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称呼知识女性好难啊:女士?女史?小姐?

张一南 张一南 2024-04-06
清金廷标《曹大家授书图》

上周讲了称呼知识女性好难啊:可以称呼先生吗,今天谈一谈女性专属的两个称呼:“女士”和“小姐”。

在不愿意被称为“先生”的女性群体中,“女士”的接受度是很高的。我认为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早期的翻译家用“女士们先生们”翻译了“ladies and gentlemen”。随即,在大众社会生活中,“女士”和“先生”也被用来做相对词了。

其实,从汉语的角度来看,这样是不对的。“gentlemen”有性别,而“先生”本身没有性别,仅仅是社会刻板印象倾向于男性。“女士”和“先生”不成对,“女士”的反义词应该是“男士”。

“女士们先生们”这个表达对女性不公平之处在于,女性被标明了性别,而男性没有被标明性别,成为了默认的性别。

较真的话,在称我为女士的场合,你都应该称跟我身份对等的男性为男士

“女士”的意思就是女性的“士”,我首先是一个“士”,然后是一个女性。“士”就是“先生”的更古雅的称呼,“女士”其实就是“女先生”。在这个意义上,我也是可以接受被称为“女士”的。一个女性要成为“士”,目前还是比男性要难一点,所以,“女士”显得比“男士”更厉害一点。很多时候,“女士”有一些卫生巾之类的特殊需要,所以在接待的时候也经常需要标明性别。

所以,“女士”是一个很有使用价值的词。比如说,在举办学术会议的时候,单间海景房不够住,安排“女士优先”,这就是比较优雅的。“女士优先”这个说法很优雅,要多用。

但是,我不同意在向一位女老师请教问题的时候,称呼她为“女士”,因为你这时候不会称呼男老师为“男士”。在工作场合,带出性别是不文雅、不得体的。

你向一位老师请教问题,是因为他(汉语本来也没有“她”)有学问,并不在乎他的性别。当你不会用“男士”这个词的时候,就不要用“女士”个词,而要用“先生”或“老师”。

“先生”没有性别,“士”却是有性别的。“士”最初是最低一级的爵位,继承爵位的只能是男的,“士”字本来就是一个扛着武器的男人。“士”本来是一个标准的与“女”相对的概念,跟“男”差不多。

出现“女士”这样的对立统一,是近代的事,意思就是,虽然你是个女的,但是你能做到和男人一样的事。所以,称“女士”,才有“女性尊贵到一定程度就被称为男性”的嫌疑。

西方的“ladies and gentlemen”的说法,本身就是男女不平等时代的产物。Lady往往是因为沾父亲和丈夫的光而成为lady的,更多的是一种身份;而gentleman虽然也与出身教养有一定关系,但最终是指向个人素质的。Lady和gentleman并不是一种东西,受到尊敬的原因也不同。

在我们这个女性也是凭个人素质获得尊重的时代,在表达敬意的时候,已经没有必要区分性别了。性别在这里是一个无效信息,而在交际中只要多带出一个信息,就有出错的风险,或者冒犯对方的风险。

比如,不认识对方的时候因为看名字而搞错了性别;又比如,不是所有女性都希望被按照女性特殊对待。在社交中,对于无关主题的个人信息,都要尽量地模糊,不轻易提及。

而在一些提供日常生活服务的场景中,顾客的性别就显得重要的多,在这样的场合,更适合用“男士”和“女士”,而不适合用“先生”。


还有一个比“女士”风雅很多的词,“女史”。

“女史”这个词是很古老的,是《周礼》里的一个官职,是一种宫廷女官,负责像外面的男史官一样,记录宫廷生活的资料。这是古代知识女性能担任的不多的官职之一。现在用这个词来称呼有学问的女性,仍然是很风雅的。我认为,比“女士”好多了。

不过,我仍然有一点担心。我猜古代的“女史”,无论是在学术水平上,还是在担任工作的精深程度上,都是无法与顶尖的男史官相比的。所以,所以,“女史”还是存在一点点不如“男史”厉害的嫌疑。当然,这就看用这个词时候的心意了。是“你是一位史官,只是恰巧是女的”,还是“你不过是一个女史而已”。从其它部分的措辞中,是可以看出来的。保险起见,这个词最好还是对平辈和晚辈用。对于大你十岁以上的女性,还是老老实实叫“先生”或“老师”。

还有一个跟“女史”类似的词,叫“彤管”。“彤管”本来的意思是“红色的毛笔”,出自《诗经·静女》。这个词也是用来称呼知识女性的。意思是你是拿笔杆子的人,只不过你的笔杆子是红色的。类似于“有人欺负你你就用铲子拍他,因为你是女孩子,所以可以用粉红色的铲子”。

