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王庙“美联储”的前世今生
多数人不知道,控制美国金融和经济的不是美国总统或政府,而是美联储。但是,作为美国中央银行的美联储(FRB),并不是美国联邦政府机构,也不受政府管辖,而是一家注册在特拉华州的私人股份企业(PrivateCompany) 。
1609年成立的荷兰阿姆斯特丹银行(Bank of Amsterdam)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中央银行。瑞士在1668年,英国在1694年,法国在1800年成立了各自的央行。早期的中央银行仍然从事和私人银行业务,比如吸收居民储蓄和提供贷款。这些商业银行业务,都是后来逐渐从中央银行分离出来的。
美国的第一任财政部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他是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和起草宪法的几个领袖之一,也是和华盛顿等人,一起被誉为美国的开国之父。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汉密尔顿就向国会提议成立一个全国性的银行,负责帮助美国各州发行债券,以逐步偿还独立战争时期累积的债务。
1791年,国会批准在费城建立美国第一银行。虽然在全美可以开展业务,美国第一银行实际上仍是一家吸收储户的存款和发放商业贷款,私人性质的商业银行。有70%的股权属于欧洲人,美国人很担心国家的金融被别国控制,就给了一个期限。成立银行可以,最多只能干20年,到期了想继续要美国国会批准。
1811年,这家银行的续盈报告居然在国会没有得到通过,美国第一银行就这样被关闭掉了。1812年,英国人和美国人又掐起架来,爆发了第二次美英战争。为了打赢这场战争,美国政府又花了大量军费,背负大量战争债,这使本来就很脆弱的联邦财政更加混乱。1816年,麦迪逊总统批准成立了美国第二银行(还是老条件,20年之约)。在当时美国第七任总统竞选中,安德鲁·杰克逊(Andrew Jackson)就反对第二银行。认为美国第二银行是一个精英机构,挟国际财阀集团之势,垄断金融业,牺牲普通民众的利益,偏袒东部制造业的发展。1833年,杰克逊当上总统后,兑现了自己的竞选承诺,把财政部的存款转移到州立银行,削弱了第二银行继续存在的理由。1836年美国第二银行的特许状在20年期限展期时,不出意外地没通过国会审批,只好关门了。
美国建立央行之所以困难重重,一方面是担心央行权力过于集中,滋生腐败;另一方面是担心统一的央行会削弱各州的财权。在美国第二银行关闭后的70多年里,再无中央银行的机构了。1837年到1862年,整个美国都只有州一级许可的银行在运营,这一时期被称之为“自由银行”时代(“Free Bank” Era)。
自由不是没有代价。美国在1873年、1884年、1890年、1893年、1907年都发生过由于挤兑造成银行大规模倒闭的金融危机。1893年,美国有超过500家银行相继倒闭,很多人的毕生积蓄可以说一夜之间付诸东流。而美国当时在全球的工业产值中已经超过了英国,算是全球最大的工业制造国了,却还没有一家中央银行,实在有点寒碜。
1907年的美国银行危机,对美国社会的影响就更加深远。1900年,美国工业高速繁荣,造就了资本市场的繁荣。许多个人企业转变为股份公司,发行掺水的股票,从中牟取暴利。也有大量欧洲资本通过提供短期信贷资助个人创业。1906年,海外资本对美国的投资达5亿美元,相当与现在的1200亿美元。这就造成了美国机构和个人投资者过度举债,并诞生了信托投资公司。
当时的信托公司,一方面能参与许多银行不能经营的投资业务,一方面却又缺乏必要的监管,所以信托公司投资把钱砸在了高风险行业和股市。到了1906年,纽约一半左右的银行贷款都被信托公司抵押投资,美国实际上已出现现金短缺的情况。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大量资金又被投入重建工作,连纽约也一度钱荒。1907年10月22日至11月6日的三周,从联合铜业公司收购案流产导致铜版块股价暴跌,进而铺陈股票经纪公司破产、小储蓄银行因挤兑关门、国民银行因坏账导致资不抵债,直到摩根两次救市,形势才转危为安。
