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中科创星」如何做“保持初心”的赋能者?

郑诗婷 36氪广东 2021-10-16


“一手链接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一手链接产业需求、场景和痛点,做他们之间的衔接者、赋能者,让他们链接到一起,这就是我们做的最核心、最有意义的事情了。”

丨郑诗婷

编辑丨江倩君 刘晓潼


从拆分赛道到整合布局

挖掘光芯片赛道的未来可能性


随着光技术的发展,许多投资机构逐渐布局光芯片赛道。扎根“硬科技”投资6年的「中科创星」(全称「西安中科创星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合伙人袁博主抓光电芯片赛道,推动了「中科创星」参与150多个光芯片和半导体项目的投资。


袁博介绍道,光芯片底层的材料技术属于化合物半导体工艺,和硬科技领域中的半导体行业有很多相似性。相较电芯片,光所用到的材料更多元,突破点相对更多,尽管整体的突破难度会增大,但是光芯片行业对于规模化的需求较少,资金投入较小,IDM模式可行性较高。相对于电芯片而言,袁博认为这种模式对于投资来说更易把握。随着光应用场景的多元化,未来,袁博认为,光行业的发展空间的不断延伸,也将反哺「中科创星」,为其带来更多的投资回报。


目前,光行业的应用场景分为“信息光”和“能量光”,「中科创星」重点关注并布局这两个场景。


在“信息光”层面,应用场景围绕数据和信息的获取、传输、存储、计算、呈现和交互几个节点展开。例如在在数据获取层面,需要各类光传感器获取数据,比如红外摄像头、激光雷达等;在信息传输层面,像5G、光通信,期间会用到光的器件,如在通信侧,“光进铜退”的传输逻辑以光纤来进行。


再到数据的存储层面,从前的存储形式是以光盘为载体进行数据和信息的存储,而以光为载体进行存储,存储的信息数量更大,这是光存储的优势及特点,目前也有科学家以及前沿的实验室来研究如何通过光的方式实现存储。在数据和信息的计算中,光在CPU、GPU、AI等方面能够实现计算上的突破,前沿的光子计算是通过光来做AI计算和协处理计算,这是企业所能够应用的新型计算方式。在数据呈现和交互层面也具有相应的光应用空间。


因此,信息光方面,从数据、信息的获取到交互的场景所涉及的器件材料和工艺,都是未来信息光链条的发展方向,也是「中科创星」的投资侧重点。


而在能量光层面,光束/光源聚焦后的能量可以应用到工业加工的场景里,如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表面的改性以及激光的清洗,通过激光代替传统的加工方式,也是未来的发展重点。作为能源资源,能量光亦可应用在光伏行业。在光伏行业中的一些底层材料创新,包括器件结构的创新以提升光伏的转化效率等,这些都能给予能量光未来发展机会。


随着光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如医疗、军工等场景,催生了新的光器件诞生,未来的场景空间也会催化底层技术的发展。博认为,未来,光还能应用到更多行业和场景,这些场景和行业的更迭也是引导「中科创星」在光电子领域进行重点布局的“指南针”。


“拿捏”和“把控”

——“要有经验,但不能经验主义”


袁博介绍道,「中科创星」所投的源杰半导体、橙科微电子是目前在光通信领域较具有代表性的项目,项目技术壁垒较高,能够解决通信侧、光通信、5G领域等在国内外政策环境变化下的难点问题。其未来的发展态势也较为乐观。


投资这些项目所积累的经验不断地优化袁博的投资决策。他认为,在投资中,首先要熟悉行业的上下游,要花功夫进行行业研究,对行业全貌、痛点、难点要有全面的了解。在投资决策方面,核心关注项目所在赛道的发展趋势、市场情况、技术壁垒和团队,所有因素综合在一起,则是一个综合的把控和“拿捏”过程。


袁博则有一套自身的方法论。他认为,投资既需要理性的研究和挖掘,也需要有适度的经验积累。在基于经验进行项目判断中,“要有经验,但不能经验主义”。


对于项目的判断,经验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却不能教条主义,即不能完全按照过往的经验做决策和把控。“经验”也是投资人心中的判断模型,模型需要不断地迭代升级和修正,这个过程正是袁博所说的不断“拿捏”的过程。


“出手快”、“以终为始,以退为投”


「中科创星」的投资特点是“出手快”,袁博认为能够实现“出手快”的原因是深扎行业。「中科创星」从“蒙着打”到“瞄着打”的过程,是其不断深扎行业,对行业有更多认知的过程——即从“蒙着头”去摸索着找项目,到摸清行业特点,再到了解需求场景,不断瞄准项目标的。


「中科创星」能够“瞄着打”也在于其本身的资源禀赋。依托中科院,袁博认为能够快速的找到项目的其中一点原因是深扎行业:在学界与科学家建立联系,寻找前沿技术;业界寻找产业以及项目场景,在业界和学界之间进行衔接,快速找到行业痛点。项目源方面则是通过中科院的项目评审进行介入,「中科创星」的团队是行业出身,对于行业投资标的也有灵敏的嗅觉。


