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H.J.Craig快显身 你在南京西路造这么大一个宅 我们想知道您在上海近代史上的作为

本地老洋房 外滩以西 2020-11-02


我们做过几次寻找老洋房原始房东的专题,如《原始房东找到了 在上海有情怀的老外出了画册拍了纪录片 佩服》和《来来来 让我们仔细寻找那些外国原始房东上海史迹(第一篇:穆安素的安福路201号)》以及《马迪旧居找到了 民间对上海老照片研究成绩斐然 帮助我们找到曾经的家门》(链接点进去看看),其实《上海道契》(上海古籍出版社将1911年以前签发的1万件以及部分附件分作30卷影印出版)里记录得非常详细的,但这本砖头一样的大书很少有人去翻阅的。看法律文书且是半古半洋的文字多枯燥,两本画册就来得直观和瞭然。


这本1908年出版的画册之于上海很重要,110年前的上海作为通商口岸已经是很成规模,为世界瞩目。《Twentieth Century Impressions of Hongkong, Shanghai and Other Treaty Ports of China : Their History,People, Commerce, Industries, and Resources 二十世纪初香港、上海以及其他中国通商口岸城市印象:历史、人物、商业、工业和资源》这本厚厚的图文册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出版的,有学术刊物称这是当年英国领事馆专门组织编撰和摄影的。目前这本书在孔夫子旧书网上挂着高价,30000元,卖家说出售书籍缺少第17页到第20页,呵呵,历史侦探小说可以写起来。



更早几年,一本写给来上海旅游和侨民的手册由Charles Ewart Darwent牧师写成,他的故事被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上海旧时影像课题组挖掘出做了一个专门的展览,我们也将这个故事写成了《稀奇得很 1904年近代上海第一本英文版城市观光手册问世 图文并茂甩现在的旅游手册十条大马路》(链接点进去看看)。这本书现在也被上海老房子研究者戏称为红宝书。

在1908年那本《二十世纪初香港、上海以及其他中国通商口岸城市印象》里也有今天华山路大胜胡同内担文大宅原始风貌,担文的事迹在一些近代律师研究专题里屡屡出现,稍微能勾画出他的百年前在上海的生活和工作状态,链接点进去看看:《重写一遍:给上海优秀历史建筑铭牌纠错 大胜胡同和北京神父有关系吗 百年前一个叫担文的英国大律师浮出水面》,而今天的H.J.Craig和他的南京西路1288号,通过“考据党J”的搜索,在1908年前也仅仅在一本行号录里发现一条线索:公益洋行,洋行办公地点在四川路44号。



这位公益洋行的大班H.J.Craig为上海留下了一座气势恢弘的古典大宅,其建筑生命周期的开始时间在1906年,结束时间为1985年,美国开发商兼建筑师约翰·波特曼可能是觉得这样的低容积率建筑应该让位给新时代的摩天大楼,在此办公的新华社上海分社和人民日报上海记者站搬迁,一个去了衡山路一个去了世纪大道。看看俄罗斯汉学家张霞找到的航拍对比图,她知道此地也曾是苏联商务处办公楼。她在她做的上海旧影像坐标图册里还写了一条信息:Former residence of the manager of the Shanghai branch of HSBC, built in 1906. 但在“考据党J”对照研究了汇丰银行历史资料,发现这个说法有可能是错误的。



关于上海商城(现在的门牌号码是南京西路1376号),我们也做过专题报道:《1990年波特曼上海经典之作可不可以挂优秀历史建筑铭牌? 一个不被注意的旅游休闲景点》(链接点进去看看),那个悠然垂钓的斗笠渔翁坐在一个纷纷扰扰的金钱世界面前,心态要好。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柳宗元《渔翁》)


Soviet Trade Mission that after the war moved into the mansion formerly inhabited by the manager of the Shanghai branch of HSBC, A. S. Henchman, on Bubbling Well Road. The mansion was demolished to make way for Shanghai Centre.


真的,原始房东肯定是H.J.Craig先生,1908年就被认定。至于是出租给汇丰银行上海分行大班A. S. Henchman还是转手或者抵押给了银行不得而知。后来租赁在此的大人家都很有来头,苏联商务处和新华社上海分社及人民日报上海记者站。我们在收集资料中发现张霞发布的如下明信片,这个视角有问题吗?西摩路(西康路)静安寺路(南京西路)丁字路口如此这般吗?与楼上的1948年航拍图对一对,H.J.Craig的大宅门口没有街面房啊。可能是将西摩路标错了,应该是陕西北路吧,但问题也来了,画面左侧标着的德国餐厅应该指的是沧州饭店门口的那两家,一家叫“来喜”一家叫“大来”的德国餐厅,有懂图的学者欢迎来说说。



1908年之后的40年,美国记者Jack Bims拍摄到了这栋南京西路巨厦,他当年在照片上做的标记是苏联建筑,他拍摄的照片明天也会再放送。



稍做建筑评论的话,1900年代的红砖砌筑大洋房自带光环,古典是一定的;涉及到建筑所在地的气候偏见,外廊也是必须的。现在的东外滩一带当年何东等开发商开发的那些外廊建筑应该成街坊保留串联起来,都是100年前的外廊红砖洋房,我们认为可以形成独特的虹口建筑风格。


H.J.Craig 和他的公益洋行到底在上海靠什么发了大财,仅仅是从中国出口丝绸到英国去吗?因为看到他的公司组成人员里有个“silk inspector 丝绸检验员”的职务。1980年代,当时的波特曼建筑设计事务所的主持人也是个城市综合体的开发商约翰·波特曼坚持不要虹桥开发区的土地,他儿子后来回忆:


选址问题上双方也经过了多次博弈。“政府想要我们建在虹桥。”杰克·波特曼说。当时的虹桥还是农田,没有任何高楼,一片荒芜的模样。波特曼拒绝了政府的要求,他们更愿意占据城区的一席位置。几经沟通,政府同意了他的要求,在昔日的中苏友好大厦、今天的上海展览馆对面划了一个圈,那就是未来的“上海商城”。····令波特曼念念不忘的是“上海商城”投入建设时期,“划圈”之地周围有许多临时的小商店迟迟不肯搬走,影响施工无法进行。波特曼向江泽民反映了这一问题,“他就向那些人喊话,外国建筑师来中国投资,帮助中国发展,不要让小商店占地成为问题!”第二天,小商店就全都神奇般地消失了(转引自《建筑师波特曼:高楼在中国被作为文化进步的象征》 2012年04月18日《南方周末》)



当约翰·波特曼和他儿子来到这块南京西路上的黄金宝地面前,他们的随行人员一定会指着那两块招牌说,那是两家中国最具权威的中央级媒体单位,今天看这两家单位让出大宅的举动真大度,大家风范。




待叙未完明天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