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醉翁亭记》微课+知识点+学案
(点击蓝字可查看)
微课一
一课时
二课时
(文末有本册书其他微课的链接)
微课二
原 文
知识点
第11课《醉翁亭记》
一、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吉水(今属江西省)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代表作有《朋党论》《醉翁亭记》《秋声赋》《卖油翁》《采桑子》《踏莎行》《蝶恋花》等。
二、故事背景
欧阳修因支持韩琦、范仲淹等人的革新运动,遭到保守派的反对。革新运动失败后,欧阳修被贬到滁州。《醉翁亭记》就是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写的。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大力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和平安定的生活,而且滁州又有令人陶醉的山水,这些都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但是当时的北宋王朝政治昏暗,奸邪当道,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长,这又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
三、课文翻译
1.环滁 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注释
环滁:环绕着滁州城。环,环绕。
诸:各个,众。
尤:格外。
蔚然:茂盛的样子。
山:名词作状语,在山上。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回,回环,曲折环绕。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临:坐落在高处。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辄:就。
号:取别号。
意:情趣。
乎:相当于“于”。
山水之乐:欣赏山水的乐趣。
得:领会。
寓:寄托。
译文: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秀丽,远远望去,那树木繁茂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展翅飞翔似的亭子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造亭子的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客人来到这里饮酒,稍微喝了一点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注释
而:就,连词,表顺承。
云归:云聚拢。
暝:昏暗。
晦:阴暗。
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发,开放。 秀:草木茂盛。
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水落而石出: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
往:上山。
穷:穷尽。
译文:又如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就散了;云气聚拢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之时,就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味;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中春夏秋冬四季。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物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3.至于负者歌于途 ,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注释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应:应答。
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搀着走。这里
指老老小小的行人。伛偻,驼背。
临:在……旁。
渔:钓鱼。
洌:清澈貌。
山肴野蔌:野味野菜。蔌,菜蔬。
前陈:在面前摆着。前,在面前,名词作状语。
酣:尽兴地喝酒。
丝、竹:泛指音乐。
中(zhòng):射中。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觥,酒杯。筹,酒筹。
苍颜:脸色苍老。
弈:下棋。
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指醉醺醺的样子。
译文: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行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 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在游玩。在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酒清而醇,山中野味野菜,各种各样地在面前摆着,这是太守在举行宴会。宴饮酣畅的乐趣,不在于音乐,而在于射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人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或起或坐,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在尽情地欢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4.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注释
已而:不久。
从:跟随。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
去:离开。
乐:欢乐。
乐:乐趣。
乐:以……为乐,意动用法。
述:记述。
谓:为,是。
译文: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人影疏疏落落,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在后面。树林里渐渐昏暗了,鸟雀到处鸣叫,游人离去,鸟雀就欢乐起来。
但是鸟雀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懂得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欢乐,却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乐趣。喝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酒醒后又能够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就是庐陵欧阳修。
四、问题解疑
1. 开头对醉翁亭周边环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①引出本文描写的对象;②点明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③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的美,起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两句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从醉翁亭的命名巧妙地引出“乐”字,自然过渡到抒发胸臆,并以“乐”为主线,把全篇各部分串联起来,形成统一的整体。
3. 描写山间朝暮、四时之景,采用了什么方式?
都采用先分别描写后总收说明的方式。“朝暮之景”分写的是从早到晚的景色,“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总收的是“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四时之景”分写的是由春到冬的景色,“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总收的是“山间之四时也”。
4. 这幅“太守与民同乐图”可以分为几个画面?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太守醉”是核心,其余是陪衬。
5.从滁人出游的场面描写中,你能感受到什么?为什么先从滁人游写起?
①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太守治理有方,政绩斐然。②滁州人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关,为写后面的三幅图画作铺垫,引出了下文的太守醉。
6. 结合全文,你认为太守欧阳修“醉”的原因有哪些?
