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造本家”驹形克己:书页间,自由流动的风

Xia 小活字
2024-09-08


一本普通的书都有一个起点,

一个发展和一个终点。

但是在正常生活中,

会有不可预见的事件。

所以我想破坏这本书的传统形式。

——驹形克己


有谁听说过这样的绘本?


——空无一物或全部填满,时而拉长时而平放,小故事变成大事件,一件事变成许多重,一切又复原……

 

再来看看这些绘本的名字:


——《咕嘟咕嘟 咕咚咕咚》《骨碌 骨碌 咻》《小眼睛》《小小树》…...


你或许已经感受到一种充满动感、又非常好玩的样子,而它们的创作者就是来自日本的书籍设计大师——驹形克己。

 

1953年,驹形克己出生在日本静冈县,他曾在日本设计中心公司任职,后移居美国担任平面设计师。1983年他返回日本,三年后创立了One Stroke平面设计工作室,后来又扩展到出版领域。

 

1989年,驹形因为女儿的诞生开始创作绘本,他希望可以制造出不依赖语言就能和幼儿沟通的书籍。于是,开始使用各种纹理的纸张,运用变化的色彩和几何形状,来实现一本书籍的感官体验,唤醒小读者的触觉与视觉——创造一个充满了发现和惊喜的立体书世界!



驹形称自己是“造本作家”。那些精美的独创立体绘本、触觉类书籍,使他成为了具有世界声誉的艺术大师。如今成为了外祖父的驹形,已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整整30年的“造本”生涯。


○  和外孙女在一起的驹形克己


一个字也没有!


驹形克己的大部分绘本,是专门为了初来这个世界的幼儿所做。他从各种微小的细节着手,用连环画般的彩色小切片、匠心独具的变形页传递信息,展开一次直接的沟通——让绘本如同一件玩具,既可亲子共“读”,也可以独自沉浸其中。

 

一本没有文字的绘本,更突显了形与色的协调与对比。不论是色调的微妙变化,立体形状投下小小的阴影,还是开阔的跨页场景,都像一幅独立的设计作品。


在驹形的创作概念中,存在着一种物理实验:用眼睛看和用手不断触摸。翻动书页,创造运动,在书页之间掀起一阵阵小小的风。对此,他说:“我想通过绘画来营造空气,时间和空间的感觉。”


○  《小眼睛》(Little Eye):每一页就是一扇窗户。孩子们读书就像打开窗,让他们看得更加广阔。


Aller-Retour是驹形与法国设计师合作的“象形”绘本。打开色彩明丽的纸页,就会发现藏在其中的一个个小故事,在纸页间来来往往,犹如心灵的旅行。


○  Aller-Retour :来来往往


虽然读者年龄是0-2岁,但其实对成年人来说,这些立体绘本也是赏心悦目的纸艺作品,所以常常被当作治愈系的温馨礼品赠送。


光影小世界


○  有谁会注意到这小小存在?


在日本的创作中,经常有季节转换的主题,讲述大自然的周而复始,还有令人感动的生命律动。

 

驹形克己的《小小树》(Little Tree),是在一位敬重的长辈去世后所作。这个故事以小树作为载体,暗含了整个生命周期的轮回。

 

故事从一棵在雪中萌发的树苗开始,在白雪覆盖的大地上,投下一个小小的影子。小树慢慢成长起来,每翻一页,就有一个笔直而立体的小树跳出来,每一页就是它经历的一个季节:粉色的春天、绿色的夏季、红褐色的秋日……四季轮换,每一页上也流转着小树精致的影子。


○  Little Tree:春夏秋冬,四季轮换


入夜,冬来,春至——鸟儿飞去温暖的地方过冬,种子被鸟儿撒播到新的地方,一个生根发芽的循环又开始了……虽然颜色、姿态不断改变,但是树总是实实在在地伫立在那里,讲述着生命的意义。

 

驹形说,这本书的特点在于,在印刷品的平面图像上制造出了光与影,赋予了三维空间。在他看来,电影院也有类似的特点:将运动图像投影在平面屏幕上,让人看到空间的变化,时间的流动。


○  书页间的“小树成林”:打开书页时,一棵笔直的树出现了


《小小树》在2010年博洛尼亚国际儿童图书展上获得了Ragazzi优秀奖。此书有日文、英文与法文版,据说这些版本的书都已经绝版,目前正在再版中。


百变纸艺


日本和纸经历了1200年的发展,种类繁多。无论是质地纹理,还是色彩造型,纸类都可以被当作艺术品素材。在此之上,驹形的灵感得以实现。

 

他将纸的颜色和形状进行变幻,加上不同形式的切口、小孔、粗糙或平滑的切边,在不同角度的光线里形成独特的投影,构建了一个充满意外的奇幻世界。


○  《风带来的声音》(the sounds carried by the wind),切割出来的音符投下小小的光影。
这里是一片会唱歌的山林。歌声穿过森林,越过山丘,风从河吹到湖泊和田野,随风而变。