“瞄着打”是「中科创星」在摸索中得出经验、深扎行业之后所带来的准确性。深扎行业后,了解到行业痛点难点,就具备“瞄着打”的优势,能够非常快速的判断项目的发展前景,并及时匹配相应的技术、团队资源。对于未来前沿方向,袁博也在不断想象未来场景是什么、需要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和技术、并通过这些思考研判当下场景和未来场景,去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这种对于未来的思考,也能够反哺当下,保证当下的「中科创星」去看懂项目、去投中项目。


“以终为始,以退为投”是「中科创星」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思路,即在投的时候去思考退出的路径和机制,从整个退出机制和策略来看,「中科创星」成立了资产管理部门,在退出这个环节形成一个原则,即保证收益最大化的情况下,在基金第七年的时候,能够做到DPI(投入资本收益率)等于或大于一的原则。


在这个原则之下,「中科创星」对项目进行了分类梳理,判断哪些项可以打“长征”、哪些项目可以继续持有观望、哪些项目是优质资产需要重点保留、哪些项目可以择机退出等,根据标签和分类进行下一步的判断。


保持初心: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赋能者”


随着硬科技赛道的火热,各投资机构纷纷布局。硬科技从冷门的领域,变成社会所关注的焦点。袁博认为,从积极的角度看,全社会各界力量包括政府、金融机构、科学家等都聚焦于硬科技领域,底层的瓶颈问题得以有充分的力量去解决。


而赛道“热”也导致泡沫存在。


袁博表示,这时,投资机构应有自身的独立判断。对此,「中科创星」的应对方式是走向不那么“热”的赛道,对“热”赛道中的项目及时踩“刹车”。


“往早走”也是其应对策略之一。此前从技术的资本化,「中科创星」再往前走,走向“科研资本化”——与前沿科学家进行沟通,对前沿趋势进行预判,寻找未来可能会“热”的赛道和领域,提前思考,提前布局。因此,袁博称,由于早期项目的不稳定性、风险较高,「中科创星」作为早期机构,眼光将会放的更长远,更要具有自身的独到性。


以自身“初心”作为指导——在资本和科技之间充当“鸿沟弥合”的角色 ,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 “一手链接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一手链接产业需求、场景和痛点,做他们之间的衔接者、赋能者,让他们握到一起,这就是我们做的最核心、最有意义的事情了。”袁博认为,这是「中科创星」的初心和本心,也是优势和能力的体现。


「中科创星」的投资思路也因初心而不同。袁博补充道,很多科学家有技术情结,希望真正能够做一个产品去服务社会大众,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意义感。但科学家自身的资源、理念的限制也会阻碍技术的产业化,因此「中科创星」在基于商业逻辑和产业思考的前提下,更愿意去为梦想和这种产业使命感去买单,并且能够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的服务去搭建陪伴式成长的生态圈。「中科创星」要打造科技创业的“热带雨林”生态,“瞄准社会问题去解决社会问题”而非瞄着财务回报所做的“短平快”的事情。


对于企业来讲,「中科创星」亦有固定资产的投入作为范本,对初创企业既能够实现硬件的配合,也能够带来软件方面的赋能。要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品和服务,去服务社会、服务大众,「中科创星」从行业痛点和问题中寻找解决方案,促使发明者将“放在柜子里”的专利和技术拿出来,实现技术的价值。


四个标签,回归“情怀”和“初心”


在谈到LP对于「中科创星」的评价时,袁博称“硬科技”“早期”这两个标签是LP所认可的投资方向和模式,体现LP对于硬科技领域项目早期投资的乐观态度;而关于「中科创星」本身,LP则加上了“中科院”的标签,代表对中科创星专业度的认可。


除此之外,LP也加上了“有情怀”的标签,“有情怀”则是LP给予「中科创星」的感性评价。“很多事情别人不愿意做,我们愿意去做,愿意帮助企业成长”,袁博总结道,「中科创星」的初心就是做对科学家、对行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这是「中科创星」不断往前走的核心驱动力,也是一种引导他们进行投资布局的长期思维,荣誉、认可、和回报也会随之而来。


袁博认为,对于科技赛道的变化,「中科创星」要实现合伙人米磊博士所提出的做“科技成果转化的热带雨林生态”的创投孵化理念,聚焦“硬科技”领域,这样边做边喊,边喊边做,使硬科技上升到国家话语体系、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一个焦点,这或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不谋而合。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这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在资本、人才间的交流更加密切。《总体方案》也明确需要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尤其是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谈及对大湾区相关领域的看法与展望,袁博表示,相比于长三角等区域,当前大湾区的芯片行业发展仍有追赶的空间。“比起制造环节,大湾区在芯片设计的领域还是有强大的竞争力的。”


袁博指出,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中山大学等有着非常多的优秀芯片研发人才,能为本区域的产业升级输送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拥有良好的营商环境、相对完整而成熟的产业链等优势的大湾区,吸引着科技企业的落地,滋养着初创企业的成长,也吸引着投资机构的“落子”,袁博透露,日后也会考虑在此设立团队,带着初心在大湾区挖掘更多的可能性。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