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首次出版!《枫下清芬:笃斋藏两罍轩往来尺牍》,走进吴云的交游世界

扔書 2020-08-21



《枫下清芬:笃斋藏两罍轩往来尺牍》

策划主编  郑伯象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本书收录未公开金石学家吴云往来尺牍90通,友朋信札47通、吴云信札43通,其中有吴云致吴大澂、汪鸣銮、三儿吴承潞家书。涉及历史名人李鸿章、何桂清、王有龄、勒方锜等27人,文献价值与艺术价值皆极大!


 「枫下清芬:笃斋藏两罍轩往来尺牍」


吴云(1811—1883),字少青,一字少甫,又字愉庭,号平斋、退楼等。浙江归安(今湖州)人。是当时在江南镇压太平军的主要人物之一。清咸丰间,奉命总理江北大营营务,历署镇江、苏州、松江府事。其间一度失官,改佐薛焕幕府。同治三年(一八六四)以后,看淡了功名,吴云便索性退居林下,在苏城置下了宅院,邻著怡园、曲园,不时与吴中耆宿如顾文彬、李鸿裔、沉秉成、彭慰高等,诗酒雅集,赏画看帖,唱和题跋。一个勘破了世事的老头儿,变这样子,被画到了《吴郡真率会图》《吴中七老图》里去,煞是有趣。
吴云自书『两罍轩』匾额
后有清同治八年(一八六九)吴云长跋,记『两罍轩』斋号之由来:『余既于甲寅年在邗上得阮文达公所藏之齐侯罍,遂名弆藏之所曰「抱罍室」。逾十年甲子,在吴门又得一罍,即文达《揅经室集》中所载之苏州曹氏器也。海内二大宝一旦都归余斋,复署之曰「两罍轩」,所以志喜也。己巳初夏退楼主人并记。』
进听枫山馆,如今并不容易,成了官办画院的所在,平日里大门紧闭,概不接待外客,其实这样倒是更贴近了吴家花园的旧时模样。在平斋写给三子吴承潞(一八三五—一八九八)的家书中,就说友人『屺堂饭后至听枫山馆,低回不忍去』。彼时,听枫山馆连通著南部金太史场的吴宅,高牆深院,幽静恬淡。经历了百年的风雨,而今老宅早已不复往日模样,只有这小园虽换了门楣,却依然清寂如旧。
(文 / 李军)
  拍摄于吴云故居[听枫山馆]  
同治三年,曾署苏州知府的湖州吴云筑宅于此。宅门在金太史巷四号,原为吴宅的门厅轿厅大厅及楼房,今园仅为宅东北隅的书斋庭院区。因园中亭馆雅洁,池石清幽,被誉为吴中著名的书斋庭园。因园内有古枫婆娑,美名『听枫园』。吴云自称:『宅居不广,小有花木之胜。』与自居曲园之『微』相评量。吴云善书法,好收藏鉴赏金石,园中左图右史,钟鼎罗列。书画家吴昌硕早年与园主交谊甚厚,曾应聘住在园中教授童子,得以观摩所藏书画金石,艺事大进。听枫园位于住宅东北部。主厅『听枫仙馆』(现改名『听枫山馆』)居园之中心,南北各有庭院一区。南院花木茂盛,山石多姿,建有味道居、红叶亭(现名待霜亭)、适然亭等。北院有半亭林池花木映照。馆东昔为吴云书房『平斋』。其前叠山,循蹬道而上有『墨香阁』,阁下层隐伏山中,上层突兀山巅。斋阁自成院落,为全园精华所在。
尺牍选
李鸿章致吴云   一通三纸
李鸿章(一八二三至一九〇一),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少荃,一作少泉,晩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世人多称 『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间又称 『李二先生』。安徽合肥人,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死后追赠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文忠。著作收于《李文忠公全集》。