美国实业家和农场主对信托投资公司无比愤怒,反对金融垄断的强大民意潮流更是席卷全国。普林斯顿大学学者德罗.威尔逊高调反对金融垄断,以罗斯柴尔德家族为首的犹太金融共济会华尔街银行家们,有意投资和扶植他。其他党派也没闲着,在1907年,共和党参议员纳尔逊·奥尔德里奇(Nelson Aldrich)花两年时间考察欧洲国家的中央银行,起草了被称为《奥尔德里奇计划》的提案,主张美国应该模仿欧洲国家成立一个统一的中央银行,但遭到许多国会议员的反对。
“美联储”的诞生
在华尔街大佬们的资助扶持下,威尔逊于1910年当选新泽西州的州长。在公开的场合下,威尔逊仍然义正词严地抨击华尔街金融垄断。国际银行家们暗中策划成立一个,掌控全美的中央银行系统,由金融共济会掌握这个系统的核心权力。
1913年3月,威尔逊顺利当选为美国第28任总统。竞争对手的提案自然是不能用的。在威尔逊总统的支持下,参议员欧文和众议员格拉斯以《奥尔德里奇计划》为蓝本,在1913年起草了《联邦储备法案》(FederalReserveacc:),于12月23日感恩节前夜,趁着多数议员休假之际,提出法案,获得国会通过。威尔逊总统立即签署了该法案。
美联储(FRB)由华盛顿的联邦储备局和12家联邦储备银行构成,避免给人造成中央银行的业务由纽约华尔街操控的印象。总部设在政治首都华盛顿,有意避开发出真正指令的纽约华尔街。美联储是一家私人股份银行,却要承担中央银行的功能,拥有美元发行权,控制美国国家财税,大股东却是罗氏为首的犹太财阀集团。这些私人银行加入了美联储,获得的回报是每年固定的6%年利息。
参与美联储的所有私人银行的董事均由美国总统任命,无需国会插手。联邦储备局的7名执行委员由主席、副主席及其他5位委员组成。这7名执行委员必须全部由总统提名,经过国会确认后才能上任。每个执行委员的任期为14年,到任后不能连任。执行委员上任后,总统没有权利罢免这些委员。如果需要罢免他们,必须有国会2/3的成员投票通过才可以。美联储议息会议,年要召开8次,讨论联邦基金利率。美联储主席每三个月都要向美国参众两院的一个联合货币委员会报告工作,解释货币政策的道理和实施情况。
使命与召唤
全世界央行共有的目标就是两个“维稳”,一个是维护宏观经济的稳定的,二是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1914年11月美联储正式成立时,总资产仅为2.5亿美元,占GNP的比重0.66%,其中,黄金储备2亿美元,占总资产的84%,约占世界黄金储备的五分之一。最开始受制于金本位制度,美联储无法随意扩张货币,其铸币权威力尚未彰显。
一战期间,大量参战国纷纷放弃(或暂停)金本位,采取廉价货币政策为战争融资,而美国则坚守金本位,又由于参战较晚,远离战场,黄金大量流入美国。至1918年底,美国黄金储备已经占到世界的五分之二。
在金本位时代,货币的收缩与央行黄金储备的流失有直接关系。1929年10月,美股崩溃,美国遭遇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大萧条。1931年9月,英国停止英镑与黄金的兑换。出于对英国退出金本位的担忧,黄金开始流出美国。罗斯福1933年执政后关闭黄金窗口,宣布黄金退出流通和居民窖藏黄金非法。5月份通过的农业调整法案——托马斯修正案还授权总统调低美元的黄金含量,幅度最高可达50%。多措并举之下,黄金从1934年初开始持续流入美国。
1932年《银行法》赋予了美联储用政府债券做担保发行联邦储备券的权力——在21世纪这被称为QE。这意味着美联储,可以通过购买政府债券帮助败家的联邦政府融资。但美联储并未大规模购买国债创造基础货币,仍受制于总统和美国财政部。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战争导致美国国债大跌,为了维护国债价格,帮助美国政府为战争融资,美联储与美国政府达成合作协议。美联储负责控制利率以稳定国债价格,帮助美国政府为战争融资。赤字货币化导致了战后通胀,杜鲁门总统下令冻结物价。但是到1947年3月,通胀率飙升到20%。这时,美联储担心金融风险,试图摆脱联邦政府的控制,退出战时利率政策,提高利率以压低通胀率(美联储调息需要联邦财政部批准)。
1950年6月,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决定提高一年期利率,但被杜鲁门总统否决了。朝鲜战争爆发,杜鲁门需要低利率为战争融资。美联储只好继续为联邦政府“打工”。
1951年2月,通胀率飙升到9.4%。杜鲁门总统再次冻结物价和工资。他召集美联储理事开会,指出:“美国现在面临建国以来最大的危机,比二战以及其他战争时候都要严峻……美联储主席麦凯布不答应了,以辞职相威胁。1951年3月,美联储与财政部达成协议,美联储不再承担维持政府债券价格的职责,从此走上了独立道路。随后20多年,美联储并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操作手册,一直沿用了凯恩斯主义思想,维持利率与汇率价格(布雷顿森林体系)。
