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正”的贾政:傲娇老爸
朋友们,我这本讲红楼梦的书出版啦,今天刚拿到样书,这个月上架!月底北京书展和大家见面。
说到贾政对贾宝玉的态度,我们好像感觉他对儿子是一味的贬抑,再加上宝玉确实很怕贾政,更让我们觉得这位父亲严厉得不近人情。
但是我们要知道,传统的中国人,不要说对儿子,就是对自己,也是永远在“自黑”的。这甚至都不是谦虚,而已经固化为了一种社交辞令。
如果你一直在同事面前沾沾自喜:“我儿子可聪明了,又认识了五个字了。”大家会觉得这个人不仅不懂人情,也没见过聪明孩子。但是如果你说:“我儿子不行,都上三年级了还只会对对联,连首律诗也写不成。”大家一定会拥上来说:“很不错了啊,你要求太高了吧。”根本不用你再亲自夸了。
所以中国人夸儿子的时候,是不会直接夸的,而是会用明贬暗褒的手法,用批评的语气,恰到好处地把儿子的优点勾画出来。
贾政对贾宝玉的每一次批评,几乎都是明贬暗褒。
如果是当着儿子的面,就更不能直接夸了。少年人写的东西,即使很有才情,也总不会是完美的。如果有缺点,做家长的就要负责指出缺点。即使没有明显的缺点,也要摇着头说一句“不好”。
这样,即使外人看着觉得幼稚,也不好再说什么了;如果外人看了觉得好,当然又会拥上来使劲夸。中国的家长一般把这种做法解释为“怕孩子骄傲”,其实还不到位,其实是怕给孩子招黑。
当然,这么做的前提是,你的孩子是世家的公子,会有人来黑他。而且你身边还跟着一帮清客,负责拼命夸他。如果你的孩子只是父母两个人的宝贝,那么贾政的做法就不适用了。
贾政对贾宝玉其实是很欣赏的。当宝玉和贾环同时出现时,从贾政眼中看来,宝玉是“神彩飘逸,秀色夺人”,而贾环是“人物委琐,举止荒疏”。因而贾政“把素日嫌恶处分宝玉之心不觉减了八九”。
这里曹雪芹站在宝玉的视角,又替宝玉自黑了一把,把贾政在宝玉问题上的傲娇说成“嫌恶”。其实这句翻译成人话应该是,“觉得不管怎么样,还是宝玉好。”贾政对宝玉的偏爱是明显的。
宝玉题对联、写诗,贾政在没什么意见可提之后,永远是说一句“不好”。但实际上,一转头,贾政就把宝玉题的所有对联都挂在了大观园里。
贾政的解释是为了让元春看了高兴,但实际上,如果不是觉得可以炫耀,他才不会挂出来呢。当然,他一边挂一边会跟人解释:“都是小孩子写的啊,只是为了让贵妃看着高兴啊。”贾宝玉写过四首“风流妖艳”的即事诗,在江湖上广为传诵,似乎也从没见贾政对此发表什么意见。
当面从不说好,背后却以儿子为骄傲,这是中国传统父亲的典型做法。我们今天不一定认可这种做法,但这跟真心“嫌恶”儿子,还是有区别的。
比如说,第七十五回,贾政对贾环和贾兰说:“宝玉读书不如你两个,论题联和诗这种聪明,你们皆不及他。今日此去,未免强你们作诗,宝玉须听便助他们两个。”这句话怎么读呢?是说宝玉读书不如他们俩吗?
其实是说宝玉作诗比他们俩好。前半句话,只不过是在夸宝玉之前,要给贾环贾兰留足面子。难怪王夫人听了这话都觉得高兴。而且,贾政马上就让他们作诗,让宝玉展示他的特长,却没打算给贾环贾兰展示“读书”的机会。
有意思的是,贾政即使对贾环和贾兰也要讲客气,却在他们面前替宝玉谦虚,这里面其实是有亲疏之别的。说明贾政在感情上对宝玉比对贾环贾兰亲近得多,只把宝玉视为另一个自己。我们永远看到贾政在黑贾宝玉,也是这个原因。
贾政黑贾宝玉,永远忘不了带出他的优点。
说他不会读书,就一定要说出来他会写诗。在这个不靠十年寒窗出人头地的家族中,不会读书不一定是缺点,有可能是不屑于应试,不屑于功名;而会写诗才是大大的优点,因为只有写诗能见出一个人的性灵和风雅,证明他没有辜负书香门第的血脉。
第九回贾宝玉要去上学的时候,贾政“冷笑”了一下,然后全程没有一句好话。今天我们会觉得,怎么能这么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呢?我们今天不是应该说,“你要好好学习,将来当大总裁,为安置失业人口做贡献”吗?