何桂清致吴云   一通一纸
何桂清(一八一六至一八六二),字丛山,号根云。云南昆明人。道光进士。历任编修、内阁学士、兵部侍郎、江苏学政、礼部与吏部侍郎等职。一八五四年任浙江巡抚。一八五五年调兵在浙西皖南抗击太平军,并攻下皖南徽州(今歙县)、休宁石城(今广阳)。次年,又攻下太平(今仙源)、祁门宁国等地。一八五七年夏擢陞两江总督,驻常州。撰《黔行集》,辑《试律标准》《登瀛叠唱》,集句《使粤吟》。
王有龄致吴云   一通五纸
王有龄(一八一〇至一八六二),字英九、雪轩。福建侯官(今福州)人。道光中,捐纳为浙江盐大使。历官江苏布政使、浙江盐运使、按察使、巡抚。咸丰中,调赴上海议订通商税则。得两江总督何桂清信任,率兵与太平军战于余杭、严州,咸丰十一年(一八六一),杭州城破自杀。谥壮愍。
勒方錡致吴云   一通一纸
勒方錡(一八一六至一八八〇),原名人璧,字悟九,号少仲,江西南昌人。清代词人、书法家。道光二十四年(一八四四)中举,官至河东河道总督。精通星卜术相之学,洞达玄理,工诗能文,对词造诣极深,享名于时。精于书画。著有《榑洲词》《太素斋词钞》《太素斋诗钞》。
金安清致吴云   一通二纸
金安清(一八一七至一八八〇),字眉生,号傥斋,晩号六幸翁,室名偶园、耦园、半野楼、宫同苏馆、曝背南轩。浙江嘉善人。国子监生。由太州州同擢海安通判,调宿南,陞至湖北督粮道盐运使、按察使。工诗,熟谙古今掌故。著有《六幸翁文稿》《偶园诗稿》《宫同苏馆全集》等。
杜文澜致吴云   一通四纸
杜文澜(一八一五至一八八一),字小舫,一作筱舫,号静逸。浙江秀水(今属嘉兴)人。少年中举,逢太平天国战乱,参军幕,有干才,为曾国藩所称。官至江苏道员,署两淮盐运使。工词,著有《采香词》《憩园词话》《词律校勘记》等。
姚仰云致吴云   一通四纸
姚仰云(一八二一至一八六九),初名湘,字芷芳,亦字楚青、楚臣,号佛恩、秋墅,别署赋秋生,室名狮石山房。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清代学者、藏书家。咸丰十一年(一八六一),姚仰云以道员总司江北粮台。同治六年(一八六七),于扬州建造『师石山房』,收藏大量古籍,『师石山房』『快阁』藏书楼藏书超过六万卷。遂命其子姚振宗依照四部分类,整理藏书,厘订书目。振宗自此开始目录学研究,后成为清一代著名史志目录学家。光绪八年(一八八二),姚振宗据家藏图书编成《师石山房书录》三十卷。
陈介祺致吴云   一通一纸
陈介祺(一八一三至一八八四),字寿卿,号簠斋,晩号海滨病史、 齐东陶父。山东潍县(今山东潍坊)人。道光二十五年(一八四五)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嗜好收藏文物,终其一生。著有《簠斋传古别录》《簠斋藏古目》《簠斋藏古册目并题记》《簠斋藏镜全目钞本》《簠斋吉金录》《十钟山房印举》《簠斋藏古玉印谱》《封泥考略》(与吴式芬合辑)等。
陆心源致吴云   一通一纸
陆心源(一八三四至一八九四),字刚甫、刚父,号存斋,晩号潜园老人。归安(今浙江湖州)人。清末四大藏书家之一。官至福建盐运使,富收藏,筑『皕宋楼』『十万卷楼』『守先阁』三楼藏书,藏书达十五万多卷。陆心源精于金石之学,著有《金石录补》,《穰梨馆过眼录》《千甓亭古专图释》等。
吴云致汪鸣銮   一通二纸
