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典力作|顾东风-中国人是怎么死亡的,系统原因分析(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推荐)

2017-11-03 iNature iNature

喜欢我,就关注我哦(iNature)

编者按总是会有人说,周杰伦的经典歌曲是《稻香》,《双节棍》等;刘德华的《忘情水》,《来生缘》等,这些歌曲都是百听不厌,常听常新的,而且听起来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怎么评价学术界的经典文章或者是成名作呢?有的人认为,发的影响因子越高越好,这样就是经典文章。但是,iNature认为,作为经典文章,肯定使用的人很多,而且看的人也是拍手叫绝,所以我们是根据总引用量,来客观的评价一篇文章。今天就推出顾东风最高引用量的一篇文章(非综述类),以飨读者。



iNature:血管疾病和癌症已成为中国成年人死因的主要原因。 顾东风(共同一作)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控制高血压,戒烟,增加体力活动和改善营养是减轻中国成年人过早死亡的有效措施。



经济发展迅速,生活条件,营养和保健方面的改善导致了婴儿死亡率和传染病死亡人数的下降,因此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预期寿命也在不断的提高【1.2】。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生活方式的变化(如高摄入量的饮食脂肪和身体不适)的发展在这些国家越来越普遍,这种变化可能会增加包括血管疾病和癌症在内的慢性疾病的风险【2-4】。 但是,支持发展中国家疾病负担流行病学的数据很少【5】.与发达国家的情况不同,在发展中国家,生物统计数据的有效数据通常不可用,因为缺乏一致的系统性的国家死亡登记。

少数风险因素分析


提供疾病负担评估点的横断面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慢性病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有所增加【6-8】。然而,涉及一般人群代表性样本的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是需要提供有关这些国家人口死亡的原因有效资料,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供科学依据。顾东风等人进行了一项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涉及中国40岁以上成年人的代表性样本,以确定病因特异性死亡率,并检查总死亡率的主要可预防危险因素。


10大死亡原因统计


作者对1239191人进行长时间的随访中记录,发现总共有20033人死亡。男性死亡人数为1480.1人/10万人年,女性死亡人数为1190.2人/ 10万人年。男性中死亡的五个主要原因是恶性肿瘤(死亡率,374.1人/ 10万人年),心脏疾病(319.1人/ 10万人年),脑血管疾病(310.5人/ 10万人年),事故(54.0人/ 10万人年)和传染病(50.5人/ 10万人年);女性中死亡的五个主要原因是心脏病(268.5人/ 10万人年),脑血管病(242.3/ 10万人年),恶性肿瘤(214.1/ 10万人年),肺炎和流感(45.9/ 10万人年)和传染病(35.3/ 10万人年)。多因素调整后的相对死亡风险和可预防危险因素总结如下:高血压,1.48(95%置信区间,1.44〜1.53)和11.7%;吸烟1.23(95%置信区间,1.18到1.27)和7.9%;身体不活动,1.20(95%置信区间,1.16至1.24)和6.8%;体重指数(以千克为单位的体重除以米的平方英尺)低于18.5),1.47(95%置信区间,1.42〜1.53)和5.2%。


风险因素统计


总之,顾东风等人的研究表明,40岁以上的中国人口中,心脏疾病,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疾病占总死亡人数的大约三分之二。 此外,高血压,吸烟,身体不活动和体重肥胖是导致可预防的死亡危险因素。 控制高血压,戒烟,增加身体活动和改善营养,可能是减轻中国死亡负担的重要策略。


延伸阅读

经典力作|颜宁-TALE识别DNA的分子基础

经典力作|陈化兰-H5N1病毒在中国南方的进化特征

经典力作|魏辅文-大熊猫肠道微生物的纤维素代谢证据

经典力作|魏辅文-大熊猫肠道微生物的纤维素代谢证据

经典力作|刘耀光-TAIL-PCR的诞生及使用方法


原文链接

http://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sa050467#t=articleTop




猜你喜欢


首发|辣眼睛,2017年全球高引学者(中国)出炉,中科院蝉联榜首,浙江大学在生命科学领域表现出色,张锋同时上榜3个不同的领域

2016年全球高引学者(中国)出炉|北京大学屈居第六;华大基因在生命科学领域表现抢眼;张大兵,董晨,谢旗等上榜

真会玩!中科院居然出表情包了,萌味十足

Nature Genetics|中国医学科学院顾东风联合多家研究机构揭示12个新的脂类易感基因

我是谁,我是马兜铃酸(同时附有权威机构对于马兜铃酸引起癌症的辟谣)

中科院生命医学部院士候选人|徐涛-血糖调控的操作使者

中科院生命医学部院士候选人|顾东风-心血管流行病学的开路人

中科院生命医学部院士候选人|季维智-灵长动物研究的排头兵

第一作者讲坛|ABA类似物明显提高植物抗旱活性

轻松一刻|Dear,你最近为上海生科院打Call了吗?

Molecular Cell|北京大学伊成器开发m1A测序新方法

经典力作|蒋华良-基于蛋白质序列预测蛋白的相互作用(干货)

经典力作|魏辅文-大熊猫肠道微生物的纤维素代谢证据

中科院生命医学部院士候选人|蒋华良-分子结构的点睛人

中科院生命医学部院士候选人|屈良鹄-RNA领域的开拓者

中科院生命医学部院士候选人|陈晔光-信号通路的解读人

重磅推荐|朱健康揭示新的ABA类似物具有显著的抗旱作用




参考文献


1.Sen K, Bonita R. Global health status: two steps forward, one step back. Lancet 2000;356:577-82.

2.Yusuf S, Reddy S, Ounpuu S, Anand S. Global burde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part I: general considerations, the epidemiologic transition, risk factors, and impact of urbanization. Circulation 2001;104:2746-53.

3. Yach D, Hawkes C, Gould CL, Hofman KJ. The global burden of chronic diseases: overcoming impediments to prevention and control. JAMA 2004;291:2616-22.

4. Ezzati M, Lopez AD, Rodgers A, Vander Hoorn S, Murray CJL, Comparative Risk Assessment Collaborating Group. Selected major risk factors and global and regional burden of disease. Lancet 2002;360:1347-60.

5. The world health report 1999: making a difference.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99.

6. Kearney PM, Whelton M, Reynolds K, Muntner P, Whelton PK, He J. Global burden of hypertension: analysis of worldwide data. Lancet 2005;365:217-23.

7. King H, Aubert RE, Herman WH. Global burden of diabetes, 1995-2025: prevalence, numerical estimates, and projections. Diabetes Care 1998;21:1414-31.

8. He J, Gu D, Reynolds K, et al. Serum total and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evels and awareness, treatment, and control of hypercholesterolemia in China. Circulation 2004; 110:405-11.




温馨提示:iNature是介绍一流的,最前沿的科研成果,提供专业的完整的同行解析;另外也会介绍全世界知名的实验室及业界大师;同时为公众提供一个了解生命科学及科研过程的平台。扫描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可关注“Plant_ihuman”,了解科学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另外,iNature公众号也开通了“爱科学爱自然”头条号,欢迎大家关注。


                              


投稿、合作、转载以及招聘信息发布等事宜请联系liupan@sibs.ac.cn 或微信号“1370182985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