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方可成:安倍遇刺,可能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方可成 C计划 2022-07-27


编者按


7月8日,日本前⾸相安倍晋三在奈良市为即将举⾏的参议员选举发表演讲时被刺杀身亡。消息在中国的舆论场上引发的最剧烈反应是⼤批的叫好,以及⼀些对叫好者的批评,以及叫好者的⾃辩。


本文主题与此相关,但不会局限于讨论国内的⺠族主义情绪和仇恨⼼态,⽽是引⼊⽇本的政治⽣态,从⾃由派进步主义者的视⻆出发,谈谈对这起事件的理解,并且解释:为什么即便单纯从⺠族主义、国家利益的⻆度出发,这起刺杀也绝不是什么值得庆祝的事件。这也是C计划倡导的,我们需要的历史教育—是反思而非仇恨。


本文是【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付费内容,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助理教授可成老师。方可成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Annenberg传播学院,前《南方周末》时政记者,政见CNPolitics发起人,新闻实验室主理人。阅读更多对传媒科技行业的分析,欢迎订阅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https://newslab.info/join/。


日本政坛的左与右


会员通讯581期在介绍⽇本记者望⽉衣塑子的故事时,曾对日本的媒体和政治生态有所涉及。在这⾥,我再简单谈谈⽇本政坛的基本情况,⽅便⼤家理解安倍晋三在其中的位置。


⼆战之后的日本虽然有多个党派,定期举行民主选举,但选举的结果基本是⾃⺠党一党独⼤。这个现象被称为“55年体制”,因为它是1955年之后⽇本的基本政治格局:自民党作为执政党,社会党作为最大的在野党(后来先后被民主党、⽴宪民主党取代)。从1955年⾄今,日本只有少数几年(1993-1996年、2009-2012年)不由自民党执政。而安倍晋三又是历史上连续执政时间最⻓的⾸相,是自民党内最重要的⼈物。


意识形态上来看,自民党是一个保守主义(右派)政党,而与之抗衡的最大在野党则是自由主义(左派)政党


那么,在日本的语境下,左和右分别代表着什么呢?


经济政策上,右派(自民党)⼤体奉⾏⾃由放任的市场政策,重视保护商界的利益,与财团之间形成良好的利益共⽣关系,被认为带有财阀政治的特色。而左派(例如社会党)则倾向于社会主义或者欧洲社会⺠主主义的路线,也即强调政府对市场的⼲预、对贫富差距的调节,强调保护⼯⼈阶级、劳动者的利益。


政治上,⽇本面临的一个重要议题是,是否要修改现行的《和平宪法》。该宪法于1947年开始实施,主导起草的是驻⽇盟军总司令部。为了封堵在⼆战中带来惨痛教训的军国主义思想,该宪法明确禁⽌⽇本拥有军队,要求⽇本放弃宣战的权利,成为不战国家(因此⽇本只有“⾃卫队”)。


/ NYT /


⾃⺠党,尤其是安倍晋三本⼈,谋求改变这一宪法,让⽇本恢复军事正常化,可以发展军备,取消“放弃战争”的条⽂。安倍在任内着⼒推进(但未能完成)的一件⼤事就是推动修宪。2015年,他在⺠众和在野党的激烈反对之下推动了一项⽴法,授权⽇本军队以“集体⾃卫”的名义与盟军部队一起执⾏海外作战任务。这被认为是他在修宪道路上的重⼤进展,不过其过程⼗分艰难,也表明⽇本社会并没有准备好修订和平宪法。


可以看出,安倍本人是一名坚定的⺠族主义者。他并不否认日本在⼆战期间的罪⾏,但他拒绝做出更充分的道歉,也很少提及要吸取历史的教训,因为他认为,“与那场战争毫⽆关联的⼦⼦孙孙,我们不能再让他们继续背负谢罪的宿命。”



