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魏海明团队发现新冠肺炎高致死率的潜在原因:正常免疫细胞成为“带毒”的免疫细胞,托珠单抗可改善症状
iNature
由于新病例的迅速增加,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很快引起了全球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被认为是从动物传播的,到2020年1月,怀疑最初受感染的患者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感染了该病毒。自2020年1月以来,covid- 19种病毒已经升级,该病毒已迅速传播到中国大部分地区和其他国家。截至2020年3月9日,中国报告了80735例确诊的COVID-19和3119例死亡人数。这些数字每天都会更新,而且预计还会进一步增加。但是,尚不清楚潜在的COVID-19患者急性死亡的免疫机制。
2020年3月13日,中国科技大学魏海明团队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在线发表题为“Pathogenic T cells and inflammatory monocytes incite inflammatory storm in severe COVID-19 patient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提供了有关SARS-CoV-2的详细免疫病理学报告,表明由致病性GM-CSF + Th1细胞和炎性CD14 + CD16 +单核细胞引起的过度激活的免疫反应可能与肺部免疫病理学有关,从而导致有害的临床表现,甚至导致急性死亡。该研究进一步开展了使用Tocilizumab(托珠单抗)阻断白介素6受体(ChiCTR2000029765)的临床试验。现在招募的这些严重患者具有令人鼓舞的临床结果,包括体温迅速降低和呼吸功能改善,这对于进一步降低重症死亡率有重大借鉴意义。
2019年12月,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确认了一群原因不明的肺炎患者感染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nCoV,这是以前在人类或动物中未发现的。流行病学证据提示大多数这些患者去过武汉当地的海鲜市场,并且从这些患者中获得的病毒的基因序列与蝙蝠中鉴定的高度相似。由于相似,该病毒随后被重命名为SARS-Cov-2,它是Sarbecovirus亚种(Beta-CoV谱系B)的成员。一些研究人员发现SARS-Cov-2对人类呼吸道受体具有很强的亲和力,这暗示了对全球公共健康的潜在威胁。
由于新病例的迅速增加,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很快引起了全球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被认为是从动物传播的,到2020年1月,怀疑最初受感染的患者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感染了该病毒。自2020年1月以来,covid- 19种病毒已经升级,该病毒已迅速传播到中国大部分地区和其他国家。
截至2020年3月9日,中国报告了80735例确诊的COVID-19和3119例死亡人数。这些数字每天都会更新,而且预计还会进一步增加。此外,全球40多个国家/地区也出现了新的COVID-19 病例。但是,尚不清楚潜在的COVID-19患者急性死亡的免疫机制。
在这里,该研究显示出SARS-CoV-2感染后,CD4 + T淋巴细胞被迅速激活,成为致病性T辅助(Th)1细胞并产生GM-CSF等。细胞因子环境诱导炎症性CD14 + CD16 +单核细胞高表达IL -6和加速炎症。鉴于在严重的COVID-19患者中发现肺部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这些异常的致病性Th1细胞和炎性单核细胞可能大量进入肺循环,并起免疫破坏作用,导致肺功能障碍和快速死亡。
严重COVID-19患者中的致病性Th1细胞和炎性单核细胞
该研究结果表明,病原性T细胞和炎性单核细胞过度无效的宿主免疫反应可能与严重的肺部病理有关。因此,该研究建议靶向GM-CSF或白介素6的单克隆抗体可能有效阻断炎症性风暴,因此是重度COVID-19患者的有希望的治疗方法。
总而言之,该研究提供了有关SARS-CoV-2的详细免疫病理学报告,表明由致病性GM-CSF + Th1细胞和炎性CD14 + CD16 +单核细胞引起的过度激活的免疫反应可能与肺部免疫病理学有关,从而导致有害的临床表现,甚至导致急性死亡。针对SARS-CoV-2的特定新药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评估和开发。
在此关键时刻,可以考虑使用几种针对炎性风暴并减少免疫病理的上市药物。Tocilizumab能特异性结合膜IL-6受体和可溶性IL-6受体并抑制信号传导,是首个获准上市的IL-6阻断抗体,并已证明其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该研究进一步开展了使用Tocilizumab(托珠单抗)阻断白介素6受体(ChiCTR2000029765)的临床试验。现在招募的这些严重患者具有令人鼓舞的临床结果,包括体温迅速降低和呼吸功能改善。
参考消息:
https://academic.oup.com/nsr/advance-article/doi/10.1093/nsr/nwaa041/5804736?searchresult=1
—END—
内容为【iNature】公众号原创,欢迎转载
白名单回复后台「转载」
微信加群
iNature汇集了4万名生命科学的研究人员及医生。我们组建了80个综合群(16个PI群及64个博士群),同时更具专业专门组建了相关专业群(植物,免疫,细胞,微生物,基因编辑,神经,化学,物理,心血管,肿瘤等群)。温馨提示:进群请备注一下(格式如学校+专业+姓名,如果是PI/教授,请注明是PI/教授,否则就直接默认为在读博士,谢谢)。可以先加小编微信号(iNature2),或者是长按二维码,添加小编,之后再进相关的群,非诚勿扰。
▼点击查看相关文章
影响因子|朱健康 | 汤富酬 | 张康| 李红良| 曹雪涛| 施一公
免疫治疗|疼痛|CRISPR|m6A|lincRNA|GPCR
投稿、合作、转载授权事宜
请联系微信ID:18217322697 或邮箱:921253546@qq.com
觉得本文好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