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美国陷入长期滞胀危机,美联储也陷入思维泥潭。美国经济学界弗里德曼认为,通胀的根源是美联储超发货币。1979年沃尔克担任美联储主席,采纳了弗里德曼的部分观点,在上任后第8天,就宣布大幅度加息50个基点到11%的利率。上任后的第二年,沃尔克就把利率一口气加到史无前例的20%水平,要知道现在土耳其央行也只敢把利率加到19%。可以说,当时沃尔克为了驯服通胀,赌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
当时,农民们开始抗议,开着拖拉机堵在美联储总部大楼前载歌载舞;建筑工人给沃尔克寄去宽四寸厚二尺的建筑木材,求他降低利率来提振房屋开工率,一块木材上就写着“降低利率,保全工作、利率太高了。
大幅加息导致美国经济一度在衰退里挣扎,破产企业翻倍,失业率创1940年以来最高,任命沃尔克的卡特总统在1980年的大选中因稳增长不利被里根击败。然而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却降了下来了,从1980年的14%,在1982年就已经下降到6.2%,并在1983年下降至3.2%。
虽然在加息的头3年里,沃尔克饱受各界批评和责难,天天被问候父母,甚至有人身安全的风险。但在驯服通胀后,沃尔克又被捧上了天。加息攒下来的大量弹药,再加上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新技术爆炸式发展,美国随后开启了40年繁荣周期,奠定了货币政策基调。美联储的首要任务是控制通胀,提高利率和公开市场操作。
1987年格林斯潘替代沃尔克担任美联储主席,形势开始发生微妙变化。在当年的“黑色星期一”,刚刚上任几周的格林斯潘遭遇股市暴跌。这是格林斯潘职业生涯的关键一仗,但也改变了他的货币理念。格林斯潘意识到,通胀不是首要威胁,金融稳定性才更致命。格林斯潘执掌美联储长达18年,被称为“经济沙皇”。他热衷于在通货膨胀、财政赤字和金融稳定之间“走钢丝”,尽情地发挥驭术,号令天下的铸币权。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修订泰勒规则,将潜在通胀目标由2%提升至2.5%,更加倾向于就业目标。但是,美国经济进入深度衰退,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这时就有了伊文思规则。芝加哥联储主席伊文思在2011年9月提出,在通胀预期低于3%的情况下,如果失业率仍高于7%,就保持近零利率不变。耶伦执掌美联储主席后实行了温和加息,旨在维持较低联邦基金利率以实现充分就业。
2020年8月,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发表了《长期目标和货币政策策略声明》,彻底将充分就业置于物价稳定之前。2021年,美国通胀率以超市场预期的增速飙升,5月CPI远远超过之前美联储2%的目标,创下2008年以来的新高,但美联储似乎并不着急,是在等就业率提升?还是在等美国经济再次起飞?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目标三件套: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与适度的长期利率。好像现在一个都不达标。
从沃尔克时代到格林斯潘时代,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扩张相对稳定,增速只比经济增速略高一些。从2008年金融危机,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迅速扩张到4.5万亿美元。2020年大疫之年,美联储的总资产扩张到7.5万亿美元,现在又朝着10万亿美元大关昂首前进。
在后疫情时代,如果美联储在高债务、高泡沫、高通胀下,还能保持美国充分就业,又遏制了通胀,那么算你厉害。否则,大家亦如去年一样见证历史,看到“大水冲了龙王庙”,满地小鱼小虾的壮观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