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年风华正茂的建筑师都挑选上海的哪些地段、哪些社区做自宅

本地老洋房 外滩以西 2022-01-16

自古以来有建筑师,衣食住行四大金刚,近代上海汇集了五湖四海优秀建筑师,他们为这个城市天际线和街区做“创新”“折衷”与“拼贴”。


上海的近代建筑是中国建筑的珍贵财富,也是世界建筑的宝库,各种不同的风格纷纭杂沓。猎奇与高雅、豪华与朴实、创造与炒作、游戏与艺术并存,其中有许多精品,也不乏庸作,既有创新也有折衷与拼贴。从这些大量的作品中显现出上海的建筑乃至城市的风貌,构成了上海既和谐又矛盾的城市环境和城市空间(郑时龄《上海近代建筑风格》)。


建筑师多少有自己的成名作代表作,得意之余,他们自宅又选择在上海的什么地段、什么社区呢?在上海找到准确定位的邬达克就不多说了,早年曾蜗居在四川路小公寓,后来在本埠西区大开发过程中先在利西路后在番禺路自建大宅子最后住到自己开发的高级公寓大平层,要知道事业努力打拼之外老丈人也很关键。链接点进去看看:《1923年邬达克在利西路建造的是自宅吗?1930年番禺路自宅安装暖气热水汀绝对稀奇的家装配置》和《邬达克的达华公寓老照片需要用关键词Hubertus Court搜索 那时的酒店式公寓想得真周到》。 



外籍建筑师还有几个也是大名鼎鼎,先说George Leopold Wilson来自公和洋行,1924年他在中国名人录登记的自宅住址为西摩路62号,George Leopold Wilson(Shanghai), o. Professional,with Palmer and Turner; deg.hon. P.A.S.I.; r. add. 62 Seymour Road;



已被上海近现代史研究专家考证出西摩路6号是如今陕西北路80号,这样的门牌号码衍变让我们不太能摸德清头脑。链接点进去看看:《托益住宅带出来的粤商大买办陈炳谦、犹太经纪人海亦姆(E.Hayim)以及李特(H.H.Read) 还在陕西北路(西摩路)找故事》。1924年的西摩路62号如今对应的是哪一栋真不好说,也许已经在中信泰富的地基里了。


顺便说一句,威尔逊的隔壁邻居是别发印书馆大班Walter King,咋起这么牛的姓呢。1922年至1924年他登记的住宅地址为西摩路60号,1925年中国名人录上信息没有大变化但地址变成了西摩路236号,搬家?还是扩门牌号码?不管这么样,1924年他们是邻居,建筑师、书商都喜欢陕西北路,从事陕西北路文化研究的同志可再深入调查一番。


King, Walter, o. Commercial,Director, Kelly & Walsh, Ltd.:arr. C. 1892: D.G. Secretary,clubs, Masonic, Race, Rotary (Shanghai): r. add. 236 Seymour Road: o. add. Kelly & Walsh Building, 12 Nanking Road: n. British.


Kelly & Walsh, Ltd = 别发洋行、印书馆;如下是1924年版中国名人录内Walter King的信息:


King, Walter,o. Commercial,Director, Kelly & Walsh, Ltd.:arr. C. 1892: v.c.s. 10 years:clubs, Masonic, Race (Shanghai):r. add. 60 Seymour Rd.:o. add. Kelly & Walsh Building,12 Nanking Road: n.British.


下图是别发印书馆出版的关于上海的画册,也很牛的,哪能-这就是上海。



Herbert Marshall Spence 

Robert Ernest Stewardson


再说说这两个外国建筑师,英资思九生洋行是20世纪初上海重要的建筑设计事务所,他俩是合伙人但他们后来也分道扬镳各奔前程。


Spence, Herbert Marshall,(Shanghai), o. Architect and Surveyor, with Stewardsonand Spence: arr. C. 1911:war s. Royal Engineers:v.c.s. 1911-1917, 1919-1921:works accom. Consulates invarious ports in China andJapan and offices and residencesin Shanghai: deg.hon. A.R.I.B.A.: clubs,Shanghai, Country, Race(Shanghai), Thatched House(London): r. add. 116 Avenue Road: o. add. 22 Yuen-Ming-Yuen Road: h. add. ElvastonLodge, Hexham-on-Tyne: n.British.