汪鸣銮(一八三九—一九〇七),字柳门,号郋亭,一作郇亭、潜泉。钱塘(今杭州)人,侨寓吴门。清末大臣、藏书家。同治四年(一八六五)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司业。曾主讲杭州诂经精舍、敷文书院。著《能自彊斋製艺》《万宜楼诗录》等。
吴云致汪鸣銮   一通一纸
吴云致汪鸣銮   一通四纸
吴云致汪鸣銮   一通六纸
吴云致吴大澂   一通三纸
吴大澂(一八三五—一九〇二),初名大淳,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晩号愙斋。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同治七年(一八六八)进士,授编修,任陕甘学政。善画山水花卉,精于篆书,金石鉴赏。著有《愙斋诗文集》《说文古籀补》《字说》《愙斋集古录》《古玉图考》《权衡度量实验考》《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吉林勘界记》《十六金符斋印存》等。
吴云致三儿吴承潞   一通五纸
吴承潞(一八三三至一八九八),字广庵,号慎思,又署慎思主人。浙江归安(今湖州)人,吴云三子。同治四年(一八六五)进士,官至太仓知州、江苏按察使。一八五九年至一八六九年间,寓居网师园。一八九八年六月迁福建布政使。著《显考平斋府君行述》,有《延陵故札》稿本传世,编《汉建安弩机》。
吴云致三儿吴承潞   一通一纸
吴云致三儿吴承潞   一通一纸
吴云致三儿吴承潞   一通一纸
吴云致三儿吴承潞   一通五纸
编后记
文 / 郑伯象
太平天国的战乱,导致江南地区的经济秩序受到严重打击。从吴云与朋僚之间往来的信件,可以看出他对太平天国战乱的情报时刻关注,并对每次朝廷的措施和处理结果,多有讨论和评定。吴云生逢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五朝,最为动乱,从书信中可以直观看到他们最真实的焦心和痛苦,太平天国战乱成了这代人不可磨灭的群体记忆。
咸丰十年(一八六〇),太平天国攻克苏州,作为苏州知府,吴云不仅丢了官,多年的书画碑帖收藏也散失过半,藏书著稿尽毁。安定后,吴云过上隐居的生活,重新开始大力收购古物(吴云在苏州的名望依然很大,道光年间苏州两次大水灾,都是吴云首先捐赈,输数百金以倡赈灾),乾嘉之后训诂名物转向训诂金石文物,引导收藏风气,这时的吴云重心全部放在金石名器上。动乱后的苏州城也是宝物澎涌而出,吴云将大收藏家阮元和曹载奎的散落家藏大部分收归所有,分别藏于两家的著名青铜器齐侯罍便在其中,二罍首次聚齐在吴府。二器于乾嘉年间出土,因铭文多字,纹饰精美,又经大文士收藏,名震四海,吴云因得此二罍而取其斋名曰『两罍轩』。字多一件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字少一件现藏于国家博物馆。吴云在其自刻《两罍轩彝器图释》里收入古器一百一十件,张玉斧、汪岚坡摹写铭文、描绘器形,他自己执笔详细记录各器尺寸、重量,考释名称与铭文及流传过程,尤其对齐侯罍在陈庆镛的基础上作了上万字的考证。而后吴大澂、刘心源、吴式芬、方濬益等人著作每提此器时都承吴云旧说,可见影响之深。直到叶昌炽,才有了新的考释,他认为铭文开篇的『罍』字应是齐侯的名字,并非器名,此器依古制应名为『壶』,得到了当时的认可和后世的广泛讨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孙诒让《古籀馀论》,将铭文主人确切为『洹(桓)子孟姜』,齐侯之女,陈桓之妻,定此壶为春秋早期之物。最近出版的《纸拓千秋──国家图书馆藏古器物全形拓题跋集》一书公布了国家图书馆藏洹子孟姜壶两器的铭文和全形精拓本,这些拓本都经民国大家题跋,褚德彝简述铭文考释之变,吴昌硕跋述器物流传之掌故,并作诗曰:『罍耶壶耶徒聚讼,两壶八鼎文宜诵。』此器之考据已成当时的话题风尚。