①不胜酒力;②与民同乐;③陶醉山水;④为自己的政绩而陶醉。
7.“醉能同其乐”,请你谈谈醉与乐的关系。
“醉”与“乐”是统一的。因“乐”而“醉”,“醉”增其“乐”;“醉”是表象,“乐”是本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
五、课文主题
本文生动地描绘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百姓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以及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同步练习
11 醉翁亭记
基础闯关全练
拓展训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环滁(chú) 林壑(hè) 蔚然(wèi) 琅琊(yá)
B.翼然(yì) 野蔌(shù) 弈者(yì) 繁阴(fán)
C.酒洌(liè) 辄醉(zhé) 伛偻(yǐ) 觥筹(gōng)
D.颓然(tún) 苍颜(cāng) 提携(xié) 喧哗(xuān)
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翼然临于泉上(居高面下) 杂然而前陈者(摆开)
B.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觥筹交错(酒筹)
C.野芳发而幽香(花) 负者歌于途(背着)
D.佳木秀而繁阴(秀美) 树林阴翳(遮盖)
3.下列句子的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
A.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译文:不久,太阳落山了,人影四处散开,太守随着宾客们回去了。
B.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欢乐,酒醒后又能用文字来记述这件乐事的人,就是太守。
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那面容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D.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文:早晨进山,傍晚归来,四季的景色有所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4.昆明翠湖海心亭有这样一副对联:“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何时闲了,与明月对饮而三。”
这副对联的上联巧妙地化用了本课的几句话。你知道是哪几句吗?请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
能力提升全练
拓展训练
1.下列对课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先概述滁州的地理特征,然后依次写了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B.文章写醉翁亭的命名主要是为了介绍醉翁亭的由来和写作本文的原因。
C.文章第2段描写了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的景色。
D.文中用了不少对偶句,如“野芳发而幽香”对“佳木秀而繁阴”,这种句式工整优美,节奏感强。
2.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游且“乐其乐也”。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从中得到了哪些人生启示。
答:
3.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就与“亭”结缘,不但写出脍炙人口的名篇,还留下联语佳句。在学习《醉翁亭记》时,小华查阅资料得知,醉翁亭一带的建筑还有二贤堂、冯公祠、古梅亭、意在亭等。小华记下了其中的一些对联,发现有很多都源自《醉翁亭记》的文意,于是他想把与课文无关的对联筛选出去。应被筛出的一副对联是( )
A.饮既不多缘何能醉 年犹未迈奚自称翁
B.泉声如听太守操 海日已照琅琊山
C.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D.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三年模拟全练
拓展训练
(2019河南郑州一中期中,15—18)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12分)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唐代吴兢《贞观政要》)
[注]①侍臣:周围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③炀帝:隋朝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景 四时之景不同 至若春和景明
B.谓 太守自谓也 太守谓谁
C.绝 往来而不绝者 绝多生怪柏
D.游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似与游者相乐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译文:
(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
3.(★★☆)语段[甲]中作者始终以“太守”自称,结尾才点出太守姓名,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分)
答:
4.(★★☆)结合语段[甲][乙]的内容,概括唐太宗的治国之道与欧阳修为官之道的相似之处。(3分)
答:
五年中考全练
拓展训练
(2018湖北十堰中考,19—22)阅读下面文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而乐亦无穷也
B.若夫淫雨霏霏 日出而林霏开
C.名之者谁 不能名其一处也
D.临溪而渔 而不知人之乐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第一段介绍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回”字“转”字,引出亭子,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之美。
B.文章第二段将“山水之乐”具体化,描写山间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色,突出流连山中美景的无穷乐趣。
C.文章通过描绘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以此衬托太守的孤芳自赏。
D.全文连用二十一个“也”,形成一唱三叹的吟咏句调,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
4.(★★★)文中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的是哪一句?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3分)
答:
核心素养全练
拓展训练
某班级举行“走进醉翁亭”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参加并完成下面任务。
(1)在琅琊山醉翁亭景区,慈孝竹郁郁葱葱,然而,一些竹子主干上却“伤痕累累”,“某某到此一游”“某某天长地久”……如果你看见一人正在涂鸦,准备如何劝阻他?
