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活着就好

李沐、中尉 真水无香公益 2020-02-20

第13期

本文大约3460字,阅读预计9分钟。

插画 | 晓雨

“妈——”

“儿子,你醒啦,你……醒啦!”

“妈,我只能醒在您的梦里了。19年啦,您每天给我擦拭、翻身、按摩、喂食、6顿饭3次水,雷打不动……我眼看您戴上老花镜,细细挑着鱼刺,然后用嘴一点点嚼碎,生怕伤到我。”

“谁曾想,你这一躺下,19年都没醒来。春平,如果有可能,妈妈愿意用我的余生去换来你苏醒的希望。”

“妈,有您在,就有希望……”

“你只要活着就好……就算奇迹不发生,只要活着,就是给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支柱。”

“妈,对不起,是儿子不孝。”


2019年初,杭州公安的一台晚会上,根据公安部二级英模、杭州警察杨春平故事改编的舞台剧《坚守》,催落了现场观众和网友们的眼泪。

19年前,杨春平在执勤中受伤。杨春平的父亲杨兆林还记得,那天下午他正在水泥厂上工,有人开了辆警用面包车,来接他和妻子戴美仙——他们的独生儿子出事了。

杨兆林当时腿有点软,但并没有意识到情况有多严重。

他和爱人上了面包车离开了水泥厂,19年中再也没有回来,一直守在昏迷不醒的儿子身边。 


出事前半个月,杨春平在日记里写到:

今天突然想到了一个可怕的字:死……

我要是真出了什么事,我的爸妈怎么办……


19年前,杨春平从杭州市人民警察学校毕业,踏上工作岗位才8个月,是杭州市余杭公安巡(特)警大队110接处警中队的一名巡警。

“春平,春平,醒醒啊,你醒醒啊!”望着还在生死线上挣扎的杨春平,战友不禁泪如泉涌。赵刚 摄

2000年5月8日,两位施工人员在余杭临平镇振兴路疏通污水管道,下到深4.5米的窨井作业时,突然昏倒。此时正驾车巡逻的杨春平等3位民警,接到110指挥中心的指令后立即拉响警报,不到3分钟就赶到现场。

只见路面的一个窨井开着盖,一股浓重的臭鸡蛋味儿从井口飘出。现场群众反映:有两个工人被困井里,井下可能有毒气……

“110来了,警察来了!”围观群众纷纷发出如释重负的私语。身为巡长的杨春平处乱不惊,迅速指挥战友向消防部门求援,但时间就是生命,每分每秒都关系到被困群众能否生还。

杨春平推开了准备下井的协警,“我比你瘦,要下,我先来。”

杨春平接过民工递过来的防护面罩(其实只是普通的防尘面罩),抓起一根绳子绑在身上,二话没说就下了窨井。

井底一片漆黑,充斥着恶臭的气味。杨春平找到两名被困的工人,但由于对方昏迷,井内空间狭窄,难以搬动。杨春平只得返回井口,气喘吁吁地对战友说:“下面的人很重,无法搬动,必须再带根绳子下去。”

此时的杨春平,已经感觉到身体严重不适,但他没有向战友提出替换,而是选择独自承担危险。他接过绳子,再次下窨井。

这一次仅仅坚持了约半分钟,杨春平就失去了知觉,战友们发现情况不妙,立刻将他往上拉,到达井口时,杨春平已经昏迷。

杨春平被送进医院时,血压测量为零,呼吸几乎没有,情况十分危急。赵刚 摄

杨春平被火速送往余杭第一医院抢救,到达医院时已几乎没有呼吸,脉搏停止、血压为零、瞳孔放大……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后恢复了心跳,但大脑神经严重受损,处于深度昏迷状态。医生当时诊断说,能不能清醒过来,只能期待“奇迹”发生。

