩子的关注,每一次大型活动或是一些重要时刻,我总会预留一些环节,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小段当主角的片刻,从而让每个孩子在那个时刻自感庄重,慎重以待。

每一个开学日,我都会用心经营,如同为新学期按下了一个开启键。有时是为假期生日的同学集体庆生,有时是一篇新学期寄语等等,让每一个开学日都盛满与未来有关的气息,诸如希望、憧憬和梦想。

每一个班级成员(不只包括孩子们,还包括每一个老师和每一个家长)的生日,我都会简短而不失隆重地为他们过一场。每一个节日,都带着仪式感去过,新年的新语新愿、六一的成长仪式、2月14的亲人节……美好再短暂,也要在孩子们的记忆里存个档。

在教育的世界里,不要小看任何一个含积极意义的细节,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搞怪的表情,都有可能是拉近心理距离的秘密武器。

“看见”,是一种发乎内心的关注,表达的是一种无言的陪伴,能开辟出新的精神发展领域。

在教育的世界里,“看见”也是一种生产力。







“唤醒”每一个孩子








万物有本性,况复人性灵。教育,便是唤醒人的灵性的事业,是一颗灵魂唤醒另一颗灵魂的事业。

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最佳方式,莫过于发现他们的不同之处或是过人之处,并放大这种不同和过人之处,使孩子都能体会到自己存在的独特意义,对自己有信心,不怕与别人一样,也不怕与别人不一样,笃定做自己。

一男孩入学两个月后,还没能很好地适应初中生活,从他的父母口中得知,男孩患有多动症,所以很难集中注意力。但我还从他的父母口中捕捉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男孩痴迷于喜欢昆虫。这让我想到了法布尔,我决定利用男孩的这个爱好做点事。

巧的是,学校马上要组织秋游。于是我事先向男孩“预约”,可否抓几只给我们看看。男孩爽快地答应了。

到了秋游目的地后,男孩忙开了,并实时播报他的战果,我也应景地配合着。

“老师老师,我抓到一只盲蛛。”


“你是怎么辨认的?”


“看,大长腿,是它的标志。它是不常见的昆虫,虽然叫‘蛛’但不是蜘蛛,‘盲蛛’本身就是一个类别。”


“老师老师,我又抓到一只枯叶螳螂,不过他快死了,你看它的身体已经是棕色了。”


“你把它和盲蛛放一起,它会吃盲蛛吗?”


“不会,它本来也不吃,再说现在它一直在动,说明根本没有捕食欲望。”


“怎样说明它准备捕食?”


“一动不动,前肢收缩。”


……

男孩还说,这些虫子在他手上爬的时候,他觉得它们非常友好,好像在和自己说话,如同《昆虫记》里法布尔把昆虫当作自己的朋友,自己也觉得这些昆虫就是朋友,朋友是不会伤害的。

男孩说这些的时刻,眼里闪着光芒。这不过是一件小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但至少在那个时刻,男孩被大家的目光重重包围着,闪耀在大家的视线里。

此后,男孩原本接近枯黄的自信找到了水源,渐渐有了绿色,逐渐生动起来,会主动与人互动,也会主动展现自己。


在教育的国度里,“唤醒”是一项创造性极强的劳动,我们当努力发现每一个孩子的独特,了解他们的诉求,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价值与华彩,不负其质,成为最好的自己,才是教育的终极关怀。

教师那种发自内心的欣赏、尊重和关怀,会在电光石火之间产生情感的“化学”反应,在孩子们心里产生神奇的力量。

每个孩子都是孤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原创,而且每一个心里都住着一个梦想,都有他个人的隐蔽的伟大愿望,一旦条件成熟,这个愿望就会激发出惊人的力量,让他义无反顾去追逐。

我们能做的种种,就是为了这个条件的成熟。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亲爱的老师
谢谢你们用爱点亮孩子心中的光
也愿你们能够成为自己的太阳


文章来源 | 中国教育报

微信编辑 | 李中华 司君琪

微信监制 | 赵满树


精彩回顾

热点 | 冲上热搜!120万年薪招聘教师?这次网友很一致……

两会聚焦丨教育信息化热点建议有哪些?(第二篇)

全国政协委员刘宁:警惕PPT对教育教学的负面影响

人大代表建议:请给孩子们设计一款专用手机!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