吴云自刻《两罍轩彝器图释》
此书取周至唐彝器一百余件,每种绘其图形,以工部营造尺记其各部尺寸,铭文另摹,后列释文,并附考订。是编选择谨慎,除王国维《国朝金文著录》中所指十三器为伪作外,余皆精确可信。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初刊。
吴云代表著现代学术成立之前的学养型学者传统,收藏是自身研究的一部分,每藏一物,都与积累的经史知识发生辨证,产生互补。这种与古物的关系,形成古时文士特有的学习模式,进而产生不同于他人、独具自我感悟的论述成果。吴云除了正经正史之外的考释,平日最沉浸于书法的研习,兼及篆刻。金石收藏为当时的书法篆刻艺术提供了广阔的视野。
阮元宣导北朝石刻书法,形成了群体回应的局面,一方面拓宽了书法家的讨论边界,另一方便对传统帖派书家的话语权形成挑战。实际上,阮元只是提出北派书学的理论,并没有完成自身的完全实践,在阮元的后两代人身上,才看到实践的成果,这正是吴云所处的时代使然。纵观吴云的一生,可以说他因为收藏研讨的需求与北派书家发生密切交游,但对自我研究成果的笃信,又与北派书家进行著不彰显的博弈。
吴云是清代中晩期帖学书法的代表,早期学习赵孟頫、董其昌,间参米芾,后期专注于兰亭的研究,从中深悟书学之精髓,坚定帖学派立场,收藏达二百余种,自号二百兰亭斋(毁于太平天国)。他主张学书应上溯晋唐,取法宋元明诸家则并非正途。他的至交何绍基虽是貌取唐人,但主要精神得自明末的黄道周、倪元璐、傅山的古奥生拙(吴云给何绍基看赵孟頫、董其昌的书法作品,何氏不屑一顾,但看到明末诸家则精神焕发)。吴云受何绍基影响,专情研习颜真卿的《争座位帖》,但不接受其对晩明的提倡,形成行字大小错落、疏密明显的书稿风格,又参以兰亭的率意、米芾的俊险,终成一家风貌。可见吴云对好友的意见是有主观取捨的。他晩年对兰亭、颜真卿、米芾的书帖赞欢比喻,临习犹如『坐对江山』,评词透露著其内心对正统书学的崇拜。
吴云收藏古玺印甚多,对篆刻有独到的见解。他推崇朱文应,认为朱氏取法封泥,章法整密,是较早将封泥推向艺术模范的理论家。『当今刻印,能者绝少。白文尚有汉文可仿,朱文则古篆不可识,宋元宗派专尚工秀,学之颇不易见长,敝乡丁、黄、奚、蒋及曼生诸君尚不失古意,而近日治印者畏难取巧,其朱文全学邓石如一派,恶俗难耐。倘尊(陈介祺)藏泥封与子苾先生处所收合刻行世,俾学者奉为楷模,则嘉惠艺苑,洵非浅鲜。』子苾先生即吴式芬,与陈介祺合撰《封泥考略》十卷,著录了两家所藏的封泥。《封泥考略》一书,是研究封泥最早的一部专著,收录秦汉官私封泥八百四十九枚,逐枚考释,对研究秦汉官制、地理以及秦汉篆刻艺术有重要的参考价値,故一经付梓,就被学者奉爲楷模。吴云对当时篆刻氛围的描述,如今可归类为艺术批评,针砭时弊,深刻而现实。当今篆刻艺坛也是如此,特别是艺术院校开始教授篆刻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篆刻创作的队伍中,但情况令人堪忧。一是书法普遍欠缺功底,善刻不善写,本末倒置,不明篆刻乃依古文字流传之要义;二是学习王福庵、陈巨来的印风几成靡殇。倒不是说学习近人印风不好,邓石如是古时的尘外野士,王福庵、陈巨来亦是近当代的举世高人,但他们也是通过学习古人精华而自成一家;若篆刻者都如吴云所言『畏难取巧』,不专研古文字之精神,巧媚当世,自然『恶俗难耐』。这是精神状态上的一种恶,浅显易懂的俗。