杨春平昏迷期间,社会各界群众自发为杨春平祈福,期待英雄杨春平有醒来的一天。

就在半个月前,杨春平也曾和死神擦肩而过。

临平镇一家饮食店起火,厨房内浓烟滚滚,大火烤着4个煤气瓶,情况危急。杨春平拿着灭火器冲进厨房,奋力灭火,并与战友一起,将这些随时可能发生爆炸的煤气瓶搬离火场,避免了更大的事故和损失,确保了周围群众的安全。

事后,杨春平在日记里写到:

今天突然想到了一个可怕的字:死。因为今天碰上了一件可能会导致这种后果的事:火灾。当时也没来得及多想,拿着两个灭火器就往火堆里冲。后来想想后怕,我也有自私的一面,我要是真出了什么事,我的爸爸妈妈该怎么办……但是作为我现在的身份,我没有别的理由可讲,老百姓可以不做的事,我不能不做,因为那是我的职责。


几年前,杨兆林夫妇接受现实,

知道儿子已经无法通过医疗手段恢复,

就决心用自己的方式来等待奇迹……


长得帅,讲义气,内心柔软,富有正义感。这是周围人对杨春平的一致评价,父亲杨兆林也一直坚信,假以时日,儿子一定会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警察。

刚从杭州市人民警察学校毕业的杨春平


但这一天到来的方式,却显然不是杨兆林期望的。 

“喔哟,阿平!阿平啊,你醒啦!”杨兆林弯下腰,额头抵在儿子的额头,用一种亲昵的、和婴儿说话的语气,与已经42岁的独子说话。 

春平现在就像个刚出生的婴儿,他“啊”了两声,扭过脸,仿佛在看站在床另一边的母亲。 

出事后,政府和单位为杨春平争取了最好的治疗条件。他先在余杭第一人民医院住了一个月,接着去南京的医院治疗两年,再回到余杭第一人民医院住了两年左右。父母陪着他,每晚睡在病床边的行军床上。 

几年前,杨兆林夫妇接受现实,知道儿子已经无法通过医疗手段恢复,就决心用自己的方式来等待奇迹。他们在临平买了房子,因为这里距离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近;他们和儿子睡在一个房间里,挤在一张1.1米的小床上,只为隔3个小时帮儿子翻个身。 

杨兆林说,儿子今年42岁了,他还小的时候,他们盼着他大学毕业,成家立业,儿孙满堂。提到“成家立业”,杨兆林的眼里有泪,但强自忍住,只是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说话。 

年幼的春平和父亲杨兆林。作为家中的独子,杨春平身上曾经承载着父母多少的期望。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处在无意识状态的春平,手脚开始会动,也会偶尔发出“啊啊”的声音,回应父母的呼唤。 


戴美仙已经忘记了,什么时候开始

不再寄托奇迹的发生,所能做的,

不过是擦干眼泪,尽力微笑。


戴美仙比19年前瘦太多了。她说,主要是因为睡不好。儿子一天要喂6顿饭,最早凌晨3点,最晚晚上11点。隔3个小时,还要帮儿子翻身;常常要擦拭、按摩……她像一只不断旋转的陀螺,始终不能停歇。

2018年母亲节前夕,上门探望杨春平的媒体记者,见证了戴美仙一天的生活。

十几平方米的房间非常干净,没有一丝异味。戴美仙正在给儿子准备午饭。她把鱼用油煎过熬汤,用手一点点拆去鱼刺,嚼碎鱼肉,再和其他蔬菜混合打碎,用注射器从鼻管打进去,一顿要喂10管半的流食,常常需要40多分钟。

记者被这个细节打动,拍了视频写进报道。这个细节也打动了看报道的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以杨春平故事为原型的小舞台剧《坚守》,以杨春平在梦中和母亲对话的方式,再现了这一场景。剧终,扮演杨春平的演员深情地喊了一声“妈,对不起,是儿子不孝”。

杭州公安根据公安部二级英模、杭州警察杨春平故事改编的舞台剧《坚守》


一位19年前就了解杨春平事迹的老公安,看到这里忍不住哭出来,“这一家人太不容易了”。

因时间被碎片化,长年睡眠不足,老俩口身体都不是很好,老杨血糖高,戴美仙有高血压。前些年,左眼血管手术后未能好好修养而致盲,右眼视力也受到了影响。

戴美仙已经忘记了,什么时候开始不再寄托奇迹的发生,所能做的,不过是擦干眼泪,尽力微笑,照顾好儿子成了此生唯一的信念。 


有一天,当父母老去无能为力,春平的往后余生,如何是好?