我觉得这是一种很酷的叫法。毛笔不会有高低之分,至于笔杆子是红色的,或者人是女的,不过是一点无关宏旨的个人特点罢了。不过,保险起见,这个词也还是只对年轻女性用比较好。

然后说“小姐”这个词。

其实“姐”的本意不是我们现在最常用的“女兄”的意思,而是“女主人”的意思。比如北宋时候皇后会管太后叫“大姐姐”,没有太后是亲切温柔的大姐姐的意思,意思就是太后是更大的女主人。而“小姐”的意思,就是“小女主人”,是比真正的女主人低一格的尊贵女性。一般来说,“小姐”就是主人的女儿,她的母亲,是这家的主妇,是这家里真正的“姐”。

也就是说,“小姐”之所以是“小姐”,跟她的个人素质毫无关系,只取决于她爸爸是谁。而且,她甚至不是家里真正的女主人,不是可以当家做主的真正成年人。旧时的“小姐”,在自己的父母家不能当家,只有嫁出去了,才能在婆婆家当家。——当然,也得“多年媳妇熬成婆”,把“大姐姐”熬死了,自己当“大姐姐”。所以,过去的女孩子比现在的女孩子嫁人的积极性更高。

无论是从新时代的观点看,还是从旧时代的观点看;无论是从事业的角度看,还是从家庭的角度看,“小姐”的身份都是不够好的。

“小姐”的唯一好处,就是显年轻。因为小姐是旧时未婚女性能拿到的最高身份,未婚女性会被顶格尊称为小姐,所以小姐就成为未婚女性的专属称呼了。到了新旧交替的民国时代,女性不再那么在乎掌握家里的权力了。小姐意味着未婚,也就意味着还年轻,所以成了她们青睐的称呼。甚至已婚女性也愿意被称为小姐,无非是愿意显得年轻,而不再在乎是否在家里掌握权力这样的事了。当然,她们也没觉悟到自己可以有独立的身份,没想过拥有跟男性一样的称呼。

我们今天的女性已经不满足于做毫无权力的“小姐”了。而“小姐”这个词带出的私人信息太多,有性别,有婚姻状况,容易出错,容易冒犯到人。再加上“小姐”这个词曾经被污名化,大家都不喜欢用了,我建议这个词还是废止比较好,没有必要当成什么优雅的词,非要找回来。

顺便一说,东北人还有“大姐”这个叫法。走在大街上,对着陌生女性,甚至明显比自己年轻很多的女性,也可以叫“大姐”(天津人叫“姐姐”),听上去好像把人叫得非常老。其实这个“姐”,就是“女主人”这个意义上的“姐”。即使很年轻的女性,也有可能是当家做主的“姐”,未婚女性也可以在自己的家里当家做主。这是对女性的顶格尊称,也不带出婚姻状况的多余信息。

面对女性称呼的尴尬局面,现在的服务人员,不约而同地开始管女顾客叫“姐”了。在他们的意识中,“姐”大概只是“哥”的对位称呼。不过这个称呼很好,无关年龄和婚姻状态。我们不妨把这个理解为女主人在消费场合,服务员不关心你有没有学问,是不是“先生”,花钱消费的就是主人,是过日子的人。不管你在学术上多厉害,你在消费场所的身份就是男主人和女主人,所以称“姐”比称“先生”、“女士”和“小姐”都合理。

有一次,我和我妈去游泳,服务员称我们为“两位姐”,我妈觉得好笑。我说这是古风,“姐”就是女主人,你是你们家的大姐,我是我们家的大姐。

更旧的称呼还有“大姑”、“姑姑”,听起来更老,但其实不管多年轻的女性,也可以是别人的姑姑。我们今天更熟悉的“姑娘”,其实本来就是“姑妈”的意思。这个称呼也是不分年龄、婚姻状况的。即使是已婚女性、上了年纪的女性,也可以是别人的姑妈,其实也可以称“姑娘”。而对于年轻的未婚女性来说,“姑娘”就是顶格尊称了。

在旧时代,已经掌握了家庭大权的已婚女性,可能不大愿意再被称为“姑娘”了,只有真正的娘家人才可以继续这么叫。所以,“姑娘”成为了未婚女性的专称。我们今天已经不在意这个问题了,所以大可以管已婚女性也叫“姑娘”。在大街上遇到一个不清楚年龄、婚姻状况的女性,其实也可以叫她“姑娘”,这其实也是古雅的称呼。姑娘是尊称,而且不需要限定婚姻状态

当然,在写信的时候,“大姐”和“姑娘”还是没机会用的。


称呼知识女性好难啊:可以称呼先生吗
读诗经:《摽有梅》,相亲的自由
《牡丹亭》:心学思想的图解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