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不知道各位看过《红楼梦》没有,曹雪芹对人物的性情刻画得可谓入木三分,不愧鸿篇巨著之一。今天我们来看看在《红楼梦》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中,真正长寿的屈指可数,刘姥姥是寿魁,贾母其次。(编辑/得一)
“村老老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寻根究底”一回中,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贾母问刘姥姥多大年纪,刘姥姥忙起身答道:“我今年75岁了。”贾母向众人道:“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硬朗。比我大好几岁呢!”
贾母享年83岁,在她“寿终归地府”时,刘姥姥还健在,甚至后来还为搭救巧姐儿而奔波,她的思维、行动也未见老态龙钟。
贾母和刘姥姥虽都是古稀老妪,但出身悬殊,一个是豪门巨富,一个是清贫农家,她们之所以长寿,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一个“乐”字,性格恬淡豁达,遇事想得开,有个好心态。
贾母从“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的史家,嫁到“白玉为堂金做马”的贾家,一生荣华富贵,锦衣玉食。她自己也说:“到你们家六十多年,该看的也看了,该吃的也吃了。”虽然贾母身处富贵,但她很恬淡达观,不像王熙凤工于心计,不像林黛玉多愁善感,不像尤三姐猛烈刚强,不像贾迎春柔弱懦怯。对贾府日常事,事无巨细,一概让凤姐去打理。她自己说:“乐得都不管,说说笑笑,养身子罢。”其实,人老了以后,理应多关心自己饮食起居,身体健康,恬淡也是一种延缓衰老的好方法。
悲观的人在山脚下看世界,只见到幽冥小径;乐观的人在山腰看世界,看到的是柳暗花明;达观的人在山顶上看世界,看到的是天广地清。达观就是豁达乐观,不论身处顺境或者逆境,面对成功或者失败,都能做到“不以物善,不以己悲”,好坏都能拿得起放得下。
贾母虽年事已高,但心态年轻,爱热闹。她常说:“我是个极爱快乐的人,嚼得动的吃两口、睡一觉。闷了时和这些孙子孙女们顽笑一回就完了。”每逢节日,贾母必与晚辈们在大观园内闲逛、看戏、玩乐、散心,有说有笑。贾母亲近小辈,一则是享天伦之乐,二是年轻人气血旺,乐事多,和他们在一起使她自己的心情也得到调节。
贾母虽是封建家族长者,但她“怜贫恤老,斋僧布施”,以慈善为怀。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贾母陪她游大观园,潇湘馆土地下苍苔满布,刘姥姥不走石子甬道,偏走土地,不料“咕咚”一跤跌倒,众人都拍手呵呵大笑。贾母笑骂道:“小蹄子们,还不挽起来,只站着笑!”刘姥姥爬起来后,贾母问她:“可扭了腰没有?叫丫头们捶捶。”
一次,到清虚观烧香,小道士误撞凤姐被追打,贾母忙喝住道:“别吓着他,倘或吓着怪可怜的,他老子娘岂不痛呢?”命人给小道士几个钱买果子吃,还交代“别叫人难为了他”。元宵节看戏到深夜,贾母便命“将戏暂歇,小孩子们可怜见的,也给他们些滚汤热菜的吃了再唱”。
心地善良的人能延缓衰老。孔子说“仁者寿”(《论语·雍也》),“大德必得其寿”(《中庸》)。心地和善,助人为乐,能使精神得到安慰,心理得到平衡,有利于促进和保持身心健康。
《红楼梦》中寿魁刘姥姥,是个贫苦农民,淳朴、善良,她的长寿之道是知足常乐,乐观开朗,用她自己的话说:“守多大碗儿吃多大的饭。”知足常乐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追求。我国古代就有“布衣得暖胜似锦,粗茶淡饭亦香甜”之说。知足常乐使人行也安然,坐也安然,贫也安然,苦也安然。知足常乐并不是听天由命,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一回中写道,这年秋尽冬初,天气渐冷,刘姥姥女婿王狗儿坐困穷乡,过冬的衣食尚无着落。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刘姥姥便想出了去荣国府的主意,说:“咱们谋到了,靠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强拉上过去跟金陵王家的联宗关系,第二天一早拖着外孙板儿“捡出老脸去碰碰运气”。经过努力,带回二十两银子,够庄户人家吃一年的了。可见,刘姥姥即使家道艰难,也不怨天尤人,心胸开阔,不去攀比,积极进取,乐在其中。
刘姥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即使身处侯门望族之中,也不盲目自卑。在二进荣国府时,即使凤姐、鸳鸯拿她取笑开涮,她仍然明智、豁达地说:“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凤姐拿了一盘子花给刘姥姥插了满头,贾母看不下去了,说:“你看她把你都打扮成老妖精了。”刘姥姥马上笑着说:“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索性作个老风流!”她的大度、洒脱、豁达可见一斑。
刘姥姥机智、幽默、愉悦。在二进荣国府时,贾母请她上筵席,她脱口说出:“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鼓着腮不语,不笑,却引得上上下下众人捧腹大笑,有的喷饭,有的喷茶,有的揉肚子。刘姥姥给大家带来欢乐,同时也让自己的心情为之愉悦。幽默是老年人保持心情愉快、健康长寿的好方法。
刘姥姥除了知足、本分、宽容、进取外,还知恩图报。“中乡魁宝玉却尘缘,沐皇恩贾家延世泽”一回中,贾家败落,劫难不断,至爱亲朋一律翻脸,飞鸟投林,巧姐儿面临着被“狐舅奸兄”卖掉的厄运。在这危机时刻,王夫人束手无策,平儿也无计可施,只有哭泣。此时刘姥姥正巧赶到,听了来龙去脉之后说:“这有什么难的呢,一个人也不叫他们知道,扔崩一走就完事了。”众亲友中唯有刘姥姥仗义,虽80多岁高龄仍来回奔波,把巧姐儿救出带到乡下。真是“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可见刘姥姥救人危难、知恩图报的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以上所述,贾母和刘姥姥都做到了“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以生存环境而言,农村田野是刘姥姥生息劳作之地,而贾母却生活在深宅大院,丫鬟奴仆成群的富贵之家。关键是在于各安其分,顺乎自然。她们乐在其中,知足常乐。刘姥姥是贫苦中求乐,贾母则是享福中求乐,乐以忘忧。只要心态摆平,不管衣食住行等客观条件如何,保持平常心,时刻都能觉得舒坦、自在。
贾母、刘姥姥以乐为先的长寿之道,对今天的老年人也有些启示,要重视自己的精神生活,只要自己去寻求、开拓,就能实现老有所乐。
☯关于我们☯
☯古圣言: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我们致力于成为优秀的新媒体医学学习传播平台。敬请一如既往的关注我们,与我们一道体悟生命智慧。
☯咨询微信:13810949871 若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如欲转载请注明出处!