⽽⽇本的左派则批评他的这种⽴场,认为⽇本应该坚持和平主义,不发展军事⼒量。曾与自民党抗衡⼏⼗年的左派在野党社会党,⻓期反对修改和平宪法,甚⾄曾经认为⾃卫队都是违反和平宪法的存在。⽇本的左派媒体也积极报道和反思慰安妇等⼆战相关话题,但这些报道遭到右派的激烈攻击。

 

作为⼆战受害者的中国和韩国,自然是对安倍的态度和他的修宪行动非常敏感和反感。而安倍外祖父岸信介曾被美国指控犯有战争罪,这更让⼈们对他的行动感到警惕。


安倍晋三:新闻⾃由的敌⼈


我是研究新闻传播的学者,因此在评价政客的时候,我会很在意他与媒体的关系。


说安倍晋三是新闻⾃由的敌⼈,也许略微夸张,但⼤体应该符合⼈们的观察。一个直观的数字是,2012年安倍⼆度当选⾸相的时候,⽇本在记者⽆国界组织的新闻⾃由排⾏榜上排名第22位;⽽到2020年他辞职的时候,⽇本的排名已经跌落到了第66位。


/ NYT /


安倍具体是如何限制新闻⾃由的?⾸先,他在2013年底推动通过了《特定秘密保护法》,强化了内阁对军事、外交等国家机密事项的管理,加⼤了对公务员泄密的惩罚⼒度——泄露了国家秘密的公务员最⾼可被判刑10年,⽽发表了秘密的记者则可被判刑5年。这项法律使得政府内部出现“吹哨⼈”的概率⼤为降低,打击了媒体的调查报道,伤害了⺠众的知情权。


第⼆,安倍和他的⾃⺠党同僚对持有批评意⻅的记者展开了骚扰和打击报复。他称这些记者是在抹⿊⽇本,威胁要收回这些记者采访⾼层信源的权限。2016年,⼏位在节⽬中敢⾔的知名电视主播被迫离开岗位,因为电视台⾼层受到了来⾃安倍政府的直接压⼒。


第三,安倍政府还对影响⼒巨⼤的公共电视台NHK进⾏了诸多的⼲涉。他要求NHK修改一部关于慰安妇的纪录⽚,还安插了⾃⼰的亲信担任NHK的⾼层职务。2013年被安倍任命为NHK会⻓的籾井胜⼈,在新闻媒体⽅⾯毫⽆经验,并公开表示“当政府说‘向右’的时候,我们不能说‘向左’。”被安排到NHK董事会的安倍亲信还包括百⽥尚树——他最出名的⾔论是:南京⼤屠杀没有发⽣过


/ 视觉中国 /


在各种明⾥暗⾥的打压之下,⽇本媒体的⾃我审查在近10年也变得愈发严重。


可以说,安倍晋三是一名强⼈型的右翼政客(川普的顾问班农曾经称他为“川普之前的川普”),他专注于推动⾃⼰的议程,对异⻅和批评声⾳的容忍度是极低的。这不仅表现在打压新闻⾃由上,也表现在对议员质询的⽆视上。根据学者统计,安倍政权的内阁成员和政府公务员在议会中创下了回答“⽆可奉告”次数最多的记录,平均每年超过300次,在2017到2019年之间更是持续超过每年500次。其中,安倍本⼈有165次拒绝回答质询。


正因为这些特质,安倍晋三被很多⼈认为伤害了民主制度,将⽇本导向更威权的⽅向。


为什么安倍晋三遇刺

可能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读完以上两个部分,你应该已经清晰地了解了我对安倍晋三的看法:作为和平主义者,作为中国⼈,我反对他的修宪⾏动,认为他推动⽇本军事正常化的努⼒是危险的;作为国际主义者,我反感他的⺠族主义思想;作为新闻传播研究者,我认为他对新闻⾃由的打击是巨⼤的,他限制了⽇本媒体的⾃由,让它们变得更为温顺、缄默