在吴云的金石朋友圈里,数他与陈介祺最为长寿,其他知交相继零落──特别是何绍基的去世──令吴云因不断怀念而导致心思惘惘,故而晩年与陈介祺通信屡次吐露心声。吴云非常佩服陈介祺跟他说过的一句收藏感悟:『天地间宝器,其铭识皆古人精神命脉所寄,守之者精拓传世,则器传人亦之俱传。』他感慨到:『盖吾人之传与不传虽不系此,而所论实为通达至确也。』可见吴云此时人生境界更高于陈介祺了。
陈介祺致吴云尺牍
陈介祺评价吴云的书法:『承惠金石各拓通计十九页,楮墨精工,印章整洁,自是当今独步,更难得蝇头细字逐页诠注,尤令人爱玩不忍去手。』『附来金石各种,墨拓莫不精妙绝伦,边题皆蝇头细字,无一懈笔,具徵目力之佳,腕力之健,良由神明完足,气志充盈。』可知陈介祺对吴云观察甚深。能得到陈介祺这位传拓苛刻的金石大家青睐十分不易,足见吴云对拓本製作的要求极高。吴云的书法是配合实用完成艺术效果的,再加上他收藏的名声,当时备受关注,以至于在顾文彬的《过云楼日记》出现百余次。
在《过云楼日记》里,我们还能看到吴云自号的变化,早中期常见的是『退楼』,晩年则多自称『愉庭』。上海博物馆藏丙子年(一八七六)《吴云端午即景图》轴中,有一方『退楼乙亥以后号愉庭』的朱文印,款识为『愉庭吴云』。乙亥年即光绪元年(一八七五),吴云六十五岁。吴云还请山东潍县陈介祺的专用篆刻家王石经刻过『退楼乙亥后改号愉庭』和『乙亥改号愉庭』两方白文印(收录于《西泉印存》)。『愉庭』款信札在本书可见数通,书法面貌已全无火气,超然出尘。
吴郡真率会图卷   苏州市档案馆藏
此图作于清光绪七年(一八八一),由胡芑孙写照,任薰补景。
除童子三人,老者七人由左至右为:顾文彬、彭慰高、沉秉成、吴云、潘曾玮、勒方錡、李鸿裔。
以我个人所见,清代金石学家以吴云的画像流传最多,此次李军兄帮我从苏州档案馆调取了高清的《吴郡真率会图》,令人眼前一亮。我还看过另外一卷,名为《吴中七老图》,现藏南京博物院,因未能获取高清图片,略感遗憾。相比于陈介祺、吴大澂、潘祖荫,吴云是清代大家里研究资料最少的一位。本书前两单元的往来书信,皆为苏州收藏家李隽先生珍藏。编辑过程中,又收入吴刚先生提供的家书,使得近百通书信首次整合出版。相信本书的出版,会令关注吴云的人更全面、多角度地瞭解和还原其原始语境。
《吴中七老图》之吴云抱壶立相,现藏南京博物院,因未能获取高清图片,未收入本书,略感遗憾。
我在苏州观摩这批藏品期间,得到收藏家李隽先生的热情接待。他深通苏州古今掌故,对藏品孜孜不倦地研究,慷慨地展示与讲解。从他身上,我看到苏州特有的代代传承的书卷之气。这种场景,不禁让我想到,古时也如今时,今时也如古时,文人之才之德靠口口相传,从仰慕到订交,一代人一个玩法,但传统的核心价値并未改变。吴云其实归根到底就是一位江南文人,收藏的名气掩盖了他的文名。诗词酬唱是江南文人的必要活动,吴云能写长诗,气韵连绵,又有经世之怀。我见过吴云《戊寅初夏叠韵见寄六幸居士》的词稿,虽是酬唱之作,但全词正是他的自我写照,体现出一位文士对现实积极的期盼。今抄录于此:浩荡青天,容我辈、菟裘早筑。喜相遇,园翁溪叟,剧谈方俗。四季但祈花月好,一年长祝农桑熟。愿岁寒、各自葆吟身,珍如玉。诗书画,眼中福。才学识,胸中足。歎柯亭未遇,爨桐谁属。早为折腰辞五斗,不应仍被衣冠束。且安排、重拂朶云笺,书新曲。