○ 《森林里的动物》The Animals in the Forest

驹形设计的每一本书,在材质和形制上都极尽精致,而且极具创新。整本书的连贯设计是非常高成本的纸艺做法。书中展示的各种题材,由具象到抽象,从抽象再到意象——以有形的图像传递一种无形的意境。


○ 《云之书》(CLOUD):模拟手工撕边的工艺,再现梦一般轻柔的云朵。
“今天只是今天的云,明天成为明天的云”。


驹形工作室通过精细的选纸、切割、装帧等程序,完成手工原作样的制作,交给长期合作的装订专家完成。在书籍印刷过程中,驹形也会亲自去工厂校色。因为制作过程复杂,每一版仅有几千本。


○ 精致的纸,用心调配的色彩,是造本家的物质基础


因为这些在艺术上一丝不苟的执着和坚持,驹形的绘本得到了收藏者的偏爱。

 

《蓝又蓝》(Blue to Blue)于1994年初版,至今已经再版13次了。它使用了多种不同材质和微妙色差的的蓝色纸张,制造出了海洋、湖泊和蓝天的场景,并将海鸟、天鹅、青蛙、鲸鱼等动物的轧型切割造型,穿插在页面之间……


○ 在一片蓝色的海浪中

○ 小鲑鱼游啊游......

○ 遇到了海鸟一家人


一本不可预见的书


驹形克己说:“一本普通的书都有一个起点,一个发展和一个终点。但是在正常生活中,会有不可预见的事件。所以我想破坏这本书的传统形式。”——在他的设计里,他希望能够有无限种的可能性。

 

在美国工作时因语言不通造成的沟通障碍,以及与刚出生的女儿交流的渴望,这些情绪催生出了驹形克己的第一本立体绘本。


绘本内容完全基于他的亲身观察和实验。每一本新书的设计初成,驹形都会把它拿给小朋友,观察他们的反应,再做修改。



○ 《一滴泪》(TEARS):水滴形状像是一粒掉在地上的谷物,适用于各种场合

○ 那天,那朵云遮住了整片天空

不久,大滴的雨水开始落下,眼泪也在那儿

○ 然后,狗就这么理解了她为什么哭,

它跟着伤心起来,那滴眼泪又流了下来


小学时驹形克己曾经被怀疑有视觉障碍。在图画课上,他把学校白色的教学楼画成粉红色,这是他成长中一个小小的阴影。因此,驹形一直希望他的绘本能为那些视力受损的儿童带来快乐。


他也曾和巴黎蓬皮杜中心合作,创立了一个专门为盲童的项目,他的观点是:创作的时候一定要有想象力,盲童更需要想象。通过触觉游戏,感觉图形,进而想象色彩。


○ 纸的山脉:一边是文字与盲文,一边是层层叠叠的纸的山峦

○ 纸的海:天空与海的界限不断被海浪改变着,我想不断地游又下去,一直到鱼生活的地方


不知道自己遗落了什么


驹形克己回忆,开始时书商并不喜欢卖他的书,比如《小小眼》是由一些散页组成,一不小心就会散落一地。而且,驹形的书是全纸质的,从不会用那些玩不坏的人造材料。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他希望孩子意识到物质的脆弱性,注意到纸会被损坏,但是也可以进行修补。这也是幼儿认识世界的必修课——生命是会被磨损的,要懂得珍惜。

 

如果从小只接触到那些“摔不坏“和“撕不烂“,驹形认为,这将让人忽略五感的发展,长大之后,你都不知道自己遗落了什么。


○ 《神秘的洞》(Mysterious Hole)


驹形克己非常敬重他的欧洲先辈,意大利绘本大师布鲁诺·穆纳里(Bruno Munari,1907-1998),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理念:“玩,是件严肃认真的事儿”。


1997年,他还接到穆纳里生日聚会的邀请,但他无法参加,没想到穆纳里在翌年去世。后来驹形在日本东京板桥区立美术馆策划了布鲁诺·穆纳里的展览,以纪念他的百岁。


○ 驹形设计的鸟形象作品,仿佛是对莫纳里早期装置艺术的致敬

驹形克己手下,那些精心设计的、带有质感的绘本,在大批量流水线生产的工业社会里,非常难能可贵。30年来,他一直维持本真,拾起容易遗落的美好,传递给童年里的孩子,帮助他们认识世界。

 

这同时也让身为大人的我们感到,世界如此奇妙。


  —— 你在叫唤么?  

  —— 不,我在歌唱!  

Xia 夏丽川,画家,自由撰稿人,绘本作者。获得20余次国际漫画大奖。作品多次参加欧美邀请展,并被海外藏家收藏。是国际漫画组织 Cartooning for Peace 唯一中国成员;2016美国大选期间,受邀作为国际十位漫画家之一为CNN数字版创作漫画。曾任《财经》杂志视觉中心主管及专栏漫画家。


轻触图片,看 Xia 的专栏

- 文章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小活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