但是,即便是再反对他推⾏的政策,也并不值得为他的遇刺感到⾼兴。第一,最基本的,我们不应为枪击杀⼈这种暴⼒⾏为叫好。第⼆,安倍遇刺了,他希望推⾏的修宪就会停⽌吗?更多元的声⾳就会出现吗?恐怕并⾮如此,甚⾄恰好相反


安倍的遇刺,⾃然是让⾃⺠党损失了一名灵魂⼈物,接下来可能会迎来一定程度的混乱,但是他的遇刺也可以成为⾃⺠党博取选⺠同情、夯实票仓的重要机会。7⽉10⽇就是⽇本的参议员选举,安倍遇刺之后,⾃⺠党的成员并没有停下竞选的脚步,他们在演讲中提及安倍可以激发⺠众的同情,动员更多⽀持者参与投票;⽽在野党们则处在一种更为尴尬的位置,他们一⽅⾯明确反对暴⼒,另一⽅⾯⼜要继续批评⾃⺠党的政策,这中间的平衡更难把握。


从⽬前的消息来看,枪⼿刺杀安倍的动机似乎与政治⽆关,但社交媒体上早已流传各种虚假信息和阴谋论。⽐如,安倍的一些⽀持者宣称,刺杀事件是因为反对党“⿎励了恐怖主义攻击”。⼴为流传的一则已经被证实为虚假的谣⾔说,枪⼿是切·格瓦拉粉丝,也就是一名左派⼈⼠。也有很多⼈在问,刺客是不是在⽇本的韩国⼈——这样的问题指向的显然是一种排外的⺠族主义思想。


在追问枪⼿及其动机的过程中,指责安倍的政治对⼿成了膝跳反射般的反应。虽然这些说法没有根据,但在社交媒体的情绪化传播当中,安倍的反对者们陷⼊了被动当中。


/ NYT /


安倍以这种⽅式离开⼈世,也让一些⼈可以更加神话他的地位,使得他希望推⾏的修宪等政策,或许会获得更⾼的⽀持率。


如历史学者、新加坡国⽴⼤学助理教授茶谷亮所⾔,左派进步主义者希望看到的,是安倍以及他的⾃⺠党在选举中失利,是议会可以真正有⼒地监督他们的权⼒,是当他们违反法律的时候可以受到惩罚,⽽不是以刺杀这种脱离⺠主程序的⽅式来让他告别。因为如果没有了⺠主程序,也就没有了法治,没有了理性,没有了追求更正义社会的基础


刺杀行为是一种暴⼒,它的影响不仅仅停留在枪响的那一刻,还表现在枪响之后被激发的多⽅⾯反应。⽆论是借机指责左派的部分⽇本右派,还是欢庆的中国和韩国⺠族主义者,安倍的遇刺都给了他们⽆所顾忌地声张一种基于排外和仇恨的价值观的机会,⽽和平、沟通、宽容、融合的声⾳则处于下⻛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本政治的进一步右转就具备了有利的条件,⽽这对于中国、对于世界都不是什么好消息。如前南⽅周末国际编辑S博⼠所⾔,“安倍死后,岸⽥政府将会加快修宪步伐,并在⽇本修宪的过程中加⼊更多的个⼈主张,摆脱了安倍的岸⽥会不会完全倒向太平洋彼岸,成为尹锡悦第⼆,谁也不知。”




作者:方可成



香港中文大学助理教授,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Annenberg传播学院,前《南方周末》时政记者,政见CNPolitics发起人,新闻实验室主理人。


注:本文摘自「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第598期,阅读更多对传媒科技行业的分析,欢迎扫码订阅,或复制http://newslab.info至浏览器打开。


▷ 排版:呢呢


推荐阅读


▷ 蓝方:他们都该去死吗?

▷ 为什么我们会如此仇恨一个陌生人|蓝方专栏

▷ “白左”“粉红”“公知”“五毛”……我们根本的分歧到底在哪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