2018年5月,杨兆林带着儿子搬回老家闲林。

那天,杨春平的单位派了车、派了人过来接送。

杨兆林说:“已经不是年轻时候,不太抱得动儿子了。”

戴美仙说,儿子醒着的时候,手脚也喜欢动来动去,躺着躺着,就会往床尾滑,以前老杨一手托儿子的臀部,一手在后颈这里用力,就能把儿子抱起来,“现在只能我们两个一人一边,提着他的肩膀用力往上拖。”

杨兆林欲言又止,难掩焦虑。

卧床19年,春平被父母照顾得很好,人长胖了,四肢有力,肌肉未有萎缩,身上不见褥疮。但照顾他的父母一年比一年衰老。杨兆林今年67岁,妻子戴美仙也65岁了。

当年,春平的英雄事迹感动杭州,社会各界的关怀纷至沓来。杨春平被评为二级英模,医疗费用有保障。这么多年来,单位每个月也都足额发放杨春平的全部工资。单位还出面协调,帮杨兆林夫妇办理退休,让他们安心照顾儿子。

杨春平在南京治疗期间,时任杭州市委常委、公安局长盛继芳到南京看望杨春平,此时的杨春平已经昏睡了633天。张惠法 摄

喧嚣过后,杨兆林夫妇必须面对寂寞而真实的生活。家里最大的困境,不在经济,而在于时间。最残酷的现实是,有一天,当父母老去无能为力,春平的往后余生,如何是好?

“我们以前也找过保姆,可哪有自家父母照顾得精心呢?保姆再好也只能打打下手。”

假如父母都不在了,还有谁能如此精心地照顾春平?杨兆林说,他都不去想明天,不能想,能把今天过好已经很好了,“过一天算一天。”

戴美仙在一旁笑着不说话,熬过的时间实在太久了,有些问题,他们翻来覆去,不知想过多少次,每一次大概都是无解的。

春平房间里有一张书桌,玻璃台面下压着过去的相片,从春平婴儿时期,到他的大学。有他的独照,也有和父母、同学的合照,这些美丽时光到2000年5月戛然而止,但他风华正茂的模样,做父母的一刻没有忘记。

警校时期的杨春平,曾经连续三年获得奖学金,品学兼优,是警校的优秀毕业生。

杨兆林有时会望着这些照片沉默。

他笑着说,这些年,偶尔也有想过,儿子当年要是不选择当警察就好了,平凡人起码能平平安安的;但却从来没有抱怨过儿子不顾自己下窨井救人的举动。

戴美仙说:“如果不是我承受这种痛苦,就会有另一个警察的母亲来承受这种痛苦……”

而杨兆林只是淡淡地叹口气:“唉,这伢儿,像我。”

编辑:李沐


编后:

一位接近杭州公安的朋友说,在杨春平事件后,公安部门为巡逻的警察增加了装备,防范再发生类似的悲剧。

19年,一个啼哭的婴儿将会成年。

19年,一段母爱在奉献中延续。

19年,一个平凡的岗位历久弥新。

19年,一种责任在坚守中传承。

19年,公安守护平安从未缺席。

2018年母亲节前夕,杭州《都市快报》记者记录戴美仙照顾儿子杨春平一天生活的视频。


【往期更新】

我只记得爸爸是个警察,好希望他还活着

老友墓前絮叨十四年——刑警“小细眼”,你都在听吗?

活着比什么都好

故事还在路上,传播就是力量

镜头是他的武器,光影则是弹药

对着警察老公,她每天说上百次“对不起”

面对双亲遇害的三姐弟,当年我们做了一个决定……

过命之交

- End -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