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银发汹涌》合集
纪录片《银发汹涌》第五集:老去的是时间
老年人需要什么?
5集纪录片《银发汹涌》将从10月13日起每晚8点在上海纪实频道开播。这部由纪实频道与天地健康城联合制作出品的纪录片新作,镜头对准中国普通老年人的生活,用生动形象的纪录片语言,从家庭、社会、伦理、情感、老龄服务事业等视角呈现了中国老龄化的现状。每集42分钟,分为《未来老世界》、《空巢》、《养老院的春天》、《老之将至》、《老去的是时间》,通过聚焦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物百感交集的故事,为寻找老龄化的解决之道,奉上纪录片工作者的思考。
截至2013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突破2亿,这些老年人中,4400万在基本日常活动中需要帮助,6180万经受身体疼痛,还有9990万老年人患有高血压,同时,40%的老年人有程度较高的抑郁症状(据《2011-2012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全国基线报告》)。这是中国老龄化社会正要面对的,也是我们每个人正在经历的。
历史上,欧洲用80年的时间完成了类似的老龄化过程,而在中国,这一时间却缩短至二三十年。银发浪潮,正汹涌而来,人口的老龄化--这个巨大的转变令经济、医疗制度和劳动力市场感受到的压力超乎想象。在如此宏大的议题下,主创们认为,《银发汹涌》要做的恰恰不是一部政论片,而是以生动鲜活的故事,以跟踪记录的手法,来反映最真实的老龄化局面。
片中最后一集旁白写道,“在我们的认识中,通常把到了退休年龄的人一并划分为老年人。而这些 老年人 当中,绝大多数都是尚有生活自理能力的。尤其在城市里,相对充裕的物质条件、完善的养老体制和医疗体制下,健康状况相对要好些。我们看似幸福的老年人,他们真的幸福吗?我们又是否真正思考过,老年人最需要什么?”
在片中,退休的大学教授王礼贤每个周一都要乘公交车。路上需要花费一个小时。他去的地方是上海老龄大学,他在那里开了一门叫做“甲骨文”的课。如果不是真正走进来,难以想象这所开办在市中心写字楼里的老年大学是一个如此充满活力的世界。这里有200多种课程,从文史、外语、计算机到书画、医疗保健、钢琴等,每个学期有七八千位老人在这里求学。这所大学创办于1989年,至今已有25年的历史。在一个被称为二胡提高班的班级,人不多,但是学员的水平都很高。他们大多是七八年的老学员了,早早就考出了二胡十级。这些学员继续来老龄大学学二胡,一则是为了得到专业老师的指导,不过更多的,还是为了老伙伴们每周聚一聚,斗斗琴技。卢承萍今年64岁,在这里已经学了十年。课余,这些老伙伴们常常参与一些公益活动,最近卢承萍在张罗的,就是一个月后去养老院的一场慰问演出。
学二胡的卢承萍,学英语的邵爱丽以及教甲骨文的王礼贤,他们各自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空间里,找到了怎么样的精神世界?
这是一个需要面对的生存问题
纪实频道副总监、《银发汹涌》总编导李涛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说,中国老龄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包含了更多时代背景、经济关联和社会影响,对老龄化现状与对策的研究、与制度的顶层设计,正成为中国政府高度关注的一个课题。对这个关乎民族复兴梦想的选题,“举重若轻”,反而更容易避免说教,深入人心。李涛说,创作团队跟踪的几位老人,只是中国2亿老人中再普通不过的几个,但从他们身上却可以看到中国老人养老困境的诸多方面,以及垂暮之年的孤寂与无奈,但纪录片对未来还是抱有明丽之心。纪实频道总监干超强调,《银发汹涌》将以不同的视角和风格,关注现实生活和重大话题,记录细腻、感情丰富却不失理性内敛,是频道纪录片精品战略的新收获。
如何让老人在自己的一生当中,特别是生命的最后一段中,得到基本的保障?社会学家陆震觉得,“一点不会流失的尊严,一点不会褪色的尊严,这是我们老龄化社会要解决的一个核心,一个灵魂。有了这一点,其他东西都有根据在了。”
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总课题组专家委员会委员、南开大学教授原新说,“如果说我们整个社会,都能为老年人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活力老龄、积极老龄、健康老龄的这样一种氛围,那么这些老人就不会感到过于孤独。从精神层面来说,我们要提供的不仅仅是文化的愉悦,可能还有其他的一些东西,比方说旅游,比方说动漫,甚至开发些老年人的智力玩具。在这些领域,要借鉴西方的一些经验来补充对老年人精神方面的关照。”
当老龄社会成为未来社会的常态,需要面对的问题还很多。正如《银发汹涌》的片头题记所说:“这不是一个老年的问题,而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面临的人的生存问题。”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授权)
图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西北孤莲
主编微信:xuzhigang1129639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