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ell | 美国科学院院士骆立群再取新突破,揭示皮质和小脑是作为一个联合动力系统

哈佛-生物君 iNature 2019-06-30

iNature

在整个哺乳动物新皮层中,第5层椎体细胞(L5)通过脑桥投射到大量小脑颗粒细胞(GrCs),形成基本途径。然而,关于皮层动力学传播到GrC层或者皮质 - 小脑通信的特性如何随着学习而发展,鲜为人知。

2019年3月28日,斯坦福大学骆立群,Schnitzer及Wagner共同通讯在Cell 在线发表题为“Shared Cortex-Cerebellum Dynamics in the Execution and Learning of a Motor Task”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使用双位点双光子Ca2 +成像在前肢运动任务期间,发现L5和GrC动力学高度相似。 L5细胞和GrCs共享一组任务编码活动模式,具有相似的响应多样性,并且表现出与L5细胞之间的局部相关性的高相关性。

慢性成像显示这些动力学在皮质和小脑中共同出现在学习上:随着行为表现的改善,最初不同的L5细胞和GrCs融合到共享的,低维度,任务编码的一组神经活动模式上。因此,皮质 - 小脑通信的关键功能是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共享动态的传播。总体而言,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皮质和小脑作为一个联合动力系统,以充分了解每个对行为学习和表现的贡献是至关重要的。



哺乳动物的大脑进化在小脑中的总神经元与新皮质中的总神经元保持了非常保守的~4:1比例,这两种结构在人脑中含有~99%的神经元。小脑和新皮质也密集相关:大多数新皮质区域向脑桥核发送第5层(L5)突出物,通过颗粒细胞(GrCs)为小脑提供最大输入。然而,关于皮层动力学传播到GrC层或者皮质 - 小脑通信的特性如何随着学习而发展,鲜为人知。


双光子Ca2 +成像


GrC的解剖结构非常独特:每个GrC只接受四个输入,称为Mossy纤维,在发育期间固定,可以通过脑桥核以及脑干和脊髓来源于新皮质。此外,不同的GrC不太可能共享同一组四个输入。因此,源自L5的任何个体信号可能与给定GrC中的三种其他不同的Mossy纤维重组,并且大量的GrC(大脑中超过一半的所有神经元)可以允许许多不同的输入重组。这种基本的,保守的解剖学特征被认为允许GrC层产生与皮质高度不同的输出。


L5和GrC动力学高度相似


尽管有这些解剖学线索,研究尚未详细阐述L5-GrC传播的功能特性及其随学习的演变。这源于一些技术障碍。首先,记录颗粒细胞具有挑战性,因为它们体积小,包装密度高,最近才通过双光子Ca2 +成像实现动物颗粒细胞集合的记录;其次,尚未从L5细胞和GrCs获得同时的单细胞分辨率记录。因此,之前对皮质 - 小脑相互作用的研究未发现L5-GrC信号传递及其在学习过程中的演变。


脑桥输入对GrC表示的贡献以及与L5的相关性


该研究通过使用双位点双光子Ca2 +成像在前肢运动任务期间,发现L5和GrC动力学高度相似。 L5细胞和GrCs共享一组共同的任务编码活动模式,具有相似的响应多样性,并且表现出与L5细胞之间的局部相关性相当的高相关性。


文章总结


慢性成像显示这些动力学在皮质和小脑中共同出现在学习上:随着行为表现的改善,最初不同的L5细胞和GrCs融合到共享的,低维度,任务编码的一组神经活动模式上。因此,皮质 - 小脑通信的关键功能是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共享动态的传播。总体而言,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皮质和小脑作为一个联合动力系统,以充分了解每个对行为学习和表现的贡献是至关重要的。


原文链接: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19)30168-0#





END

内容为【iNature】公众号原创,欢迎转载

白名单回复后台「转载」



微信加群

iNature汇集了2万名生命科学的研究人员及医生。我们组建了40个综合群(8个PI群及32个博士群),同时更具专业专门组建了相关专业群(植物,免疫,细胞,微生物,基因编辑,神经,化学,物理,心血管,肿瘤等群)。温馨提示:进群请备注一下(格式如学校+专业+姓名,如果是PI/教授,请注明是PI/教授,否则就直接默认为在读博士,谢谢)。可以先加小编微信号(love_iNature),或者是长按二维码,添加小编,之后再进相关的群,非诚勿扰。




▼点击查看相关文章

影响因子|朱健康 | 汤富酬 | 张康李红良曹雪涛| 施一公

施扬|张锋|David Liu|胰腺癌 肺癌

免疫治疗|疼痛|CRISPR|m6A|lincRNA|GPCR

西南医科 | 上海交通 |万里学院|山大|安农

大学排名|科研基金|作者专访|导师选择|植物排行

风云榜 |中国最高引 突破10文章|有用邮件



iNature,专注前沿科学动态,传递科普信息。关注请长按上方二维码。投稿、合作、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微信ID:18800248052 或邮箱:921253546@qq.com





温馨提示日前,iNature正式推出姊妹微信公众号“iNews”。“iNature”协助“iNews”的成长及运行,iNews时刻关注学术领域的热点,新闻及动态,长按下面的二维码直接关注。


觉得本文好看,请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