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趣品茶韵》第08集:且尽卢仝七碗茶
无论如何忙碌,手边总可以有一盏茶,除了解渴,还可以养心——在某一瞬间,如坐草木之间,如归远古山林,感受到清风浩荡。有茶的日子就是一段好时光。
“人在草木间·趣品茶韵”茶文化专题讲座由著名文化学者于丹主讲。让我们在紧张忙碌中,在茶的陪伴中,让心灵澄净清澈。
自古文人多爱茶,当然也留下许多的茶诗茶画,最著名的茶诗是唐代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民间的俗名叫《七碗茶歌》。
那一天卢仝大夏天在家睡午觉,酣然之时被敲门声给惊醒了。开门一看。好朋友孟谏议新茶送到,就是我们说过的阳羡新茶。迎来了新茶马上冲泡,午后口干舌燥,这一盏清茶下去,倦意遁消,所以他写出了一首好诗。他就势慢慢喝完七盏茶。
我们试试跟着卢仝品品这七碗茶:
一碗喉吻润。咱们大家都体会过,口干舌燥,这一大杯茶咕咚咕咚下去,嗓子嘴巴全都滋润了。
两碗破孤闷。心里头有什么孤独、有什么烦闷,两碗清茶下去消燥败火了,把孤闷喝破了。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这就是中国人所说的富有诗书气自华了。你平时读过什么诗、念过什么文、有什么掌故沉积在心里,那要茶气下去,活泼泼的句子跳出来了,那些典故全都激发生动起来了,这不是赏心乐事?我们不见得要给别人讲,但是心中有了古人,有了会意,是不是也有一种轻快的幸福?
喝到第四碗茶,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你想想这一辈子的不痛快,随着你的毛孔细细张开,微微地汗出来,就觉得自己轻盈了,透彻了,还有什么想不开呢?人间清福在清茶中,真要想有福就得要放得下。所以中国的佛经上有句话说,“放得过别人是慈悲,放得下自己是智慧”。当你不肯放过别人时候,你心里是较劲不慈悲,你当然想放下自己,但是有时候没智慧,你还真放不下,那些失眠的人一定心里有放不下的事情。所以如果多喝喝茶,它降燥祛火,随着轻汗是不是不平事能喝得少一点呢?
再往下喝就越来越神了。五碗肌骨清,觉得自己肌肤骨骼都喝得轻盈透彻了。
六碗通仙灵,终于喝出了仙灵之道。
到第七碗卢仝自己不敢喝了,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怎么好像是要长翅膀一样,自己怎么觉得要腾云驾雾了?所以他就叫着自己的号来问蓬莱山, 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这蓬莱瀛洲方丈,海上的仙山到底在哪里?我如同玉川子,乘着这样的清风,简直要归去人间的仙境了。
你看这首《七碗茶歌》一出,世间就有一个说法:无需魏帝一丸药,但求卢仝七碗茶。什么是魏帝的一丸药?就是长生不老丹。但是咱们真有长生不老丹吗?如今人工智能都这么发达了,长生不老的命题我们还没解决,但是有个零门槛,当下最简易的法子,反而被人舍近求远给忘了,那就是碟上卢仝的七碗茶。
所以苏东坡屡屡用七碗茶来作典,说出了刚才的那句话。看一看我们在今天得七碗茶并非难事,但是打通境界也并非易事。因为我们喝茶通常只是喝个喉吻润,只是伴着自己去做点什么。如果专注地兑一泡茶,不求喝到七碗茶,归去仙山,我们但求喝到第三重第四重境界,让自己读过的东西都能滋养自身,能够发轻汗而带走平生不平事,我们也算是很了不起了。
所以喝茶的境界也分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跟你花的钱无关,跟你收的茶品、用的茶具关联也并不大,关键在我们的境界上,能不能真的在喝出轻汗的时候,把平生不平事尽数放下。喝到那个份上,你离七碗茶成仙得道也就不远了。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授权)
图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西北孤莲
主编微信:xuzhigang1129639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