目次两罍轩同仁尺牍 

一、李鸿章致吴云·二二

二、何桂清致吴云·二四

三、何桂清致吴云·二六

四、何桂清致吴云·二八

五、薛焕致吴云·三〇

六、薛焕致吴云·三二

七、王有龄致吴云·三四

八、王有龄致吴云·三六

九、黄芳致吴云·三八

十、黄芳致吴云·四〇

十一、黄芳致吴云·四二

十二、黄芳致吴云·四四

十三、周学濬致吴云·四六

十四、吴煦致吴云·四八

十五、吴煦致吴云·五〇

十六、勒方錡致吴云·五二

十七、勒方錡致吴云·五四

十八、勒方錡致吴云·五六

十九、金安清致吴云·五八

二〇、金安清致吴云·六〇

二一、金安清致吴云·六二

二二、薛书常致吴云·六四

二三、薛书常致吴云·六六

二四、杜文澜致吴云·六八

二五、杜文澜致吴云·七〇

二六、姚仰云致吴云·七二

二七、陈介祺致吴云·七四

二八、彭翰孙致吴云·七六

二九、宗源瀚致吴云·七八

三〇、许应鑅致吴云·八〇

三一、许应鑅致吴云·八二

三二、张富年致吴云·八四

三三、陆心源致吴云·八六

三四、彭祖贤致吴云·八八

三五、彭祖贤致吴云·九〇

三六、应宝时致吴云·九二

三七 、锺佩贤致吴云·九四

三八、锺佩贤致吴云·九六

三九、江清骥致吴云·九八

四〇、江清骥致吴云·一〇〇

四一、沉敦兰致吴云·一〇二

四二、沉敦兰致吴云·一〇四

四三、沉秉成致吴云·一〇六

四四、沉秉成致吴云·一〇八

四五、沉秉成致吴云·一一〇

四六、佚名致吴云·一一二

四七、佚名致吴云·一一四两罍轩主人吴云尺牍

四八、吴云致汪鸣銮·一一八

四九、吴云致汪鸣銮·一二〇

五〇、吴云致汪鸣銮·一二二

五一、吴云致汪鸣銮·一二四

五二、吴云致汪鸣銮·一二六

五三、吴云致汪鸣銮·一二八

五四、吴云致汪鸣銮·一三〇

五五、吴云致汪鸣銮·一三二

五六、吴云致汪鸣銮·一三四

五七、吴云致汪鸣銮·一三六

五八、吴云致汪鸣銮·一三八

五九、吴云致汪鸣銮·一四〇

六〇、吴云致汪鸣銮·一四二

六一、吴云致汪鸣銮·一四四

六二、吴云致吴大澂·一四六两罍轩主人吴云家书

六三、吴云致三儿吴承潞·一五〇

六四、吴云致三儿吴承潞·一五二

六五、吴云致三儿吴承潞·一五四

六六、吴云致三儿吴承潞·一五六

六七、吴云致三儿吴承潞·一五八

六八、吴云致三儿吴承潞·一六〇

六九、吴云致三儿吴承潞·一六二

七〇、吴云致三儿吴承潞·一六四

七一、吴云致三儿吴承潞·一六六

七二、吴云致三儿吴承潞·一七〇

七三、吴云致三儿吴承潞·一七二

七四、吴云致三儿吴承潞·一七四

七五、吴云致三儿吴承潞·一七六

七六、吴云致三儿吴承潞·一七八

七七、吴云致三儿吴承潞·一八〇

七八、吴云致三儿吴承潞·一八二

七九、吴云致三儿吴承潞·一八四

八〇、吴云致三儿吴承潞·一八六

八一、吴云致三儿吴承潞·一八八

八二、吴云致三儿吴承潞·一九〇

八三、吴云致三儿吴承潞·一九二

八四、吴云致三儿吴承潞·一九四

八五、吴云致三儿吴承潞·一九六

八六、吴云致三儿吴承潞·一九八

八七、吴云致三儿吴承潞·二〇〇

八九、吴云致三儿吴承潞·二〇二

九〇、吴云致三儿吴承潞·二〇四 编后记·二〇七

内页赏析
(请横屏浏览)
实拍书影
布面精装、简洁大方
黑色肃穆、纸匣保护
横向开本、扩大视觉
通过外匣纵向设计,将横向开本的书方便放入书架。
专业包装,一程无忧
枫下清芬:笃斋藏两罍轩往来尺牍」

本书限量印制1000套,对外发行仅640套。原定于2020年2月上市,因为疫情影响推迟至今。制作团队的运营也因此受到了很大影响,经讨论,将以最低折扣与大家见面,以达到最美好的结果。封面贴纸上有每本书的专属编号1.编号随机定价980,预售价:490 (5折),限时特惠,7天后上调为7折。2.编号特选特选提供的特别编号,并赠送一张《吴郡真率图会》缩版复制品。可自行装框展示,尺寸74x26cm。送完即止。定价980,选号版预售价:686元(7折),限时特惠,7天后上调为原价。预售发书时间为5月20日。感兴趣的读者,请加微信咨询购买:

- 往期经典 -

开箱!台北故宫年度大展「皇帝的多宝格」,雍正、乾隆如何收纳与藏物?

高精!先秦汉唐、宋、元、明、清画全集
新书 | 《宗白华讲美学》,跨越六十年、融贯中西,最全收录研究著述
现书 | 柯律格:谁在看中国画?帝王、商贾还是人民……

松本荣一《敦煌画研究》,80余年首次出版中译本
重新发现!薛永年整理《徐邦达讲书画鉴定》,从学理方法到历代名家名作
原色首发!《西泠八家印选》,一览西泠八家篆刻完整风貌,印学史上最佳印谱之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