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爱吃口榴莲,东南亚农业结构因此改变
印尼有则古老的寓言:人类与老虎本是相亲相爱的伙伴,共同以榴莲为食。后来,人类不小心被榴莲的尖刺划破了手,鲜血沾染到榴莲果肉上,老虎才变得嗜血。这个寓言,和欧洲的伊甸园故事有颇多相似之处。
同样负有原罪的人类、同样危险的老虎和蛇、同样具有诱惑性的苹果和榴莲。 原产于南欧的苹果,和原产于东南亚的榴莲,在当地人眼里,都是甜美到让人觉得诱惑的危险食物。榴莲之于东南亚国家来说,如同樱花之于日本,奶酪之于瑞士、泡菜之于韩国。
热带水果之王
中国人第一次看到榴莲,其实并不比西方人早多少年。15世纪中叶,郑和下西洋,首次打通东部沿海通向东南亚的航路,第一次见到了榴莲的真身。几十年后,葡萄牙人的商船也开到马六甲海峡耀武扬威。
西方人不重视榴莲,视其为当地土著愚昧和落后的食物,不屑于吃,更不屑于记载。十九世纪末,英国博物学家阿尔弗雷德第一次写下关于榴莲的文字,竟然是着重描述这种尖刺果实砸伤人有多么危险、土著用榴莲下饭调味的气味有多么不堪。
中国人对榴莲不带偏见。跟随郑和下西洋的船员马欢早在《瀛涯胜览》里准确记载了榴莲:“有一等臭果,番名‘赌尔焉’,如中国水鸡头样,长八九寸,皮生尖剌,熟则五六瓣裂开,若臭牛肉之臭,内有栗子大酥白肉十四五块,甚甜美好吃,中有子可炒吃,其味如栗。”
“赌尔焉”(音译版durian),后来被暹罗华人取名“榴莲”,正因为有“流连忘返”之寓意,让榴莲成为华人下南洋之时深刻又复杂的情感寄托。暹罗华人当时有个说法:只要吃得惯榴莲的,就能留在暹罗。中国人自古尊人重土,说服自己背井离乡,依然需要流连此地的理由——甜美的榴莲,是他们最好的慰藉。
榴莲,被誉为“水果之王”。原产地是文莱,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是一种纯热带水果。要在终年高温的地方才能生长,对光照和水分的要求也很高,多种植在山上,这样榴莲的水分才会控制得刚刚好。
榴莲树从种植到成熟,至少要八年以上,若想长出味道更好的榴莲,至少还要20年,且越老的树上长出的榴莲味道越好。榴莲树每年结果一次或两次,果实长到3个月时进入成熟期。那么一颗榴莲树一年能产三四百个榴莲果,为啥卖给我们还这么贵呢?
贵有贵的道理
果树始初产量高并没有用,为了保证果实的质量,到一定时间就需要疏果,把一些发育不良的果实摘除,确保剩下的果实营养供应。这么一来,果实就少了大半。
其次,榴莲不同于其他果树,种植密度并不高,一棵树就占地二十平米。如此算来,亩产量比荔枝、龙眼、芒果之类的水果还低。
而且,榴莲的存储条件要求高,这东西实在娇贵。如果是树上成熟后再采摘,只能保存两三天。在中国想要吃到东南亚的鲜榴莲,要经过特别的保鲜技术和长途运输,这些费用就昂贵了。泰国榴莲一般都是果农待到七八分熟的时候从榴莲树上采摘,刚摘下的时候果壳大部分都是绿色的,经过姜黄粉来催熟,才会变黄色的果壳榴莲(跟香蕉一个套路)。榴莲后期的包装、搬运、运输等费用加在一起,造就了榴莲不菲的“身价”。
单论榴莲品质和品种,马来西亚榴莲的水平确实明显优于泰国。果核较小,肉质柔滑细腻,榴莲香味更浓烈醇厚,在甜当中还带着些许苦味。马来西亚有很多本地品种的榴莲,比如红肉榴莲,以及橙色肉的榴莲,味道非常神奇,红肉榴莲可以是巧克力味的,橙色肉榴莲也有点橘子味。
榴莲也分三六九等,按照甜度、细密度、纤维长度、绵软度进行仔细区分,以durian的首字母D分级命名。像钻石4C体系一样,将各个数值排列组合,有上百个梯度。
当然,最受欢迎的还是“猫山王”。据说马来西亚人会将熟透后自己从树上掉落但没有裂开的榴莲,送到一只困在笼子里的“猫山”(也就是马来语里的果子狸)面前,由它来鉴别优劣。如果它闻到兴奋不已,就说明这榴莲就是极品的“猫山王”。
东南亚各国,抢占中国榴莲市场
近水楼台先得月。因为马来西亚的榴莲果农都是待到榴莲全熟落地捡食,所以马来西亚榴莲大多就近出口到马来半岛南端的新加坡,可占到新加坡进口榴莲的93%。新加坡人是如此喜爱榴莲,以至于将市中心地标建筑之一的滨海艺术中心都设计成榴莲壳造型。目前马来西亚榴莲只能以液氮冷冻的方式进入中国,据悉有79%的马来西亚冷冻榴莲出口到中国。
和马来西亚榴莲品种自然成熟、自然脱落不同,泰国为保证整颗榴莲出口到中国后是成熟或即将成熟状态,一般会在果实达到七成熟左右进行采摘。三、四年采摘经验的师傅爬上高高的榴莲树,熟练地割下榴莲柄,抛下,再被树下工人用麻袋稳稳地接住。
泰国是首个也是最大的新鲜榴莲(带壳)到中国的国家。中国消费者吃到的鲜榴莲,75%以上是来自泰国。从2022年的数据来看,榴莲进口总量为82.5万吨,价值40.3亿美元,其中泰国占到了78万吨。泰国榴莲有五六十个品种,金枕头是国人最常吃到的榴莲品种,价格较低,甜度高水分足,味道相对没那么浓烈,更适合入口尝鲜。
去年,越南也加入了对华榴莲出口的队伍,越南榴莲的成熟季比泰国晚,运输到中国市场的时间较泰国短。自打越南榴莲准入中国,越南榴莲产地的收购价格较之前直接翻了2至3倍。
中国庞大的榴莲市场需求,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诞生了不少榴莲大亨,开豪车、住豪宅,日子过得风生水起。“榴莲热”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东南亚的种植结构,不少农民砍倒橡胶树和棕榈,改种榴莲。
除了来自海外榴莲主产国的竞争外,三亚榴莲终于在数年耕耘后开花结果。据三亚日报,三亚育才生态区榴莲基地种植的1400亩榴莲已挂上幼果,将于今年6月份成熟上市,预计产量可达3500斤/亩,每亩产值在10万元以上,每亩产值在10万元以上。明年应该会有更多的三亚榴莲上市,榴莲产业园立志把榴莲打造成与三亚芒果比肩的甜蜜产业。
每年3-6月,在国内水果还没大批上市的空档,榴莲是各大商超、批发、电商等各种渠道拉动流量、提高客单价的水果流量密码。三亚榴莲不仅可以实现吃货们的“榴莲自由”,产业园进行榴莲的加工、包装、冷链、仓储和物流等,还能促三亚农业转型升级,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一举两得!
以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