这位中文名字在1924年的中国诸业领袖人物小传里被写成“夏勃、馬賽爾、士本氏”,在中国名人录里他1922年至1924年居住在116 Avenue Road,爱文义路116号,如今的北京西路但门牌号码肯定对不上了。1925年他搬到海格路大宅如今华山路,r. add. 541 Avenue Haig,1927年没有填写。



思九生洋行留下的建筑作品有欧战纪念碑(已毁)、怡和洋行大楼如今的外滩27号(1922年,见下图)、上海邮政总局(1924年)



另一位的中文名字被翻译成了“羅勃、安尼氏、思九生”,思九生叫多了叫习惯了就容易忘记上面那位合伙人,其实看简历那合伙人比较牛,Herbert Marshall Spence曾在1911年至1917年担任过驻华英国工程处副建筑工程师(Assistant Architect H.M. Office of Works,China, 1911-1917);思九生住什么地方呢?在1924年的中国诸业领袖人物小传里发现了他的标准照片,中国名人录里没有他的名字,隐藏得很好,没有他的合伙人高调。



说了外国建筑师之后,我们来看看中国建筑师。



这本建筑月刊目前在旧书市场十分热门,喜欢上海老房子的都有收藏一套的想法。中国建筑师学会的成立和建筑月刊发行让更多人了解建筑设计和建筑师本人以及设计风格。



范文照写得很清楚了,一大批从美国、德国留学回来的建筑师在上海大展身手,与外国建筑师同台竞技,不相上下,优秀建筑作品层出不穷。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建筑师陳植(直生),中国第一代建筑师中,唯一跨入二十一世纪的老人,他还是梁思成林徽因的同学,他参与设计了中苏友好大厦。这是“弄堂”微信公众号写的一段话,引用了,发现“弄堂”写的东西很扎实。以前还是“弄堂论坛”BBS的时候我们一直潜水着看老师们写,难得冒个小泡泡。“弄堂论坛”上的“弄堂三姐夫”曾是我写作启蒙老师,他的真实名字叫黄石,链接点进去看看:《黄石老师,好久不见 海关图书馆看黄石油画作品展顺道新闸路铜仁路漫游》。


扯远了,敲黑板。陈老先生在1941年《上海重要人名录》登记的自宅地址一直到1945年《上海百业人才小史》都没有变化。陳植 直生 (一)江西路四○六號華蓋建築事務所、(二)愚園路一四○七弄某號。 


靠近中山公园的愚园路1407弄叫延陵邨。如今从高空中俯瞰,两边都有已经有高楼站岗,新式里弄房有点压抑,也许陈老当年看中附近的公园绿地。



吳景奇这个名字没有他的同事陆谦受响亮,他们同坐在中国银行建筑科的办公室里,中国银行的很多建筑最初来自他们的巧妙构思,如何利用狭小基地突破极限获得外立面最美观、动线最合理和空间利用最大化,如何运用专业知识设计出独特的地标建筑物,他们无疑是最精明最艺术化的那种人。吴是宾大的建筑硕士(1925年至1931年),洋墨水喝足以后回到上海出手不凡。他的自宅在膠州路160號,按照1947年行号路图录,他家是街面房。



个人觉得陆谦受和吴景奇设计的中国银行上海市虹口分行大楼(四川北路894号)出彩,和他名字有点合拍:“景奇”,半个熨斗楼啊,链接点进去看看熨斗楼是咋回事:《熨斗乎?船头乎?纸片乎?因地制宜的地标建筑在上海城区各个角落》。



吴景奇和谭垣的关系不错,谭是他师兄(1924年至1930年宾大建筑硕士),谭垣的故事链接点进去看看:《武康路上网红店曾是建筑学大教授自宅 "谭师的庭院"收徒讲学养花其乐融融》。那天我们坐在安福路武康路口马里昂吧和当地的老土地聊天,结果听到一个意想不到的八卦故事,因为未被多人证实,暂时放在后台等以后再说。



已经被《外滩以西》专题报道过的建筑师还有范文照,最早住在海宁路16号,后来和一个杨先生合伙在永福路2号-4号以及街角造房子,再后来搬到淮海中路1292号,华亭路口那个英国乡村式大宅。链接点进去看看:《从毕卡第看衡山路上的乔治·华盛顿双公寓楼 范文照设计之路 中国式国际式全实践》、《“扎”在永福路的三位近代著名建筑师自宅 过养默女儿冀望父亲的灵魂再回到旧居菜根书屋》;我们可能是第一个采访到过养默建筑师家人的自媒体,过养默旧居的外立面最近刚完成修缮,过建筑师的原作立面得以完满呈现。



我们还写过董大酉在大上海计划实施过程中建造的自宅,如今已消失。链接点进去看看:《近代中国第一代留洋回国建筑设计师的“朋友圈”  现在只能在照片里看到董大酉自宅的美貌》,董大酉在华山的大宅以及更多建筑师的自宅稍后会继续报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