你说:
(2)学完《岳阳楼记》后,小笑拟了上联,请你以《醉翁亭记》为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希文俯瞰洞庭湖心忧天下
下联:
(3) “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是醉翁亭风景区的旅游广告语。请结
合学过的知识和图片用形象的语言描述醉翁亭。
答:
11 醉翁亭记
基础闯关全练
拓展训练
1.答案 A B.蔌sù。C.伛yǔ。D.颓tuí。
2.答案 D 秀:茂盛。
3.答案 A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应翻译为:太守返回,宾客跟从。
4.答案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解析 注意根据题干提示,调动积累,正确书写。
能力提升全练
拓展训练
1.答案 B 是为了引出欧阳修寄情山水的乐趣。
2.答案 (示例)由太守的表现,可见他乐观豁达,能随遇而安。这对处于人生困境的人们是一种重要的启示,即要像文中的太守一样,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困境,在困境中奋发图强,有所作为。
解析 谈启示要根据语段内容、主题、人物的言行等进行整体感知。
3.答案 D 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对联句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根据《醉翁亭记》的原文内容,找出合适的对联。D项是写梅花的名句,与《醉翁亭记》的内容无关。
三年模拟全练
拓展训练
1.答案 D A.景色,风光/日光。B.命名/是。C.停止/极高。D.都是“游玩”。
2.答案 (1)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2)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倒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
解析 芳:花。发:开放。秀:茂盛,繁茂。苍颜:苍老的容颜。颓然:倒下的样子。这些关键词要翻译准确。
3.答案 ①前文一直以“太守”自称,设置悬念,结尾点明太守是谁,解除悬念,体现了构思的巧妙。②前文以“太守”自称,突出一方长官的身份,有助于表现“与民同乐”的主题。③结尾用设问的手法,在自问自答中流露出自豪、自得之意。
解析 文章以“太守”自称,既突出一方长官的身份,又设置悬念;结尾用设问句点明太守姓名,总结全文,照应前文,既突出太守形象,又步步设疑,吸引读者不断追寻,最后点明主人公,使其形象更加鲜明。
4.答案 ①欧阳修:治理有方,政事顺利,人民安居乐业,与民同乐。②唐太宗: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根基不动摇,才会枝繁叶茂。治国以民为本,让百姓安居乐业。
解析 欧阳修是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醉翁亭记》作于这一时期。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表达他的“与民同乐”思想。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是“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根基不动摇,才会枝繁叶茂。
[参考译文]
[乙] 唐太宗对周围的大臣说:“以前(隋炀帝)刚刚平定了京城,宫中的美女和珍奇玩物,没有一个院子不是满满的。隋炀帝仍旧不满足,搜刮不停,并且东西讨伐,用尽兵力发动战争,老百姓苦不堪言,所以导致了灭亡。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因此我从早到晚孜孜不倦,只是希望清清净净,使天下平安无事。于是就能不兴徭役,谷物丰收,百姓安居乐业。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根基不动摇,才会枝繁叶茂。帝王能做到清净,百姓怎么会不安居乐业呢?”
五年中考全练
拓展训练
1.答案 A A.两个“乐”都是名词,快乐。B.雨雪纷纷而下的样子/弥漫的雾气。C.命名,起名/说出。D.表顺承/表转折。
2.答案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解析 文言文翻译,在初中阶段尽量使用直译法,要求逐字逐句地落实,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山水”“得”“寓”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3.答案 C 文章的主旨是“与民同乐”,通过“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来具体表现,C项中的“以此衬托太守的孤芳自赏”错误,与课文主旨相悖。
4.答案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在文章中起画龙点睛勾画出全文主旨的作用,且是全文展开的线索。
解析 题干中有提示语“把‘醉’与‘乐’联系起来”,从文中可以找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两句。这句话既把“醉”和“乐”联系起来,又暗示了文章的主旨,为文章奠定了感情基调,同时也是文章的叙事线索。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微课+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微课+知识点+同步练习
来源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