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界线-1】图文详解尼泊尔-印度领土争端
5月20日,尼泊尔正式发布了新版全国政区图。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国土西北部伸出了一根“犄角”。
2020年新版尼泊尔政区图
这里就是尼泊尔和印度之间长期存在争议的卡拉帕尼(Kalapani)-里普列克(Lipulekh)-林比亚杜拉(Limpiyadhura)地区。该区域由印度实际控制,此前尼泊尔的官方地图只将卡拉帕尼争议区画在本国境内,这次则进一步将国界线向西北延伸至林比亚杜拉山口附近。新划入的地区(不含卡拉帕尼争议区)面积335平方公里,尼泊尔名义上的国土总面积由147,181平方公里增加到147,516平方公里。
尼泊尔-印度争议区示意图
尼泊尔和印度的边界争议是如何产生的?尼泊尔为何要在这个时间点发布新地图?本文将为你详细讲解。
特别说明:本文出现的地名大都有多种不同的拉丁字母拼写,文中一般只采用较常见的一种,个别注明其他拼写;同样这些地名大都没有统一的中文译名,我一般选用了较常见的译名,个别注明其他译名,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常见译名”大部分都不符合地名汉字译写规则。
苏高利条约和卡利河
181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和尼泊尔廓尔喀王国爆发战争,史称英尼战争或廓尔喀战争。1816年尼泊尔战败后与东印度公司签订苏高利条约(Treaty of Sugauli),割让大片土地。
尼泊尔在苏高利条约中割让的土地示意图
在西部边界,条约规定尼泊尔放弃卡利河(Kali,部分中国地图上标注为喀利河,如今尼泊尔称马哈卡利河Mahakali)以西的全部土地。但双方并未确认卡利河的河源和走向,这为日后的争议埋下伏笔。英国/印度编制的地图上先后出现过多种不同的国界线表示方法,主要的有以下3种:
1、在早期的地图上,卡利河发源于林比亚杜拉山口(Limpiyadhura Pass,美国地名委员会公布的拼写为Lampiya Dhura Pass,并给出了拼音名称Kuan-p'i-ya Shan-k'ou,但我没有查到这个拼音对应的汉字地名是什么,从位置看该处应为中国地图上的古真拉山口)附近,这也是尼泊尔2020年新地图上国界画法的主要依据。如今这条河(卡利河的西源)在地图上一般标注为Kuthi Yankti,尼泊尔人说这其实就是卡利河在当地语言中的直译。(下图中的1号界线)
2、19世纪后半叶开始,地图上改以发源于里普列克山口(Lipulekh Pass,中国地图上一般标注为强拉山口)附近的另一条河流为卡利河的正源,这条河(卡利河的东源,尼泊尔人现在一般称之为里普河)与西源在冈基(Gunji)附近汇合。从长度和水量上看,东源比西源小得多,尼泊尔人认为英国人故意改变两条河的名字,显然是为了侵占更多的土地。(下图中的5号界线)
3、再后来,英国又宣称卡利河的源头是卡拉帕尼(Kalapani,部分中国地图上标注为嘎拉伯宁)附近的泉水,从里普列克山口流过来的河(里普河)与其汇合,因此里普河的上游并不是卡利河的一部分。既然这样,卡拉帕尼以东的国界线就不必按照河流来画了,于是新的地图将国界线画在了里普河以南的分水岭上。这也是目前印度主张的界线。(下图中的6号界线)
这样就形成了3种主要的国界线画法。当然,由于缺乏精密测绘,实际上地图中出现过的画法更多,有尼泊尔学者整理出6种画法,参看下图。5号和6号界线间的区域就是一般所说的卡拉帕尼地区。(图中面积数据仅供参考)
尼泊尔学者整理的英国/印度地图中6种国界线画法
3种主要的国界线画法,分别依据卡利河的西源、东源和分水岭
中尼边界和强拉/里普列克山口
如今尼泊尔人认为英国/印度更改边界画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为了控制强拉/里普列克山口,这里是前往中国西藏尤其是神山圣湖(冈仁波齐峰、玛旁雍错)最便捷的通道。不过当年英国和印度在地图上煞费苦心的改来改去,尼泊尔在100多年的时间里却似乎并未过多关注这处偏远的领土。
1947年印度独立,1954年《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中列出的供中印双方商人和香客来往的山口就包括里普列克山口,这说明中国承认该山口在中印边界上。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泊尔王国边界条约》第一条写到:
中尼边界从卡利河和丁喀河的分水岭与孔雀河(卡尔那利河)支系为一方、丁喀河为另一方的分水岭的相交处起,界线沿着孔雀河(卡尔那利河)支系为一方、丁喀河和色帖河为另一方的分水岭向东南行,经过纽马吉莎雪山(里普杜腊雪山)山脊和丁喀里普山口(里普杜腊山口),到柏林山口(乌累山口)。
