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纪录片《大师》之潘天寿

最爱诗词 2022-10-11

纪录片《大师》之冰心
纪录片《大师》之老舍
纪录片《大师》之林巧稚
纪录片《大师》之蔡元培
纪录片《大师》之常书鸿
纪录片《大师》之陈省身
纪录片《大师》之陈寅恪
纪录片《大师》之傅雷
纪录片《大师》之梁思成
纪录片《大师》之徐悲鸿
纪录片《大师》之张元济
纪录片《大师》之邓稼先
纪录片《大师》之范长江
纪录片《大师》之丰子恺
纪录片《大师》之冯友兰
纪录片《大师》之盖叫天
纪录片《大师》之贺绿汀
纪录片《大师》之华罗庚
纪录片《大师》之黄炎培
纪录片《大师》之黄佐临
纪录片《大师》之焦菊隐
纪录片《大师》之黎锦晖
纪录片《大师》之李国豪
纪录片《大师》之李济
纪录片《大师》之梁从诫
纪录片《大师》之梁漱溟
纪录片《大师》之林风眠
纪录片《大师》之林语堂
纪录片《大师》之卢鹤绂
纪录片《大师》之陆俨少
纪录片《大师》之马相伯
纪录片《大师》之马寅初
纪录片《大师》之马一浮
纪录片《大师》之梅贻琦
纪录片《大师》之穆旦

百集文化系列片《大师》是上海文广传媒集团纪实频道以栏目形式打造的一个电视文化工程,是今人重读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构想,是我们与观众共同走近“大师”、感受伟大的一种尝试,是用敬畏和自信来打造艺术精品的一种努力。

通过展现大师的思想和精神,传播民族文化的精髓,彰显民族精神。这可以启示观众在今天全球化的语境中,审视和反省我们民族走过的现代化道路与历程,重新发现和阐释大师对我们的意义。

20世纪是中国大灾难、大动荡、大变化、大转型的时期。中国从被外强疯狂宰割的封建国家,到上个世纪90年代走上了市场经济的道路。在这样的100年里,中华民族的的先贤们奋斗不止,在实业、科学、文学、艺术、教育、新闻乃至宗教等领域里有开山之功,涌现出的一批灿若星河的大师。

他们的命运轨迹与时代相连,他们的思想和精神应该引领我们这个仍然在奋斗的民族。写他们是在重温一个时代。

潘天寿 (1897-1971)早年名天授,字大颐,号寿者,又号雷婆头峰寿者。浙江宁海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曾任上海美专、新华艺专教授。幼年自学书画篆刻,1915年至1920年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并得经子渊、李叔同指导。1923年至上海,先后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及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28年定居杭州,任西湖艺术院教授,翌年赴日本考察美术教育。抗日战争后,随校内迁。1944年至1947年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1945年任国立艺专校长。1949年后,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美协浙江分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副院长、浙江美术学院院长,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1958年被聘为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1959年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他对继承和发展民族绘画充满信心与毅力。为捍卫传统绘画的独立性竭尽全力,奋斗一生,并且形成一整套中国画教学的体系,影响全国。他的艺术博采众长,尤于石涛、八大、吴昌硕诸家中用宏取精,形成个人独特风格。不仅笔墨苍古、凝炼老辣,而且大气磅礴,雄浑奇崛,具有慑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美。他曾任中国美术协会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著述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他是一代艺术大师和美术教育家。

潘天寿擅画寓意花鸟及山水,远师徐渭、朱耷、石涛等人,近受吴昌硕影响;亦画人物,并长于指画。书法从锺繇、颜真卿、史孝山入手,后学秦汉、魏晋碑文,参以卜文猎碣。传世作品《露气》《雨后千山铁铸成》《记写雁荡山花》等均藏于中国美术馆;收编成辑有《潘天寿画集》《潘天寿画选》《潘天寿画辑》《潘天寿书画集》等。著有《中国绘画史》《中国书法史》《听天阁画谈随笔》《顾恺之》《治印丛谈》《听天阁诗存》《中国画院考》《中国书款之研究》等;1962年在杭州、北京等地举办潘天寿画展,1964年在香港举办潘天寿书画展,1977年在杭州举办潘天寿绘画展览,1980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潘天寿书画展。


*作本微信公众号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视频等版权归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视频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授权)

图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西北孤莲

主编微信:xuzhigang112963929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