不,中国的体面人家,是不会这么说话的,特别是旁边还有一群清客在场的时候。这时候贾政会说的话,就是曹雪芹安排贾政说的那两句话,意思是,我们家孩子上学,也没有多用功,就是稀里糊涂地混日子,跟玩也差不多。
这样,如果孩子真的念不好书,当爹的算是有言在先了,至少不至于在现实与当初的大话之间形成巨大的反讽效果;如果孩子万一念好了书,就更显得孩子聪明,也显得父亲的标准高。贾政明里说宝玉读书不好,暗里却带出来他没有很费力地读书。
一个孩子读书好不好,不是当下就能看出来的,总得考了科举才算数;但是他没有很费力地读书,则有可能是聪明。无论宝玉读书好与不好,贾政这话其实都为他留了地步。
当然,当爹的这么说自己孩子的时候,你站在旁边,也得会听。如果你听了这话,真认为他家孩子就是读书不好,那就又呆了。
这时候你的任务,就是赶紧上来夸这个孩子,反驳孩子家长的观点。果不其然,贾政的清客没有呆的,都上来夸宝玉了。
而我们这些读小说的看客,也不能那么呆,不能因为看了这两句话,就认定贾宝玉是个差等生。认为宝玉读书不好的,多半是看了贾政说宝玉的这些话,然后就呆呆地信了。
顺便一说,宝玉说要上学的时候,我们可爱的林妹妹也并没有好话,而是取笑他要去“蟾宫折桂”了。贾宝玉听了这个嘲讽,反而更觉得林妹妹亲热。
其实,林妹妹的说话方式,跟她亲舅舅也是一脉相承的。如果这时候林妹妹说“你要好好学习,将来治国齐家”,估计早就被宝玉斥为“混账话”,跟她生分了。
区别只是在于,宝玉被林妹妹嘲笑,还敢接话说下学一起吃饭;被父亲嘲笑,心里还是害怕的,不敢揣摩父亲的话有几分真几分假,更不敢接话了。
宝玉的小厮李贵,李嬷嬷的儿子,也是不会听话听音的,他也是真诚地相信宝玉读书不好。李贵大概是不识字的,让他来判断宝玉的学识,未免太为难他了。贾政训斥李贵,也是不太客气的,连粗话都上来了,把李贵吓得跪下直磕头。贾政训斥李贵,也是为了敲打宝玉。
李贵不明白老爷为什么会对自己的小主人格外严厉,以为老爷真的不喜欢小主人,当然,这并不会影响他对小主人的忠诚。所以他对宝玉说,你要好好念书啊,要不连我们都跟着倒霉,这倒也算是把贾政想让他传达的意思传达到了。
这里贾政指导宝玉读书的两句话,说得也很内行。贾政听说宝玉已经读《诗经》了,心里还是暗暗高兴的。但是他为什么嘱咐先生,不让宝玉读《诗经》呢?有人说贾政思想封建,应试教育,不让宝玉看课外书。而且《诗经》都不是课外书,而是科举要考的“五经”之一,贾政居然不让他读,这也太迂腐了。
其实,课外书这东西,哪里是应该学校老师带着看的。看课外书也得靠缘分,只有自己发自内心喜爱,自己找来看的书,看了才能受益。贾宝玉看《西厢记》、《牡丹亭》,也不是老师教的。
在宝玉目前的学习阶段,考试的主要教材是“四书”。这时候看《诗经》,等于是初中生提前看大学教材,而且不是自己有兴趣看的,是老师天天在课堂上讲。这种做法,可以说是既不应试,也不素质,虽然不能说绝无好处,但是颇有好大喜功之嫌。还原到《红楼梦》的时代,很可能只是在讨好贾政。
所以贾政就让李贵给私塾先生传话:不用搭这些花架子讨好我,我并不领情,你讲《诗经》能讲出花儿来吗?还不如让孩子把基础打扎实,“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基础打好了,将来学什么都不晚,一味地提前教育,其实不是好事。
由此可见,贾政对当时的教育,是有着自己的思考的。他的观点,很新鲜,也很通达。后来他外甥女林黛玉教香菱学诗,不让香菱乱看诗话,也是这个思想。
曹雪芹从来没有写过贾政考贾宝玉“四书”、“五经”,每次宝玉提防贾政问他功课,都没有真正派上用场。
比如在“抄检大观园”之前那一次,赵姨娘的丫鬟小鹊跑来说“老爷要问你话”。吓得宝玉连夜温习古文,简直比研究生听说导师要回国还紧张。后来贾母、王夫人和丫鬟联合起来帮他打马虎眼,骗贾政说宝玉被一个黑影吓病了。
但是,这次宝玉有点自作多情了,因为此前贾政跟赵姨娘说的只是,他为宝玉和贾环各自看上了一个丫鬟,怕耽误他们俩念书,过一两年再说。听赵姨娘说宝玉已经有了袭人,贾政略感意外。
贾政会替两个儿子物色丫鬟,别说宝玉想不到,就是看小说的也想不到。这也说明,贾政也没有多“正”,并非不懂儿女私情。这次贾政想问宝玉的话,其实就不是“四书”、“五经”。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