196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尼泊尔国王陛下政府关于两国边界的议定书》第七条写到:
从中尼边界西端起点起……到位于丁喀里普山口(里普杜腊山口)上的1号界桩。这段界线的长度为4公里。
第二十一条则给出了1号界桩的准确位置:
位于丁喀里普山口(里普杜腊山口)上的边界线上;东经81度02分17.096秒、北纬30度11分25.937秒(经天文测量)。
根据以上描述,中尼边界的西端起点应在卡利河和丁喀河的分水岭上,丁喀里普山口(Tinkarlipu Pass,如今一般称丁喀山口)西北约4公里处,这个位置在强拉/里普列克山口以南一些,也是现在中国地图上标出的中尼印三国交界点。
中国地图上中尼边界的西端起点在强拉/里普列克山口以南一点的位置
如今尼泊尔人解释说,那时尼泊尔还没有掌握现代测绘技术的制图人员,只得采用印度编制的地图,因此错误的将发源于强拉/里普列克山口附近的里普河称为卡利河,并错上加错将中尼边界起点定在了“卡利河”以南的分水岭上。
但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中尼边界条约说边界西端起点在卡利河和丁喀河的分水岭上,而印度主张的这一段尼印边界也正是卡利河和丁喀河的分水岭,但从地图上看显然中国和印度说的分水岭不是同一处。中尼边界1号界桩(即丁喀山口)到边界起点(即三国交界点,三国共同确定位置后一般应树立0号界桩)还有4公里左右的距离,由于没有公开的大比例尺地图,难以确定起点的准确位置;印度主张的三国交界点则比较好定位,就在丁喀山口北侧的山上。从下面的地形图来看,显然印度主张界才是真正的分水岭。
卡拉帕尼争议区附近地形图,显然印度主张界是真正的分水岭,中尼确定的边界起点在强拉山口以南某处
由于英国出版的地图中把尼印边界画到了分水岭上,所以20世纪欧美出版的世界地图集很多都采用了这一画法,包括苏联1954年版《世界地图集》。有意思的是,苏联1967年版《世界地图集》更改了此处边界,采用了中国地图上的画法,即三国交界点在强拉/里普列克山口以南一小点的位置,把卡拉帕尼争议区的大部分画在了尼泊尔境内。
1954年版和1967年版苏联《世界地图集》对比
领土争端浮出水面
中尼边界条约的内容说明,尼泊尔政府当时并没有主张强拉/里普列克山口和其西北的区域为尼泊尔领土,但卡拉帕尼地区的绝大部分被视为尼领土是无疑的。
图中标注62平方公里的区域即卡拉帕尼地区,其面积在不同资料中有多种说法
按照尼泊尔方面的说法,印度是在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后才开始有效控制卡拉帕尼地区的,但至少在1950年代印度武装力量就已经在这一区域活动。印度方面认为从19世纪起这里一直由印度管理,而且强拉/里普列克山口一直就是印度教徒前往西藏神山圣湖朝圣的必经之路。
无论如何,尼泊尔官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未就卡拉帕尼地区被印度控制提出过任何异议。一些当年的官员说他们都知道印度占领该地区的情况,但当时的国王马亨德拉害怕激怒印度影响自己的统治,所以没有与印度交涉。其继任者比兰德拉国王在这方面同样没有什么作为。
1990年,尼爆发大规模“人民运动”,比兰德拉国王被迫恢复君主立宪。1996年,尼印两国政府签订综合开发马哈卡利河(即卡利河)的条约,卡利河源和卡拉帕尼地区的问题浮出水面。1998年尼泊尔政府首次正式向印度提出根据历史地图上的画法卡拉帕尼地区为尼泊尔领土。国际上普遍认为这是尼泊尔缓解国内政治压力的手段。此后两国多次表态将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争议,但并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其间,尼泊尔在2008年成为联邦民主共和国。
转眼到了2015年,印度总理莫迪访华,两国发表联合声明,第二十八条写到:
双方同意就扩大边境贸易商品清单问题进行磋商,采取措施扩大两国在乃堆拉、强拉/里普列克山口和什布奇山口的边境贸易。
里普列克山口早在1954年中印两国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中就已列出,但这一次却引起了尼泊尔民众的极大愤慨,他们认为该山口位于中尼边界上,至少也应该是三国交界点,中印两国在涉及该山口的问题上完全不考虑尼泊尔的利益是不可接受的——然而这并不符合中尼边界条约的内容。同时,尼泊尔国界线应该向西北延伸至林比亚杜拉山口附近的观点也开始流行起来。
需要说明的是,到2019年底为止,尼泊尔官方地图只是把卡拉帕尼争议区划入本国,并没有进一步追究卡利河源头的问题。这几十平方公里的面积有或没有,其实在小比例尺地图上很难看出明显区别。
2019年版尼泊尔政区图
联合国2007年绘制的尼泊尔地图,图中界线为印度主张界,你能找出两张图的区别吗?
