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批判性思维 校长工作坊手记 | 伙伴说

Ruby睿洁 C计划 2021-07-28
 

思辨 X 赋能 X 行动

C计划是一家致力于思辨教育的社会企业

欢迎戳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伙伴说

来自学员、合作机构的心得分享

 Ruby睿洁|文



编者按:睿洁是北京市戈友公益援助基金会的总干事,和我们一起去了贵州,开展“好校长成长课堂”,今天我们分享一篇她的感想。



前几天,脚里学院邀请了来自C计划的郭兆凡和蓝方老师,我们在贵州省的贞丰县和威宁县开展了两堂“好校长成长课堂”,专门介绍批判性思维。两个地区都有50位左右的好校长参与,老戈友校长都是通过网络自主报名参加的,当我和盼盼看到从灵析导出的报名表时,笑说“这都是我们脚里学院的‘铁粉’啊。”


不管是在威宁还是贞丰,在课程上我们都学习了“结构化归因法”,并借助这个方法,围绕教师职业倦怠这个预选问题,从内因到外因进行层层分解,导出了一张很完整的归因图表。看着这张表,想起教学现场的讨论,我有不少意外收获,择片段稍作记录。


讨论教师工作积极性这个问题时,结构归因法中提到了内因和外因,而内因又包含三点,分别为:“知”、“能”、“愿”。大家的自由讨论,大多数可以归纳进“愿”这个角度,而“知”和“能”则鲜有提及,被大家无意中遗漏了。似乎很多情况下,我们都极容易从人的主观能动性去思考,也就是从“愿”这个角度去找原因,这使我们特容易去抱怨他人的推诿和不作为,是出自于内心不愿,总觉得别人是故意懈怠,是功利心作祟,这倒像是某种“诛心”。


但“知”和“能”这两方面被忽略的因素,其实也是极重要的。例如,从“知”角度来讲,老师们是否真得了解具体都有哪些工作是自己的职责呢?我们想当然地认为,作为一名老师,天生就该知道自己的职责。比如有一位校长举例,学校操场上有两个孩子在打架,老师看到了却没有主动去管,原因是两个孩子都非这位老师自己班上的学生。校长认为该老师故意不作为,原因是他工作不积极,职业倦怠了。


那么问题来了,老师是否有责任去管理别班的学生呢?很多校长认为“是的”。好吧,那现场讨论还提到了许多在教学职责以外、却也同样容易被老师们拖延或推诿的工作,比如:学校的行政工作、安全管理工作、营养餐工作和留守儿童工作,这些工作又是否尽皆是老师的职责范围呢?校长们此刻犹豫了,有的校长小声说“是”,有的干脆先不说话了,现场开始交头接耳。


为了让讨论继续下去,先假定这些确实都是教师的职责吧,那么在“知”的层面,又出现一个问题,如果这些都是老师的职责,那学校是否在规章制度中明确写过这些职责呢?进一步追问,如果制度里也明确写了,学校有没有明确向老师告知过有这些职责呢?现场的校长们大部分在摇头。


一个过去认为简单的问题,被连续追问几次,就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结果。过去对于教师职业倦怠,大家找不到办法,原来是因为没有刨根问底地去思考原因究竟在哪里。仅从“知”的角度,就可以推导出学校管理制度责权不清的状况,原来以为是老师的原因,现在看起来,校长的责任竟还要大一些。于是现场的讨论开始变得有难度了,毕竟抱怨别人容易,可责任若摊到自己头上,难免头大。


再从“能”这个角度呢,就有了更多问题可以讨论。上课的蓝方老师提醒我们,通常一个人的能力,可以分为硬能力(hard skill)和软能力(soft skill),硬能力是指老师的业务教学能力,平时老师们能够参与的业务研讨和培训,大多集中在这个硬能力(hard skill)上。而软能力(soft skill)则包含:批判性思维、创造力、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目前老师能够参加的这方面培训少之又少,校长也很少关注到老师在这方面的能力也非常重要。话说回来,即便是校长,甚至是教管中心、教辅站、教育局的领导们,在这些软实力上,又有几分优势呢?幸运的事,脚里学院的课程开发,恰好关注并着力侧重了这几个软实力,当然专业性和系统性还远远还不够,需要我们自己加强学习,水平和效果才能有所提升。不过至少看到了,就是一件幸事。


再说回“愿”吧,其实这次讨论,老师引导的重点就是放在了“不愿”这个角度上。“不愿”的表现是什么?原因可能在于哪些方面?经过条分缕析地耐心分析,我们最后仍落在了制度和体制上。所以即使是这个似乎最能代表主观能动性的“不愿”,我们竟还是追到了“外因”中的社会环境、政策环境、制度环境上。这一点我先不剧透了,我们和几位好校长约好了,要在这几点上好好下下功夫,做一番调研,拿出真实和鲜活地一线数据和事实,据此再得出正式而可靠的结论:究竟什么是教师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到底严重不严重,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


总而言之,我们过去对于教师职业倦怠这个问题,考虑地太肤浅了,竟长期地停留在无责任心、素质低等这类简单粗暴的评价上,迫使基层老师背锅。如今在批判性思维的课堂上,总算为我之前的困惑解了扣。


课程结束几天了,我还在研究那张结构化归因的图表,还用学到的方法论尝试做关于体罚学生的分析框架,有点乐此不疲了。


颇为大言不惭地说,我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代表好校长们的成长。引用曲老师有一天告诉我的话,“当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感觉每一天都有新的期待。”相信很多脚里学院的好校长也有类似的感觉。我很喜欢我们的脚里学院,如果你也觉得我们做的不错,真心请你来支持我们这个平台,能为乡村好校长提供更多优质的资源,给他们有价值有效的帮助。


下面这个二维码链接的是“好校长成长计划”的众筹捐赠页面,这是脚里学院的教育公益主打项目,如果你也认同:“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就请你助我们一臂之力。


其他学员的分享,或许你还想读


周总理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什么我没这个志向?

在亲子生活中玩转批判性思维!

一位海淀老师眼中的中关村二小欺凌事件

在说理中,我们才看清世界和自己


未经特别说明,C计划文章均为原创。文中署名的插画、脑图亦为原创。转载文章或原创插画、脑图,请联系小C(Plan-C2016)或给后台留言。


苹果用户可以识别下方二维码打赏呦~


正在报名!

 

订阅号:PlanC-Edu

服务号:PlanC-Mall

 

微博:小C-C计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