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洗衣房文化
几个世纪以来,洗衣、熨烫都在家里完成,被认为是女性的天职,无论这些女人扮演的是佣人、母亲还是妻子的角色。洗衣都是一项对消耗体力和占用时间的工作。十九世纪,细菌会导致疾病的观念深入人心,穿干净衣服和定期洗澡成为广受推崇的日常标准,这些都促成了洗衣业的兴起。
1849年加州兴起淘金热后,大批华人涌入美国。当金矿的工作日渐减少,1869年横跨北美大陆的铁路铺设完成后,加州在十九世纪中期开始颁布一系列对华人移民歧视性的法律和税收条款。洗衣工几乎整天要同肮脏的污水和难闻的气味打交道,洗衣业对白人是没有任何吸引力的,所以洗衣业便成了早期华人谋生的一种重要手段。
毫无疑问,洗衣是项折磨人的职业,静脉曲张和小腿浮肿是洗衣工的职业病。修铁路的华工每天平均工资1-3美元,而洗衣工每月收入只有25美元,却要一周工作七天,全年无休,每天需要工作10-16小时。对于大部分的洗衣工来说,他们的日常就是工作、吃饭、睡觉;工作、吃饭、睡觉,如此往复循环。
到上世纪20年代,机器驱动的蒸汽洗衣店出现,华人的廉价劳动力不再有竞争力,很多人转行去了机器还不能取代的餐饮业。1921年12月25日,《纽约论坛报》刊不忘发漫画“洗洗走了,杂碎来了”,说是许多洗衣店都开始把门上的招牌改成餐馆了。
30年代中期,家用洗衣机走进历史舞台;1934 年,全美第一家自助洗衣店出现。到80年代,商业的洗衣机效率大大提高,手洗洗衣店逐渐被时代淘汰。现如今,洗衣机、烘干机进入千家万户,没有洗衣机的人也可以去投币式自助洗衣店完成这项工作,只是自助洗衣店不再提供熨烫服务。
美国人洗衣服,为什么非要到洗衣房?
美国去自助洗衣房洗衣服的,一般都是住公寓的人。老式公寓,没预设空调孔和插座,防火通道的楼梯都设在楼体外侧,卫生间连排水系统和防水都没做(只有浴缸里有下水孔),有钱也不会去买洗衣机的。
如果是买了大别墅,家里会安装洗衣机+烘干机。为什么一定要带烘干功能,因为美国许多地方有种不成文的条文,叫做晒衣绳禁令Clothesline Bans。这并不是正儿八经的法令,而是由包括社区管理委员会,屋主协会,城镇规划机构,小镇政府,大学校舍,医院,养老院等“单位”颁发的规则。据《纽约时报》的调查,美国已经有30万个社区、6000万人口被禁止在户外晾晒衣服。
久而久之,人们习惯成自然,即使在没有禁令的地方,也不去户外晾晒衣服。感觉是掉身价,还会拉低周边住区的房价。即便是住独立房屋,拥有自家庭院,没有社区禁令,也不会在户外晾衣服(一是习惯,二是观念,三是舆论)。所以在院子里裸体晒太阳浴没问题。晒衣服,分分钟有邻居上门问你家烘衣机是不是坏了?
自助洗衣店流程
抱着洗衣篮来到洗衣房,会有十几台洗衣机和烘干机轰隆作响,简直就是个工作车间。一般都是买卡的,也有投币的。屋里还会摆放两张桌子,供人叠衣服用。
机器分为洗衣机和烘干机,一般洗衣需要近30分钟,烘干可以根据情况自己选择,开高温半小时即可以把衣服完全烘干,所以整个洗衣烘干过程大概需要一小时左右。
价格方面,看洗衣机器大小,一般从一刀多到三刀不等,烘干机基本都是一个价格,连洗带烘一次大概会花掉两刀半左右。如果没带洗衣粉,店里也有自动贩卖机卖一次性的,额外再花一刀就ok。
每台洗衣机会有三个不同用途的洗衣液添加盒,不能光凭直觉往盒子里倒洗衣液,添加盒里总有各家各种颜色的洗衣液残留,有的简直就像调色板(别人用剩下的)。一定要先将添加盒擦干净。
使用前要检查滚筒,以防里面留有别人家的衣物,比洗出来多出一只袜子强吧?美国人什么都能放进洗衣机里,玩具、抹布,甚至是鞋(黑帮还洗钱)。
去洗衣房一定要避开人流高峰期。比如说周末,很多时候所有的机器都是占满的,有些人看你衣服洗完了又没人管,就直接给你拿出来堆在一边,然后放自己的衣物进去。洗衣服原本是件一带而过的家务,占用太多的时间就成为了负担。
当年,一些中国留学生会被问道:“你的爸爸是洗衣裳的吗?”
耶稣的爸爸还是个木匠呢,妨碍耶稣卖饼了吗?
清末“广东十虎”究竟是何方神圣?黄飞鸿不在其中,苏乞儿地位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