“地图战”的爆发
2019年11月2日,印度发布了新的全国政区图(第8版),这是为了反映查谟和克什米尔邦被重新划分为查谟和克什米尔、拉达克两个中央直辖区这一重大政区变化,国界线方面并没有任何修改。但尼泊尔人却盯上了卡拉帕尼争议区的问题,又掀起了一场大规模抗议。有意思的是,这场风波可能是由地图上的一个错误引发的。
印度政区图(2019年第8版),中印、巴印、尼印边界均存在争议区
图中在印度境内标注了卡利河(经查证,先前的版本也标着,并不是第8版的新变化),这被尼泊尔人认为是公然违反苏高利条约中以卡利河作为两国界河的规定。但实际上,通过对比地图可以看出,印度标Kali的这条河既不是印度人自己认定的卡利河(自卡拉帕尼起作为两国边界的河段),也不是尼泊尔人认定的卡利河上游(实际应为图中所标“Kali”东侧的那条河流),而是在地图上一般标为Dhauliganga的另一条河。
第8版印度政区图中将Kali错误标注在Dhauliganga,其右侧更短一些的河流是尼泊尔认定的卡利河上游
我觉得,这么小的比例尺很难注意到卡拉帕尼地区是否画在印度境内,尼泊尔人没准是先发现了标注在印度境内的“卡利河”才进一步揪出卡拉帕尼问题的。这纯属个人猜测。
在尼泊尔人广泛抗议后,印度在11月晚些时候又发布了这张全国政区图的第9版,直接把图上的Kali注记删掉了——以前几年甚至十几年才更新一版,这回一个月内就发布了两个版本。也不知道他们到底只是为了回避争议,还是也发现了自己的张冠李戴
左为第8版,右为第9版,区别就是删去了Kali注记
此后尼泊尔国内改绘地图的呼声越来越高,民众纷纷要求将地图上的边界向西北延伸到林比亚杜拉山口附近作为对印度的回应。
最终的导火索出现在今年5月8日,印度国防部长辛格通过视频连线为通往强拉/里普列克山口的新公路剪彩。此次修通的路段全长75公里多,从北阿肯德邦的Ghatibagar(另一种拼写为Ghatiabgarh)到距离山口仅5公里的地方,过去这段路只能步行。最后5公里预计最快可在年内修通,到时候从印度全国各地就可以全程坐车抵达里普列克山口,然后通过边界继续前往西藏的神山圣湖。
从印度前往西藏神山圣湖朝圣的路线示意图,此次修通的路段为Ghatiabgarh到里普列克山口附近
这再次引爆了尼泊尔民众的情绪,他们认为这条公路经过了尼泊尔的领土。尼泊尔政府向印度提出交涉,印度表示新公路与过去的小路走向一致,完全位于本国境内。在此情况下,尼泊尔政府终于决定修改地图。5月18日尼内阁批准了新地图画法,5月20日新地图正式发布,卡拉帕尼-里普列克-林比亚杜拉地区全部被画进尼泊尔版图。
2020年版和2019年版尼泊尔政区图叠加对比
这就是尼泊尔和印度当前“地图战”的来龙去脉。
ps:尼泊尔和印度还有另一处主要的边界争议即Susta争议区,位于尼泊尔南部和印度比哈尔邦之间。这段边界以根德格河(Gandak)为界,但是由于河流改道形成领土争端。具体情况就不展开讲了,有兴趣可自行查阅资料。
Susta争议区位置示意图
欢迎阅读我的其他文章专辑(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